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礼仪小故事:从收拒信到采访市长

时间:2020-11-28 16:37:03 求职礼仪故事 我要投稿

求职礼仪小故事:从收拒信到采访市长

  几天前在单位食堂,一个陌生女孩拍了拍我:“听说您是英国卡迪夫大学毕业的?我是您的学妹,刚入职。”

求职礼仪小故事:从收拒信到采访市长

  哦,又是一年毕业季尘嚣落定。包括我这位学妹在内的许多海归过关斩将,成为国内职场新鲜人中的一员。个中艰辛,滋味万千。我供职的单位是一家在业界素有口碑的中央媒体,每年应聘者不计其数,且多是“名校精英”,单凭海归的帽子就想突出重围,实无可能。

  我问学妹:“你以前在英国工作过吗?”

  “嗯,我在英国媒体实习过。”

  果不其然。

  我不禁想起6年前,自己从卡迪夫大学硕士毕业前后经历的“求职故事”。

  在英国找工作,几乎被拒信淹没

  “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您没能通过我们的筛选……”

  “虽然您很优秀,但由于竞争激烈,我们只能放弃您……”

  有段时间,我的邮箱里堆满了来自英国各传媒机构的拒信。

  那是2009年春,随着毕业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大多数英国学生在海投简历,奔走在各个招聘会上。想在英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再回国的我也成了其中一员。我把简历润色了无数遍,在网上给各类媒体发送自荐信,还咬咬牙花上百英镑去商场置办了一身正装,“时刻准备着”。

  和英国本土的学生争夺“媒体人”的岗位,我几乎没有竞争力,可谓“屡败屡战”,点开邮箱看完一封拒信,再字斟句酌地发出一封求职信。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全球服务电台的视频定制商C-Cubed Media给我发来了面试回复。该公司要向BBC英伦网等华文媒体平台供应视频产品,需要招募“能摄像、采访、剪辑”的新闻人,而且要求能在中文和英语之间流利切换。

  听起来,这是一个我奋力往上跳跳就有可能摘到的苹果!机不可失,我很快踏上了去伦敦的火车。

  几经辗转,我来到伦敦东区一栋普通的办公楼,深吸一口气,敲门。迎接我的面试官,是全球服务台的一位资深女主播。

  “你会用视频剪辑软件吗?”她问。

  我暗忖:“虽然会用,但不熟练……”一抬眼,撞上面试官质疑探询的目光,赶忙压住慌张,连说了几个 “Yes”。

  “你看过我们的哪些节目?”“你之前有哪些作品?”“如果我让你就猪流感做一个专题报道,你要从哪些角度入手?”……连珠炮般的问题,让原本自认为英语流利的我变得结巴起来。

  某种程度上,英国的面试与国内并无不同——面试官提出各种精心设计甚至脑洞大开的问题,考察应聘者的反应能力和专业水平。我的回答虽然磕磕绊绊,但好在最后都能自圆其说。看到对方眼里闪过一丝笑意,我心想:这次有戏!

  果然,两周后我接到录用通知,开始了在伦敦的媒体生涯。

  大喊一声,采到伦敦市长

  我的任务,是为BBC英伦网(原名BBC中文网)制作视频节目,从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到后期制作、翻译中文字幕,都要全程参与。

  我采访过活跃在伦敦西区的资深戏剧导演,采访过首次为伦敦时装周走秀、做着“超模梦”的普通女孩,采访过伦敦收入偏低却乐观热情的少数族裔,也采访过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你问我怎么连市长都能采访到?哈,其实很简单。

  在英国一段时间就能体会到,英国人非常讲究“预约”。生活中看病、买车票,工作中谈事、采访,都需要预约;你约得越早,越容易达成目标。于是,我会同时准备多个选题,第一时间开始预约。

  同时,英国也是循规蹈矩的国家。只要预约及时,并简明清晰地阐述自己的采访方向,一般都能顺利展开采访。当然,有时还要配合一点机智和运气。

  比如采访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2009年伦敦时装周举办前,得知他要来助阵,我和同事提前几周向时装周组委会递交了采访申请。不出意料,我们很快拿到了采访通行证。

  伦敦时装周开幕当天,约翰逊一出现,就被一大堆预约了群访的媒体记者团团围住,身材瘦小的我瞬间被人高马大的英国同行挤在了外面。情急之中我只好大喊:“我的节目全世界华人都能看到、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