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9 10:18:46 幼儿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汇编15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习。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3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短短的的五句歌词,简单明了,却蕴含了数数,找朋友游戏、一问一答等多种教育内容。

  活动开始,以孤单的小熊要找朋友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我在这里,我在这里”那种迫切想与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满了感动,可当我说小熊可能听不明白,我们再加一些动作时,孩子们更是想出了十几种方法与小熊打招呼,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学唱歌曲阶段,我发现幼儿在一二三四五六七这几个字的发音上带永康腔特严重,于是,我临时对三四五这几个字的发音进行了重点练习,效果甚好。经过教学,孩子们不但学会了演唱歌曲,还能用各种打招呼的动作按节奏跟朋友们一起跳舞,特别是最后一句歌词,我让孩子们互相拥抱,表示友好,孩子们更是体验到了同伴给予的热情和同伴一起学习的快乐。但上课时,我有一点疏忽,就是在进行最后一次邀请游戏时,有三个小朋友没请完,我就草草收场了,还说,没请到的小朋友我们下次再玩。可课后,赵汝怡小朋友哭得很伤心,说:“老师,小朋友为什么不请我呀,呜呜……”

  我已关注到孩子还没全部参与完游戏,为什么要草草结束这堂课呢?我连忙向汝怡道歉,并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请她一起跳完整个舞蹈,虽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关注每一个幼儿,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是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做到的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4

  本次讲课活动我组织的是一节中班音乐活动“表情歌”。为了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本次教学活动目标。首先,我用一段非常有趣的变脸视频,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知道了表情的概念,同时也激起了幼儿的兴趣。然后,我又利用“变脸娃娃”变魔术的游戏形式来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歌曲内容,在整个活动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清晰明了。特别是我制作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它的灵活运用。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除了准备充分之外,主要还是我抓住幼儿最喜爱的游戏的年龄特点,巧妙利用“变脸娃娃”变魔术这一吸引幼儿的方式贯穿始终,活动中我告诉幼儿变脸娃娃也想和大家一起做“变脸”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其次,为了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根据观察表情图和感知音乐节奏,由幼儿自由表演、尝试各种表情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在不同心情时做什么动作,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运用的同时,幼儿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但我也体会到了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就是我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欠缺,缺乏激情,没有激发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导致在学唱歌曲环节中,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意识。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5

  本月我们的主题活动《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让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

  春天里,太阳暖暖地照着,春风轻轻地吹着,天空不时下起了小雨,淅沥淅沥的春雨像绿丝线,从地上牵起小草,小草变绿了,长高了。蜜蜂飞来了,蝴蝶飞来了。上星期在学习并表演“三只蝴蝶”之后,孩子们对蝴蝶的兴趣更是有了很大的升级。蝴蝶一下子成为我班孩子的热点。一次在幼儿园里我们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孩子可兴奋了!

  还有许多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关于蝴蝶的图片,图书,在相互介绍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关于蝴蝶的秘密。所以今天我们选择了《蝴蝶飞飞》来让幼儿学习。它的目标是学唱歌曲,并感受蝴蝶飞舞的美丽。有兴趣地参与音乐游戏。

  活动分析:

  一、欣赏歌曲《蝴蝶飞飞》

  1、歌曲里是谁在飞?(引出蝴蝶。)

  2、那蝴蝶长得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它头戴金丝?蝴蝶什么地方最漂亮?(让幼儿记忆歌词的内容。)

  二、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演唱,幼儿拍手,一拍一下打节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

  三、幼儿学唱

  教师演唱,幼儿跟唱数遍。(让幼儿在多次的演唱中,记住歌词的内容。遇到难记忆的歌词,另外强调。)

  四、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措施:

  一、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加入动作:让幼儿模仿蝴蝶飞的时候具体从踮脚尖、翅膀的不同动作来进行表演。

  二、在刚开始欣赏歌曲的时候,不一定要强调幼儿唱,重点在感受。

  三、在“你爱花儿,花儿爱你”在这句的演唱中,由于歌曲的音调比较高,歌词也比较难记忆,所以孩子们把它改成“飞啊飞啊,飞啊飞啊”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并较自然地进行歌唱。

