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09 08:34:01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收获的不仅岁月,还有成长,这时候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实习报告了!那么实习报告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1

  1.实习目的

  本课程被称为土壤肥料学,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意义重大,它主要针对各地土壤性质的不同,来计划种植何种农作物及对地施肥,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讲解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还有土壤的基本性状及土壤肥力。就土壤的物质组成而言,我们在课堂上就了解到其中有豫让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与土壤酶、土壤胶体和土壤溶液、在其中又以土壤矿物质讲解最为深刻,因为老师讲解到了它的来源、组成、性质、及其改良方法。在实习后,我们必须学会野外观察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岩石、母质、土壤等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要掌握野外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其中就包括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识别并掌握湖南省几种主要的旱地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比如实习中看到的紫色砂页岩及红壤等。还要学会野外始土、辨土、评土以及土壤标本采集。

  2.实习计划及组织

  本次实习分三次进行,以三天的时间去三个不同的地点。第一天早上8点从系门口出发到了慈利,傍晚时分回到学校。第二天早上8点从系门口出发到了德山,傍晚回到学校。第三天早上8点半从系门口出发到了太阳山,由于该地貌属于垂直分布,整片山都是红壤,除了半山腰有一点点页岩,所以在体力不支下,下午回到了学校。

  3.实习方式

  实习老师通过仔细认真地实地考察以及以往实习经验确立实习路线与地点。每次到达实习地点后,老师会讲解实习目的、任务、内容等及安全问题。

  同学们各自利用老师提供的课件、网络进行资料查找,以及查阅大一所学的关于土壤与植物营养学这门课程的教材及课堂笔记,大家经过实地测定时按照实习老师教授的观察方法操作实习。

  实习过程对常德周边地区桃园、花岩溪、太阳山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实地访问。实习中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及感受,让每位同学能实实在在学到这方面的实习学习,以便以后同学们能够自己独立学会这方面的调查工作,使同学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实习课程完成后,同学们应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进行总结及完成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

  4.实习内容

  考察点一:陬市附近

  紫色砂页岩:

  特点:又名紫色土壤,其特点有很多:“见风消”说的就是紫色砂页岩易风化,但是物理风化快,化学风化慢。物理风化导致初育土始终不能形成完整的剖面,风化一层就脱落一层,土层很薄,且易碎,故该地域水土流失严重,保水,蓄水力弱。化学风化快就致使土壤保持母岩特性非常强烈,故其土壤、母岩、母质颜色几乎相同,化学成分也差不多。由此可见,母岩对其影响最大。

  分布规律及肥力水平:紫色砂页岩是一种区域性土壤,它零星分布,但也有少量分布比较集中,如四川。其肥力水平比较高,有机质少,矿物质P、K丰富,N素缺乏。

  利用现状与补救措施:适种性广,现主要种植粮棉油等经济作物,产量较高。有句顺口溜这样讲“天晴一把刀,落雨一锅糟”恰是紫色砂页岩的真实写照。说的就是该土壤结构疏松,蓄水,保水力差,容易流失,由此造成的生态性灾难、农业减产失收等严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针对此加以合理利用土地,禁止滥砍滥伐,盲目毁林开荒等。还有就是对其肥力的补救措施就是适时适量的补加N肥。

  考察点二:热市附近

  石灰岩:

  特征:黏酸瘦板浅是石灰岩最典型的特点,它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

  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其特征为:有致密状、结晶粒状、生物碎屑等结构,性脆,主要矿物为方解石(CaCO3)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泡。含有Fe、Al,但SiO2几乎没有。石灰岩母质可以发育成红壤,因此具有红壤的一般特性,高温高湿,酸性,有粘性。土层浅薄,水土流失较严重。

  分布规律与肥力水平:中国石灰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中国是世界上石灰岩矿资源丰

  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石灰石主要分布陕西、安徽省、广西自治区、四川、重庆、山东、河北、河南、广东、辽宁、湖南、湖北、黑龙江、浙江、江苏、贵州、江西、云南、福建、山西、新疆、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北京、宁夏、海南、西藏、天津等。可是其养分缺乏

