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时间:2022-08-01 14:15:46 自主创业 我要投稿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精选13篇)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精选13篇)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1

  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十多年间经历了3次大手术,从死亡的边缘顽强地走过来,白手起家闯出一番新天地,成为从事多种经营的企业家。

  1994年,吴桂英下岗。其后,她干过缝纫工、做过营业员,帮别人搞过横幅广告。她能吃苦,干活不挑剔。不久,在兴化城区著名的人文古迹四牌楼旁边开了一家小酒店。

  1995年,吴桂英遭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她被诊断患上浸润性乳腺癌,连续动了3次大手术。那一年,她38岁。

  躺在病床上,吴桂英一度心灰意冷,但倔强、不服输的她很快振作起来。1997年,吴桂英开办了有30多张席桌的山外山大酒店。2006年,她投资1000万元创办了可达锌业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销售1800万元、利税总额56万元,2012年实现销售2200万元、利税总额110万元。

  创业感言:“创业成功,要有自强不息的毅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2

  1996年,从原扬州工学院工民建专业毕业后,杨根宏被分配到机关,几个月后,他辞职跟随一家乡镇建筑公司到深圳淘金。

  最初,杨根宏在工地上干杂工:凿混凝土、推垃圾、拉钢筋……一天下来,他的手常常布满血泡。凭着肯吃苦和爱钻研的精神,很快,杨根宏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技术部负责人。

  工作中,杨根宏发现商品混凝土市场很紧俏,而且利润非常高,他寻到了一把“创业的金钥匙”。2001年6月,在深圳的一个山坳里,他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只有租来的一条二手生产线,4台搅拌车,12名员工。

  短短8年,在杨根宏手上,这个只有一条生产线的小企业发展为拥有16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年产值近9亿元。

  创业感言:“一个热爱创业的人,永远没有彼岸,永远不会满足。我要把自己的企业建设得像大海一样,生生不息,永不停步。”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3

  18年间,徐国滨从一名集体企业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家拥有200多种新产品、年销售近亿元的民营企业负责人。

  2001年,由于企业改制,徐国滨成为下岗人群中的一员,也曾一度迷茫。但很快他凭借已有的管理经验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筹集资金,自主创办了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为把握市场的“风吹草动”,徐国滨自己跑市场、搞调研,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组织新品开发,公司每年都研发出几十项新产品并及时投放市场,并带领企业完成两次成功的决策变革。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新产品200多种,远销国内外。2001年至今,公司创造利润1500余万元,上缴国家税收共计900余万元。

  创业感言:“财富是一点点积累的,生活是一步步改善的,创业的成功,也是千万的辛苦和汗水累积而成的。”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4

  1999年,高荣下岗了。为了生活,她在夜市摆过地摊卖小百货,在街头摆过小摊,炸过臭豆腐干,卖过生煎饺子。

  经过深思熟虑,高荣东拼西凑了2000元,在税东街上物色到一间10平方米的门面房,注册登记了“百信小吃”,自己一个人日夜劳作,主营豆浆、面条、饺子等早餐食品。她用视顾客为上帝的经营理念,不断改善食品口感,同时严格把好卫生和质量关。创业终于有了回报,“百信小吃”这个仅10平方米的小天地,每天上午的顾客就有近千人。生性爱闯爱拼的她,嗅到了早餐中的大商机。

  2003年,高荣创办的“公惠放心早餐”正式亮相泰州城,掀起了一场科学饮食、方便饮食的“早餐革命”。如今,“公惠放心早餐”餐车有48辆,从业的120多人每人每月可获得8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收入。

  创业感言:“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一个人可以失去岗位,但千万不能失去信心和信念。只要勇于付出,成功就会属于你。”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5

  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自然互联网巨头也是要经历过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得以成型,可以说曾经的阿里巴巴、格力都是经历了不少困境才来的。当时的互联网市场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完善,发展的好,传统的商业并不认可互联网的发展。

  刚刚开始创业时候的马云梳着八分头,背着黑色单肩包,逢人便说自己是来推销中国黄页的,但一次次被拒绝门外,马云经常在出租车上情不自禁的失声痛哭,后来才创办了阿里巴巴,但是因为在战略上并不顺利,马云不得不裁员。当初大家都是怀揣梦想进来的,什么都没得到就要被裁掉,马云要面对很多员工的指责和谩骂。马云曾哭着说知道是自己的错误,现在每个人都对我发火,我这么做就是个坏人了吗?