  2、能在歌曲结束时,及时模仿动物叫声或用语言对问句作出相应的回答。

  3、不愿意做懒惰虫,乐意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

  一只毛茸茸的小鸡玩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座位排成“圆形”,并玩过“点兵点将”游戏。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蜜蜂做工》。

  驾驶带领幼儿随着音乐从活动室外面飞进教室,并在教室里边唱歌边表演《蜜蜂做工》。

  二、玩“点兵点将”游戏。

  (1)教师出示小鸡玩具,问小鸡:“你是小小鸡,你是一只小小鸡?(小鸡没有回答)。

  (2)组织幼儿讨论:你们能帮助小鸡回答吗?(如:小鸡发出叽叽叽的声音,就表示回答)

  (3)教师边用《懒惰虫》歌曲旋律唱问:你是小小鸡……“边逐个对座位上的幼儿点小鸡。歌曲唱完,被点的最后一名幼儿站起用“叽叽叽”叫声表示回答。

  (4)由幼儿建议,教师边唱其他小动物边点兵点将,鼓励和表扬幼儿大胆地利用相应的叫声进行回答。

  三、学唱歌曲《懒惰虫》。

  (1)看图片,并用语言表现对懒惰虫的理解。“懒惰虫是什么样的人?”

  (2)边玩游戏边听教师范唱,理解歌词内容,教师边唱边点人,唱完后提问:“懒惰虫什么地方痛?”

  (3)倾听教师第二遍范唱,然后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示一身都是痛。(如牛动身体,双臂抱紧等)

  (4)秒年 用手指两拍一下做点人动作,边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四、游戏《懒惰虫》。

  (1)学习用语言和动作,坚决大胆地表现对懒惰虫的否定。

  教师:你们是不是懒惰虫?幼儿:我不是懒惰虫。

  (2)介绍游戏玩法:教师或幼儿扮演点人者,边唱歌边点数寻找懒惰者,当歌曲唱完后,被点到这,必须站起来,大声地否定:“我不是懒惰虫”。

  (3)讨论活动:你喜欢懒惰虫吗?为什么?激励幼儿争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学习歌曲

  1、以故事理解歌词:刚才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做挠痒痒的游戏,可开心了!咦,有一条毛毛虫还在睡懒觉呢,大家都去叫它:“醒来啦,太阳出来啦!”可是它却说:“哎哟,我眼睛痛,我的肚子痛,我的一身都是痛。”大家怎么叫他都不愿意起床,不愿意做事请。大伙儿生气了,就叫他“懒惰虫”。大树爷爷笑眯眯:“别着急,我来试试”。

  2、清唱示范歌曲。

  提问:大树爷爷用什么办法把毛毛虫叫醒了?为什么毛毛虫听了大树爷爷的歌会很快起床做事?你听到大树爷爷唱了些什么?

  三、情景游戏——唤醒小动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不肯早起,爱睡懒觉,你们愿意去帮助他们吗?

  活动反思:

  歌曲《懒惰虫》诙谐、幽默,旋律流畅,歌词生动,适合小班幼儿。歌曲虽然以“反面形象”出现,但他的教育意义是很显现的,教育孩子做一个勤奋的人。“勤奋”的概念很宽泛,对于小班孩子的理解有难度,想到班级中有一部分孩子早起的现象,因此,我把音乐中的“懒惰虫”特指为不愿早起,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更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避免歌曲中“反面形象”的负面影响,我又赋予歌曲《懒惰虫》一个特定的功能,即“唤醒功能”,大树爷爷轻轻一唱,爱睡懒觉的毛毛虫就起床了。多神奇,一首歌变成了一个好办法。基于这两个重新赋予的特指,就可以情景自然贯穿活动始末,有了反复吟唱的理由,自然地激发了孩子不当懒惰虫的想法,同时帮助孩子感受体会了歌曲的诙谐情趣。新授歌曲必须要有七八遍的反复跟唱,才会被孩子接受熟悉。单调机械的模唱显然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内驱力,因此在清音跟唱后,我设计了游戏环节“唤醒小动物”,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学会歌曲的吟唱。孩子幼儿都沉浸在“帮助唤醒”的角色中,尽情地反复自觉地吟唱。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在学唱新歌,而是在游戏。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7

  我班幼儿是群活泼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幼儿对尾巴活动的热爱,他们玩法丰富,而且富有创意。章楚晗每次户外活动时都会问我:“潘老师!今天要不要玩尾巴了!”他们的活动热情打动了我,于是我设计了《尾巴狂想曲》这一音乐活动。

