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1

  摘要: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性及平衡性进行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更增加了京心业的难度系数。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的刺倒上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针刘大学生习哑市场的现状进沦述,并对现今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性及平衡性进行分析。

  1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1.1起步阶段。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仅使毕牛资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律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政府部门会定期组织人才市场,高校也会组织校园招聘会。但如何将各种资源更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津命完善的市场机制,这就需要高校或专门的中介组织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1.2缺少有效的法律保护。毕湘牛就中下作管理体制,国务院明确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批准建立了高校毕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国毕业生就下作由教育部归口管理。仁寸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毕业生交换的各个环节,毕业生、用人单位、市场管理方的相互作用、合理制约机制还不是很完善。

  1.3就业市场服务水平偏低。在高校及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是高校老师或公务员,服务意识低,服务态度不令人满意。在竞争越来越渐烈的形势下,为用人单位拢男狱质服务,不断稳定拓展新的创凶市场,吸引更多单位来招聘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化的就业工作就要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用人单位拐毕毛的服务要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在服务工作中不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改讲下作态度,做到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周到、文明礼貌。

  2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

  2.1仁懦关系的不平衡。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人,社会士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呈现出“行清看长”的趋势,然而仍然存在着学科专业、学历层次、地区、院校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不平衡。学科专业之间不平衡。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机械、自动化、医药等学科的大学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农学、林学等等坏斗的社会需求时有波动。学历之间不平衡。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向型和开拓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出现了对人才结构、学历层次“重,上移。在毕业生就业中,形成了研究生需求旺盛,本孚性供需基本持平,而专利生、高职生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地区之司不平衡户东部沿海经济发泪妙也区和中心城市对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比较旺盛,呈现出供需平衡或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需求也有所回升。而一些边远省区及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求明显不足。院校之间。重点大学、名牌院校、名牌专业的“名牌”效应呈现出优势,社会需求增长,其就率也较高;而一般院校、一般专业的需求相对较弱。用人单位之间不平衡。作为于杂统毕业生就牛渠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毕坦主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政府拟哄及事业单位,用人指标有限,难以接受大量毕业生。而三资企业、民营企中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白求数量却连年增加。

  2.2市场的不规范。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巴凌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是各种歧视中最常见、最突出的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都公开注明应聘者“须为男性”,或“男性优先”。在条件相当甚至更优秀的清况下,女性经常仅仅因为性别问题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学历歧视。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现象十分突出,许多用人单位不顾客观实际,片面追求高学历,本科生育目性任的工作却只招硕士生和博士生。身体歧视。有些用人单位在挑选求职者,优先录用相貌好的而不是成绩好的。此外,不少用人单位都对应聘者的身高有限制性规定,如规定男性身高不低于一米七,女性不低于一米六等。户口歧视。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本地户口,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推波助澜公然违背国家政策。干预本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力,要求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人。如在北京、上海、深等地的招聘会上“限本地户口”等广告屡见不鲜。这些地域和户籍的限制不仅影响了人才的社会化,也使用人单位自我限制了选才范围。工作经验歧视。有的用人单位拒绝招叼fit!立届毕立。主,要求应聘者必须有工作经验。这使得一些根本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或无工作经验的人才望而却步。关系网现象。也是就业一方面是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另一方面是人情关系网越织越厚,形成较大规模的就断。当前大学毕习坦主的旋坐竟争,正在逐渐演变为其父辈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实力的竞争。一些大学毕牛凭借父辈的资源与运作,轻而易举地占据了令人羡慕的职位,而那些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却屡遭求职失利之苦。在就业重压下淘神呈现的“代际效应”,扫做就业制度的公平性。大学生的父辈在政治、经济地位上存在的差距,顺理成章地传递到了一些大学生身上。而“教育改变命运”,冷多大学生而言,恐怕还只是一个梦想。

  2.3竞争激烈。在当今大学生欢业市场上澎凶迈竟争日益激烈。一方面大学生择毕业时间相刘集中、选择平刊肚时间短的影响,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事实,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多,而社会的有效需求却在短期内增加有限,因而就业岗位有限,就压力增大。尤其是当前大学生趋之若鹜的“热门”职业、“热门”岗位,求职毕、,就业竞争更为激烈。除毕业生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外,学校之间、用人单位至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学校为了使自己的“产品。‘一毕业剑顷利就业,在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就业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按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招生,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实施宽口径培养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就业指一导,拓宽就浸道,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洪优质的服务。另外,学校环律命就业‘‘基地”,律守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的“重心”下移,从一人学的新生开始,就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料,促使学生面对未来、面向社会需要塑造自己;;在就,作方式上实行“四化”,即态度上主动化,时间上经常化,力量上全员化,手段上信息化。作为用人单位,也在加大宜传自己的力度,树琅象,重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不断提高人才的待遇。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用为笋位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选拔出优秀的毕主,已不再局限于参加校园招将合,而是采用各种方法与学生接触,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物色合适人选。

