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3 18:22:08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1、依托文本,能力迁移

  ——第1课《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本课第二句句式工整,用词生动,采用了拟人手法,是很好的仿写范本。先让学生说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还有什么也获得了丰收?小组交流再指名说,再让学生读句子,比较每一部分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出示句式:

  柿子挂起(怎样的)灯笼?

  再指名说,指导可以从颜色、形状、质地等来说。再出示句式:(什么)(动词)(怎样的)(什么)?你还可以用上老师的这个句子说什么获得了丰收?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写下来,最后展示。

  2、利用媒体,突破难点

  ——第4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意境深厚,语句含蓄,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局限,加上时空距离,对诗词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是很难全部领悟的,怎样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意境?我观察了这一课的插图,画得不是很清楚,

  1学生对“擎雨盖”“寒山”等较难理解,班上的电视机又坏了,我就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放到班级博客,让学生在预习时看一看。第二天上课时,看了预习资料的同学比没看的更能理解诗句意思,也更能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启发思考,突破难点

  ——第5课《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会写”的字中“休”、“歌”“甜”“困”容易写错,在课堂上,我又一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记住这些字。先小组交流:辨析“休”和“体”;“歌”的右边为什么不是“攵”;“甜”的右边里面为什么不是两横;辨析“困”和“因”,再指名说。一生说“休”是一个人靠在树下休息,“体”人本身要锻炼身体才会健康;学生说“欠”表示跟嘴有关,唱歌需要嘴巴。老师补充,古诗后最早的歌曲就是劳动时的口号;一生说“甘”就像有一颗糖放在舌头上,就感觉到甜了,所以那一横表示某样东西,一样就够了;“困”一颗树四面都被围墙困着,“因”事情的原因很重大。经过孩子们自行思考,就记牢了。

  2

  4、利用文本,启发想象——第7课《一分钟》教学反思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以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结合平常经常迟到的几个同学来谈感受,教学中,学生都能通过朗读感受到了。

  5、注重点拨,体现自主——第9课《欢庆》教学反思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略课文所描写的画面,让学生读得入情,读得有滋有味呢?我想对于没有任何形象积累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也减少了孩子们对朗读的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生闭上眼睛听完教师的范读,说了自己所看到、听到什么后,接着让学生说“你喜欢哪句?为什么喜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图片和诗句来理解诗歌内容,得到情感的升华。在此,我只作为一名引导者来点拨学生对诗歌某些地方的理解,而体现学生在学中的主体性。比如:蓝天上的鸽子会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还有的说“祝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再如“你仿佛看见田野里都有些什么呢?”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回答“金黄的刀子笑弯了腰,棉花朵朵白,还有大豆粒粒饱。”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学生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也会读得更加入情。

  6、寻根溯源,突破难点——第11课《我们成功了》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描绘的是申奥成功后庆祝的场面,目的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祖国人民在申奥成功时表现出来的激动和喜悦之情,体会到申奥的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成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骄傲,从而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怎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申奥成功后大家会这么兴奋呢?我觉得这一点是指关重大的。为此我上网查询了很多资料,了解到虽然中国已经在发展,但是外国的人民不了解真正的中国,申奥的成功有利于向世界人民展示真实的中国。为此,开课的时候我以同事去上海被讽刺挖苦的遭遇为出发点,然学生知道,同时作为南宁人去到上海,上海的妹夫不了解真正的南宁,问同事“南宁也有公共汽车吗?”让学生了解到让妹夫认识真正的南宁,必须让他亲自来到南宁。这样的例子就让学生能理解目前中国是怎样的受误解,申奥成功的重要性有多大,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申奥成功人们这么兴奋。

  7、面向全体,尊重个体

  ——第13课《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我组织孩子们四人一组进行练习分角色朗读,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这时,可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比如指定读,轮流读等等,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才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8、利用文本,渗透德育——第16课《风娃娃》教学反思

  课文利用风娃娃这一学生喜爱的形象帮助人们做好事,来教育学生风对人类的利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比较快的就能够理解课文

  6的内容,知道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与不好的事,也能够初步的知道风娃娃做事情的时候没有动脑筋,如果风娃娃能够在帮别人之前先想一想该怎样帮,就不会做出那些不好的事。之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小组交流自己有没有曾经是一个风娃娃,应该怎么做,再指名说,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知道了做事之前要想清楚,不要好心办坏事。

  9、注重情感,读中体验

  ——第20课《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纸船和风筝成为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这节课我做了有益的尝试。以读为主,注重语言文字训练。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重点,要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以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抓住“乐坏了”、“很难过”、“再也受不了了”“高兴得哭了”等重点词句,让孩子在朗读中体味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

  7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0、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第21课《从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轮流当一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新首领。第一个上任的是神气的猫头鹰,他让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小动物们叫苦连天。第二个上任的是激动的袋鼠,他要大家跳着走路,小动物们听着直摇头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第三个星期,轮到可爱的小猴子了,他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拥戴,成为森林里的新“万兽之王”!在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当学到袋鼠的命令时,让学生在原地跳一分钟,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当时的感受。有的说“感觉头很晕”,有的说“腿发软”,还有的说“疲倦极了”。显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切实感受到了袋鼠的命令给小动物们带来的痛苦。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