  熬过那段特别艰苦的时刻,马云迎来了最好的时候,资本快速聚集,使得阿里巴巴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马云自己知道了。

  或许大家都认为董明珠很强势,是一个女强人,可是很少知道最开始的董明珠也只是一个销售员,但是她能成为全公司最厉害的销售员,把格力卖出了如今的身价,在商业市场上也是少有的人物。

  董明珠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谈及自己在1995年时的一次出差时,当时的她发烧住院40多天才意识到严重性,想到自己的母亲和儿子,一度哽咽落泪,可以说这几十年间,董明珠把自己的青春都给了格力,最亏欠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不过,性格倔强的董明珠并不后悔,她觉得格力今天能做好了也是一个成功。

  最后要说的是李嘉诚先生,他在90岁的时候才退休,想到现在的马云、董明珠,是不是还能干很多年呢?当然,并不是谁都能如李嘉诚这般坚毅。在一次业绩发布会现场,他觉得现在的市场还有很多的机会,只要你想做就能得到这些机会。近七十多年的从商生涯,几乎没有亏过,对于未来,李嘉诚是不舍的,曾一度为香港而落泪。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6

  在当初毛衫厂密集的青浦区长大,父母也经营着其中一家,陆平一耳濡目染着民营服装企业的得失成败。大学生创业做什么好,尽管还是小学生的年纪,他就已经老成地在餐桌上“指点江山”,给父母提意见、出主意。当然,对大人们来说,他的话从来都只停留在餐桌上而已。可陆平一的创业之梦却早早萌芽。尽管家境优裕,陆平一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性格,“我不想靠家里,全凭自己本事才是真本事。”从小到大他都是学校里顶尖的好学生,高考那年,他终于有机会选择自己心仪的商科专业,却不料马失前蹄,误打误撞进了数学系。虽说勉强,可按照陆平一的性格,这次失利带给他更多的是动力。四年大学时光,他只有一个学期没有拿到奖学金。

  “本科念不成商科,就打算毕业后出国留学。”没想到,天意再次弄人。“大四那年正值9·11事件,美国去不成了。全国名校学生又集中申请加拿大学校,我胜算渺茫。想转向澳洲,谁知澳币汇率疯涨。”出国路断了。大学生创业做什么好,陆平一留在了上海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上班。与此同时,他还和过去一样,帮忙家里的服装生意。“爸妈常常叫我上网找一些国外的毛衣款式做样板,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的需求了如指掌,而从客户的反馈中也开始知道他们需要些什么。”

  或许此前的机缘巧合就是为了促成一个机会,陆平一突发奇想,“既然家里的服装厂需要一个后台搜集样本资料,其他的厂家一定也是如此!”他很快意识到,这会是一桩好生意。大学生创业做什么好,上班不过几个月的陆平一揣着3000元积蓄买了3台“二手淘汰服务器”,亲手整修,又用低价办妥了托管事宜。加班到凌晨一点回到家,再埋头两个小时倒腾网站,早晨七点又要出门。虽然辛苦,可自小树立的创业梦想好像在手中渐渐成形。他挺了过来。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7

  伴随着一股淘金热,他和另外一个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来到这个西部城市,做着相同生意。两人成了好朋友,白天走街串巷叫卖,晚上一起住旅馆。那个年轻人决定去东部发展,他坚持留在这里,没有钱做大生意,只能先做小生意。

  于是,他做起日用百货零售,顾客络绎不绝。很快,他就扩大了店面。十年后,他建立了功能齐全的超级市场,专门经营日用品。他理所当然地成为这家超市的总经理。

  他想:当年创业时,做的是小本生意,靠的是“守”;现在有了一定实力,是该“跑”的时候。他鼓励员工去各地拓展市场。他说,坐着不动,是永远赚不了大钱的。他的超市“跑”向全国,发展到世界各地。每个超市在当地扎下根后,再采用“守”的方法经营起来,进而成为行业领头羊。各地连锁超市形成,他自然成了董事长。

  他那个朋友也赚了些钱,只不过,朋友还是喜欢四处奔跑寻找商机。十多年来,朋友在国内外开了许多小公司,做着跨行业生意。他每天飞机上,就是在去飞机场的路上,企业却处在破产的边缘。

  为了获得周转资金,那个朋友向他求助,他答应了。到了约定见面的那天,朋友早早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发现他正在超市外面满头大汗地修理汽车。一个客户来这儿买了许多东西,汽车抛锚了。他恰好路过车旁,操起工具替那位顾客修起车来。

  朋友不可思议地问他:“你身为董事长,怎么还干修车这样的活?”

