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名人故事

时间:2021-04-22 20:47:40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霍金名人故事

霍金名人故事1

  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喜欢玩具,着迷于玩具火车,甚至自己花钱买来了电动火车。十几岁时,霍金还喜欢制作飞机模型和轮船模型,甚至尝试发明一些游戏,比如制作不同颜色零件的工厂、运送产品的公路和铁路,以及股票市场。霍金和一个同学负责编制游戏的规则。在编制这些游戏时,霍金的目标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开动的模型","这些游戏及制作都来自于探究事物并且进行控制的要求"。这种要求一直驱动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后来的宇宙学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学期间,霍金分在一个很好的班,尽管他的成绩名次从未进过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学的尊敬,同学为他起了一个"外号"---爱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学,他们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如莫扎特、贝多芬,也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他们还经常讨论一些科学和宗教问题,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运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霍金名人故事2

  爱因斯坦喜欢创新体系,而霍金则喜欢创新解说。

  爱因斯坦经常以颠覆的思考做大的系统创造。霍金经常只是采纳最新的观点做大的局部改造。

  爱因斯坦无论对错都比较坚持自己的思考,多数的情况他是对的,但爱因斯坦思考太靠前,诺贝尔奖就不想承认你相对论,或许也过于坚持,就是不想承认量子力学。

  霍金改变观点的速度跟建立观点的速度一样快,一打赌还经常输,但挺网红的,因为容易抓住敏感话题写童话。他什么主流想法都想认可,然后利用自己的名气做一番很有哲理的修饰解说。

  我喜欢颠覆,更喜欢建立自己的系统。我的三维时间体系解读了所有相关的物理学悖论,并没有遇到逻辑障碍。

  像爱因斯坦一样我与霍金的区别是不解读主流观点,而是独创自我体系。

  理解了爱因斯坦,也就部分理解了佛陀。

  爱因斯坦其实只说到了重力。

  把宇宙想象成在一张网,扔入一个带质量的球,出现了一个空间(这一点,爱因斯坦没有明确指出,他只说空间本来就有)

  球往下坠落,这就是引力,向内凝聚的力,引力是因为球的质量引起;

  球带有意识,网上跳起,同样,可以拉起一个反向的涟漪(空间),这就是斥力。

  宇宙只有两种力,引力,斥力。

  同时发生向上,向下两个方向的涟漪,才会拉出一个空间,也就是我们的可见世界。

  爱因斯坦将牛顿的理论修正并扩大到更广泛的普遍的描述中,霍金吸取前人之长将天文学和宇宙深刻本质揭示给世人.二人不能互相比较,二人中少任何一个现代物理都不会发展到现在这样.

  二战结束后,欧美多所著名的大学中有100位教授联名起草了一份关于相对论的报考《爱因斯坦你错了》,报考指出相对论实际上是个漏洞百出的理论,它不可能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著作。还有 原来爱因斯坦做过原子方面的研究,并写有一本专著,但,这本书并没有为奥本海默领导的曼哈顿计划,以及后来的核能开发利用提供过任何指导性的帮助...

  而霍金的理论,据专家考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瞎揣摩!现代物理学不过才几百年历史,而霍金却想用有限性很明显的知识,去为永恒的时间 做一个终极诠释。《时间简史》整本书充满了异想天开的谬论。里面的想法或许可以改变成小说或电影,但是无法成为货真价实的科学经典著作。霍金那些观点言论,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做支撑,纯属一个人的梦呓。

霍金名人故事3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导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生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霍金名人故事4

  霍金,身残志坚的著名物理学家,初次见到霍金的照片,我被震撼了,和他的名气太不相符,虽然知道他身有残疾,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副模样!

  初次见到霍金的照片,我被震撼了,和他的名气太不相符,虽然知道他身有残疾,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副模样!

  霍金 伟大的残疾科学家

  当我打开他的著作《时间简史》的书页,我的心中布满近乎虔敬的感动: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宇宙有开端吗?