  11、联系实际,表达情感——第23课《假如》教学反思

  前三个小节学习之后,我让学生续接课文,先让学生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结合刚发生过的四川地震,水灾等,我启发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给谁画些什么?先四人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的时候请别的学生注意听,听听哪里说得好,哪里怎样说说得更好。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表达了他们真实的情感。

  12、发挥想象,穿越时空

  ——第25课《赠汪伦》教学反思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导入时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在后来汪伦送别李白诗,我请学生联系生活中看到的电视、影视书籍等作品,想象他们送别的场面,会有什么表现?学生兴致盎然,都当起了古人,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也体会到了课文蕴含的情感,

  10再来读古诗,更加有声有色。

  13、发挥想象,穿越时空

  ——第26课《“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首先要感受小鸟的可爱,怎么让学生感受到呢?本来我想出示一部分小鸟可爱的图片,但是考虑到这会让学生的脑子里只记住这些鸟的样子,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为此,我就搜集了一部分益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放到班级网站,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同时自己也查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在开课时,我改成播放一段鸟鸣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什么?再指名说,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有的说仿佛看到小鸟在欢快地唱歌;有的说仿佛看见小鸟在玩耍;还有的说仿佛看见小鸟在抓痒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当时但是如何提问都考虑了很久,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要上好一节课真是需要多费功夫多琢磨,就像雕琢玉石一样,这样的课堂才能大放异彩。

  11

  14、精心设计,体会情感

  ——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中小男孩的举动很令人感动,那么怎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深深体会到小男孩的感人之处呢?首先,我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设疑,结果学生读了以后,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浅水洼?小鱼是怎么跑到浅水洼里的?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所以自然地就引着学生开始看图了解浅水洼,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这三个问题,那么在理解时引着学生将自己的心情读出来,第三个问题在第一段学生已找出内容,小鱼太可怜了,那么如果你见到这个情景你会做什么呢?是看着它死掉?还是趁机全逮回家吃了它?在学生还未回答之时,让学生读下文,看你又了解到了什么,接着学生就开始读二到六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学生就说那个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么他感人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再说,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读好,把感人读出来。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已的家乡说说自已家乡的小动物,并说说怎么保护。

  15、联系实际,引发兴趣——第31课《回声》教学反思

  回声这这种现象每个学生几乎都碰到过,只不过有些学生不清楚这就是回声。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就对学生们说:“小时候老师喜欢爬到山上大声喊’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你们碰到过这种情况吗?有什么感受?”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我趴在缸里喊喂的时候也能听到喂的声音。我连忙问:“你们听到的声音就是没等我说完,已经有学生说了这就是回声。我连忙板书课题并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这样,我通过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上,有的甚至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对回声的形成更是不明白。为突破这教学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通过演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让学生理解了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16、抓住契机,训练写话

  ——第32课《活化石》教学反思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

  14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还让学生进一步选一个来造句,并写下来,这样学生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天鹅、大虾和梭鱼》这篇课文放在二年级上册,其意在于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课文用了一个反面例子来说明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先明白为什么他们三个拖不动大车,再请学生帮助他们,将力量用在一条线上,懂得齐心协力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朗读和思维拓展为训练点进行教学,在讲读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不但明白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还懂得应该怎样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在拓展思维训练中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做过这样闹来闹去白费力的事吗?”唐嘉成同学站起来说:“我们在做值日时,有的同学扫过来,有的同学扫过去,这样扫来扫去也是白费力,老扫不干净又要扫得很晚。”葛好同学说:“刚才我们读书时有的同学太快了,老师让我们重新又读了一遍,这也说明了不齐心协力是办不好事情的。”其他学生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再次表明做事不合作的后果,从反面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只有齐心协力,团结起来才能力量大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槐乡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虽是略读,但文章语言优美,文风淳朴。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文风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写的生活环境、劳动场景,距离我们的学生是那么遥远。他们不知道槐树是什么树,不知道槐米可不可以熬八宝粥,不知道鸡热了干吗耷拉翅膀,更未体验过槐乡孩子们那种劳动之乐。所以,读过课文之后,他们有那么多的疑问。而当时我班教室电脑正在修理,不能找相关图片资料稍为解惑。于是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设置要提问的问题暂置一旁,把提问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质疑时,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满脑袋“为什么”的郭岩松首先发问:“槐乡的孩子采了槐米上哪里换钱?”