  根据纲要中提出的音乐教育的目标应使幼儿的兴趣、智能、情感发展达到统一,确切的说即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在以往的教育中,无论唱歌、跳舞、节奏乐欣赏,都是由教师教,幼儿学,成人替代了幼儿思考,不利于幼儿发展。现在我们是立足在教幼儿自己去学会,让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主动探索发现,激发其探究内驱力,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在操作尝试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活动开始时我出示的尾巴图片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兴趣,回答问题时非常踊跃,而我的长尾巴活动更加提升了幼儿对尾巴的兴趣。在提问中“尾巴有什么用?”幼儿分别说出了“可以跳、走、跳舞、游戏等”各种方法。我放出音乐让幼儿自己去感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想象用尾巴跳舞的感觉,幼儿既兴奋又大胆,面对自己创编的动作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并且愿意和同伴分享创作的喜悦。整个活动目标完成的非常好,为此我想到以前,我们往往是手把手教幼儿如何学,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反被我们扼杀了。其实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想象,老师只要好好引导,幼儿当然会融入教学。最后我用抓尾巴的游戏让活动达到了高潮。

  当然活动中往往也有不足,在开始时,让幼儿说出动物中谁也有尾巴时?幼儿想象很丰富,说出了各种动物,但我没有好好的引导他们说完整的话,为此反倒在音乐活动中错失了一次语言活动的教学。在活动结束玩抓尾巴的游戏时,如果放音乐再让幼儿感知效果会更好。音乐活动一方面是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影响幼儿审美兴趣和态度,一方面是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培养幼儿简单的音乐才能和能力,这样才能为幼儿在音乐艺术中进行审美活动奠定基础。活动结束了,看着幼儿满足的笑了,幸福的笑了,我更加体会到原来放手也是一种幸福啊!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8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呢?选择幼儿所喜欢的歌曲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是一首比较欢快、诙谐的歌曲,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歌曲内容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本次音乐活动目标是初步学习边唱歌边游戏,按照节奏说打电话的内容。借助游戏情境理解、记忆歌词以及内容,并在游戏情境中大胆想象并做出小老鼠害怕的样子。在间奏的地方用游戏的方法表示等待,感受等待的快乐。

  在组织活动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先让幼儿随我说歌词,引导幼儿掌握歌曲节奏、性质。歌曲节奏是歌唱教学的重点,也是的难点之一。对于间奏、停顿等节奏变化幼儿是看不见,摸不着,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让幼儿与我一起在音乐中感知、练习歌曲的节奏及性质。就这样,幼儿对间奏、休止及音乐诙谐的情趣等教学重点,在有节奏地跟说歌词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很快融入角色。在歌唱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用耳朵倾听音乐,而且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幼儿尽可能地用他们能够自如运用的表演方式参与到歌唱活动中,以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或体验,使幼儿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全方位地获得多种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活动的后半段,我主要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去打、接的电话,幼儿借助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内容,再通过倾听老师示范演唱,帮助幼儿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风格达到了巩固学习歌曲的目的。在轻松有趣的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演唱积极主动,不仅有意记忆歌词,而且还积极用身体动作大胆表现。

  在活动中,幼儿个个积极参与,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情感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是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在分析歌曲性质时,可以让让幼儿充分说说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9

  春天在哪里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孩子们都非常熟悉。在开展本次活动之前,班级里有许多幼儿已经知道并且会唱这首歌了,但是在歌词的掌握上还是不够。第一环节教师先通过清唱,让幼儿欣赏歌曲并感知歌曲的欢快,抒情,从而熟悉歌曲的旋律,以及歌词。在学习歌曲的环节,提问幼儿从歌曲中听到了哪些内容,教师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直接呈现出来,让幼儿能通过图片感知歌曲的内容,引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由于大部分幼儿对歌曲非常熟悉甚至已经学会了,在学习歌曲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在教唱了几遍过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跟我一起来唱一唱了。在幼儿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给予幼儿自由创编的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编出好看的动作,也便于自己记忆歌词。孩子们创编出的动作让我刮目相看,一些平日里话不多的孩子也能做出些好看的动作,这再次应证了孩子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每个幼儿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在其他活动是很难见到得,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吧。孩子们互相交流,比划,讨论着各自的动作,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给予孩子空间,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潜能,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0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资料,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完美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资料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本事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我行为的本事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进取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一、童化自我,拉进与孩子的距离

