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三月三的由来

时间:2024-03-27 19:15:37 宜欢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黎族三月三的由来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三,海南黎族各聚居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有赛歌会、簧火晚会、彩车比赛、花灯展览、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男女青年对歌、民族歌舞表演及经贸活动等。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黎族三月三的由来,快来了解看看吧!

  黎族三月三的由来

  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黎族三月三的传说

  上古洪水时期,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

  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许多年过去后,天妃和南音沉睡在山洞里,化成一对石头。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两兄妹传宗接代的劳绩,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

  后来,每逢三月三,黎族劳动人民都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吉祥盛日。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白天,小伙子们打鱼,姑娘们煮饭烤鱼,然后将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岩洞口,祭拜祖先。同时,青年男子背枪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猎物,把猎物献给心爱的姑娘。

  姑娘们身着艳丽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镯头,小伙子腰扎红巾、手执花伞,在节奏明快的乐曲声中,跳起了古老独特的竹竿舞、银铃双刀舞、槟榔舞、打柴舞、打猎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

  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男女青年各坐一边,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如果双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赠送信物。姑娘们将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腰间,小伙子则把耳铃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阿妹的发髻上,相约来年的三月三再相会。

  在这一天,黎族人民对歌、摔跤、拔河、射击、荡秋千,尽情地欢庆着,用歌声用舞蹈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对劳动的热爱,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整个节日,气氛欢快热烈,令人陶醉。

  黎族三月三节介绍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海南省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篮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打击乐器来欢庆佳节。青年男女更是借节狂欢,以歌会友,以舞传情,沉醉在幸福的爱河里,直到天将破晓,才会依依惜别,相约来年三月三再会。 黎族三月三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庆祝内容也日益多样,但对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内容。

  主要活动

  每年春天农历三月三日,美孚方言男女着盛装,带着山栏米酒、竹简香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拜始祖。当夜幕降临时,年长者聚饮叙旧,年轻男女则成群结队相会,人们通宵达旦对歌,以歌声来传达情意。

  居住海南岛南部地区的黎族,每逢“三月三”节,以猪头、米酒和饭团为祭品,前往三亚落笔洞、甘石岭山洞等地祈祖先赐平安。五指山合亩制地区黎族,于农历三月的牛日,在亩头家杀猪摆酒席,聚众敲锣打鼓欢跳祭祀祖先的舞蹈,庆贺春天带来的福气,为未怀孕的妇女招福魂,祝愿来日生男育女。

  早晨,姑娘们个个穿着民族服装拥向五指山。她们将竹筒挂在树上,潜入附近的密林。当旭日东升,手持花伞的小伙子们吹着口哨来到…坡,推举代表用 打柴舞黎语叫“转剥”,是黎歌声向林中发问。

  不一会儿,姑娘们一起冲出来,男女青年一起欢歌劲舞。有情意的姑娘则走到小伙子身边,在花伞下并肩谈心。如两人情投意合,则互赠礼物留念。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一般都要表演“跳竹竿”。如今,它已成为此项活动由12人或16人参加,8人摆竿,4人或8人跳竿。活动在锣鼓和音乐声中开始,持竿的8人有节奏地使手中竹竿一开一合,跳竿的人则随着竹竿的开合,在竹竿中跳跃、转身。

  此项活动也是黎族青年传播爱情的一种手段。获胜的姑娘常是小伙子追求的目标,而取胜的小伙子也往往是姑娘的心上人。

  会场一般设在开阔的橡胶林里,幽邃、凉爽、安谧:有时一对对情人悄悄离开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铃挂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姑娘把自己亲手精心编织的七彩腰带系于情郎腰间,双方信誓旦旦,相约第二年年三月三不见不散。

  历史渊源

  三月三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称,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第二种说法称,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

  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会在俄贤岭集会,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项活动逐年扩大并传播至海南各个黎胞居住区,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传统节日。宋代史籍中就有与“三月三”相关的记载。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

  社会影响

  2018年4月17日晚,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暨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琼中分会场节庆晚会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月三广场启幕。琼中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琼龙,县政协主席王哲斌等四套班子领导出席晚会,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长丰开幕式致辞。晚会还邀请了琼中退休领导干部嘉宾、省内各大媒体新闻记者等出席晚会。

【黎族三月三的由来】相关文章:

黎族三月三的来历04-13

关于三月三的由来07-28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07-28

三月三由来及习俗04-17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03-12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07-28

我国黎族春节的习俗02-28

三月三手抄报具体内容(附由来+习俗+征文)04-17

清明的由来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