  听到问题,孩子们马上低头浏览课文,一向反应灵敏的董晓说:“我知道!卖给药店!因为书上说槐米可以入药”“还可以卖给染料店!”不等董晓说完,急性子赵小龙抢着说,显然他是得到了董晓的提示。这是别的孩子们也找到了文中的证据,纷纷附和,再问岩松是否满意这个回答,他表示很满意,于是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又借机把相关的第二自然段的朗读完成了。

  李增增接着问:“八月那么热,可是槐乡的孩子们为什么不怕热啊?”增增这个问题,包含了我设置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先问:“八月有多热?”增增说不上来,白世玉说:“八月我在家里热得光想吃冰糕!”牛乐顺说:“我在我姥姥家看见狗把舌头吐得这么长!”他边说边用手比划,这一来,孩子们都想起了暑假里自己经历的炎热,在底下说起来。于是我又问:“槐乡热成什么样?”他们一齐端起书朗读起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生性活泼的刘建元还边读边做动作,一会儿学鸡耷拉翅膀,一会儿学小狗吐舌头。

  “八月的槐乡这么热!那么孩子们怎么不怕热呢?”我又提示了一遍增增的疑问。

  柏梅说:“因为他们在山上,山上有树木档阳光。

  她说完,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皱眉,觉得不太合适。

  张庆烨这时站起来:“我们军训时候也在阴凉地儿,可我们还喊热哪!是槐乡的孩子很懂事,想多采槐米多赚钱好孝敬父母。”听了庆烨的话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我也趁机夸庆烨是个体谅父母的孩子。

  在理解词语上,李俊蓉提出不明白“满载而归”,我要求她把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出来,而这段话正好是描写孩子们如何劳动的,于是大家一起朗读了这段,刚刚读完,刘嘉琦就高高举起了手:“满载而归就是槐乡的孩子们经过一天劳动,到了晚上,背着满满一筐槐米回家去。”虽说解释的繁长一点,但是这个孩子结合前文,把这个词语融合到课文中去作了解释,我马上肯定了她的做法:“嘉琦刚才用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理解中可以借鉴。”

  这时李鸿菲说:“我看了前文,也看了后文,还是不明白‘月落柳梢’这个词。”大家一看,这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首词,原文是“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对啊,这是个言简义丰的词,前后文语境解释都不明显,孩子们思考起来。我正在琢磨如何解释,一向爱锁眉头的张庆烨此时又发话了:“春天我们观察过柳树,柳梢长长的垂到地上,月亮和柳梢一样低,说明很晚很晚了。”话音刚落,噼里啪啦,掌声响起。我趁机问:“刚才庆烨是联系什么理解这个词语的?”白紹磊终于发话了:“我们的生活!”

  最后,大家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听得出来,他们充满了对槐乡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跟着槐乡的孩子一起体验着劳动的快乐。而我,也在孩子们的快乐中体会着教育的幸福。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刚跟《山中访友》过完招,接着便是更难上的《山雨》,这是散文家赵丽红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仔细阅读了课文,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号和省略号,大约有六处之多。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虽然常讲,但没有整理过,而且给我的感觉是边讲边忘,学生并没有掌握。

  上这一课,我索性将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小学语文教师实用辞典》

  省略号:

  1、引文省略;

  2、列举省略;

  3、话没有说完或语意未尽;

  4、语意含蓄让读者想象;

  5、表示声音的断续或延长。

  破折号:表示语意的注释、转换、跃进、或语言的中断声音的延长。

  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标点符号选择正确的义项,但这一处略有争议: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这里的破折号的用法众说纷纭,我以为是跃进,但未敢贸然定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觉得在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处理以下三个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的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3、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三句话,勾勒出雨来的神奇,雨中的音韵美和色彩美,雨后清新的绿色,以及我对山雨的喜爱,大自然的赞美。且这三句话集中体现了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手法:比喻,拟人,想象。抓住重点,问题便迎刃而解。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ai ei ui 。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复韵母,所以我先请出a o e i u ü这6个老朋友,然后引出复韵母ai,ei,ui。在教学三个复韵母是我都是找个读音差不多的字来引入的,比如ai从姐弟比高矮来引出。 随后让学说说,看着ai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ai是由a和i组成的,a在前,i在后,带出ai的发音方法,是先发a的音再快速的向i的音滑动,中间不断气,接着再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读,以加深巩固。随后,我出示了水杯图,引出ei,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己编儿歌记住ei的发音,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ui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接电话的环节,从而引出ui的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在玩中巩固了知识。

  这堂课教学层次性强,比如学标调方法时,先是让学生猜一猜ai ei ui的帽子应该戴在谁的头上,然后引出疑问:真的是这样的吗?从而自然地引出标调歌,在学生熟读标调歌的情况下,让学生再次猜一猜这三个复韵母的帽子应该戴在谁的头上,最后出示正确的四声,这样学生有了亲自体验就不容易忘记。

  还有指导学生书写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单韵母的书写,而复韵母则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在指导书写时,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黑板上扮演,而其他的学生当评委来说一说他们写得好不好,效果十分的不错,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复韵母是一个整体,所以在写得时候,两个单韵母要写得靠紧一些。

  为了巩固这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我设计了看图片拼读音节的环节。学生有了图片的帮助,能够很快的拼出音节,而且在看图说话这个内容上,学生也表现得可圈可点。但是,随后抛出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是否也听到过含有这些复韵母的词语”时,学生的回答十分的不理想,事后,我想了一下,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而且目标不是十分的明确,如果在学习四声的时候,提出说说生活中你是否听过带有这些发音的词语呢?我想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一些吧!