  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是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那么孩子和教师之间就必须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进取地、主动地理解教师理解教师的授课资料,教师首先要“童化”自我,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经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觉得教师亲切的象孩子们的好朋友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愿意表达自我的内心感受。

  二、创设唱歌的情境,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资料,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创设这个情境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本事,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所以,在教学中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进取性随之高涨。

  2、教师范唱,感染幼儿的活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一样资料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范唱可一次,夜课两次,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趣味;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歌曲演唱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曲中的趣味画面;也能够经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抒情叙事歌曲的温馨情境-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教师教唱,提高幼儿歌唱本事技巧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经过唱能够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尚未具备必须的视唱的本事,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多采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经过三个步骤来帮忙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意境;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跟随录音,反复进行歌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借助律动,抒发幼儿的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资料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贴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所以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三、经过欣赏,提高鉴赏本事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本事,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经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必须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完美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经过动作,表现音乐。要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情节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经过图画,展现音乐。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乐曲描绘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证明:孩子们经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1

  “欢乐的小鼹鼠”是一节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根据音乐的特点,选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鼹鼠”(动画片中)为主角,以欢乐的小鼹鼠在森林里的遭遇为主线,根据音乐旋律的性质、结构及音乐节奏,贯穿了从小鼹鼠走走、跑出去跑回来、听见可怕的声音以为来了危险的动物、又高兴的跳起了舞蹈这些相应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并使幼儿大胆想象与创编相应的手指游戏,使他们的身体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景,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初步感受诙谐、欢快、跳跃的乐曲特点。2.经过手指游戏,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和同伴一齐游戏的欢乐。

  从幼儿的表现与发展来看,教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进取投入到游戏中,根据音乐特点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创编动作,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重要性。

  从教师的教学策略来看,首先是体验性策略:本次活动中,在每段音乐出现时,我都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充分地体验音乐。从倾听到借助动作、语言、记忆唤起等帮忙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幼儿是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和游戏,自主体验、表现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经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活动中经过出示小鼹鼠图片,以小鼹鼠的主角贯穿整个韵律活动。根据音乐特点创设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感受并熟悉音乐特点,根据音乐性质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如:小鼹鼠排着队出去玩,以为大灰狼来了,来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终小鼹鼠快跑回家!最终是主角游戏及主角互换策略:主角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异常是活泼、可爱的小鼹鼠形象,深受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我来扮演这一主角,更加激发他们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从小鼹鼠的小脚到小脚长大了一点到长成大脚,经过主角的表演进行游戏。小鼹鼠在森林里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来。结束部分的主角替换,由幼儿替换教师做队长,更是让幼儿意犹未尽。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首先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他们能够大胆创编手指游戏中小鼹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对A段音乐的理解,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创编,为完整游戏打下基础。其次,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良好。手指游戏及创编身体动作时尝试让幼儿创编脚爬到的部位,教师退出,让幼儿成为引导者带领大家一齐做动作,从而加深对音乐旋律的熟悉程度。结束部分教师退出,幼儿领队,虽然不是每一个幼儿都做了一次队长,可是在团体游戏时体验到了音乐游戏的欢乐。最终是音乐游戏的规则性。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在音乐游戏中,游戏也具有必须的规则性,游戏规则在活动中表现为游戏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鼹鼠出去玩时要求幼儿轻轻快快的往两边跑出去再跑回来,而不是四散跑开或者前后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来。多数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遵守规则,但个别幼儿还是出现了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提醒。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2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年龄小,但是秩序感和掌握节奏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我选取的是奥尔夫音乐中节奏简单欢快,多为重复的段式《鞋匠之舞》作为本次活动的音乐素材。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家长的陪同下,不可以一个人出去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来区分三段乐曲

  3、通过想象感受乐曲的变化

  活动重难点:通过体态律动来感受和表现乐曲

  活动准备:大灰狼和小白兔的头饰,锣鼓,铃鼓,PPT

  活动过程

  ㈠情景导入,感受乐曲

  兔妈妈要出去拔萝卜了,她告诉小兔子一个人是不可以出去的,是小兔子真的是太无聊了,于是就一个人出去了。这个时候就遇到了大灰狼(请出音乐)

