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教育论文,顾名思义,“论文”是指专深而有系统的学问,是指研究、讨论教育领域问题的文章。教育论文发表就是专门对教育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的文章发表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1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时期,也是个人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生的习惯未养成时,会有众多的表现,例如,上课的时候睡觉、大闹、偷偷的讲话、传递小纸条等众多的不良的习惯,课下,在教室内喧哗打闹,在楼梯上追逐等一系列不安全的行为。这些行为在高密度人群的校园范围内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对校园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为校园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一系列的问题说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不够稳定,对其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质量考核和社会两个方面。由于现在社会压力巨大,造成现在的学校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尤其关注。现在的教育体系依然以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差来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导致现在的老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德育的培养。造成在对老师对学生的课业进行课下辅导,对学生的心理和德育的关注和培养教育较少,甚至被忽略。部分的老师教育的观念不正确,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陈旧,通过简单粗暴言语或者行为对学生个体的身心造成伤害,使学生产生厌学、惧怕老师等不良现象。

  二、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1)引导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是学生个体的形成的潜意识的行为活动,需要通过不断地引导,使学生自愿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坏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工作生活的失败,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好的习惯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无形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学校需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2)强化榜样的作用

  在校园活动中,教师是小学生行为举止的标杆,对小学生的行为的影响巨大。树立好的榜样对小学生的好习惯的榜样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和求知欲最强的时期,榜样人物的树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影响深刻。把深奥难懂的教育理论和道德要求进行人物的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使小学生在形象化的人物中体会学习。

  (3)知行合一

  虽然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限,但小学生的学习也是知行合一的过程。通过创造灵活的教学场景和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通过校园广播歌曲、宣传栏、板报等形式来宣传良好的行为活动,提高小学生行为的主动性和正确性。让小学生在了解知晓的基础上,进行活动。避免了简单枯燥的说教,使内容更丰富活泼,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学生在校内接受老师的教育指导,在校外受社会群体的关注,它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它有着专业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教育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经验较为丰富,是小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学校需要对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制定具体的教育规划和教育目标,并征询社会和家庭的意见,适当的调整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需要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达成共识,并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教育状况。良好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强化。小学是人生的起点,此时人的可塑性较大,也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在老师和家长的约束指导下,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强化对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作用重大。好的习惯使人终生获益,它是人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于人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2

  摘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实践的切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人格的提高,体悟到生命的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养成教育;策略;家校配合

  所谓的养成教育,其实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这样的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就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实践的切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人格的提高,体悟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并从中达到人性的升华。那么,怎样才能进行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班主任要认真负责

  对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来说,班主任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比如说,在班级组织开展的每次活动后,班主任对这次活动的总结或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节点”。有经验的班主任是绝对不会忽视这个时机的。在学生劳动的时候,班主任会认真或有目的地注意观察全班每一名同学在劳动当中的表现,他常常会抓住学生在劳动中的积极的一面,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养成教育的需求,及时地在短时间内梳理出总结时候要讲的要点,在活动后进行总结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有提高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一些比较落后的同学提出鼓励性的希望。总之,一定要使每一名同学在活动以后,都能够感觉到自己有进步,有成功的感受。如此,就让学生在心里树立起了自觉要求进步的渴望。

  二、家长要认真负责

  学生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乃至于成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监护责任。要尽可能地时时刻刻把心思用在孩子的成长上,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绝不要以为关心孩子的学习就行了,有的家长常常会觉得孩子既已如此,就这样了,怎么学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还不如糊弄随便“学习几个庄稼字”,然后回家耕种田园或外出打工挣一点钱算了,或者学一点什么技术以供未来糊口就行了。殊不知,这种想法真是目光太短浅了,甚至可以说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孩子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应该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自然地引领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因此说,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够停留在那种“我们家长都没读多少书,也没识多少字,不也一样生活了吗”这样的落后层面上,而应该引领孩子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一定要让孩子彻底地杜绝那种“事事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书包父母装,爷奶背”的坏习惯,要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尊敬长辈、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

