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才集团李浩:从中美对比看中国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可行性

时间:2022-08-02 03:36:08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易才集团李浩:从中美对比看中国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可行性

在前不久由人社部主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易才集团创始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浩作为人力资源外包行业唯一的受邀企业家出席了此次国家级论坛。其论文《创新创业人才在地区培养机制探索与易才实践》获得了此次评选的国家级一等奖,这也是第一次由一线中的企业提出并总结了中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机制。

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李浩在论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中国的创业人才培养制度会落后美国那么多?首先,美国作为创新创业的发源地,较早的就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通过教育计划与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并已经形成了良好创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美国政府还大力支持创新,为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经过长期的积累与调整,美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演变为聚焦式(focused model)创业教育和辐射式(radiant-model)创业教育两种基本组织模型。聚焦式培养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典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BA班,对学生有严格要求;辐射式培养则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可以说美国的创业教育体系是目前最完善的体系。

而反观国内的创新人才培养,不难发现我们在培养机制上存在着脱节现象,高校、政府、企业、社会也尚未形成合力。因此,存在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高校找不到感觉的现象。

那么,中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又该如何完善呢?通过对美国与中国的创业教育对比,李浩提出4点建议:第一,注重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的培养。有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比重高达20%,而在我国这一数据还不到1%,反映了创业意识存在巨大落差。所以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纵深培养,既要提升人群覆盖率,又要推动创业的动机提纯、创业层次提升。第二,加强多方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在中国,创业导师发源于曾经承担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他们一般缺乏创业经历,多数为纯职教师,缺少实战经历。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学校、政府、企业的多方联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上课堂,才能真正达到帮助创业者的目的。第三,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创业中心。早在2012年,易才集团就与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BIT&CTG创业中心”,经过多年的运营,李浩发现:在中国,创业中心往往缺乏人才和资金的双重保障,实际作用远远低于预期。故而应在组织上强化保障,建立创业中心,重点注重校友网络的人才和资金保障。第四,引入风险投资,实现全程孵化。在中国,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键问题上“雷声大、雨点小”。对此,我们应引入风险投资,实现从意识培养、技能训练、团队孵化、市场对接、转售上市的全程孵化。

总之,中国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出台实际的鼓励政策;企业要与教育机构实现充分互动,知行合一,完善商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资本布局;社会则应理解支持,从家庭教育抓起,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发掘,才能形成一个良好、健康、可持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和机制。而这也是打破国内创业人才稀缺宿命论的关键。

【易才集团李浩:从中美对比看中国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可行性】相关文章:

加速人才本土化进程 日企用人需求攀升07-31

浙企看中莞制造业人才集中08-09

人才培养具体方案08-16

注重人才培养07-31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07-17

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08-16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04-14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04-15

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情况总结08-06

浅谈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方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