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论文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三农论文1

  一、“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现状

  元江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意见》,统筹规划、大胆创新,采取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政策支撑机制、风险补偿机制、资金激励机制、统计监测机制等措施,稳步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并取得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基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得到贷款资金支持、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深入推进、“三农”保险产品不断创新等工作成效。截}卜20xx年3月底,成立乡镇(街道)金融服务站2个,建立集镇营业点12个,创建信用乡镇(街道)1个、信用村委会7个、信用村民小组56个、信用户2760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7870户、微型企业经济档案4户,设立自助银行(ATM机)40台、布放POS机409台、开通惠农支付服务点55个、发放惠农35746张;办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101件、保费收入0。5%万元、理赔支出0。 45万元,办理农村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150件、保费收入5。 76万元;“三农”贷款余额261282万元,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30件,抵押宗地361宗,抵押而积32336亩,抵押贷款金额7467万元(其中:农户个体25件、宗地43宗、而积4563亩、贷款金额102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滞后

  目前,全县除林权确权颁证全部完成外,其他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进展缓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只在试点街道开展资料收集、实地踏勘、技术设计编写、航拍等基础性工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39056宗(发证率较小),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办理1413宗,农村房屋权属登记发证数很少约有110户。

  (二)未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交易难 目前,元江县尚未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因此,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交易手续办理困难,产权价值认定没有形成合理合法的评估价值体系和办理评估费率标准,规范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还存在诸多困难。

  (三)扩大“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有法律限制

  《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和《担保法》第三十一七条规定,除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外,耕地、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国家政策对农村宅基地等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没有放开,规定“不得进入市场”。

  (四)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的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创新意识有待增强

  大多数农户缺乏应用信贷资金自主创业发展经济的意识,存在按时不能偿还银行贷款风险;大多数涉农微型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自有资本偏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信用意识不强,企业发展定位不明,市场营销思路不清,进而难于取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五)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元江县只有四家担保公司,其开展担保业务范围不广,只涉及大型企业和政府性基础设施领域,加之收取的担保费用高,而大多数涉农微型企业承受不了;由于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保险意识不强,自愿购买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少之又少 。

  (六)“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不高

  一是没有独立设置金融管理部门,只以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形式来组织开展相关金融工作;二是乡镇(街道)除了农村信用社和农行元江支行设置营业点外,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设置营业点,也没有发展成立村镇银行;三是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不够,有些金融机构从贷款的经营成本出发,很不愿意发展农户及微型企业贷款产品,且金融机构设置贷款条件门槛高、办理程序烦琐,导致大部分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及微型企业融资难。

  三、解决对策

  (一)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

  各涉及履行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职能部门,提高认识,加强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使农村产权具有法律效应,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促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进一步发展。

  (二)积极建立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及产权交易机构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成立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及产权交易中心,搭建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及市场交易变现平台,有效解决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及交易难问题,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

  (三)创新以“三权三证”为重点和突破口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

  建议中央、省、市出台政策解决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与法律有抵触的问题,创新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实现资源向资本、资本向资金转变。

  (四)加强宣传工作力度

  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利用宣传册、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三农”金融保险知识、政策、产品,经营管理知识,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公众对金融保险知识、政策、产品的认知度,调动并引导公众增强金融保险意识和信用意识,用好用足金融保险政策和金融保险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完善涉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引导保险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建立覆盖广、多层次、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银保合作机制,开展与借款人相关联的各类保险业务,建立银保合作新模式,分散信贷风险,继续推进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试点和小额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鼓励和支持组建涉农专业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三农”融资信贷风险担保。

  (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支持发展以服务“三农”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政务监管的要点首先应该放在操作过程上,严格监管表外业务的审核,严禁没有达到审核标准的表内业务以表外业务的形式实现,并对违规操作应该进行严重的惩治。在操作风险的基础上,表外业务的市场、信用等风险上也要加强管理。还应选择部分商业银行进行表外业务风险报告的试点,做到对融资总量的实际情形和变动情沉的准确掌握,真正做到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并进行严格的监督,在试点实验的推行中总结经验并进行逐渐推。

三农论文2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经济不宽裕的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农业经济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寻找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了我国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与“三农”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并立足于现行的农村经济实际情况,为农村经济未来发展探明道路,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三农”;面临的挑战;解决途径