  通过这次拼音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感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选择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只有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1、开门见山

  教学一开始,就直奔主题,出示课文语句: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教师以“这是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中你感觉他是个怎样的人?”这三个问题,直接切入文本,抓住文眼。学生从回答中:肖邦在临死时说的这句话,初步感受到了肖邦的爱国之情,但这只是知其然的感受,知其所以然就通过深入课文去步步了解 。

  在初读课文检查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回到课文最后,让学生体会,肖邦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从“喃喃”感受到了肖邦微弱的气息,只能小声的,不断地发出声音,然而“紧紧握着”这一个动作,却能感受到他巨大、用尽了整个生命使出的力量,让一个在“弥留之际”的人迸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来的动力,全源自他对祖国那深厚的感情,体会到这里,学生自然而然被肖邦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所感动,进而转化成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读出了肖邦对祖国深厚的爱。

  2、明确条线

  老师采用了一个列小标题的形式来归纳概括每一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很有新意的做法,培养了学生的速读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也更简洁明了的提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在学生交流小标题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细节,第一自然段,有人以“忍痛离别”为题,有人却以“列强瓜分”为题,老师抓住时机,在这里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位同学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一个以肖邦为主人翁来概括,一个从列强入手,学生受到启发,明白在概括段意时要紧扣主人公来叙述,从一个着眼点入手,所以前面那位学生的概括更好,而同时,“忍痛离别”也呼应了课题,与“带回”形成鲜明对比,更明白了肖邦最终要“带回心脏”的前因。发展性课堂的评价本身要求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答案的正确度,更要重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展、推理与创新能力的显现。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进行了必要而准确的评价,使列小标题的形式真正融入到课文的内涵和情感之中去。

  3、针对性强

  文章开头写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实际上也是为他的爱国情感做铺垫,教学中,老师仍紧抓这一主题来入手,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从“不得不”这个词切入,让学生来体会他离开祖国的被迫与无奈,“离开”并不意味着逃避,“离开”并不意味着放弃斗争,“离开”更不是意味着永不回归,即使如肖邦最终也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他所倾注一生心血的事业其实都是为报效于自己祖国的。学生充分理解了他“不得不”离开的原因后,当然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下文师生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那悲情的离别也是肖邦爱国之心的充分体现!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肖邦当时的心情变化,记录字词间流露出来的情感,体味离别的情景,这一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思考是多元的,情感是充沛的,写下的句句话语也都是他们个性化阅读下的真实体验,发展性的课堂要求在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时,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继续让他们自己独立解决,凡是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这是一种更强的针对性,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问题,更针对学生的能力。总之,教必须以学为基础,服从、服务于学,正是这种针对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和培养,使教师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甚至产生“学大于教”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老师在这方面一定对学生进行过长期的训练,因此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感悟能力、提炼能力、个性化解读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这些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

  另外,我再对本堂课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我想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课文生字词,那些词语都非常好,教师可以围绕中心在生字词上做些文章,一个是这些词语可以按照一定的内容归类,让学生使用某一类词语进行课文内容概括,比如可用一组词进行事情发展过程概括,用一组词进行肖邦情感变化概括等等,词语意义的理解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进行,如:弥留、与世长辞等,这样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词语的积累是否都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师生离别的场景可以在第二教时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金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主人公彼得弗雷特跟随众多淘金者到萨文河畔淘金未果,在即将离开时发现土地肥沃,适宜种花,就留下来辛勤地种花,通过种花、卖花,彼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教学中,我抓住彼得淘金失败和种花成功致富两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在进行第二环节的教学时,我紧紧扣住“若有所悟”和“全部精力”来进行。彼得的“若有所悟”是根据眼前所看的那“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判断出土地肥沃,适宜种花,联想到人们买花装扮客厅,联想到成功……为了学生能感受到“若有所悟”,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学生们能说出草长得好、多,还有学生说草长得生机勃勃。理解了这里,即时让学生说一说彼得看着这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想到了哪些。学生不仅能说出书上的内容,还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来说。这一处联想不仅解决了“若有所悟”,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此时彼得越想越激动的心情,说一说,读一读,深入体会彼得对成功充满希望的心情。对于“全部精力的理解,三年级学生我没有多大把握,我做了几手准备:直接从这个词语入手,让学生来说一说想到了什么,课堂上有些冷场;我就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从图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围绕勤劳来说;接着我就出示准备好的几个有关彼得辛勤劳作的填空,让学生说一说,再补充些自己还想到彼得做了些什么。多做的两手准备都派上了用场,效果还算可以。“全部精力”理解完后,紧接着就让学生进行第2小节和第4、5小节的对比阅读,想一想为什么淘金就失败了,而种花却取得了成功,让彼得获得了财富。可能是这个问题的指向不够明晰,学生没能抓住关键问题来回答,一开始有两个同学还抓住勤劳致富来谈,我就追问:这两次彼得都很勤劳,而结果却不一样啊!学生才回归到思考彼得淘金失败和种花成功的原因上来。

  对于文中彼得最后的那一句话,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了,但我感觉到学生理解的程度不一样,有人理解为真金就是劳动创造财富,有人理解为真金就是种花获得的财富,有人理解为真金就是发财致富的方法……最后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现在你知道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学生都能说上个一二了。下课时,一个听课的老师跟我说,要再点一下题,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金子,这样就完整了。我想也是。其实,我们要学生找的“金子”就是思维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课文告诉学生什么叫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一种纯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喜鹊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正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吗?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不正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动力吗?