  他回答道:“做生意不仅要‘守’、要‘跑’,还要‘稳’,要把客户稳住,让他们下次愿意再来。”

  朋友又问:“老兄,我成天在各地奔,和你一样勤奋。可现在,你拥有超过百亿美元的财富。咱们一同创业,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他说:“财富在哪儿?财富就在身边。这就是我不出去乱跑的原因。我想,在生意还未做大之前,先守住一方领域再说,我只要一心一意干好我的行当,就能发财。”

  他,就是今天家喻户晓的活尔玛零售帝国的创造者——萨姆-沃尔顿。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8

  这样一位经历了上山下乡、当兵、重入大学、弃文从商等众多人生经历的传奇人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带领大家走进他的奋斗人生……

  第一个100万挣得很容易

  1992年,在中关村的高梁路斜街,郭凡生用自己的7万元开始了创业之旅,一家叫慧聪的小公司成立了!他们创业最初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中关村的电脑价格收集在一起,每周去印一本小册子集中披露,起到一个使价格公开的作用。开始很多商家都拒绝刊登,但慧聪商情出了几期以后,中关村的大小老板们一面怒骂老郭的商情削薄了自己的利润,一面花钱找他刊登商情,因为不登就做不了买卖了,所有人都拿着商情的报价去买东西。这本印刷简陋的小册子出现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去买便宜的东西了。郭凡生也因此创造了一个网络低迷时代的传奇:将一个注册资金14。8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资产总值10亿元的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的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专门吃网络饭、赚信息钱。

  一夜创造126个百万富翁

  2003年12月17日,慧聪国际在香港上市,一夜之间创造了126个亿万富翁。他们在慧聪的平均工作年限是6年。郭凡生终于在创业的12年后证明了自己的承诺,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个上市公司一下子创造了这么多的百万富翁是‘前无古人’的,也许有的创造了几个亿万富翁,但创造的百万富翁绝对没有这么多的。好的企业制度把笨人变聪明,把懒人变勤奋。”

  郭凡生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深有感触。2002年8月,郭凡生回到内蒙和13个战友聚会,他才知道其中有6个人已经下岗。其中一个战友在工地上用推车推土,每车只有6元钱,筹集供儿子上学的学费。但几个月后,郭凡生得到消息,因为付不起学费,战友服毒自杀未遂。当郭凡生回内蒙探望时,看着已经言语不便的战友,他深深触动了,问自己:“为什么你成功了,还有人下岗?”他才真正意识到作为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沉重。他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社会责任:“上市不意味着我拥有了财富,不意味着成功,而是意味着我的社会责任加重了。不要只记得上市的高兴和荣耀,而是要在责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有梦就有负担,我尽量不让自己去纺织梦。”一向以能侃出名的郭凡生却不喜交际,不喜欢高尔夫等活动,生活简单有规律,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跑完步洗个冷水澡上班工作,按时回家吃晚饭,陪家人。甚至不配座驾和司机,自己出门打车,闲暇时养鸟养花,甚至养蝈蝈儿和蟋蟀,在田园情趣中寻找平静和悠闲。郭凡生说这就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9

  2010年4月,荷兰著名的圣约翰大教堂外竖起了一座崭新的雕塑,这座雕塑与那些宗教人物造型不同,它是一个身穿牛仔裤斜挎背包的时尚小天使,右手握起放在耳边,歪着小脑袋,猛一看上去,像是正在微笑着听电话那端的人娓娓而谈呢。

  与那些沉闷的雕塑相比,这座小天使雕塑又萌又可爱,特别引人注意,人们从教堂外经过时,都会忍不住驻足观看。发出会心的微笑。有些人走到雕塑旁边,无限柔情地抚摸着它,甚至还有人不由自主地和小天使聊起了天:“小天使,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可以给你打电话吗?”

  教堂里一位叫范德萨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给小天使配个电话号码呢?一定有很多人愿意和小天使打电话聊天!

