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招聘选拔 > 知人之道与识人五法

知人之道与识人五法

发布时间:2017-07-06编辑:ZMR

  善用人才首先要知人,善任以知人为前提,不知人不可能善任,不知人只会盲用。

  知人之道很多。三国时的诸葛亮将知人之道概括为“七观”: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目的在于通过其对是非的判断来了解其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观其变。目的在于通过一连串的追问来了解他的应变能力;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征求其谋略意见来了解其知识水平;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通过从事复杂困难的工作情况来了解其胆识;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通过其酒醉后的表现来观察了解他的本性;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给其以得到财物的机会来观察是否廉洁;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嘱咐其办事来证明他是否守信用。

  战国时期的李构提出了“识人五法”。即:

  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二、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

  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

  四、窘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

  五、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虽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知人、识人方面,现代社会倡导的德能勤绩廉与古人的标准却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