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2

  摘 要:面对现如今就业的严峻形势,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探索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最后从各个方面着手,谈谈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

  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建立,加快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1989年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上“双轨”制,打破了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毕业生人人享受国家补贴的大锅饭现象,也打破了文革后国家包分配的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和试点,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如今的人才市场化、择业自主化,基本上完成了就业模式和就业体制的过渡。国家普及高等教育,高校实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观逐步发生变化。

  一、大学生的就业观现状

  1。注重薪酬待遇。薪酬待遇一直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重要因素。不管男生、女生都很看重个人的薪酬待遇。笔者选取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000名09级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70%学生对薪酬的要求在3000以上,主要集中在3000—4000。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进步,在开放,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遮遮掩掩,但在这种进步中,功利主义倾向尤为突出。有些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想趋向务实,只愿意选择好单位,好工资,好地区,甚少考虑服务欠发达地区。

  2。注重“稳定”工作。在就业压力下,国家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业更加吃香。大学生们都渴望得到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求稳心理明显。笔者对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发现,有3%的学生选择读研,0。5%的学生选择科研,4%的学生选择创业,12%选择外企,8%选择基层,剩余的学生要么选择国企,要么选择事业单位等一些“稳定”单位。虽然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多样,但都比较注重功利和长期性,以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经济收入作为选择的标准。

  3。男生更看重个人的发展,女生更看重就业地域和环境。因为性别的不同,男女生在就业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未来顶梁柱角色,男生们更看中个人的发展,在调查中有39%的男生首选个人发展,而只有15%的女生首选个人发展。男生们表示他们不介意从低层做起,但其岗位要有一定的前途,有发展空间。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们则更看中就业地域和环境。一方面,女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家长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些行业有比较严重污染,会影响皮肤和健康,特别是化学专业的女生,就业时会选择相对环保的厂房。

  4。就业准备不足。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不应该是到了大四阶段才着手准备的,而是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或者更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去准备。显然,各位大学生在就业上仍有诸多不足。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成长,也在不断准备着踏入社会。他们在大学里不仅学习了生涯规划课程,也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对社会的不了解,对企业文化的不知晓,使得大学生们离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5。存在迷茫阶段。在与大学生的谈话中,不免会出现“迷茫”二字。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对未来的不知。按学生的话来说,专业是定了,但究竟是从事跟专业相关的,还是无关的,学生们开始迷茫了。调查中发现有72%的学生反映对未来有迷茫。相比于以前的大学生就业,现下的大学生找工作不再以“能否生存”作为首选目标了,他们会考虑怎样的工作更舒适,更有利益,更有发展前途。现在的这种“就业难”,这种“迷茫”不是找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现实与理想有所差距形成的。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

  1。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主观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现实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再只着眼追求所谓的远大理想,而是转向注重物质。从调查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都很看重薪酬待遇,择业的期待值过高。大学生对社会提出各种要求,却不知自己还达不到社会的要求。他们片面地认为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经过多年的学习,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但对自我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尤其是即将踏入社会的这一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涌来。如果在择业中过高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百般挑剔以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在择业中过低的估计自我,则表现出自卑、焦虑,不敢竞争。有些学生则不堪压力,直接把就业事情交由父母全权负责。这些个人的因素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择业就业观念。

  2。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客观因素

  (1)高校因素

  专业设置有待合理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使得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随着大众化规模不断增长,有时往往没考虑到地方的经济情况,社会的产业结构,专业设置是不是很合理。各高校如能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地方情况来设置专业,这将让学生的就业与社会需求更加对口。另外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但有的高校只单纯以教材为依托,授课形式流于表面。学生不感兴趣,大大影响了听课的质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很少与社会接触,参与社会的工作和活动较少,即便是一些团学活动,也只是少部分学生组织者与主办方交流。这也让很多的大学生一直躲在象牙塔内,无法了解到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家庭的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身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安定下来。从大学生入学志愿上来看,就夹杂着不少家长的意愿,家长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放在了孩子身上,或者说是家长自己未完成、未达到的一些方向。在今天,大部分父母为子女选择就业单位,就业岗位的现象仍很常见。 总体而言,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影响:提供可靠经济支持,创设更多就业机会,让学生放心,就算大家都舍弃了他,还有父母呢!消极影响是大学生不急着找工作,因为有父母养着,找到的工作除了让自己满意,父母也得满意,所以大家一窝蜂地都把目光投向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等,这也是近几年这些单位的招考过分火热的原因之一。

