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词教学反思

时间:2020-10-28 19:25:06 初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诗词教学反思

  导语: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 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 初中诗词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初中诗词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诗词教学反思

  初中古诗文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它还必须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必须对学生的精神底色负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只是学习古诗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甚至都不是主要问题。初中古诗词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饱满的精神气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主要是读写能力。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在学生的心田里培育一颗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而这就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

  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相信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有所感触,因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有悖于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在应试教育这样一个大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要的是高分,老师要的是教学质量,在高分、高效的驱动下,我们的语文教育者及学习者的思想都出现了扭曲,这是教育的悲哀,老师的悲哀,学生的悲哀。

  回想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又何尝不是这么做的了?归结我的古诗文教学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注重名句积累

  在教学古诗文时,我常常把重点放在了名句解读上,并且要求学生必须背诵与默写,很多时候我忽略了学生是不是对名句理解的非常透彻,这样一来学习好的学生可能能掌握和理解,程度稍差的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了。就是这一招,对待考试可能是可以的,尤其是在答积累与运用题时,学生可能能打得很好,但是,要是从长远来考虑,这是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的。

  二、只注重教师的讲授

  这一点在我的课堂上表现的比较明显,这也可能与我的教学经验有关吧。在课堂上,我总想把我备课备到的以及讲课时想到的都告诉给学生,生拍讲课有什么漏洞,其实殊不知一节成功的课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讨论出来的,在课堂上只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古诗文教学更应该如此,因为古诗文的作者、内容及创作背景离我们都比较久远,所以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不能太主观,不能太武断,其实只要我们分析的在理就行,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如此,一个文本,我们的知识水平不同,我们的年龄层次不同,我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等等,都可能会影响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所以说老师过多的讲授不一定是好事,他可能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误导学生的多样理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忽视了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我在讲古诗文的时候,往往会显的很枯燥,不外乎介绍作者、理解重难点字词、解读名句命短、背诵文本等,这些都是知识层面的,掌握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其实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来说,我们的古典文学,尤其是中国的古诗词,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咱们中国五千年来最宝贵的文化财富。那么,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有责任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一代一代人在这种厚重的文化熏陶下开拓创新,不断前进。

  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真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千万不要一味的去追求高分,培养出来的学生全都是“高分低能”。在教学实践中,我更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篇二初中诗词教学反思

  一、探究背景,进入诗境

  首先,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如教学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如果不对孟浩然官场失意和唐代诗人入仕情怀的介绍,我们就无从捕捉孟浩然那种“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的入仕心情。

  再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我以为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是指导朗读。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反复品读,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都说明遣词炼句的讲究和艰难。

  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有三层境界,“孤帆”一层,“运影”一层,“碧空尽”又一层。①老朋友孟浩然坐船走了,渐渐地,连他的船也望不见了,只能望见孤帆一片,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②直到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帆影,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③最后连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还在岸上望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语地在天边流着。这是多么深厚多么感人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炼字用词要有选择地讲一讲,因为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古诗词在这方面很讲究,例子很多,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

  要防止对字词作繁琐分析讲解,而忽略品味赏析、整体把握的做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四、创设情境,引入意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如凭借描绘、伴音朗读、简笔图示以及电教媒体等手段,向学生描述(图示)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生活画面,尽可能达到传神的地步。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处,诗人、教师、学生共鸣。果真如此,定能提高悟性悟性。

  总之,我以为,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方法主要是品评、朗读、背诵。通过品评得其精要,通过朗读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而背诵,加深理解,积累语言。如能这样,可以期望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初中诗词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1-20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1-23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1-07

初中月考教学反思02-18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11-23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1-19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1-26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1-26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1-21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