  教学中,我紧扣住主线——“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中,我还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同时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基础。孩子们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了燕子、大雁、苍鹰的特点,不能去掉。”有的说:“如果前面不出现这几个词,后面我所认识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没有说服力。”还有的说:“正是因为燕子、大雁、苍鹰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才会去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本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来感受音乐这种无国界的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桥梁作用。通过演唱《迎宾曲》,同学们知道了广交会,了解了改革开放;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音乐中,也感受到外国音乐家对中国元素的理解与诠释。

  在《唱着跳着走近你》一课,我设计了声势和集体舞的练习,发现仍有一些同学不够大方,不能积极参与活动,在第二节课中,我又做了进一步引导与启发,有部分同学愿意尝试参与进来,课堂气氛较前一节课活跃了很多,对歌曲的的理解与表现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也发现大家不仅音乐积累很少,对所谓的国家大事更是一无所知,如“改革开放”“广交会”等,甚至从未听说过,也充分表明目前的教材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相距较远,阻碍了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提醒孩子多听音乐还应多关注国家大事,这样能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真正体会本单元“桥”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长城和运河》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把对长城、运河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颂扬均凝聚在诗文中。

  在教学此文第一节诗时,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反复诵读,充分感知语言文字材料,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去领悟作品所抒发的爱国情感,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在教学伊始,我先范读,在学生大声读本节诗后我问:“我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上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谁来读读有关的诗句?”当学生读完“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时,我再问:“读这两行诗时,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文中蜿蜒是什么意思?”我让几个学生谈后,又说:“你能不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龙之巨大?”“能配上动作就更好了。”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我让他们同桌赛读、小组读、再齐读。教室里书声朗朗,学味很浓。“读了这几句,你感受到了长城什么特点?”(雄伟壮丽)“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城起于哪又止于哪呢?”接着让学生简介山海关和嘉裕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呢?”学生接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后,我说:“我们勤劳能干的祖先,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这世界奇迹,你们对此有什么感想?”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说:“那就请你带上深深的敬佩之情来朗读最后两行诗吧!”之后我让学生齐读整节诗,要求根据诗表现出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表达民族自豪感。最后分组赛读,然后熟读成诵。

  我觉得这样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接受知识,加深理解。特别是朗读时注意想象画面,配上动作,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披情入文,促进了他们对诗中所蕴含的情感的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林炳姐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1、 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激发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去体味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并且模仿课文句式“有的……好像……”说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更多形态的想象,也有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这些都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2、 创设情境,体验感悟。卢沟桥的狮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那只威武或顽皮的狮子,发挥想象。走进狮子们的内心,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狮子们内心想法和活动,去体会狮子们的趣味和情趣,使狮子们“活”起来。存在的问题:1、 整堂课的内容过多,使最后一段课文的学习没有完全到位,应该把第一段课文的学习安排到第二课时,在本课时把力度和时间放到重点和难点上。2、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放手,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重点段第二自然段中,用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不同形态。我先让学生读了之*事件的技巧,能见好就收 ,力争使课堂时控恰到好处。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林爱萍《可爱的草塘》一课编排意图:一是继续训练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特点,在教学时,对重点的突破训练较到位,能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关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让学生边读边思,从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是由呆腻——惊喜——赞叹——爱恋。这一变化过程

  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对北大荒、对草塘的认识逐渐加深,对草塘的爱也逐渐加深而产生的。这样引导,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表达顺序。在进行借景叙情方法训练时,从“我爱北大荒”这一中心出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几处对景色描写的语段。通过品味、揣摩,体会各自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处理教材有利于知识类化、系统化,也便于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给学生迁移运用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于对景色描写的语段的训练,侧重对草塘美景的训练,忽视了草塘风光奇特的指导。通过反思,颇有感受。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草塘美景这一部分内容中得出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草塘风光奇特这部分内容上来,实现学法迁移。这一环节没有实施深感遗憾。最后对朗读指导训练不够,应如何指导朗读呢?通过反思,朗读草塘美景用惊喜、愉快、赞美的感情去读,整个段落语气要轻柔。朗读时,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与作者一起进入“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小河奇特这一部分,应用赞美、惊喜、恋恋不舍的语气读出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特别文中描写小河的排比句朗读时,要指导学生从停顿、重音、节奏三方面把握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而学生与文本对话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线。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成缘文会友的交往活动,是很有见地的。于是,我于整合文本,走进文本,凸显生本对话为目标,对教学作了大胆的设计,在学习语言,感悟形象,品味人生三位一体中,努力探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视界融合。

  【片断一】

  发现悲喜对比的描述。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做文字游戏好不好?(生:好),就做说反义词的游戏,可以吗?(生:可以)