  (3)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及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今大学生。受外界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诱惑,一些大学生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价值观,在就业态度上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物质水平。另外,眼见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就获得好工作、好岗位,大学生开始不积极主动找工作,一味想着攀龙附凤去找个工作,白白的丢失了好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从自身角度

  (1)准确的自我评价

  做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自我了解,即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包括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能力、学识、优缺点、智商、情商等。一个人只有准确的评价自我,才能做好人职匹配,才能有正确的就业观。

  (2)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南针,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为什么选择某个职业,通常都以职业理想为出发点。所以,大学生们拥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便会心中有数,朝自己的职业理想去奋斗,去规划。尽早的确立职业理想,就能有更多的时间为就业做准备。

  2。从学校角度

  (1)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第一,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客观评价。大学生还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持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计划。第二,加强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生的就业心理。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中激流勇进,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扮演好职场中的各种角色,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展并积极推进高校的此项工作,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险阻时,有高校老师可以求助,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各种危机。

  (2)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生硬的说教方式肯定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不断改进方式,改良方法,寓情于理,结合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生涯师资队伍,更好的服务广大学生做好就业工作。特别是对大四的学生,有条件下可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提供外出学习和内部交流的机会,要让就业指导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企业的需求,本校及同等院校的就业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3)创造多渠道就业途径

  各高校可通过拓宽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把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地之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部分用人单位与实践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工作合同,为学生的就业开辟一条道路。建议来校进行专场招聘的企业,会后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对招来的学生进行提早入职培训。高校对得到的一手就业信息,进行分专业整理以及有针对性推荐。

  3。从家庭角度

  作为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当然必要的提醒和引导是需要的。毕业生家长可收集部分就业信息,供孩子参考和选择。因为学校收集的信息相对会具有地方性,比如温州的高校,得到的更多是温州企业的一些招聘信息。不是本地的大学生或者不想留在当地工作的大学生,就需要自己更多的去寻找。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于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作为过来人,家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可帮助大学生对自身和企业进行分析,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各行各业。

  4。从社会角度

  国家政府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就业环境,缩短农村、城市的距离。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就业失业服务,给大学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王谦。大学生就业观念浅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2]卢东升。浅议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J]。科技资讯,20xx,(7)。

  [3]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xx,(11)。

  [4]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20xx,(2)。

大学生就业现状论文3

  【论文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中供大于求情况下女性权益保障中的一项重大难题。女大学生就业歧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存在。本文试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如何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论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0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0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和男大学毕业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呈现三高二低模式

  三高是指:高就业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比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购置漂亮的衣服、化妆、拍写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对就业比较理想化,愿意到国家机关、外资企业、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即对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而这种依赖性与女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专生最高。二低是指:低就业率,据部分院校统计,女生就业率仅相当于男生的85%左右(个别专业除外),未签约的毕业生中,70%是女生,而且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在重点名牌院校并不大,差别大的是普通院校的就业竞争激烈的专业;低就业质量,有调查显示,女大学毕业生签约薪资与专业对口率均明显低于男生。截至20xx年2月底,女性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较男性本科毕业生和男性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361元和332元。并且,女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男性低,女性本科(61%)和高职高专(59%)毕业生分别比男性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这表明,女大学毕业生通过接受较低薪资和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工作来实现就业,其就业质量较低。

  (二)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排斥

  “女性生活蓝皮书”《20xx—20xx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新近出版,蓝皮书中收录了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并首次公开发表。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最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女大学生就业

  第一,解放后我国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未实现在政治和制度上的真正平等,在政治上,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往往低于男性,在政府决策机构中,男性的人数大大超过女性,这就导致了一些决策由于缺少女性的视角而侵害了女性的权益,造成女性机会上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立法方面,国家虽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形成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且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很多具体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第三,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等问题。

  (二)用人单位的利益驱使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女大学生毕业不久即面临结婚、生育和哺乳等一系列问题,生育和抚养孩子要消耗女性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期间女性不能与男性一样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妇女为人类的繁衍、人类社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党和国家为了维护妇女儿童的健康,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按此规定女职工产期休假最多可达6个月。但是这种对妇女权益保护的政策却成了女性就业的难题,因为对女性的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女职工生育期的工资、资金全部要由用人单位承担,而且生育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这将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从短期经济利益角度看,使得某些用人单位拒绝接受女性。

  (三)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难度

  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而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快速变化的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上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择业能力的不足限制着女大学生就业

  从个人能力来看,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对于成功就业具有直接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里所指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包括一定专业外知识的积累和一定语言、交际、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道德修养的培养,但是看看社会上的实际情况,有的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有的所学专业并不适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出现暂时性的就业难,所有的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