  ㈡体态律动,表现乐曲

  师:你们刚刚听到音乐里有哪声音像大灰狼发出的声音?(请个别幼儿回答)有哪些声音像小白兔的声音?(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哦,原来当大灰狼来了的时候,小白兔要保护自己

  师:那现在也请小朋友一起来扮演大灰狼和小白兔(部分幼儿扮演大灰狼或小白兔)请大灰狼和小白兔带好自己的头饰(请出音乐)

  小结:刚刚小白兔没有听妈妈的话,一个人出去玩了碰到了大灰狼。引导幼儿不可以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一个人出去,遇到危险要保护自己。

  (三)集体伴奏

  师:刚刚我们做了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它们两个还给我们带来了乐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乐器?

  大灰狼——锣鼓

  小白兔——铃鼓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我们一起为大灰狼和小白兔的音乐伴奏(请出音乐)

  (四)鞠躬答谢

  师:我们小朋友演奏完了要给大家鞠躬答谢,请小女生提起小裙边小脚向后,说谢谢大家,小男生小手搭肩,说谢谢大家。

  活动小结:本节奥尔夫音乐课主要是让幼儿来感受和表现音乐,通过情景剧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告诉幼儿不可以一人外出,遇到危险要保护自己;让幼儿模仿动物进行体态律动,游戏式的教学结合展现自我的伴奏,更是加深了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大灰狼和小白兔》活动反思

  本次的奥尔夫音乐活动,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在课堂中将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三者融为一体。赋予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快乐地学习,真正做到从“学中玩,玩中学”。为了能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景故事导入法。通过与音乐相符合的大灰狼和小白兔的形象,以情景剧的形式生动的导入。这不仅把幼儿的视,听,动,结合,贯穿并渗透于整个活动当中,满足了幼儿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体现了《纲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告诉了孩子一些道理。

  2、为了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使幼儿理解记忆。所以在本堂课中具体的学法为:游戏法。幼儿是好模仿的,通过奥尔夫音乐体系中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表现出乐曲。符合奥尔夫音乐中给幼儿自由进行创作。3、集体伴奏,这一环节我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给幼儿提供自由表演的机会。”将幼儿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推向了高潮。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是非常的开心和快乐,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本堂课、也通过鞠躬答谢告诉他们演奏完要谢谢大家本堂课,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将故事教学法渗透在我的音乐中。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接触幼儿机会甚少,对幼儿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水平。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3

  一、对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的反思”

  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是一种整体性的感知、审美活动,它有赖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包括动作的,语言的,想像的,画面的,符号的,情感的等。如果把音乐片断化、局部化,难免有分割之嫌.孩子无法从中获得一个整体的完整的享受,可能会导致儿童对音乐的片面理解。

  二、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的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认知、审美、情意目标如何运作?教师们如何合理地进退,何时走向中心,处于“前台”,何时退向边缘,处于“后台”。这方面的问题不是音乐欣赏过程中的独有问题,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在欣赏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发问过多,控制过多。教师在幼儿面前往往充当的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角色,在教师频频发问、频频抛出思考的线索的情况下,儿童主宰自己头脑、主宰自己思想的权利也被老师们所殖民。

  三、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儿童”的反思

  儿童作为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师提供的多种欣赏辅助手段的包装下被一些音乐以外的'东西所吸引,因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游离于音乐之外,并没有融人到音乐中去。此时的音乐成为儿童活动的一种背景而不是主体。要让儿童成为音乐欣赏中的儿童,让音乐和儿童融合在一起,处于交融状态,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使儿童回归音乐本身,不再在音乐的边缘徘徊。

  四、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师幼关系”的反思

  传统的师幼关系是以“控制一服从型”为主的,这实际上反映出教师作为成人作为制度规范的代表对儿童的一种“教化”和“征服”。幼儿作为个体,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们不就是常常说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吗?教师和儿童在活动中应该是相互建构、共生互长的。儿童的知识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升日益精细化、丰富化、多维化,教师则通过对儿童反馈的敏锐的觉知和借鉴达到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使师幼双方都能达到一个新质的生成、飞跃。