  一、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与“三农”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经济机制还需完善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已经开始逐步的发展起来,其在表面上也已经开始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结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国现有的农村经济体系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的来说,我国的农村各类经济机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虽然投入的资金数目逐步增多。但是,从对我国农村经济改善效果来看,我国的农村经济机构在改善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考虑对于农村金融政策的完善,进而导致我国的各类农村经济结构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我国农村经济组成结构来进行分析,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结构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具体的来说,从农村经济改革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探索,目前农业经济机构数量逐步提升,但是,从总体的数量来进行分析,所从事农业经济服务的机构数量还相对较少。与此同时,非正式的农村经济结构是受到了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的严厉管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除此之外,根据对相关文献的调查,可以发现,在农村范围内,所提供的经济网点支持相对比较薄弱,农村的经济机构想要实现经济支持的来源路径仍然比较单薄,这也是未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要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经济机构贷款模式还需完善

  首先,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贷款权限限制问题。具体的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都会采用集约化管理的贷款管理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基层银行的自主权限受到了巨大的限制。截至目前,县级的农业资金贷款项目都要在上级进行审批才能够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导致农民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遇到很多不必要的情况,这也从资金源头层面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农业经济机构的信贷周期的制定不合理的情况。

  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农业贷款周期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还款时间和还款方式有待改进的问题。在进行还款的过程中,往往还是遵循传统的农业贷款春放秋收冬不贷的短期贷款方式,与此同时,在进行期限规划的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实际情况,将进行的贷款期限严格控制在了规定的时间之内。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规划空间也在变化,有的农民的项目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够回本,如果到了要进行贷款归还的硬性时期,很容易导致农民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情况.最后,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持续性不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来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农村企业的数目开始逐步的增多起来。这些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发展的高峰期和发展的低谷期,这两种情况都很有可能会出现。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农业经济方式的制定过程中,遵循发展中的要求,让企业可以随时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探析

  (一)完善农村经济发展机制

  第一,要对我国农村经济组成结构进行合理的构建分工,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的来说,要在进行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现有的农业金融机构,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找寻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保证我国农业金融机构作用的发挥。第二,要促进我国农业资金的回流。具体的来说,针对目前的农业金融资金流失严重的问题,在进行下一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采取加大农业发展投入的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自己回流体制,优化现有的农业金融结构,提升农业资金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完善农村经济机构贷款模式

  第一,在我国农村地区建立一套完善的信贷管理机制,保证其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进行机制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的保证机制对于农村机构的经济灵活性的促进,还要不断的优化现有的农业金融贷款流程,适当的给基层的农业金融机构权限,保证农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第二,不断优化创新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具体的来说,在我国农业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组织结构体系的完善性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就需要不断地促进现有的农村经济体系的完善创新,保证农村经济机构所从事的工作能够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而提升农村经济服务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五,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金融保险管理体系,促进农业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进行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对于农业的保险体系的倾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保证农业金融机构的安全成长。综上所述,我国的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农村企业经营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简化现有的农村经济运行流程,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农村经济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亮.城镇化植根于农村的动力机制———从村镇调查到假设及其验证[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xx,(01).

  [2]高学章.农村经济形势与“三农”面临的挑战[J].北京农业,20xx,(33).

  [3]晏小敏.新型农业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地理标志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xx,(11).

  [4]魏卓.新时期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推拉力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6).

  [5]朱莹桢,祖建新,王茂虹,张巧微,黄啸天.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效益的实证研究[J].绿色财会,20xx,(11).

三农论文3

  本文运用宏观经济学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农、“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等相关理论,对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中财政政策的作用进行研究。介绍了我国三农的基本现状以及三农存在的问题,回顾了不同阶段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发展情况,并进一步指出财政支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一)农业增长问题

  农业增长问题分产业职能、产业素质、产业开放三个层面。产业职能层面的农业问题表现是农产品的供给问题。从1997年开始,我国成为了农产品的纯出口国,每年的贸易顺差达5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以得出,产业职能层面的中国农业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产业素质层面的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问题。目前我国整体的农业产业素质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为家庭经营难以实现规模化、有限的成功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不能得到推广、农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购销体制不够畅通;产业开放层面的农业问题表现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在价格、品质和信誉方面都有很大压力,面对国外集约型农业的挑战,我国产业开放层面的农业问题任重而道远。