  三、学校与家庭要科学配合

  学校与家长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共同体,是同盟军,要相辅相成,要有机结合,要经常沟通,要互通有无,要相互信任,相互探讨切磋。所以说,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把感情和着眼点建立在让学生健康发展的共同目标上,携起手来肩并肩地完成好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养成教育任务。现在,大多社区、学校都建立了“家长学校”,这是一个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绝佳平台,是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以及帮助家长采取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渠道,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充分地利用好这个平台,家长与教师一定要常联系、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每一个学生也都是一个社会人,因此我们说,社会环境对每个人在生存与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要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会纷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还未成年的孩子,涉世尚浅,肯定会有好奇心,又由于秉性好动,因此非常容易被一些不良的现象所迷惑,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平时家长或者老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去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如说清理路边的白色垃圾,清除那些烦人的墙体小广告,到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里做义务劳动,等等。寒暑假期间,还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社区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有条件的家长也可在假期里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或者名胜古迹之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情怀。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然地从内心里升腾起一股积极向上的热情。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简单而行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它需要家长、老师亲力亲为,共同担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3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对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道德;素质;教育

  引言

  习惯决定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会对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的成长起着指导作用,学生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需要从小对他们开始培养,对于学生的习惯培养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话题。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老师采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同时也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影响。

  一、强调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小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生活环境对自身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而忽略了对其行为习惯的关注。

  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在施行德育教育的工作难度也很大。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教师很难改变他们的思想,甚至好多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想法进行反驳。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

  榜样往往能对学生的教育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利用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把以前的说教的授课模式,以及空洞的道德思想变成人格化的一种授课方式,使得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渗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学生上课的时候,学生集体向老师问好。在集体打扫卫生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给学生树立劳动模范。在升国旗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其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教师都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二、重视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更高需要家庭的配合。因为一个家庭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家庭属于社会的一份子,孩子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受到的家庭影响也都不一样。

  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家庭和社会在教育学生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很令人头疼,比如,他们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迟到等,最后发现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属于在家里没有受到一个良好的环境影响,在家里缺乏父母的管理和指导导致这些学生养成了坏习惯。这些学生中也不乏有头脑聪明的人,如果教师和父母一昧的对他们放纵不管的话,那么他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差,这样就会为国家损失了一批优秀的社会栋梁。

  所以这一类型的问题要想得到改善,就必需要发挥家长在对孩子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和学生的家长沟通,向他们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说服家长与教师一块培养学生。教师应该为家长有做法不到的地方提出纠正意见,给出一些培养孩子习惯的正确指导,例如,家长要让孩子在家里面主动帮助父母完成家务,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杜绝孩子吸烟等不良行为,为孩子构造一个家校合为一体的教育模式。

  三、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习惯

  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是培养学生道德思想的常用方法,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能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当学生受到鼓励的时候就会一直把这种良好的习惯给延续下去。

  对于小学生而言,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当学生犯了错,教师不是首先就是批评学生,而是先要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以及他们的心里想法。然后为他们提出适当的思想教育,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改变他们的态度。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道德中起到表率作用,多以鼓励学生为主,在生活中要用体贴的话来关心学生,对他们做法不到的地方给予关心和暗示。同时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让其他同以他为榜样,比如每周在办理评选出“班级之花”,在生活中对于生活能力强的孩子奖励“生活之星”的称号,同时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体贴入微的关心他们,鼓励他们下次可以做的更好,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对他们奖励“进步之星”的称号。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好好表现,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可以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多的进步,也能带动其他的同学效仿表现好的同学,能够让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总结

  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习惯,家里只是重视学习成绩,在以后很有肯能走向歧途。学生对社会的辨别能力有限,良好的习惯可以知道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在以后犯错。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家庭和学校都要学会采用合理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刘鹤.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xx

  [2]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3]董永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xx,(28):9+43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1-04-23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德育管理,介绍了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如果在实践中合理使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 训练家校合作 榜样活动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特别是小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从心理学的解释中,可以认识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1组织学习,规范训练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校纪,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内奔跑、追逐,放学跟路队,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代币制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12-10
【yjbys.com - 教育学】

  一、要慎重选择强化物———代币

  选择合适的代币是进行“代币制”教育的第一步,代币并非是简单的随手拈来的让儿童感兴趣的物体,而是需要慎重选择的。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提出了行为矫正的“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理论,其中就指出,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相对于儿童,物质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能满足需要的。代币是一种具有象征价值的物质,对儿童具有吸引力。一般而言,作为强化物的代币,至少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代币的权威性。即这些代币是儿童无法简单仿造或轻易找到其他物品代替的,从而确保代币在儿童心中的权威性。代币只有具备了这种权威性,方可得到儿童的认可,也才能激起儿童追求它的欲望。如果代币过于随意,就有可能会给儿童造成“老师不发给我,我自己也能找或者做一个”的想法,这样不仅不会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如代币泛化,这就像货币严重贬值一样,一旦丧失其权威性,便不值得儿童追求。二是选择代币时还要考虑到方便携带,不仅要方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发放,更多的要考虑儿童方便用于交换,因为代币不具有其他的实用功能,其功能只能在行为矫正交换系统中使用,代币类似于货物交换初期的等价物,如果不便于携带,那么其利用价值将会减少。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应选择一些小的物品,而且最好是教师自己制作的红花、圆片、五角星、硬片等这些小制作物件,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或实际操作的情况来决定代币,但不管选用何种物品作代币,都必须保证其在儿童心中的权威性,同时符合安全、卫生、便于储存,以及与奖品相比也具有吸引力的特性。