  假如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

  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往?

  一个人的思想可以往到多远?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往,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我们生存的宇宙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否有边际,它是否有一天会消亡?

  你是否追寻过这些题目的答案?相信很多人会回答是。我们在儿童时期对这个世界布满好奇,因此我们总要知道万事万物的起因。我们在成年后忘记了这一切,开始满足于各种既成的似是而非的结果。于是,世界由立体变得扁平。

  然而,对自己存身于其中的宇宙的神秘感却永远潜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出版后,会在全世界造成如此巨大影响的原因——它被翻译成近四十种不同的文字,发行量高达千万册,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百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读过这部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科学著作。

  史蒂芬霍金,是被誉为是二十世纪人类物理学界超新星的伟人!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乱炸中—— 这位战争狂人正在为争夺地球上更多的权力和资源而胡作非为,宇宙固然更为广阔却并不他的考虑之列。为此史蒂芬不得不出生在邻近的城市牛津,面向世界发出了他的第一声啼哭。

  《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霍金的情景:译者听到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然后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靠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而阅读。在这个时候他尚能与人交谈,固然声音非常微弱而且含混,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明白——而不久之后,连这个权利他也几乎失往。

  就是这样一位被卢伽雷病固定在轮椅上的人,他的思维却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人们不禁迷惑,他是怎样做到这一切、怎样驾驭了自己的生命?正是因此,关于霍金生平的续书与电影才流行于世。

  史蒂芬和他的妹妹在伦敦四周的几个小镇度过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史蒂芬躺在母亲推着的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凡人—— 我想这多半是由于霍金此刻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凡人、如日中天,邻居不由自主要在记忆里重新刻划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照我看,年幼的史蒂芬并无古怪之处,他那时不过是一个挺英俊的小男孩子,而恐怕大多数白人小孩儿在东方人眼中都是好看的,长大之后就不一样,青年霍金的外貌与最普通的英国人并无不同。

  儿童时期的史蒂芬是矮小瘦弱的,然而如果有人因此想借机欺侮他,将得到毫不犹豫的反击。史蒂芬在学校经常衣服散乱,衣领上带着墨水的痕迹;他喜欢与人讲话,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为此反而显得句子含混;他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不过老师们公认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

  史蒂芬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史蒂芬从十二岁之后开始迷恋设计庞大复杂的游戏,诸如"大富翁"、"朝代"——创造出一个游戏的世界,然后制定统治这个世界的定律。孩子们为了结束游戏需要连续玩上几个小时甚至不得不在一个星期中分段进行,史蒂芬为此十分得意。史蒂芬。 霍金相信世界是运转在各种规则中的,而探索世界的运转规则则在以后成为他毕生的兴趣和生命的支点。

  史蒂芬在十七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史蒂芬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牛津的最后一年,史蒂芬。霍金发现自己的行动越来越笨拙,他无缘无故地从楼梯上摔下来,差一点因此失去记忆。最终医生诊断他患了卢伽雷病,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并宣判说,这个21岁的青年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史蒂芬。霍金后来说:当你面临夭折的可能性时,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何等宝贵,多少事情你还没有完成。在与疾病对抗的同时,霍金开始沉入对世界的思索中,向爱因斯坦这位前辈伟人的相对论迈出批判的第一步。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结识了未来的妻子简,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正是她支持霍金顽强地生存与奋斗下去,而且给他带来了正常的家庭快乐——出乎医生意料的是,这个他断言即将死亡的病人不仅一直活了下来,甚至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

霍金名人故事5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宇宙有开端吗?

  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

  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一个人的思想可以去到多远?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我们生存的宇宙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否有边际,它是否有一天会消亡?