  很快,范德萨到电信公司申请了一个新号码,作为小天使的。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他又为小天使印制了精美的名片,上面有小天使的名字、职责以及电话号码,背景则是教堂外的小天使雕塑。

  范德萨拿着这些特殊的名片,到附近的餐馆、咖啡厅、酒吧等人多的地方发放,人们接到这样的名片,无一例外地张大了嘴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有人拨打了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好奇地想听一听小天使的声音。电话居然能打通,而且小天使很快接听了电话,甜甜地说:“您好。我是圣约翰大教堂的小天使,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吗?”此时,拨打电话的人早已语无伦次,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小天使真的会接电话,这太神奇了,很快,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荷兰的每一个角落,小天使也因此忙碌了起来。

  拨打小天使的人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年龄段,有七八岁的小男孩,希望小天使跟妈妈说说情,让妈妈允许自己周末和同学们去旅游;有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请求小天使为刚刚去世的奶奶祈福;有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希望小天使帮助自己找一份好工作;有三十多岁的女人,祈求小天使陪自己过圣诞节,因为老公不在家,一个人太清冷孤单;有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希望小天使保佑一家人平安……

  面对形形色色的烦恼和请求,小天使都会耐心地开导真心地祝福,直到每一个人都满意地挂掉电话。

  除了和小天使聊天,拨打的人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功能,接通以后按数字1,可以获得有关圣约翰大教堂的有关信息;按数字2,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关于基督教的知识。当然,拨打小天使,价格并不便宜,每分钟需要支付1.07美元。尽管如此,还是响个不停,每周大约有100人拨打,给小天使打电话,成了荷兰人最酷的选择。

  一个小天使雕塑,让“小天使”范德萨看到了商机,继而打造了一个童话般的美好故事。小天使,既帮助人们解决了烦恼,又普及了宗教知识。还成了圣约翰教堂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可谓一举三得。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10

  现如今在成都吃地道的大众川菜,不少人会向你推荐一家名叫“蜀府宴语”的酒楼,因为这家酒楼的川菜,不仅菜品地道,有特色,而且特实惠,3000平米的营业面积,每天都要吸引1300人来就餐,周末肯定要排队,婚宴预约排到明年2月份……其生意之火爆,令餐饮同行侧目。有关人士甚至评价,蜀府宴语正成为四川新兴川菜中的代表性品牌,而一手打造这一品牌的人就是赖钟。身材魁梧,衣着朴素,自信而具内涵,是每一个初见赖钟的人对他的评价。大凡与他深度交谈后,都会惊叹他对餐饮管理的精通和对川菜发展独到见解。

  然而,你肯定想不到的是,2002年以前的赖钟,还是一个餐饮的“门外汉”,更让你想不到的是,这个目前在成都餐饮业红得发紫的老板,曾经是全国游泳冠军,1986年代表中国参加过世界游泳锦标赛,退役后在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担任过游泳高级教练。1999年,并不满足在固有的人生轨道上行进的赖钟,毅然放弃了高级教练的工作,下海经商,在府河市场做起了白酒、饮料、啤酒的批发生意,那时,他每天早上七点半骑着自行车,从南门到火车北站去开店,同时还要踩着三轮车给客户送货。就这样,吃苦耐劳的`赖钟为自己掘到了第一桶金。

  2002年,赖钟在成都玉林小区芳草街开了第一家蜀府宴语酒楼,2005年又斥资3000多万,在成都东门打造了现在的蜀府宴语旗舰店,最近,他又在光华大道定下一个3000平米的口岸,准备开第三家店。从游泳冠军到高级教练,再到批发商、餐饮老板,赖钟总是不断转换着事业的角色,他还会不会继续转换呢?赖钟说,不会了,川菜将是他事业的终极目标!他的理想,是在成都建一个五星级的蜀府宴语大酒店,让海内外的客人可以在这个酒店里吃到最地道的川菜,领略蜀文化的魅力。很多了解赖钟的人,喜欢将他的成功和他的父亲联系起来,因为其父是中国著名的酿酒大师、曾担任泸州老窖总勾兑师的赖高淮。赖钟完全可以不必要如此辛苦,就能过上公子哥般的生活,然而,赖钟却说,人若选择靠谁,那便是对自己的人生侮辱。人活着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自己挣到的钱,才能让自己体会到快乐。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男人有钱就变坏!而赖钟作为一个有钱人,却是一个眷恋家庭的好男人。他从不喝酒抽烟,更不在外过夜。谈起家庭及爱妻,他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说:“家庭是生活的支柱,家庭和谐了,事业才会壮大。”闲暇时,除了游泳,他还喜欢打网球、看书。虽然“网龄”才两年多,却已技艺精湛,5年后还准备参加网球比赛。有人曾经问赖钟,一个男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赖钟答:大气、宽容、勤奋、执著、自律。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11