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要到位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步骤、分阶段的。以“小学品德养成教育要到位”为主要观点,从情、理、责及合四个角度,以小学德育管理者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教育;养成教育

  对小学生而言,所谓的养成教育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以及思维习惯。从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目标来看,由于小学生原本年龄大小、年级高低以及固有的受教育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德育工作者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针对性的养成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品德包括品质、意志、行为和情感四个方面,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针对思想品德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将德育的养成工作分别交由情(以情动人,获取学生的信任)、理(由理入德,从道理中感受习惯)、责(以责任之心规避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合(追求社会教育和校园德育的有效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四个阶段来完成。

  一、以情养成

  教师是与小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第一媒介”,因此要想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内容以及精神是正确的、为自己所需要的,就需要建立小学生对教师亲近的情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小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成长的满腔热情,才有可能去关注他们所讲述的道理。因此笔者认为品德养成教育的第一步就在于如何建立起师生之间良性的彼此信任、彼此关注的基础和平台。

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探究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教育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对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养成小学生良好习惯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道德;素质;教育

  引言

  习惯决定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往往会对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的成长起着指导作用,学生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需要从小对他们开始培养,对于学生的习惯培养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话题。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老师采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同时也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影响。

  一、强调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小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生活环境对自身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而忽略了对其行为习惯的关注。

  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在施行德育教育的工作难度也很大。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教师很难改变他们的思想,甚至好多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想法进行反驳。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

  榜样往往能对学生的教育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利用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把以前的说教的授课模式,以及空洞的道德思想变成人格化的一种授课方式,使得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渗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学生上课的时候,学生集体向老师问好。在集体打扫卫生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给学生树立劳动模范。在升国旗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其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教师都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浅谈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实践的切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人格的提高,体悟到生命的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养成教育;策略;家校配合

  所谓的养成教育,其实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这样的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就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实践的切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人格的提高,体悟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并从中达到人性的升华。那么,怎样才能进行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班主任要认真负责

  对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来说,班主任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比如说,在班级组织开展的每次活动后,班主任对这次活动的总结或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节点”。有经验的班主任是绝对不会忽视这个时机的。在学生劳动的时候,班主任会认真或有目的地注意观察全班每一名同学在劳动当中的表现,他常常会抓住学生在劳动中的积极的一面,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养成教育的需求,及时地在短时间内梳理出总结时候要讲的要点,在活动后进行总结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有提高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一些比较落后的同学提出鼓励性的希望。总之,一定要使每一名同学在活动以后,都能够感觉到自己有进步,有成功的感受。如此,就让学生在心里树立起了自觉要求进步的渴望。

关于中小学生行为的习惯养成教育分析论文分享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教育学】

  摘要:抓好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安全行为习惯这些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因为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能够建设优良的校风,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也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终身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首先,在教学中,无论什么课,课前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对新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发现问题,在听课时就会带着问题学习,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思路,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无疑会大大增强听课效果。其次,上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下节课所使用的文具、课本等,不至于在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时不知所措,出现慌乱的场面,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讲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关键知识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最后,每天课后必须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及时巩固和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相信教师只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采用多种办法与措施,中小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养成按时作息、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上学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养成穿戴整洁、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道德的习惯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这些习惯的养成方面也很优秀。相反,在生活习惯上比较凌乱的学生,学业成绩往往也不突出。这说明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极大的影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养成学生严谨治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一个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将来是很难迈向成功的。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重要。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参考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5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时期,也是个人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生的习惯未养成时,会有众多的表现,例如,上课的时候睡觉、大闹、偷偷的讲话、传递小纸条等众多的不良的习惯,课下,在教室内喧哗打闹,在楼梯上追逐等一系列不安全的行为。这些行为在高密度人群的校园范围内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对校园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为校园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一系列的问题说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不够稳定,对其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质量考核和社会两个方面。由于现在社会压力巨大,造成现在的学校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尤其关注。现在的教育体系依然以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差来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导致现在的老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德育的培养。造成在对老师对学生的课业进行课下辅导,对学生的心理和德育的关注和培养教育较少,甚至被忽略。部分的老师教育的观念不正确,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陈旧,通过简单粗暴言语或者行为对学生个体的身心造成伤害,使学生产生厌学、惧怕老师等不良现象。