  你是否追寻过这些问题的答案?相信许多人会回答“是”。我们在儿童时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因此我们总要知道万事万物的起因。我们在成年后忘记了这一切,开始满足于各种既成的似是而非的结果。于是,世界由立体变得扁平。

  然而,对自己存身于其中的宇宙的神秘感却永远潜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出版后,会在全世界造成如此巨大影响的原因──它被翻译成近四十种不同的文字,发行量高达千万册,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百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读过这部关于时间与空间的科学著作。

  因此,当我掩上《时间简史》的书页,我的心中充满近乎虔敬的感动。史蒂芬·霍金,这个被誉为是二十世纪人类物理学界超新星的`伟人,我应该怎样来趋近你的思想?

  《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霍金的情景:译者听到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然后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而阅读。在这个时候他尚能与人交谈,虽然声音非常微弱而且含混,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明白──而不久之后,连这个权利他也几乎失去。

  就是这样一位被卢伽雷病固定在轮椅上的人,他的思维却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人们不禁疑惑,他是怎样做到这一切、怎样驾驭了自己的生命?正是因此,关于霍金生平的续书与电影才流行于世。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乱炸中── 这位战争狂人正在为争夺地球上更多的权力和资源而胡作非为,宇宙虽然更为广阔却并不他的考虑之列。为此史蒂芬不得不出生在临近的城市牛津,面向世界发出了他的第一声啼哭。

  史蒂芬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史蒂芬躺在母亲推着的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 我想这多半是因为霍金此刻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如日中天,邻居不由自主要在记忆里重新刻划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照我看,年幼的史蒂芬并无古怪之处,他那时不过是一个挺英俊的小男孩子,而恐怕大多数白人小孩儿在东方人眼中都是好看的,长大之后就不一样,青年霍金的外貌与最普通的英国人并无不同。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史蒂芬的父母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却都受到了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有人回忆说在霍金家的房子里堆满了书,巨大的客厅里回响着维格纳的音乐;孩子们可以随意留下吃晚饭──由史蒂芬与他们交谈,因为他是最喜欢讲话的,而家庭的其他成员则自顾自地在桌子边看书。小镇的居民有时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计程车穿越街道奔向效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而拥有一辆破破烂烂的老计程车,更是显得十分古怪。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的确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这对于他们是很重要的,至于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事情。

  儿童时期的史蒂芬是矮小瘦弱的,然而如果有人因此想借机欺侮他,将得到毫不犹豫的反击。史蒂芬在学校经常衣服散乱,衣领上带着墨水的痕迹;他喜欢与人讲话,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为此反而显得句子含混;他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不过老师们公认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

  史蒂芬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史蒂芬从十二岁之后开始迷恋设计庞大复杂的游戏,诸如“大富翁”、“朝代”──创造出一个游戏的世界,然后制定统治这个世界的定律。孩子们为了结束游戏需要连续玩上几个小时甚至不得不在一个星期中分段进行,史蒂芬为此十分得意。史蒂芬·霍金相信世界是运转在各种规则中的,而探索世界的运转规则则在以后成为他毕生的兴趣和生命的支点。

  史蒂芬在十七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史蒂芬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牛津的最后一年,史蒂芬·霍金发现自己的行动越来越笨拙,他无缘无故地从楼梯上摔下来,差一点因此失去记忆。最终医生诊断他患了卢伽雷病,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并宣判说,这个21岁的青年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史蒂芬·霍金后来说:当你面临夭折的可能性时,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何等宝贵,多少事情你还没有完成。在与疾病对抗的同时,霍金开始沉入对世界的思索中,向爱因斯坦这位前辈伟人的相对论迈出批判的第一步。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结识了未来的妻子简,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正是她支持霍金顽强地生存与奋斗下去,而且给他带来了正常的家庭快乐──出乎医生意料的是,这个他断言即将死亡的病人不仅一直活了下来,甚至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

  霍金曾经告诉记者,他比患病前更加,因为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找到了生命的成就感,对人类知识做出了适度的却是有意义的贡献。他说:“当然,我是幸运的,但是任何人只要足够努力都能有所成就。”