  张向东现在是商业名人,他对自己能成功创业解释是,“相信自己看到和理解的世界”,然后,遇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似乎是张向东常常提及的两个字,说起邓裕强(3G站另一位创始人),张向东说:“虽然我一直毕业在北京,他在广州,但是我们俩一直以来有一种默契,那就是我们将来一定可以合作做一件大事。你知道吗?就像过去枪战片那种感觉的,我俩可以背靠背拿着枪冲出去,杀出去的感觉!”

  2004年初,邓裕强和张向东两人在广州天河石牌西路的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里,商量着建中国最大的免费手机网站。当年3月16日,3G门户正式上线。当天的在线人数仅2人——邓裕强、张向东。如何营销?这是个大问题。没那么多钱,也没有和运营商合作的渠道,他们想到了病毒营销:以自身为种子,一传十,十传百。

  他们首先瞄准了那些尚未有互联网经验的学生群体和互联网上的手机玩家,在各种手机论坛上发帖子,并邀请当时移动梦网论坛中的版主们到3G门户上来做版主。这些版主也凭借着在论坛中特殊的地位,给3G门户带来了一大批的活跃用户。

  “国内互联网比较容易形成一种聚拢效应,也叫做飓风效应,即拥有优质的信息与内容的商家,用户会主动向它去靠拢,而不是靠有钱打广告,用户不吃这一套。”3G门户市场副总裁曹明说。正是在这种模式下,免费WAP的出现博得了用户的支持,除了学生,卖手机的也成了他们的宣传队。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每一次饭局、会议、旅行……凡是能想到的、能参加的社交活动,他们都尽可能的参加。

  3G门户在这种传播过程中成为“独立免费WAP网站”的代表,上线8个月,用户量达到100万。在公司里,张向东还有一个称呼,叫“Z”。他自己的诠释,就是zero,零。“因为我觉得它可以提示你,所谓的总裁啊,其他的所谓的什么对你来讲,都是可以归结为零的。”

  人生的历程,被他形容为“从零到零,因为人最后会消亡,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就是用什么风格走完自己的这一生,我觉得是最为重要的”。他和搭档邓裕强,都是根本不在乎物质享受的人,他们花一百多万买的一辆奔驰,经常被当做货车一样运东西。

  对于自己的创业成功,他很淡然,似乎都是随时可以抹去的东西。张向东完全可以成为那些正在崛起的70后的缩影。在不知不觉中,70后正在成为社会财富主要创造者,更多的行业领袖在他们中间产生。他们蜕尽了80后的青涩,没有60后的暮气,拥有的是永不疲倦的创业热情,和不眠不休的创业能量。他们往往不迷信权威,不固守陈规,迫不及待要活出一个真正的自我,这就是70后创业男人生机勃勃的战斗姿态。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12

  26年前,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早早地就意识到:自己的老板其实就是自己。于是他为自己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并立即付诸行动,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向目标迈进。他甚至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公司的名字和商标,以提醒自己将要为一切结果负责。最终,他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商业成功。这个年轻人就是迈克尔·戴尔。

  相似的故事也曾发生在比尔·盖茨及一批年轻的中国企业家身上。他们的人生传奇大大激发了一代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不少人因此走上了创业的追梦之旅。

  然而,一旦上路,你就会发现,创业之路并不像梦中望见的那么平坦,现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大多时候,艰辛、坎坷甚至陷阱和痛苦会如影随形地接踵而来,像潮水般不停地一波一波涌向你,将你围困,将你击倒……你不由地会感到迷茫、恐惧,感到孤单无助。但是,这个时候你已经毫无退路了,投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想抽身、想洗手、想回到从前谈何容易!后退一步悬崖万丈。也许擦掉眼中的泪,咬牙走下去,还有一线生机——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这是那首“创业圣歌”《在路上》中的两句歌词,它道出了无数创业者曾经共有过的心路历程,因此听起来才那么撼人心魄,让每个曾经历过创业风雨的人为之眼含热泪!