  二、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1)引导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是学生个体的形成的潜意识的行为活动,需要通过不断地引导,使学生自愿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坏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工作生活的失败,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好的习惯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无形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学校需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如何抓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1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一、以爱心感化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一位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用细节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马霜,学习认真,性格开朗活泼,但身体素质差,常生病。每当她生病了,有时找不到她爷爷,我就带她去看病。但是有几天,我发现她作业马虎,眼睛里藏着忧伤,注意力也不集中。在课堂上,也不像往日那样积极发言,下课也呆坐在座位上……当我问她发生什么事时,她摇摇头。但从她那伤心的神情中可以预测出一定有什么事。我轻轻地对她说:“有什么事别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会生病的,说出来会好过一些,有什么事别人还可以帮你。”过了一会儿,她才吞吞吐吐地对我说:“余老师,我……我想爸爸妈妈。前几天我又生病了,爷爷……爷爷骂我装病。”话刚说完,孩子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我听了这话心里一阵发酸。我给孩子擦干眼泪,并对她说:“你爷爷已经那么大年纪了,每天忙里忙外,干那么多家务活,又要照顾你和你姐姐(她伯父的孩子),你又常生病,爷爷累不累呢?”孩子小声地说:“累。”我说:“爷爷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才说了那样的气话,你能原谅他吗?”孩子的脸有些红了,不好意思地说:“余老师,都是我小心眼,我不该生爷爷的气。”我又劝慰她一阵,她笑了。的确,每个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有的充满了快乐,有的充满了悲伤;有的平静,有的.激动……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注意观察那些眼神异常的学生,并及时进行询问,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打开心结。

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19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所以,教师不仅应当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学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学中,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文质兼美的文本;校园环境的“软硬”作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良好的师德师风,把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培养真正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论文关键词: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文本;校园环境;活动;师德师风,学生品德养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有人提出教师不仅应当是—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学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学中,不能将育人的德育工作被教书的任务冲淡了,应把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坚持德育为首,培养真正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一、利用生活世界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为人生奠定了基础,生活世界构成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各种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耳濡目染的得到体悟,践行道德认识,确立道德信仰。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世界中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首先,学生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与师生交往的时间自然也比较多,受心理困扰,有的学生乐于交往,有的不愿意交往,有的不会交往,还有的害怕交往。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学习礼仪行为,学说礼貌用语,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际,遇事该怎么办,指导学生主动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安慰别人,团结友爱,共享欢乐。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探索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26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一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行为方式就是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性格、对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文将从分析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落实养成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思想活跃,模仿性强、判断力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等特点,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需要家长、社会、学校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尤其是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影响深远。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者。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方面的积极配合。因此,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

  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明确培养目标,重视从细节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课堂教学入手,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日常生活,重视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根据行为心理学家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分析,7—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小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指导下,才能学会正确的思考、形成正确的认知、发展成一个思想健康、行为习惯良好的人。而在我国7—12岁的孩子正处于小学教育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学习习惯、礼貌的行为习惯、得体的礼仪习惯等。针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就是在生活习惯上能够做到早睡早起、讲究卫生、吃饭不挑食、生活不攀比等,在学习习惯上能够上课前预习,准备好上课用品,上课期间专心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做好课后复习等,在行为习惯上能够积极锻炼身体、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保护公物等,在礼仪习惯上能够文明有礼、尊老爱幼、与同学友爱互助等。根据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由一定的时间规律可循的。一个人坚持一个行为超过21天就会把这个行为转化为习惯,坚持超过90天,习惯就会成为固定习惯。在培养小学生零号行为习惯时,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把握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一个行为坚持的前7天,这个行为处于可以、不习惯阶段,但是慢慢地坚持超过7天到21天的时候,这种行为就会达到刻意、自然的阶段;到21-90天之后,行为习惯就是成为一种固定的、不刻意的行为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孩子一生。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养成教育过程。在这个漫长艰难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系列的养成教育工作要遵循学生心理规律,利用各种生活中的有利因素,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