  不过,霍金身体状况的确越来越糟糕,他渐渐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在1985年因肺炎造成的手术中,甚至失去了讲话的能力──在一段时间中,他飞驰的思想只能被封闭在自己的大脑中。无法与人交流,这使他觉得生不如死。所幸的是,科技的发达最终使他得以借助电脑和语言合成器,重新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能够在众人面前演讲。

  在这期间,已经在剑桥获得博士学位的霍金与妻子一起争取学院的宿舍、“目睹”三个孩子的成长、一次次指出自己手下研究生论文中的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在广阔的宇宙中遨游──他指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将在所谓“大爆炸奇点”失效,因此将量子力学引入对宇宙诞生的探索,最终得到宇宙无始无终的结论,并创造出“虚时间”这一概念;他指出“黑洞”事实上一直都在发“光”,只是极其微弱而已;他以幽默的方式证明了上帝的虚无……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能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的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压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甚至身被重创。然而,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

  霍金的顽强同样表现在他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一次次交锋中,而在许多时候,他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于是,霍金这个名字渐渐在人类科学的世界显露出自己的光彩:1975年,教皇在梵蒂冈步下圣坛,将嘉奖“有杰出成就的年轻科学家”的勋章授与霍金,而他的前任在多年前曾经严酷地迫害过布鲁诺、伽利略;1985年,霍金被本行星上最古老的学术组织英国皇家学会吸纳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着牛顿曾经就位多年的重要教职,被世界公认为是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对二十世纪人类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

  然而,对于普通人,也许更为重要的是《时间简史》的面世。这部在畅销榜上连续一百周居高不下的书被视为是出版界奇迹。也许阅读过它的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科学成分,但它却毫无疑问地重新激起了人们对神秘世界的好奇心。而好奇,正是推动人类文明一步步走向未来的最大动力!当我们沉浸在对浩翰的宇宙思考中时,日常生活中细小的烦恼就会趋于微不足道,于是我们重新发现生命的终极追求──这种追求不再因“地球”这一宇宙尘埃的生或死而消亡。

霍金名人故事6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4-1975年为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费尔柴尔德讲座功勋学者。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95年10月该书发行量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

霍金名人故事7

  霍金像神仙一样有着各种非常预见性的预言,那么霍金对中国的预言是什么呢?早前有报道称,霍金说中国在未来或受到外星人的攻击。而后来,霍金又预言,全球世界,包括中国,将在20xx年灭亡。

  霍金预言:20xx年人类必须逃走!他说在20xx年的时候,地球将有一场大的灾难,人类无法避免,能做的只有逃离地球。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一片哗然,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的呢?人类要往哪里逃?

  霍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他称他计算出在20xx年,将会有一个行星撞击地球,根据行星撞击的速度和角度,非常有可能对地球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因为这次的行星撞地球的威力是平时的100倍,相当于3000多颗核弹同时撞击地球!

  3000多颗核弹是什么概念呢?现在各个国家都在研制核武器,研究出来却不使用,那是因为一旦使用核武器,那就是毁灭。如果每个国家都发射核武器,那么地球就会被彻底摧毁。所以说各个国家研制核武器只是起到威慑作用,绝不会轻易使用。

  但是霍金预见的那个行星的威力相当于3000多颗核弹,一旦撞击地球人类还有活路可言嘛?姑且先不说人类,地球也许就会完全消失掉。霍金预言,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或就在20xx年,现在霍金和科学家们正在想对策,来对抗即将到来的小行星核弹撞击。

  地球毁灭的预言,这并不是第一次,却是世界人们觉得最可信的,因为霍金的预言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霍金还表示地球的这场灾难是在所难免的。这是他经过严密的科学计算出来的结论,不仅仅是空穴来风。