  (二)农村发展问题

  (1)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可以得出,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绝对额是29.2亿元,20xx年增加到5064.5亿元,虽然绝对额增加了172倍多,但是其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重却一直较低,直到20xx年也没有突破3%。

  (2)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看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情况,如表1所示。

  (3)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IMF的统计,20xx年人均GDP为3000-6000美元的国家的社会保障( 包括医疗卫生和住房) 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平均为41.4%,而我国的只有25.1%,我国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低了55%。据统计我国 1997年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44.59%,20xx年占42.79%,到20xx 年降为34.93%,到20xx年只占22.57%,这就导致了农村医疗卫生缺乏发展的支持动力。

  (三)农民问题

  (1)农民增收问题。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城乡差距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觑,如表2所示:

  从表可以看出,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比20xx年增加了2763.8元,年均增长率为17.88%,20xx-2012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微缩小阶段。但是这一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1,绝对收入差距由12021.5 元拉大至16648元。

  (2)农民素质问题。首先,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如表3所示。其次,据统计,20xx年末我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其中技术人员 207万人,所占比例仅为0.6%;每个农村家庭仅有0.09人有专业技术职称,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为每户0.12人。20xx年,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农民的科技素质偏低。

  二、财政支农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财政支农的政策

  据统计20xx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从20xx年的1200亿增为1500亿;从20xx年到20xx 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累计达 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增收扶贫方面。20xx年起,国家开始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并实行“多予、少取、放活、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中显示,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6977元,到20xx年达到7917元比20xx年增长2倍,年均实际增长10%。此外统计数据显示,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10年)》实行以来,我国农村的贫苦人口数目从9422万消减到2688万,贫困率从10.2%下降到2.8%,政府累计投入扶贫财政资金达20xx亿元。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党和政府用于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以及人畜饮水等农业基本建设改善的投资己从20xx年的56.4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267.86亿元,占中央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的比例从3.1%上涨到了7%。

  (3)农村基础教育方面。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无偿提供教材和补贴寄宿生生活费”。20xx年,学杂费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得到免除,并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4)农村医疗卫生方面。20xx年,我国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xx年06月,新农合医疗试点在全国共有641 个县( 市、区),覆盖近2.25亿农民,参合率为72.6%。20xx年至20xx年底,全国20xx个县(县级市) 共设有县级医院9238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87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43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821所。全国3.42万个乡镇共设3.8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93.3万张。全国59.9万个行政村共设63.3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覆盖率达90.4%。20xx年国家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升到240元/每人每年。

  (二)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支农投入不足。整体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农投入规模不足,如表4所示:

  从该表可以看出,美国的农业财政投入是我国的三倍左右;就人均来看,我国的农业人口是欧盟的70倍,美国的142倍,日本的206倍,可是中国农业人口人均财政投入量约为美国的1/472。

  (2)财政支农的结构不尽合理。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的70-80%相比,我国的科技贡献率仅有40%,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农村扶贫资金额度都比较低。如表5:

  (3)财政支农支出重点不突出,方式缺乏灵活性。财政支农的项目较多导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比较分散,支持的重点不够突出,致使资源得不到充分使用。第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方式是由中央和省制定。这种缺少灵活性、单一死板的支出方式不能根据各地域的实际情况作出反应,同时也影响社会资本对农业进行投资的积极性。

  (4)财政支农的体制有待完善。我国的涉农部门比较多,如林业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委员会、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等,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中间环节,导致资源使用分散效率不高。我国的财政农业支出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地方的职责划分不清,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影响财政支农资金效用。

  三、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

  (1)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支持强度,扩大支农财政的覆盖范围,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国的农业综合支持率为3.3%,而按照WTO的《农业协议》中的“黄箱政策”,其可以达到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 8.5%。“绿箱”政策12项支出内容(包括10项是农业补贴)中我国有六项没有涉及。由此可以得出,我国财政支农投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优化支农结构。由上一章可以得出,我国的农林水气部门事业费支出所占比重偏高,占总的财政支农支出的60%以上,而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农村扶贫救济资金额度相当低。为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我国应该逐步增加这些比重偏低领域的投入,尤其应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经费比重。

