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应寺旅游攻略

时间:2020-11-12 13:30:55 旅游攻略 我要投稿

妙应寺旅游攻略

  妙应寺始建于元代,原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下面梳理了妙应寺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景点详情

  妙应寺白塔位于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故俗称"白塔寺",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一座喇嘛塔。於是在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主持下,经过八年的设计和施工,到至元十六年(1279年)终於建成了白塔,并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

  同一年,忽必烈又下令以塔为中心兴建一座「大圣寿万安寺」,范围妙应寺旅游攻略根据从塔顶处射出的弓箭的'射程确定,面积达16万平方米。作为当时营建元大都城的一项重要工程,寺院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落成,因位于大都城西,所以又称作「西苑」。

  从此开始,这里便成为元朝的皇家寺院,也是百官习仪和译印蒙文、维吾尔文佛经之处。忽必烈去世後,白塔两侧曾建神御殿(影堂)以供祭拜。

  元成宗时,寺内香火极为旺盛,在元贞元年(1295年)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场“国祭日”佛事活动中,参加者竟达七万之众,堪称是白塔寺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但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一场特大雷火,烧毁了寺院所有的殿堂,唯有白塔幸免于难。

  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 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

  馆内陈列“白塔寺珍贵文物展”,展出在塔顶内部发现的珍贵的佛教文物,其中有乾隆手写的经咒,精雕细刻的小赤金舍利寿佛,一套五佛冠和缀有千余粒珍珠宝石的补衣袈裟、五色哈达等,质地优良,工艺精湛;“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共展出元、明、清三朝铜佛、铜鎏金佛造像近万尊,它以空前的造像数量及不同的铸造地域和风格,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风韵。

  主要景点

  妙应寺白塔总高51米,砖石结构,白色体躯,塔基是用大城砖垒起,呈T形的高台,高出地面二米,面积为1422平方米。在塔基的中心,筑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叠高9米,共三层,下层为护墙,二、三层为须弥座,每层四面各左右对称内收两个折角,因此拥叠出许多角石和立面。须弥座束腰部分,每块立面都被两边角柱及上下枭枋所衬托,整个塔座造型优美,富於层叠变化。座上的塔身是硕大的白垩色的覆钵体,形状如同葫芦;上半部为圆锥形的长脖子,有13节,称“十三天”顶上花纹铜盘的周围悬挂36个小铜钟。风吹铃铛铎,声音清脆悦耳。铜盘上坚八层铜质塔刹,高五米,重四吨,分为刹座、相轮、宝盖和刹顶几个部分。

  白塔形制即源於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中统元年,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首传西藏,後传入元大都。妙应寺白塔融合了中尼佛塔的建筑风格,不仅具备内涵丰富的佛教意义,能适应各种活动的要求,而且更以其巍峨、情美的塔式,为元大都建筑增添了光彩和气势。

  文物古迹

  1978年对白塔进行了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存留在高塔顶部鎏金小境内的大藏经、木雕观世音像、补花袈裟、五佛冠、乾隆手书《波罗蜜多心经》、藏文《尊胜咒》、铜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长寿佛等。

  注意事项

  1 、您将垃圾丢进垃圾桶,避免大家的公共游览环境遭到破坏。

  2 、请不要在景区内任何地方吸烟。

  3 、当您在景区内漫步时,请不要离开道路,以免践踏植被。

  4 、请不要摘采花草和树木枝叶,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爱护。

【妙应寺旅游攻略】相关文章:

河南少林寺旅游攻略10-16

西藏小昭寺游玩攻略01-21

老挝旅游攻略03-20

非洲旅游攻略03-19

周口旅游攻略03-17

湖北旅游攻略03-17

张掖旅游攻略03-17

理塘旅游攻略03-17

南戴河旅游攻略11-13

喀纳斯旅游攻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