  根据霍金的计算,上次预言世界末日是在20xx年的时候,当时的世界末日引起全球恐慌,但最后并没有真的实现,而且远古时代也就是说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当时就是因为小行星的撞击而毁灭的,根据推算20xx年就是下一个世界末日的奇点时间。

  自霍金发现20xx年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现在地球人都在担心安全的问题,人们面对这次的世界末日是否可以安然度过,现在还是未知的,但可以预测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地球会变的生灵涂炭,可以用炼狱来形容,人类这次想要得救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人类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有科学家威廉姆斯站出来发生,称人类可以运用高科技去往太空中,在太空寻找新的机遇。首选的星球就是月球,人类可以在那里建立一个太空城市,把氧气灌输进去,成为人类暂时的避难所。

  然而他的说法马上遭到质疑,因为这样做的资金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全世界几十亿的人口决不能能全部进入到太空中,而且时间紧迫,距离现在只是短短的16年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科学家们正在紧急地研究应对措施,以保障人类的安全。

霍金名人故事8

  20xx年,澳洲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讲座,主办方使用3D全息投影将霍金从剑桥大学“邀请”到了会场。

  整场活动都围绕着黑洞、ALS和平行宇宙等科学议题顺利展开。活动结束之前,霍金发表结束语说:“人类应该学会观察宇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对浩瀚的宇宙产生影响。不论宇宙多么难懂,不放弃探索才是最重要的。”这番演讲让现场所有的观众都热血澎湃,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记者忽然提出一个“不和谐”的问题。他说:“霍金先生,请问Zayn离开了单向乐队,令无数少女心痛不已,这件事情会对宇宙产生影响吗?”

  记者的这个提问令原本激情澎湃的会场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在场的所有人都认定这是记者故意在刁难霍金,要知道科学议题怎么能和流行文化现象混为一谈呢?

  然而霍金并没有拒绝回答这个问题,甚至连一丝丝地顾虑都没有便回答说:“我建议那些心碎的女孩们不妨一门心思地去研究一下物理,说不定能够证明平行宇宙的存在,更说不定在那个平行宇宙中Zayn仍旧是单向乐队的一分子,乃至那些女孩们还有机会和他结为夫妇。”霍金的回答赢得了现场一片掌声,那个提问的记者自然也心服口服。

  这个回答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巨人幽默的一面,同时又以科普的形式巧妙地向大家解释了当下流行文化,既安慰了少女们破碎的心,又激发了普通人对物理学的兴趣。一个小小的回答便彰显出一代大师风范。

霍金名人故事9

  一说起“男神”,浮现在大家眼前的形象,多半是男明星们高大英俊的身影。但从昨天起,“男神”在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被一位高二男生重新定义了。

  他叫邵镇炜,从小患有“进行性脊肌萎缩”,个头瘦小,不能行走,手部力量也极其有限,不要说从书包中取书了,连翻阅课本都很吃力……但这些无法阻挡他参加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获得杭州赛区三等奖;也无法掩盖他的文艺青年范,写诗写成学校的文学之星。

  本周一,在学校的晨会上,刚入选20xx年浙江省励志成才成长优秀高中生的他,头一回讲自己的故事,就成了同龄人眼中的另类男神。

  同学们说,小邵是“少年版的霍金”,相似的病痛,同样的天才。和写出《时间简史》的霍金一样,小邵对物理有着发自内心的喜欢。看看他桌子上的《朗道力学》,还有草稿纸上的各种公式就知道。

  拿了物理竞赛三等奖,小邵并不满足,现在继续参加物理和生物竞赛培训。每次上培训课,都让妈妈早早将他送到教室。他觉得,竞赛有助于课内的学习,同时能学到更多解题技巧与思想。

  “除了学科竞赛,他其他学科成绩也很出色,这学期期中考试拿了年级第11名。”班主任戴越舟悄悄告诉钱报记者,“可这些成绩背后,小邵的付出,一定超出你的想象。”励志人物