  (3)丰富支农方式。应该注意财政支农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拓宽渠道,完善惠农补贴方式。政府应该对农业的补贴手段进行改革,改变单一刻板的方式,充分调动地方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刺激社会资本对农业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4)完善财政支农体制。党和政府应该不断对财政支农体制进行创新,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评估系统,对财政支农资金加强监管,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效用。首先应该确定评估责任者,赋予其明确的“责权利”;其次应该对支农资金项目立项进行绝对把关,并对资金的分配使用、运行以及使用结果进行严格管理。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12-2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三农”问题怎么了

  “三农”是当今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正常发展。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弄清“三农”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弄明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抓住重点,事半功倍。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因为这三个名词或三种事物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说它们前面都有一个“农”字,所以,人们把它合起来称为“三农”。但是,详细考虑一下,“三农”问题虽然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不是属于一个大问题中的三个小问题,没有办法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它们又是各自独立的。

  “三农”之所以成为“三农”问题,不是说它们现在的情况非常良好,而是说它们都存在着不能不重视和不得不尽快加以解决并且如果不重视和不尽快加以解决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的问题。“三农”问题到底已经怎么样了?有些人用一个判断词和一个形容词和它们分别组合在一起说:农业真危险、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说明“三农”问题现在的境况,说明“三农”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这种形容是贴切的话,解决“三农”问题对我们来说,确实已经是迫在眉睫和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构造大农经济是处理三农问题对策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大农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相对小农经济而言的。小农经济是落后的农业生产工具的产物,因为使用的是牛马、木犁、锄头、镰刀,所以,一个农民尽其所能,也只不过能够耕种三、四十亩土地足矣,如果少了,则不够耕种;如果土地多了,就耕种不过来,要是不雇长工短工,就必定使土地荒芜,是所谓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那么,在过去,一个地主,有几百亩土地,几千亩土地,几万亩土地,是不是大农经济呢?其实,这个问题,单就称谓而言,就已经明白了。地主是不进行农业生产的,所以,就只能是土地的主人,而不是耕种土地或进行农业生产的人—也就是说,不是农民。地主和富农是农民和不是农民的分水岭富农以下是中农,贫农,雇农,是不同等级的农民:富农的土地是由他和长工、短工共同耕种的,中农的土地是中农自己耕种的,贫农的土地不够自己耕种,雇农自己没有土地,为富农和地主耕种土地:而地主呢,土地是雇农耕种的,他连管理也不管理,是管家为他管理的。富农所耕种的土地最多的长工一样,不能超过三、四十亩,地主的土地虽然多,但是,长工和雇农多,每个长工和雇农也不过三、四十亩,根据每个农民耕种土地的数量,都只能是小农,因此,也不是大农经济,只能是小农经济。

  或者说,一个农民耕种的土地太少,小农是没有出路的。那么,我们把这些小农集中在一起,组织起来,成为集体经济,土地多了,家大业大劳动力众多,那么,不就是大农经济了吗?并且,这样做了之后,土地地块大,也便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器耕作。其实,这样做的好处,只是便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器耕作,并不是大农经济。因为每个人的土地还是那么多,一个农民耕作一点也没有增多,所以,不是大农,还是小农和小农经济〔比如,一个农民有5亩土地,100个农民集中起来有500亩土地,但是,100个农民并没有减少成为1个农民,1个农民耕作的土地并没有达到500亩,而还是5亩,怎么能够是大农和大农经济呢?这只能是集中在一起的小农和集中在一起的小农经济。当然,如果把土地交给一个农民耕种,其他的农民(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从农业生产中退出来,这个农民就成为大农与大农经济。如果已经有99%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退出来的条件,比如说,已经具备有一个可以容纳99个人的企业或者数个企业,就可以而且必然由不同的道路形成99个农民把土地转交给一个农民耕种。可是,如果想采取先把100个农民集中起来,然后等待时机与创造条件逐渐使99个农民退出来,则是不可行的。因为集体劳动的自身局限性,会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产生许多障碍,不利于大农经济的形成,阻碍生产的发展。

一本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力作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十二五”时期,我国国情及世界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趋鲜明。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新阶段性特征就是转型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能否顺利地推进转型发展,决定着我国能否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方面,取得具有实质意义的进展。

  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推出、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中国经济转型丛书”,围绕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最近。作为该套丛书的第一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长云博士撰写的《转型发展:中国“三农”新主题》已经面世。