  师:我说──丑。

  生:我说──美。

  师:我说──喜欢。

  生:我说──讨厌。

  师:我说──快乐。

  生:我说──伤心。

  生:我说──难受。

  师:我说──幸福。

  生:我说──痛苦。

  生:我说──不幸。

  师:(脸露笑容)看来难不倒大家。我说个难的──我说一帆风顺。

  生:我说──困难重重。

  生:我说──千辛万苦。

  生:我说──风风雨雨。

  师:还想不想做游戏?(生:想)好,我们变个方式,就来找句子,可以吗?(生:可以)《丑小鸭》这篇课文的前前后后也有一句句意思相反的句子,翻开书找一找,看谁有一双慧眼,能够最先找到。

  生1:他的嘴大大的,腿细细的',身子瘦瘦的,样子真难看,大家叫他丑小鸭和丑小鸭低头往水里一看,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倒影,雪白油亮的羽毛,又长又软的脖子,丰满有力的翅膀,漂亮极了!

  生2:丑小鸭那么丑,大家都讨厌他。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连妈妈也不太喜欢他。和丑小鸭飞到水里,向天鹅游去。三只天鹅拍着翅膀欢迎他。

  生3: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和新来了一只天鹅,一只美丽的天鹅!孩子们在湖边叫起来。

  生4:丑小鸭伤心极了。和丑小鸭太高兴了,他扬起翅膀,伸长脖子,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

  生5:可是,那些野鸭子不理他。和一位好心的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去。

  生6:日子一天天过去,冬天到了。和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春天来了。

  师:从丑到美,从令人讨厌到受人欢迎,从伤心到快乐,从痛苦到幸福,从冬天到春天,当读着、听着这么多意思相反的句子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突然迸出一个什么问题来?

  生1:为什么丑小鸭刚开始那么伤心,到后来会那么快乐呢?

  师:你的问题让我们的心轻轻地颤动了一下。

  生2: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呢?

  师:你的问题很有份量。

  生3:丑小鸭那么令人讨厌,为什么到最后那么令人欢迎呢?

  师:你的问题令人深思。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其实我们只要深入学习丑小鸭历经磨难的段落就能解决,请问应该读哪几个自然段?(生:第2、3、4自然段)

  请孩子们默读第2、3、4自然段,面对大家的问题,你最想把丑小鸭的哪些经历告诉大家?在这样的地方划上~~~

  (学生开始进入文本,默读静思)

  设计意图:以师生对话开场,通过游戏的形式,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凭借第二轮游戏巧妙过渡给生本对话,学生自然而无痕地进行了文本的自主整合。通过丑小鸭悲与喜的强烈对比,又自然生成脑海中的问题。这样的对话导入,和谐而又充满情趣。

  【片断二】

  体验悲喜对比的情感。

  师:你最想把丑小鸭的哪处经历告诉大家?谁再来交流?

  生:他走过去很有礼貌地说:叔叔、婶婶,请你们收下我吧!可是,那些野鸭子不理他。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丑小鸭在家里没有人喜欢,没想到在外面也四处碰壁,多么可怜。

  生:丑小鸭真是不幸,不理他,讥笑他,追赶他这些不受人欢迎的词语又全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师:当这些不受人欢迎的、让人感觉特别刺眼的词语又一次集中到小小的丑小鸭身上时,你想说什么?

  生:丑小鸭,你要坚强地挺住。

  生:丑小鸭你太可怜了。我想收留你。(生笑)

  生:丑小鸭,你不能倒下。

  师:谁来把你看到的如此不幸的丑小鸭用朗读告诉大家。(指一生起立,对他说),请你找位好朋友和你一起读。(两生一起读这一段话)

  师:难道你想告诉大家的仅仅只是不幸和苦难吗?面对这一切的丑小鸭是怎么做的,你不想说一说吗?

  生:面对困难,丑小鸭没有放弃,努力地让自己生存下来。我从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看出来。

  师:谁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丑小鸭忍受着大家不能忍受的痛苦,白天躲起来是想躲过小鸟的讥笑,猎狗的追赶,一天到晚都没有吃,晚上才找吃的,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活下来。他是一只了不起的丑小鸭。

  师:(出示)说得真好。请大家用你的真情和想象,透过文字的背后,走进丑小鸭的生活。

  也许,

  某个白天,猎狗追赶,

  丑小鸭是这样躲藏的:___。

  也许,

  某个夜晚,一片黑暗,

  丑小鸭是这样找食物的:___。

  生1:丑小鸭是这样躲藏的:他轻轻地,轻轻地藏在芦苇丛中,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生2:丑小鸭是这样找食物的:因为黑暗,他只能摸黑前行,一步步小心地移动。

  师:(再出示)

  也许,

  他面临着这样的困难:___,

  但是。

  也许,

  他遇到了这样的危险:___,

  但是。

  生1:也许他面临着这样的困难:天刮起大风,下起大雨,但是他拼命地躲藏,默默地忍受。

  生2:也许他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一双脚被荆棘划破,鲜血直流,但是忍着疼痛,自己用捡到的一条破布艰难地包扎。

  生3:也许他遇到了这样的危险:在寻找一朵小蘑菇时,被一块大石头给压住了身子,他努力地一点一点往后挪,才逃过一劫。

  生4:也许他遇到了这样的危险:在他的身边传来了枪声,他在森林里狂奔,跑到了很远的地方,枪声才慢慢平息。

  师:这只是普普通通的躲吗?(生:不是),只是普普通通的找吃的吗?(生:不是)

  师:他其实是在找什么?