  因为患病,小邵行动不方便,甚至连翻书和写字都很辛苦。“哪怕课本放在桌子上,但只要不在他手边,他就没法翻动。”戴老师心疼地说。

  小邵不想麻烦同学,上课索性不看课本。他上课除了专心听,就是努力记,遇到重点难点在笔记本上简单写两句。

  戴老师说。刚接班时,他就关照过其他学科的老师,小邵翻书写字都不容易,别催他交作业。结果一学期下来,老师们发现,小邵交作业比很多同学都及时。

  其实,许多长河高中的学生直到本周一晨会那天,才听说小邵的故事。一是因为小邵向来低调,而且很要强,自己克服了许多生活上的困难,从不给旁人添麻烦。比如,每天他只上两次厕所,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都是等妈妈来帮忙。二是因为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一直把他当成普通一员来爱护。

  第一学期的运动会入场式,同学推着小邵走完全程,这是他第一次和同学分享运动的快乐,虽然他很累,但非常开心。从此后凡是他能够参与的活动,像读书征文活动等,老师和同学都积极鼓励他参加。

  在晨会上,小邵说:“也许生活给予了我更多一些的困难,但我幸运地得到了更多的来自父母、同学、老师的爱与关怀。为了不辜负这样的爱与关怀,坚持和怀抱希望就成了一种习惯。”

霍金名人故事10

  霍金的故事之霍金简介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他是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他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 他能动的地方只有一双眼睛和三根手指,其他部位便不能够动。

  1979至20xx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他是英国最崇尚的教授。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的故事之童年时代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样,喜欢玩具,着迷于玩具火车,甚至自己花钱买来了电动火车。十几岁时,霍金还喜欢制作飞机模型和轮船模型,甚至尝试发明一些游戏,比如制作不同颜色零件的工厂、运送产品的公路和铁路,以及股票市场。霍金和一个同学负责编制游戏的规则。在编制这些游戏时,小霍金的目标是"建造我能够控制的可以开动的模型","这些游戏及制作都来自于探究事物并且进行控制的要求"。这种要求一直驱动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后来的宇宙学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学期间,霍金分在一个很好的班,尽管他的成绩名次从未进过前一半,但是仍受到同学的尊敬,同学为他起了一个"外号"---爱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学,他们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如莫扎特、贝多芬,也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他们还经常讨论一些科学和宗教问题,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运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霍金的故事之中学时代

  在中学时代的后两年,班上来了一位数学教师。他的教学富于启发,这激发了霍金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尽管父亲也鼓励他学习科学,但是希望他攻读与父亲的专业相近的生物学。回忆起中学的学习,霍金谈道:"在我幼年时,我对所有科学都一视同仁。十三、四岁后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因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尽管我知道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所以太枯燥。化学就好玩得多了,不断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但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蕴。"由此

  可见,少年的霍金的志向虽算不上远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蕴"对他后来的研究肯定是有影响的。 中学毕业,霍金考入牛津大学,并如父亲的希望,取得了奖学金。学习物理学对霍金并不费力,后来他又考上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为什么要选取理论物理专业呢?霍金后来说:"理论物理中有两个领域是基本的,……一个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学;另一个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这就是说,理论物理联系着"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最后,他确定要研究宇宙学,这是因为"在宇宙学方面已有一个定义完好的理论,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研究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霍金的故事之身残志坚

  在研究学习期间,霍金得了一种怪病,是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这种病使行为本来就不灵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这种病迅速恶化。霍金非常苦恼,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并未放弃正常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他在这时结婚了,5年后他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奋。他曾梦到自己被处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还能够做很多有价值的事"。他认为,"我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其他人",要做点儿善事,以回报社会对他的恩惠。 勤奋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于物理学界。黑洞是一种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天体,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很大。这种天体是一种从理论上推测出来的天体。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国科学家提出了黑洞的问题。他认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会吸住自身发出的光线,而使我们看上去

