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3-03-27 18:13:02 教学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案例式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案例式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案例式教学工作总结

  离国庆节长假结束还有2天,张宁父亲一早给我打个电话,要求我作为班主任给全班同学发个短信。我感到和诧异,问其原因,原来他的孩子,我的初一年级学生张宁同学国庆节出去好几天了,现在还未回家,作为父亲,他很是着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求助于我这个班主任。我进一步问其情况,原来他的孩子经常周末一声不响的就出去,甚至夜不归宿,一般情况下要到周末晚上才回家,这时才开始做作业。现在初中了,他们担心孩子的作业完成不了,担心孩子在外受人欺负。进一步了解,其孩子的这种情况他们很棘手,没有办法。这次国庆节出去的时间比任何一次都长,在长时间的担心之下,他们不得已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够渠道一定的作用。

  接到这种电话,了解到这种情况,我感到有点莫名其妙,在假期里可是家长监管孩子的时候,而且孩子的这种长期不良行为,他们没有丝毫的改变。我思考了一下,决定通过家校通向全体家长发一个短信,寄希望于张宁实在某一个同学的家里,同学的家长可以催促孩子回家,做好返校的准备。

  第二天我有打电话询问孩子回家的情况,结果孩子还没有回家。而且家长是担心孩子在外可能会受欺负,反而不是担心孩子在外干坏事,我有点哑口无言。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出了一些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可能没有方法,或者是对孩子没有适当的引导和约束,或者是管教无力,无计可施,让孩子任意妄为。

  这真是有多大的树林,就有多少鸟儿。一个班的孩子千差万别,背后就有多少不一样的家长,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教育能力不同,孩子的发展也千差万别。

  我在电话里还是建议家长在孩子回家之后,对孩子做一次收入的谈话和教育,与孩子做一个约定,以便孩子的这种行为有所改变和收敛。

  在返校的第一天我就找这个孩子谈话,了解其情况。结果这个孩子国庆节有5天4晚在外不回家,是在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家里,玩电脑,那孩子家里父母离异,母亲没有正常工作。再进一步询问,这个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喜欢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妈妈。我知识无话可说也。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出了问题。我打电话请其到学校来交流沟通,看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的父亲来了,农民工,在城里买了房子,家里还有一个女儿。张宁从小在乡下长大,跟随爷爷社会,小学中段来到城里与父母汇合,但是觉得父母对自己很严厉,尤其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

  我汇总了父子的说法,发现他们亲子关系不够和谐,与父母有一定的隔阂,孩子总想逃离父母的视线,再加上家上没有电脑,所以更想出去玩。

  我们中国人的性格里有含蓄、隐忍、不擅长表达情感的特点,尤其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人,父母与孩子之间说“我爱你”是不容易的,很不容易出口的。这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父子母子情感的表达,进一步化解矛盾和冲突。

  我汇总了父子的说法,发现他们亲子关系不够和谐,与父母有一定的隔阂,孩子总想逃离父母的视线,再加上家上没有电脑,所以更想出去玩。

  我们中国人的性格里有含蓄、隐忍、不擅长表达情感的特点,尤其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人,父母与孩子之间说“我爱你”是不容易的,很不容易出口的。这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父子母子情感的表达,进一步化解矛盾和冲突。

  我给了张宁的父亲一些建议:告诉孩子作为父母的真情实意,父母是永远爱孩子的,请自己的孩子不要有丝毫的怀疑;告诉孩子离家玩耍的行为是不对的,让父母很着急、担心;告诉孩子出去玩耍要告之父母,这是礼貌也是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希望孩子要遵守。我希望他们的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处理现有问题。我又告知孩子:父母永远是爱孩子的,希望孩子要真心实意的了解和感受,纵然就是打和骂,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关爱的方式,只是这种方式我们大都不愿意接受;请孩子用感恩的心,来领会父母对于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感知父母明天为自己烧饭洗衣,对自己的嘘寒问暖,对自己的所有付出;我希望孩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赢得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希望这个孩子遵守规则,不要夜不归宿,这是一种不良行为,这会给自己、父母、他人带来困扰。

  我还和这个孩子进行了约定,我会周周随访。张宁在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之后,给了我一个承诺。我给了他一个信任。

  在以后的连续5,6个的星期一,我都会询问这个孩子,然后又打电话证实孩子的回答是否可靠,中间大多是属实,也有少数的违约。我不停的不间断的关注他,周周询问他、教育他、叮嘱他。也经常性的打电话与之父母交流,反馈孩子的情况。我静观其变,不急不躁,到今天快一个学期了,孩子夜不归宿、不吭声离家玩耍的情况越来越少,孩子的英语、数学都在进步,孩子看到我是阳光的笑容,主动的答话,我感到孩子的确是在改变。我感到孩子的进步,我感到成长的正能量。我有了静待,花开的感觉。

  我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引发孩子的反感。我每一次都是和颜悦色,几乎没有粗暴责备;每一次循循善诱,没有大声呵斥;每一次都耐心询问,做出规定提出要求,没有贬低否定讽刺。我希望用自己“和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此感化教育孩子。

  郭思乐教授提倡教师要做“生命的牧者”。教育专家表示,作为教师,我们在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应当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恰如其分地运用好“激励”艺术,不断鞭策学生前进。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作为班主任,我愿意用我的真心来换取孩子对我的信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这个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

  教师的威信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量。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教育效果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赢得高度的威信后,就会受到学生特别的信任和依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认为教师对他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总是对的,都是为他着想为他好,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教师的威信对学生行为和人格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教师一旦赢得了威信,其言行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和榜样。教师在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各种表现,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记不清哪位名人说过:“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激励。”“激励”是一种需要穷极我们一生智慧去学习的教育艺术。一个老师用心用情用爱去激励学生,学生会因为他的激励而从失败的泥潭中爬起来,扬起前进的风帆,人生从而亮丽多彩,而教师本人在享受过程的同时,也品尝到了教育者的幸福。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愿意对学生真挚、深沉、无私的爱,运用自己的智慧、崇高的品质、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育人艺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真正的威信,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式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案例式教学与微观经济学06-13

从金匮要略医案谈金匮要略案例式教学08-29

谈现实案例在理财规划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08-13

家访案例工作总结11-11

《过秦论》教学案例(精选11篇)06-29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07-22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07-22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反思案例10-27

幼儿园案例与教学反思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