  生1:找出路。

  生2:找办法。

  生3:找人们的关爱。

  生4:找温暖。

  生5:找尊重。

  生6:找希望。

  生7:找未来。

  (师随机让说的学生上黑板逐一板书)

  师:让我们来看看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情景吧。出示:丑小鸭太高兴了,他扬起翅膀,伸长脖子,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

  (指名多人读,全班站起来加上动作读。)

  师:你们为什么也那么快乐?

  生1:因为丑小鸭历经磨难终于变成了白天鹅。

  生2:丑小鸭没有白白受罪,他拥有了幸福的生活,我为他高兴。

  师:当我们再联系起丑小鸭的找时,此时此刻,你觉得丑小鸭更是在寻找什么?

  生6:找快乐。

  生7:找幸福。

  生8:找美丽。

  生9:找广阔的天地。

  生9:找属于他的天堂。

  设计意图:实施整体观引领下的细节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去体验丑小鸭的悲惨生活。学生沉浸其中,一次次因为丑小鸭的苦难但却顽强而情动辞发。当然,对于文章的支点──找的解读与诗性开掘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这样的生本对话,使课堂充满灵性,彰显活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味觉,提升了语言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片断三】

  感受悲喜对比的内涵。

  师:上课前,同学们找到的一句句前后意思相反的句子,老师把他连成一首诗,想不想看一看?(生大声地:想)让我们深情朗读。(出示)

  就因为/丑小鸭丑/大家都/讨厌他

  在家里/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

  连妈妈也/不太喜欢他

  在外面/野鸭子不理他/小鸟饥笑他/猎狗追赶他

  他/伤心极了/又冷又饿/昏倒在冰湖上

  啊!/冬天到了!

  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春天来了!

  丑小鸭/变了!变了!

  新来了一只天鹅,一只美丽的天鹅

  三只天鹅欢迎他/孩子们叫着他

  他/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

  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

  (指名学生深情朗读。)

  师:一边丑,一边美。一边是伤心,一边是快乐。一边是不幸,一边是幸福。一边苦,一边甜。一边悲,一边喜。一边泪,一边笑。请大家再次走进丑小鸭的内心把他的经历告诉大家。

  (全班齐读)

  师:其实这首诗缺了一句话,你看。(师顺手按课件鼠标:两大段诗中间出现)如果要你用一句话把这不幸与幸福连接起来,填补这省略号的空白,就当作回答同学们课前提出来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说?

  生1:有苦才有福。

  生2:这真是个奇迹。

  师:是啊,但是奇迹就在这坚持与努力的丑小鸭身上发生了。

  生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听课教师掌声雷动)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句富含哲理的语言?

  生3:我在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多好的学习方法,你真是个小诗人!(学生小脸通红)

  生4: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5:自信换来成功。

  设计意图:这是对文本的第二次整合,把前后强烈对比的句子串连成诗,回归整体,形成与导入时的前后遥相呼应之势。使学生又一次不知不觉沉浸于文本之中。让学生补充过渡句,回答同学的问题训练,是学生与文本更高一层的对话,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次考验,是语言概括与思想提炼的完美结合。设计自然贴切而又精巧,再次唤醒学生灵性与悟性,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质量与思想境界。

  【片断四】

  品味悲喜对比的人生

  过渡: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生:安徒生),其实安徒生的一生就是一篇动人的故事。请大家默读《安徒生的故事》(生默读下发的材料) 。

  (主要内容:安徒生从小家境贫寒,继父不喜欢他。14岁就有想当演员的志愿。可没有一家剧院愿意让一个穷孩子登台表演。到作坊打工。又因力气小被辞退。睡大街,废纸当被。后被穷人出身的歌唱家收留。半年后的一天,得重感冒,声音受损。一位诗人被安徒生的勤奋精神打动,接济他,经过努力悲剧《阿芙索尔》被一家文学刊物发表。其后又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引起强烈的反响。终成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安徒生的命运很悲惨。

  生:我发现安徒生就像这一只丑小鸭,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没有消沉,发愤努力,后来成了童话大师,成了白天鹅。

  师:(出示,师读)

  评论:《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一部自传体童话,文中的丑小鸭其实就是安徒生本人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师:看了《安徒生的故事》,再联系起这样的丑小鸭,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请写下来。

  (配乐,生自由练笔)

  师:请大家尽情交流。

  生1:是金子总会闪光。我好像听到安徒生在告诉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幸福的一天总会来临。

  生2: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磨难,只要你在困难面前相信自己,努力去克服他,坚持到底,成功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生3:我听妈妈唱过一首歌,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忘不了丑小鸭战胜磨难,迎来阳光的时刻。

