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春节的习俗

时间:2024-03-12 10:42:57 诗琳 春节 我要投稿

少数民族春节的习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数民族春节的习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少数民族春节的习俗

  蒙古民族:

  过春节,蒙古民族人民叫它做“大年”。蒙古民族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民族人以“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互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藏民族: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要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大年初一,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彝民族:

  彝民族则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民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民族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一些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问好,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苗民族:

  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壮民族:

  壮民族与汉民族同时过春节。游比比旅游介绍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所有米饭,称做“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民族:

  布依民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亮后,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这个方法和传统真( ^_^ )不错哦!

  满民族:

  满民族分“红、黄、蓝、白”等八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每家都会准备丰盛的佳肴欢度春节。

  侗民族:

  侗民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民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民族:

  白民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民族同胞与苗、壮民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民族:

  春节土家民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民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民族:

  泼水节是傣民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民族:

  黎民族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朝鲜民族:

  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民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民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高山民族:

  “围炉” ,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瑶民族:

  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鄂温克民族:

  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羌民族:

  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傈傈族的刀杆节

  每年初二后的三五天,方圆百里的数千傈僳族民众都会聚集在一起,人们去洗“春浴”时,个个穿上节日盛装,他们把“春浴”看做是一种文明、卫生、圣洁的行为。

  如果能在怒江多待一些天,便可以参加正月十五的刀杆节了。“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吃苦精神。

  苗族的芦笙踩堂舞

  苗家的阿妹对着客人唱起“迎客歌”,阿哥们也要加入对歌,如果被阿妹选中却唱不出山歌,那可要罚酒三杯。即使对上了,也要和阿妹干了这一杯。苗寨的风俗极为特别,姑娘们会在阿哥们的脸上印上漆黑的五个手指印,表示美好的祝愿。晚上,苗寨的篝火准时升起,节日狂欢的时刻才刚刚来临。鼓儿敲起来了,阿妹们在苗寨鼓王的带领下,载歌载舞。到了正月十六,小伙子们吹着芦笙,而阿妹们则会围着芦笙队跳踩堂舞。

  羌族沙朗

  新春佳节之际,夜幕降临之时,一家人围坐在火塘四周,篝火熊熊,大家一起跳羌族沙朗、喝咂酒、吹羌笛。另外,羌家歌舞往往由几十个人、上百个人组成,大家一起高歌畅舞,气氛非常热烈,羌家姑娘会为你敬上醇香的青稞酒。

  藏族藏戏

  藏族大年初一,民间艺人四处活动,演唱藏戏和“折嘎”。富裕的人家提前与民间艺人说好,准时来家演唱,与客人共享。没有得到邀请的艺人也可主动串门演唱。折嘎艺人头戴白面具,手持木棍,用即兴编唱的歌词愉悦主人,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劳。从初四起,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15天。

  朝鲜族压跳板拔河

  节日期间吉林延边一带的朝鲜族还有到田间点火的娱乐活动,人们将这种有趣的活动称为“民火戏”或“野火戏”。

  朝鲜族有除夕全家通宵达旦守岁的习俗。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

  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少数民族春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过年的特色习俗介绍09-29

云南少数民族元宵习俗02-21

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汇总06-16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06-21

少数民族的端午节习俗06-25

少数民族元宵节习俗07-18

少数民族元宵节习俗02-21

中秋节少数民族习俗08-31

中国少数民族的元宵节习俗02-22

云南少数民族中秋节习俗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