  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现种植一些以玉米、花生、红薯、马尾松等偏酸性植物为主。

  对其的改良措施应主要放在防止其水土的流失与及时适时适量补充养分

  考察点三:河洑附近

  冲积土:特征:又名潮土,夜间返潮从它的剖面我们可以看到其沙黏相间的分层,这是因为季

  节性的水流冲击影响而成,水流凶猛时沙多,水流缓时沙少,这样反反复复就有了这样的分层,而且它具有流水分选的作用。它属于河漫滩相沉积,具有明显的河床相沉积与河漫滩相沉积的二元结构,而且尚没有脱离河流泛滥的冲积物覆盖的影响,表土层有明显的近期薄层沉积层理。生物作用极弱,基本无有机质表聚现象。地下潜水埋深变化可周期性影响底土,而具有潴育化过程。

  分布规律与肥力水平:冲积土是一种泛成性土壤,呈带状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河

  流泛滥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滨湖、滨海的低平地区。地面平坦。一般成土时间较短,发育层次不明显,土壤肥力较高。比紫土的肥力效果还好。

  利用现状与改良:冲积土的适种性很广,多以种水稻、甘蔗、南瓜、白杨树和粮棉油

  等经济作物为主。由于冲积土尚未脱离河水泛滥影响,地下水位高,有的尚有盐化、沼泽化威胁。应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采取不同的利用改良方式,合理利用这一良好的土壤资源。

  (1)河滩草场者,应建立自然草场轮牧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资源,而且要维护河道沿岸的引水卫生。

  (2)在河漫滩较宽阔的地区。可修堤筑坝,防止洪水淹没,建立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平整土地,建立河滩地农业区。

  (3)在保证汛期行洪的条件下,加强农业技术措施,合理配置农、林、牧,培肥土壤,争取汛期前的一季好收成。

  (4)一般土壤质地较粗的河漫滩,在不影响行洪的条件下可以选植河滩片林,既可保护河岸,又可改良生态环境。在北京及河北燕山山区,有利用河谷卵石滩种稻“挂淤”而改良为良好土壤的实例者不少。

  考察点四:河洑附近

  红壤:

  特点:由第四纪冰川时期红色黏土母质发育形成,距今200-300万年,首先是冰水混合物,然后就是冰往地势较低的地方走,接着泥沙被带走,其能把山体磨平,石头磨碎,最后经过长距离的搬运石头被磨光滑成鹅卵石沉到底部,是一种冰川的沉积物。主要成土过程:

  (1)、脱硅富Fe、Al化作用: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Fe(OH)3、Al(OH)3。在淋溶条件下,盐基和硅酸被不断淋洗进入地下水后流走。由于Fe(OH)3、Al(OH)3的活动性小,发生相对积累,这些积聚的Fe(OH)3、Al(OH)3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是红壤呈现红色,形成富含Fe、Al的层次。

  (2)腐质化作用:

  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旺盛,生物的小循环作用也十分旺盛。红壤的形成以富铁、铝化过程为基础,生物小循环是肥力发展的前提,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红壤特殊的形状和剖面特征。

  分布特点及肥力水平:红壤地区雨量大,降雨集中,有时一次降雨可高达200-300毫米以上,当地面覆盖差时,暴雨就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

  利用现状与改良措施:现种有油桐树、马尾松、樟树、商路等作物。红壤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可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氮肥宜用粒状或球状深施,磷肥宜与有机肥混合制成颗粒肥施用;施用石灰降低红壤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壤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壤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

  考察点五:太阳山

  页岩:

  特点: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粘页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5.实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平时所学知识的珍贵之处,就比如说:在业外认识土壤和了解其特性来说,就算我们平时见到的一些常见土壤,我们也不一定叫得出名字,以及它所内含的肥力问题。还有实习时通过老师的一些讲解,我们也了解到了怎么处理土壤的肥力问题,书本虽然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但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还是无从得知,比如添加N肥时,我们可以通过草木灰解决问题。等等,总而言之,这次实习让我受益良多,感谢我们无私的郭春秋老师。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2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实习基地:常德附近

  实习时间:20xx.6.25——20xx.6.27

  一、实习简介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学是广义的土壤科学,主要研究土壤自然体发生、组成、形态、特征、演化、分类和分布规律及其与植物的生长关系。我们在课堂上学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理论要是没有经过运用,就还是理论。只有实践才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理论,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由此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此次的实习,要求我们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观测及野外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包括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并能结合观测、测定的结果推断土壤发生的各种条件,从而充分认识土壤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了解常德一带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并能通过实习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

  二、实习计划、组织:

  本次实习计划由土壤学郭春秋老师、植物学赵东海老师以及农学09101班全体同学共同商议决定,于20xx.6.25——20xx.6.27在常德附近进行。由于工具箱有限,全班37人按学号分为两组,每组配备一个工具箱(含土铲、比色卡、白瓷盘、浓盐酸等野外实习必备工具)。另外,每位同学在出发前,尽量收集、查阅实习的有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土壤分类和土壤调查的资料,并自备笔记本。

  实习路线:25号:学校→陬市→菖蒲→河洑→学校,26号:学校→德山→花岩溪→学校,27号:学校→太阳山→学校。

  本次实习主要以现场观察和指导老师讲解为主。在实习前,指导老师上实习指导课,从理论上教会同学们如何进行识土、辨土和评土,应从哪些方面去完成这个任务,再系统的讲了土壤的分类,放映了以往的调查资料,让我们对土壤的识别有了一大体的方向,并在讲解中反复提醒我们在实习时注意观察,运用理论知识自己试着去辨别土壤的类别。复习了土壤学中的重点内容,并指明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

  ①学习野外调查地形地貌、岩石、母质、地下水位及水质、土壤侵蚀、植被、农业利用情况等成土条件的方法和技巧。

  ②掌握野外典型土壤剖面观察、土壤速测的基本技巧和技能。

  ③识别并掌握湖南省几种主要的旱地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④学会野外识土、辨土、评土以及土壤、岩石矿物标本采集。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步伐,认真记录实习笔记,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每天完成当天的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和自我鉴定表。

  四、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地点湖南省位于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土地总面积为211829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耕地面积为383.4万公顷,林地面积986.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3.67%。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6—18℃;日照时数1300—1800小时;降水量1200—1700毫米;无霜期长达260—310天。土壤以红壤土、黄壤土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

  本次实习分三天进行。

  6月25日,9点10分左右,陬市附近。郭老师带领同学们观察一处紫色土。该土由紫色砂页岩发育形成,俗名叫“见风屑”。其形成年代早,物理风化快,化学风化慢,土层表面十分松散,锤散即能成土。土壤特点:

  1、土层薄。

  2、不能发育成完整的土壤剖面,保留母质特性非常强,母岩、母质、土壤颜色无太大差别。

  3、与生物、气候不相适应,是区域性土壤。

  4、肥力高,富含钾、磷,缺氮,薄、酸、粘,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的一种岩成初育土。主要分布:我国的四川、江西、贵州、湖南、广西等省。植被:红薯、南瓜、花椒等蔬菜以及棉麻、杉树、桑树、马尾松为主。人为因素:在人类居住的以及更低附近,水热条件良好的地方,地带性土壤以被改造成人为土的紫泥田为主,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棉麻。

  改良:

  1、应以水土保持为主,进行综合治理,全面考虑山、水、林、田、路的综合规划。

  2、蓄水灌溉,大力推行小型农田水利,以保证旱季的灌溉。

  3、增施有机肥、特别是绿肥与沼气肥料。

  11点15分左右,菖蒲附近。观察一处石灰性红壤。其成土母质是石灰岩。特性:“粘”(粘性土)、“酸”(酸性土)、“瘦”(养分少)、“板”(土壤板结)、“浅”(土层薄)。成土因素:以生物和植被为主。周边植被主要有白毛、马尾松、杉树等。改良措施:主要是以保水土为主,因地制宜的种植一些作物。石灰岩还有一典型特征是能进行起泡反应:将盐酸滴在上面,会产生气泡。因此,我们还进行了野外速测ph的实践:找到一个适宜的石灰岩的剖面,分别取不同剖面层的物质进行ph值的测定,结果是其ph值范围小于5.5,规律是上层ph值比下层的要小,也就是石灰岩剖面的酸碱规律是上酸下碱。

  2点10分左右,河洑附近。观察冲积土,又叫潮土,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属于泛域性(广泛分布)土壤。当洪水来时凶猛时,砂粒为主,当水势小,漫延慢时,粘粒多。

  特征:

  1、土壤剖面砂粘相间,季节性强。下游的粘粒多,上游砂粒多。越远离河岸,颗粒越细。

  2、肥力高,沉积了上中游的精华部分。

  3、适种性广,能种植棉粮油等多种经济作物。如棉花,水稻,甘蔗,南瓜,黄豆等。附近居民并未加以利用这里的土壤。

  改良:

  1、深耕。

  2、引洪灌淤,引洪灌砂。

  3、混水插秧。

  6月26日,8点42分,德德山附近。此处红壤由第四纪冰川时期红色黏土母质发育形成的红壤,距离现在大约两三百万年,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经过漫长的成层、分选过程,形成了由上至下红壤—细沙—鹅卵石,而且最下层的鹅卵石粗细也不同,下粗上细。因此,此类红壤具有明显的成层性、分选性。与昨天我们所看到的石灰性红壤相比,此红壤具有黏、酸、瘦、板、厚的特点,是由腐化作用、脱硅化铝作用形成的,为旱地土壤。便于改造,精耕细作后肥力得到提高。观看剖面结构时,可看到C层的红色母质有红白相间的网纹层,其中红色部分的主要矿质成分为含水Fe2O3,白色部分主要矿质为含水Al2O3.这种网纹结构主要是有季节性的水分上下移动形成的。改良措施:由于山区较多,所以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改造。若用于水耕水田,排水不良,则称为黄泥田,属于潜育田,当挖开水田水可看到青泥层。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建设好排水措施。周边只要植被有商路、马尾松、加拿大木桐、乌梅、白茅等。

  6月27日,12点左右,太阳山樱花楼阁近一土壤剖面。太阳山是武陵山脉的尾巴,也叫做梁山。这处剖面形成已接近3亿年了,是由第四纪红壤发育形成。其由泥质交结为主,还有铁质交结,钙质交结,硅质交结等,易风化。特点:粘、酸、薄、肥。没有红白相间的网纹。周围植被:马尾松,杉树,油桐,油菜,积木,杜鹃等喜酸性植物。

  五、实习心得:

  三天的实习眨眼就过去了,还有好多东西我们还没来得及体会。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土壤的分布、分类、形成条件、剖面特点,并能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这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实地观察和动手能力。此次的切身体验,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我对土壤这门课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在我的亲自动手参与下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书本上没有写的感受,这才是自己的东西。这次实习同学们不怕脏不怕累,培养了团队之间的默契,一路上大家的`友谊之情增进了不少。我很感谢有这次野外实习的机会,也感谢两位指导老师的孜孜教诲,教会了我们亲身实践,身体力行,更让我们明白了学无止尽的道理。实习是实验、检验、考验,我们要把吃苦、勤奋、创新精神带到学习、工作中去。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记忆在,它将会成为我们每一位学生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3

  一、实习时间:

  20xx年x月x日-x日

  二、指导老师

  xx老师

  三、实习地点:

  云南昆明筇竹寺、花红洞

  四、实习地概况:

  (1)花红洞、筇竹寺位于昆明西山区,距昆明市区大概12km。

  (2)花红洞、筇竹寺位于干湿季分明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春暖和,少雨干燥,夏秋凉爽多雨湿润,四季如春,年均温12.5℃左右,7月均温16.5℃左右,1月均温15.4℃左右,年雨量665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3)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长绿阔、针叶林。现状植被有原生半湿润长绿阔叶林,分布于筇竹寺附近的箐沟和山坡上;人工植被多为云南松,柏树;次生植被灌草丛;农业植被水稻、玉米、土豆、蔬菜等。

  五、实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土壤的五大成土因素的掌握:

  (2)学会分析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发生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实地了解花红村的地形及土地的情况;

  (3)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研究和鉴定土壤类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5)对沉积岩有进一步的了解;

  (6)认识土壤剖面,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划分层次,对土层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六、实习内容:

  (1)来到花红洞外,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土壤的五大成土因素,以及结合实地情况介绍了当地的地形成因。加深了对此的了解。之后我们就花红洞的山顶、山腰、山脚、盆地里采土样。通过土色对比卡判断出四个样品的颜色,以及运用了指示剂测出了土壤样品的PH值、

  (2)进入了花红洞,听老师介绍了溶洞的成因,发展。并对其进行了观察,采取了石样进行了盐酸反应。

  (3)紧接着来到了筇竹寺和花红洞之间的路边,听老师讲解了沉积岩的成因及一些性质,用途。包括了砂岩、页岩、角砾岩、砾岩等岩石的相关成因,以及如何区分它们,并对其进行了盐酸反应。

  (4)在筇竹寺后山挖了土壤剖面,对其划分了层次,从厚度、土色、坚硬度、PH、湿度、根系数量、盐酸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观察、测定、分析。

  (5)观察了山上的植被,并判断了其成土因素。

  七、实习结果

  (1)观察表(略)

  (2)花红洞内的岩石能进行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了解了溶洞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各种地貌: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等。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奇观。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还可形成石柱或石笋。

  (3)砾岩、角砾岩

  由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定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有层次性,通常含有生物化石。砾沿的磨圆度较差,而且含有石灰岩、粘土岩类等容易溶解或易破碎的岩石所形成的砾沿。可发生盐酸反应。砾岩的成分、结构排列方位,砾岩体的形态反映陆源区母岩成分、剥蚀和沉积速度、搬运距离、水流方向和盆地边界等自然条件。角砾岩易风化,产物含砂砾多,养分匮乏。

  (4)土壤剖面如附表:

  八、结果分析

  到了红花村,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了这里的地形,以及成土原因让我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接着我们来到了红花洞外,因为施工我们不能进入里面,老师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溶洞的成因,并告诉我们这里是喀斯特地貌,让我们知道了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各种地貌: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等。

  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奇观。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还可形成石柱或石笋。接着我们对红花洞的山顶,山腰,山脚和附近田地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土壤类型的认知,后来老师给我们讲授了砾岩、角砾岩的形成,它们由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定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有层次性,通常含有生物化石。砾沿的磨圆度较差,而且含有石灰岩、粘土岩类等容易溶解或易破碎的岩石所形成的砾沿。可发生盐酸反应。砾岩的成分、结构排列方位,砾岩体的形态反映陆源区母岩成分、剥蚀和沉积速度、搬运距离、水流方向和盆地边界等自然条件。角砾岩易风化,产物含砂砾多,养分匮乏。

  我们到了筇竹寺的后山,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土层的分布,形成,厚度、土色、坚硬度、PH、湿度、根系数量、盐酸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进行了操作和分析。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土壤学野外实习目的08-04

土壤的实习报告范文汇总八篇02-10

土壤的实习报告范文汇编7篇03-08

经营学实习报告04-08

土壤学专业电子版英文简历模板08-26

肥料广告语08-18

档案学专业实习报告12-19

肥料销售技巧与实战03-11

档案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12-13

地质学实习报告写作指导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