  没有梦想,是平庸的。但是,有了梦想就一定能摆脱平庸,走向成功吗?未必。因为现实就是现实,不是梦中的金光大道。在以往的采访中,我们曾遇到过不少失败的创业者以及对创业怀着满腔热情和幻想的年轻人,如果论梦想与激情,他们一点都不缺,但是若论创业的准备或经验,他们几乎都是一张白纸。他们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有人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有感于此,我们才特别策划、组织了这一期创业专题。

  虽然本刊的宗旨就是“点燃梦想,激励创业”,而且我们以往一直密切关注着青年的创业问题,但是创业的艰辛、创业之路的坎坷漫长以及创业低成功率的现实,也不断促使我们理性地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

  本期,我们通过微博及其他方式,就创业的动机、创业过程中遭遇的某些问题,进行了随机的调查与交流,不少专家也积极参与,不仅撰稿支持,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我们将对创业中可能遭遇的一系列具体问题,陆续进行专题探讨,希望更多的朋友支持并参与进来。如果这些专题能够对广大的创业者朋友有所启发,或者哪怕有一点点的实实在在的助益,我们就满足了。

  在路上,无论雨多么横,无论风多么狂,请记住我们愿与您风雨同舟,我们愿分担您的欢乐与忧愁……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 篇13

  季琦是中国连环创业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10年时间内他作为CEO连续创立携程、如家和汉庭三家公司,并都将其带上纳斯达克。全球至今能成就这一“霸业”的也仅有美国硅谷创业狂人吉姆·克拉克一人,与曾经创办SGI、网景和永健这三家公司的克拉克不同的是,季琦的这三家公司,市值都超过了10亿美金。

  1999年,“做点小生意”的季琦和朋友梁建章一起喝酒,两人商量着也弄个旅游网站做做。随后,梁建章找到代表德意志银行四处“投钱”的沈南鹏,季琦则软磨硬泡拉来了国企饭店老总的范敏。4个交大校友一开始就以契约精神,明确各自的股份,根据各自经历定下了人事架构。

  这几乎是一个“绝配”组合:做民企出身的季琦有激情、锐意开拓;来自华尔街的沈南鹏擅长融资;搞IT咨询的梁建章偏理性,善于把握系统,眼光长远;国企出身的范敏则善于经营,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平衡得好。

  创业之初,季琦承担着最多重任——直到第二轮450万美元融资到位前,另外3位都还没真正“下海”。半年后,当携程找到“订酒店、订机票”的赢利模式,4人职务发生了首次微妙的调整:季琦由CEO转任联席CEO,及至总裁,擅长内部精细管理的梁建章担任惟一CEO。

  在订酒店的项目中,梁建章发现200—300元之间的酒店客房在公务出差人员里很有市场。在他的提议下,携程和首旅2002年共同投资经济型酒店如家快捷。4人中公认的创业高手季琦再次被派出去打江山。两年里,季琦住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含辛茹苦地在京、沪两地开了38家旅馆。正在此时,如家董事会“请走”了季琦,原百安居副总裁孙坚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CEO。

  沈南鹏曾公开谈到,请走季琦是“如家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他可以创办如家,但当如家发展到一个高峰,需要从20家、30家扩张到200家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懂得连锁经营的职业经理人来统领企业。”

  朱瑛石在《第一团队:如家和携程》中这样说:从创办携程到如家,梁、沈、季、范的4人团队是中国新式企业里构成最复杂、职位变动和交接最多的一个,但却是过渡最平滑、传闻最少的一个。“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高效团队的榜样,最终获得了共赢结局。”

  “我们之间肯定有过矛盾,但都是技术性的冲突,毕竟我们的价值观、个性和长处都不同。当年携程、如家的成功,除了幸运,就是因为我们4人的不同。”有了自己一摊事业的季琦,也会很动情地怀念当初4人手拉着手一起迈过坎的日子。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听别人讲的几点如何创业心得02-22

创业人物的创业故事03-31

创业故事:从扫帚开始的创业03-31

创业故事:从6000元创业起家03-22

2016创业故事02-27

关于创业的故事03-04

开店创业故事03-15

创业故事的启示03-27

经典创业故事(二)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