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论文

标签:职场动态 时间:2021-04-04
【yjbys.com - 职场动态】

  1.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1.1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直接影响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业范围、地点、性质和领域。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够留在机会较多的一线城市,这将拉大城乡发展的差距,导致小城市及乡镇经济发展将更迟缓。就职意向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就职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而民营企业却面临着招不到人的窘境,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1.2就业动态性亟待提高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大学生都不太乐意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一毕业出来,他们异想天开地以为很容易找到高薪职业。但众所周知,由于毕业生一出来社会,便会因技术含量不高,实操能力差而不得不低头弯腰地接受了低工资待遇的现状。等到一两年后,当他们经济独立、能力独立和人格独立的时候,也即是等到学成技术之后,他们才有能力跳槽到工资待遇、发展前景更好的公司。在面对如此的客观现状,他们是经过反复尝试和反思,才不得不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观念。

  1.3创业意识仍需加强

  随着就业形势严峻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岗位紧缺的威胁。而自主创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这不仅为国家和社会解决了就业岗位紧缺的问题,而且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前进。虽然与“先就业后择业”的传统就业相比,创业对于乳臭未干的大学生无疑是难上加难,因为创业更多的是考验学生综合能力、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多关注、引导和灌输学生自主创业思想,加强他们创业意识,使这个思想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

论文《三峡库区大学生就业及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标签:职场动态 时间:2021-03-26
【yjbys.com - 职场动态】

  摘 要:三峡库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库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就业及高校就业指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极有必要。

  关键词:三峡库区;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一、三峡库区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峡库区腹地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大型支柱产业较少。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库区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水平偏低,无法满足西部大开发格局和库区发展的需要。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现有重庆三峡学院(综合性本科高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大、重庆服装工程职业学院和重庆安全职业技术学院八所高校,目前还有一所平湖技师学院(原财贸校)正在筹备中。万州区位于四川盆地东缘,濒临长江三峡,有“川东门户”之称,直线距离重庆市288公里,三峡库区高校学生的经济都较为困难,相对见识面窄,平时生活基本温饱问题能解决,但无力缴纳或者只能承担一部分学杂费及相关学习费用。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及生活费占去了他们家庭收人的大部分,经济压力使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之中。还有很大部分贫困生要依靠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开销,他们事事都要考虑经济因素,无形之中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库区缺乏支柱型企业,用人单位偏少,企业用人数量偏少。而库区整体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收入较低,部分大学毕业生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从基础做起,另外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愿意到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就业,因此整个三峡库区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毕业生而言,一方面,他们来自贫困家庭,父母支持的比较少,另一方面,缺少创业资金及场所,再者,库区整体创业环境不佳。因此创业成功率不高。

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和对策研究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08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伴随着美术类大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增,市场部分行业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也就造成了美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的倍增和就业选择的复杂变化。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便是优化就业指导课程。针对美术类的专业特性,分析学生的独特个性,结合当前美术类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认真规划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在就业之前的计划准备中,能够有着夯实的就业理论基础,丰富的校内外就业相关的实践操作准备。当前高校应及时地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努力探究对美术类学生就业能够起到巨大助力的具体措施。让美术类学生在就业前有充足的就业准备,最后顺利就业。

  一、高校美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一)较强的个人独立性、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

  美术类的学生很早就会独自外出培训,这让他们在实践生活中逐渐培养了独立的性格。美术独特的专业特性让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地丰富起来,情感也变随之丰富多彩,这让他们对浪漫主义色彩的追求和理想主义的跟随有着让人震惊般的疯狂执着。

  (二)浓郁的专业情感优胜文化课程学习

  普通学生的高考只有一次,而美术类的学生却要有很多次的考试,除去众所周知的文化课高考,还要有省联考和各个高校的校级自主招生加试。这让他们专业学习的时间和外出培训、考试的时间要少于其他专业学生很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术类学生的文化功底薄弱。

  二、高校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7-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 要: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阐述,对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做出论述,分析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对待社会资本的态度和现状利用,以及其中凸显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对大学生开发和利用就业社会资本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社会资本 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大众化的来临,我国高等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自 1999 年以来,每年的高校扩招,使高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相应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剧。因此,开发和利用大学生的就业社会资本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兴起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由法国着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正式使用以来,詹姆斯·科尔曼和普特南等学者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理论探讨。它继人力资本之后又一次延伸了“资本”的概念,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视。 社会学家们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都集中体现在一个核心问题上,即社会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体现一种累积性特点,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信任、社会规范、 互惠和社会网络之中。社会资本的社会关系木质特征以及累积性特点,不仅受到一个社会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受到该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的影响。对个人而言,社会资本意味着帮助获取成功而建立互惠、信任关系的途径;对社会而言,社会资本反映社会成员参与、合作、组织与互动的能力。从根本上说,社会资本反映的是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互惠与合作关系的程度高低,它对于社会发展与变迁起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