  它是"黑暗的一团"。然而,这种科幻般的预言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时,一位德国科学家借助广义相对论重新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他发现,质量等于太阳质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径只有2.95千米;而相当于地球质量的黑洞,直径只有0.9厘米了。到20世纪30年代末,一位美国科学家研究恒星演化时,再次研究黑洞问题。他认为,在恒星燃尽时,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会无休止地坍缩下去,最终就形成了黑洞。

霍金名人故事11

  2006年6月15日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的讲座问答环节中,主持人读完市民6条提问后,还特别与参加者分享日前晚宴上她向霍金的提问——你追求的目标是什么?霍金回答引来全场掌声:除了渴望知道黑洞里面有什么、宇宙如何开始及人类的生存问题外,了解女人亦是他其中一个目标。

  情路崎岖历两段婚姻

  霍金说女人“难解”,也许与他崎岖的爱情路有关。霍金与前妻珍怀特经朋友介绍认识,两人相恋时,霍金尚未发病。后来,医生诊断霍金患上肌肉萎缩症,令两人大受打击。怀特出版的书中还提到,霍金对自己的病感到绝望,故意阻止两人交往,但两人又情根深种,霍金终向怀特求婚。

  两人于1965年结婚,婚后不久,霍金发病。他们育有3名子女,怀特既要照顾霍金,又要照料小孩,压力很大,不禁移情别人。两人后来离婚,霍金并于1995年与一直照顾他的护士伊莱恩·梅森再婚。

  霍金与现任妻子梅森相识时,梅森是有夫之妇。上世纪80年代末,霍金接受气管切割手术,幸得梅森的前夫替他在轮椅装上电脑和语音合成器。

  2000年霍金受伤,外传他受太太虐打。警方打算请霍金单独作供,但他说:“因为她,我今天才活着。”

  两年后,霍金的轮椅在剑桥大学“翻车”,跌断股骨,霍金笑称他为了赶去与太太相会,才“开快车”。霍金曾说:“虽然我很不幸罹患肌肉萎缩症,但我又很幸运,因得到妻子支持,可以过着几近正常的生活。”

  “怕妻离婚”不换口音

  霍金1942年生于英国牛津,他在17岁那年获得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毕业后他再赴剑桥大学攻读博士,主要研究宇宙学。

  虽然他是地道的英国人,可却“说”着一口带有浓重美国口音的英文,这是为何呢?他在接受市民提问时透露,他早在1985年已失去声音,当时他患上肺炎,切除了气管。现时使用的语音合成器产于1986年,是美国在1986年制造,用了一个美国口音的男声,因没有更好选择,所以一直使用;他又风趣地说,其实目前市面已有其他口音的语音合成器,不过他担心自己换了口音,太太接受不了,会跟他闹离婚!

  霍金答问录

  问:万有引力会否扭曲光线?

  答:万有引力的确扭曲光线,这是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相对论”的其中一个预测。

  问:你如何在面对身体残障时,仍然保持乐观?

  答:一个人即使身体残障,仍大有可为,你不可让思想跟身体同时残障。

  问:究竟宇宙间的常数从何而来?

  答:宇宙间的常数来自六维空间,大部分常数的数值都不适合生命的存在。

  问:上帝在宇宙中的角色如何?

  答:我认为不需要假设上帝在宇宙的角色。

  问:宇宙是否就是黑洞?

  答:宇宙诞生与黑洞形成的过程相似,但两者并不一样。

  问:为什么你会有美国口音?

  答:我现时使用的语音合成器在1986年制成,采用了美国口音,因没有其他更好选择,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霍金名人故事12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霍金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霍金励志故事100字 霍金的经典励志故事08-31

科学家霍金的励志故事12-13

名人故事的12-13

宽容名人故事12-11

名人故事:朱可夫12-11

李安名人故事12-10

名人故事林肯12-10

关于名人故事12-10

梁启超名人故事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