  五、音乐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课程即教材、学科的旧概念,转变成为由教师、学生、各个环节、教材整合的复合体。在这个复合体中,教材已变化,学生在成长,教学重过程,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师更需要成长!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日益信息化、学习化社会对教师的外在要求,更是教师新课程改革中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六、音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并不是纯知识理论传授,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基础。音乐教学就是为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创作表现音乐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而练习法理所当然应当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乐是听觉艺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是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审美、修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音乐欣赏的能力,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欣赏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律动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也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儿童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范法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音乐素质等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此外,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

  总之,选择音乐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七、建立“互动”新型师生关系

  “互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成为师生新型学习方式、学习关系的代言,被提倡应用于各种教育活动中。幼儿园音乐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参与性的特点。

  八、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幼儿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诱饵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幼儿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幼儿对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幼儿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诱饵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幼儿的教学方法,指导幼儿学习,使学幼儿会学习。大班自我意识较强,音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伴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音乐学习。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4

  设计意图

  如何让小朋友感知圆滑和断奏?首先从音乐开始,有语词的音乐,总能让小朋友学习兴趣点增强很多,于是我们选择了“小花猫”这首歌。再则便是活动的设计,有趣的情景,总会吸引吸引的注意力,结合这一点,我们将该活动从头到尾融入情景中。激发小朋友参与,从而掌握圆滑和断奏。

  活动目标

  1、小朋友能感应乐曲中的圆滑与断奏;

  2、感受音乐游戏中,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律动、游戏,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圆滑与断奏。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图谱、放大镜、自制跳蚤并挂在绳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暖身活动:

  1、师幼用断奏,圆滑音问好

  2、放大镜看跳蚤

  (二)、故事导入:出示故事图片--小猫找河马医生治疗跳蚤。

  河马医生有好多的秘密武器,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小花猫来了,她浑身发痒,难过的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于是,河马医生让小猫用力跳跳,将跳蚤跳下来。

  二、律动感应:

  (一)、分段感知:

  1、A段断奏Staccato(完成河马医生的任务:跳跳,跳蚤就没了):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句后音效/学猫咪伸懒腰。

  (1)、小花猫在什么地方跳呢?教师出示语词图谱,让小朋友知道每句的句首左右跳动一下。

  (2)、随音乐,看图谱再次跳动,感受断奏。

  小花猫身上的跳蚤还有吗?有的,河马医生建议了,用爪子挠挠。

  2、B段圆滑Legato:学猫咪抓胡须。在唱“喵喵”时才做抓跳蚤的动作。

  (二)、整曲律动。

  看图谱,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感知圆滑与断奏。

  三、角色扮演活动:小花猫抓跳蚤

  两助教老师将挂有许多的“跳蚤”的绳子牵在空中,A段时,教师上下左右晃动绳子,幼儿扮小猫,随音乐跳动躲避跳蚤的碰触,避免被跳蚤“咬到”。B段幼儿开始抓跳蚤,每到“喵”处可抓一只,直到音乐结束。

  四、随音乐,做肢体律动,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以小花猫身上有跳蚤,河马医生出主意抓跳蚤为背景,引导小朋友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来认识音乐中的圆滑,断奏音。在活动中,小朋友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也能分辨并用肢体表达自己对圆滑断奏音的理解。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5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

  师: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

  3、师: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谁?(出示小兔子)

  师:小兔子在那里玩?

  师:小兔子到森林之后怎么样了?为什么?

  师:它听到了什么?

  4:学念歌词,熟悉歌词,为下面学唱歌曲做铺垫。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老师还能把它编成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你们想学吗,什么一起来唱一唱吧。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孩子们唱的可真棒,声音真好听,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试试,好吗?(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

  2、师: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引出大灰狼)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你们听到谁来了?(大灰狼)

  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反思: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歌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歌活动中都使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熟悉歌词的环节当中,幼儿没有很好的掌握歌词,导致在学唱中,有好多幼儿没能完整地演唱。还有在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创编动作时没有做到位,孩子的想象空间不怎么开阔,让他们自己创编动作时,他们都是按照我的动作来模仿。在创编动作时,应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这样他妈就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创编。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反思11-25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1-09

幼儿园音乐活动《买菜》教学反思12-03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实践反思11-30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1-29

幼儿园音乐活动拉钩教学反思11-25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1-08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09-30

音乐活动《秋天》教学反思11-28

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