  生4:永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一只只美丽的白天鹅。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入课外资源,宕开一笔,让学生联系起作者,再度与文本做深层对话,以生命化教育作为教学的终极探寻和关怀。让心灵去感动心灵,让生命去感动生命,让本课的教学在孩子们的心中真正留下了痕迹,甚至成为了学生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达到了审美的极限。

  【课后反思】

  生本对话的深刻性与高质量应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而以上案例在生本对话的价值追求上体现出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创设平台,充分会文是生本对话的基础

  首先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

  教师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充分地去读书,去发现,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学生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潜心地构成了阅读主体意识与文本意义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如上例中教师创设的由发现悲喜对比的描述体验悲喜对比的情感感受悲喜对比的内涵品味悲喜对比的人生四层课文梯度的感受中,以浓浓的情感带动阅读,真正地拔动了自己的心弦,不断营造出课堂对话的高潮。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学生的感受是原汁原味的,是超级震撼的。同时在一层一层深入的一悲一喜两重天的对比读中,课堂产生了壮美的和声。在此基础上,语感变得敏锐,思想境界变得开阔。,

  其次文本的价值观是生本对话的立足点:

  本课设计在触发文本灵魂处大做文章。努力创设生本对话的广阔空间。以下着墨之处更可见教师的匠心:如在学生感受丑小鸭的悲惨生活处,师创设情境,铺陈丑小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挫折和磨难,让学生的心与丑小鸭的命运紧紧地相连。在体会悲喜变化的内涵时,师从学生课堂发言而来,把原文浓缩,串连成诗,给予学生的语言实践,境界提升铺设一个更易上手的平台。最后在更广阔的人生感悟的空间中,学生生命的浪花才能如此光彩夺目。

  二、个性解读,多元感悟是生本对话的特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人物进行深层的对话,对文本内容作出个性化创造性的反应,在角色体验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批判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自行发现,自行创造,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自行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完善,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为终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这样,文本的意义与学生的生命不可分割,共同存在。而本课中的教师角色,是引导者,是鼓励者。始终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成为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比如对找字内涵的解读,对于过渡句的补充,对于丑小鸭与作者联系后带来的人生感悟,就是因为教师的灵心慧性,巧妙驾驭,才使学生拥有如此各异的思维,多彩的感悟、真情的告白,让生本对话一次次推上高潮。在这样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浓浓的对话氛围,折射着对话的精神光芒。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回顾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发现最近几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真可谓是日新月异,稍不留神就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呢?在听过优秀教师们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后,我慢慢的体会到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将要行走的方向和目标。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景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听王梅老师的语文课时让我的感受颇为深刻。对于如何让孩子们记熟这些字母的时候,王老师并没有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字母的外形加以想象,从而找到熟记的小窍门。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没让老师失望,他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找到了适合他们熟记这些字母的方法。于是我理解到,只要老师放手让学生去创造,学生们一定会让老师有意外的惊喜。

  2、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是很好的证明。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 “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描写原始的自然风光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象资料展示美丽雪峰、湖泊、瀑布,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的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师。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的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师”!

  总之,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在教学第二小节的时候,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且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很快地找到这一小节的中心句是: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想一想,你在这个宝库里找到了哪些宝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南沙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学生在细读课文后,都找到了很多的宝贝……A说:“我找到了很多海洋的生物,我从“珍贵的”和“难以计数”这两个词语知道了海洋生物很多,是数不胜数的,可以看出它是个宝库。这时,b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什么是海洋动力呢?”c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海洋动力是利用海水、海风来发电。”这时,又有学生提出:“老师,波斯湾是什么?”“是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石油”,一个学生插嘴说……第二小节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在教学第三小节的时候,我让学生抓住“迷人”一词来感受南沙群岛的美丽。在学生仔细读完这一个小节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南沙群岛的哪处景物深深地迷住了你?”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D说:“我被这一句给迷住了(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它把天比成了蓝玉,把海比成了翡翠,蓝玉和翡翠都是很高贵的,很值钱的,这说明了南沙群岛的天和海都是很美丽的。”e说:“我被这句给迷住了——‘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令人心旷神怡’,我从清澈明亮这个词语感受到海水很清澈,很美丽。”f说:“我被‘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挥舞着花束’这句话迷住了,每一个大海都有浪花,但是南沙群岛连那么小的一个浪花都那么美丽,把它比喻成挥舞的花束,从中可以看出南沙很迷人。”这时,h站起来说:“老师,我要为d补充一点,我觉得她说天是一片蓝玉,一片说明了天很薄,海是一块翡翠,一块说明了海比天厚,而且翡翠比蓝玉更高雅,更值钱,那说明了南沙群岛的海更加迷人。”听了这个学生的回答,我的心激动起来,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聪明,这一点,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在课堂上,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并且鼓励其他的学生也向她学习。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沉浸在刚才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趣。让老师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努力吧。相信明天会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1-16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7-10

小学教学反思(语文)04-29

小学教学反思语文10-19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教学反思11-07

小学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04

小学的语文教学反思01-16

小学语文《荷花》教学反思11-30

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11-29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