  全书分为五篇15章。第一篇为总论,提出自1998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国“三农”发展再度面临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详细分析了这些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的多方面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阶段促进中国“三农”发展的战略思路——“转型发展”,探讨了促进中国“三农”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二篇冠名为“粮食问题的重新审视”,通过对中国历次粮食供求失衡的回顾,得出若干结论和启示。如总量问题对于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已经显著地趋于减弱;结构问题对于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正在显著地趋于增強。该篇还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和中长期潜力、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探讨了粮食市场与粮食安全的新问题、新趋势。“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呢?该书第三篇“从发展农业到发展现代农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篇提出,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形式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要用开放的视角认识现代农业,要重视“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制约和挑战,如农产品成本上升、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发育滞后等问题。该篇还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出路和近期对策建议,并对中国种业的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

农产品电商大数据直击现代三农问题痛点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每年都有一些农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在我国粮食“十二连增”后,我国粮食创下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高进口的“四高”背景下,粮食、肉类、水产品、禽蛋、蔬菜、水果、油料产量居世界之首。在生产之前农民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过去靠计划,现在靠市场,但究竟应该生产什么、生产了多少、库存量有多大、市场需要多少,往往是一个“黑洞”。但是当大数据科技工具出现后,就可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农产品信息化经历7个发展阶段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每年生产近20亿吨的农产品(不包括木材),我国是一个农产品贸易大国,每年进出口农产品贸易超过1800亿美元,我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13.7亿人口以及大量的境外游客,对农产品消费量巨大。

  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信息化建设发展经历了7个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颁布后,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大数据的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1994—1998年,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以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入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98—2005年,棉花、粮食两个品种先后在网上交易,当时叫“粮棉在网上流动起来”。1998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成立(今中华粮网),2005年10月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1998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成立,通过竞卖交易方式采购和抛售国家政策性棉花。

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分析的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3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有人问: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粮食保护价政策影响何在?要精确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模型计算。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按保护价但不是敞开收购,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也就是说市场粮价的回升点可能会出现得早一点。但就目前农产品供求总体状况看,农民要想从农业获得更多的收入非常困难。

  这些资源如果不种粮食而种其他农作物会不会使农民获得更好的收入?这其实很不确定。现在有些人认为,过去几年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无效供给,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这种认识隐含的前提就是粮食生产浪费了部分资源。

  那么,是不是“不浪费”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要看其他农产品是否存在短缺现象。现实情况是,除粮食之外的其他农产品也基本没有短缺,而且绝大多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以,即使这几年少种一点粮食、改种其他农作物,问题依然存在。

  我大体的经验判断是:根据目前粮食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体上需要保持在16.5—17亿亩之间。低于16.5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会上涨;超过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因此,从总供求的角度看,粮食播种面积也就只有5000万亩左右的调整余地。

  这几年粮食库存多了,确实可以适当减少粮食生产。估计粮食播种面积在一两年内低于16.5亿亩问题不大,因为有库存;但连续3年以上我认为就会出问题。

职业教育如何嫁接服务于三农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02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本文以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从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把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和果农,指导学员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校要成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等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农业

  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城镇,面向工商业、服务业,还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服务“三农”是大有作为的。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真正解决好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一、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当地农业生产,普及和推广适合本地特色的种植、养殖或其他项目的相关科技知识,用农业知识帮助农民致富,助推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以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推广大樱桃的种植技术为例,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地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本地的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极为适合大樱桃的生长,大樱桃色泽鲜艳味美,经济收益高,大樱桃的种植也有相当的规模,因此本地有大樱桃之乡的美誉。但是当地很多种植户并不懂得大樱桃的种植技术,大樱桃的田间管理仅是简单借用其他果木的经验,产果率不稳定,经常欠收,渴望得到系统的培训。同时还有很多农民担心亏损而不敢种植。过去职校的课程设置当中没有涉及到大樱桃方面,现在考虑到农村的实际需求,学校组织骨干教师通过外聘专家、走访农户,外派学习等方式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大樱桃的种植知识,专门编写出校本教材《大樱桃种植技术》。该校本教材在本校园艺专业的常规教学和专门针对周边农业知识普及的送教下乡活动中作为正式教材推广使用,参加本校送教下乡的农民学员每期多达1000余人,已经持续举办了4期,由此使得该技术能够广泛传播。乡亲们利用学到的技术发财致富,然后做大做强,大樱桃成为品牌,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在技术支持下,山海关区大樱桃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