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3-03-07 21:17:35 注册税务师 我要投稿

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练习题及答案2016

  1. 因债务人无偿向第三人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

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练习题及答案2016

  A.向债务人表示撤销其行为

  B.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请求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C.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D.要求第三人返还财产

  [答案]C

  [解析]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危害债权的行为,享有可以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因此,选项C正确。

  2. 债的移转在法律上主要包括()情形。

  A.债权让与

  B.债务承担

  C.债的免除

  D.债的清偿

  E.债的概括承受

  [答案]AB.E

  [解析]债的移转在法律上主要有三种情形:让与、承担和概括承受,因此,选项AB.E正确。

  3. 某地一慈善机构组织一台救灾扶贫公益捐助晚会,当地电视台现场直播。某企业在晚会上当场举牌捐赠人民币100万元。慈善机构与该企业之间的行为属于()行为。

  A.单方法律

  B.单务合同

  C.实践性合同

  D.诺成性合同

  E.有偿性合同

  [答案]

  B.D

  [解析]本题考核合同的分类。单务合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诺成性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的合同。

  4. 要约是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意思表示。

  A.订立合同

  B.要求他人向自己提出订立合同

  C.同意要约

  D.招标

  [答案]A

  [解析]合同的订立从法律上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可以撤销。

  5. 甲公司经营钢材,乙公司某日向甲订购100吨钢材,甲拿出新印制的甲公司购销合同50份中的2份,填写有关内容后让乙方盖章,乙方仅对合同第三款作了部分修改。履行中,本合同发生纠纷,原因是第三款与第五款冲突,而且双方对合同第七款的理解不一致;甲方认为合同最后一款规定:“本合同的解释权归甲方”,故应当按照甲方的解释来理解合同。于是,形成诉讼。()的提法是正确的。

  A.本合同不适用合同法格式条款的规定,因为本合同是第一次使用

  B.本合同纠纷适用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定,因为合同文本是为重复使用准备的

  C.“本合同的解释权归甲方”的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D.应当按照第五款的规定执行合同

  E.对第三款的修改应当视为乙方对整个合同的修改

  [答案]

  B.C

  [解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具有《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无效或免责无效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据此,本题中,甲提供了格式条款合同,对第七款有两种以上解释,应当作出不利于甲方的解释;解释权归甲方,条款无效。

  6. 对于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予以撤销。

  A.对方当事人

  B.人民法院

  C.公证机关

  D.仲裁机关

  E.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答案]

  B.D

  [解析]根据《合同法》,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7. 根据《合同法》理论,()属于双务、实践性合同。

  A.仓储合同

  B.保管合同

  C.租赁合同

  D.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合同的分类。双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相互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合同;实践性合同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须实际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8. 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于()。

  A.双务合同

  B.单务合同

  C.两个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

  D.两个债务无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

  E.合同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

  [答案]

  A.D

  [解析]本题考核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应同时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未履行前,有拒绝对方请求自己履行合同的权利。

  9. 有下列何种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A.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

  B.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的

  C.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致使对方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D.在履行期届满前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的

  [答案]

  C.D

  [解析]本题考核合同解除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0. 甲需要购钢材1000吨,向乙发出传真求货,传真中称“请于10日内组货后发传真告知”。传真发出第5日,甲又与丙签订了甲购买丙1000吨钢材的买卖合同,价格低于向乙发出的组货传真价格。当日,甲再次向乙发出电报,撤销给乙的第一份传真内容。电报发出后的第2日,乙回复“已经组到钢材500吨,不能撤销”。则()。

  A.甲对乙组货500吨钢材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B.甲与乙的钢材买卖合同并未成立

  C.甲与乙的钢材买卖合同已经成立

  D.甲对乙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E.甲与丙的合同已构成对乙的侵权

  [答案]

  B.D

  [解析]本题考核合同责任。题中,甲乙双方并未签订正式合同,合同未成立。但甲方已向乙方发出求货传真,订立合同的附随义务产生,后由于甲方过失而使合同不成立,给乙方造成损害,构成缔约过失责任。

  1. 民事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主要体现在,民事主体应当()。

  A.遵循国家的公序良俗

  B.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

  C.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D.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民事权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活动中的诚实守信原则。民事主体在实施民事行为中,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力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

  2. 根据民法权利能力理论,()。

  A.自然人的权利能力都是平等的

  B.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以自己的行为取得的

  C.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D.由于胎儿是活体,所以胎儿也有权利能力

  E.自然人的被宣告死亡与自然人的自然死亡有相同的效力

  [答案]AC.E

  [解析]本题考核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在我国,自然人具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死亡分为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自然人的被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有相同的效力。因此,选项AC.E正确。

  3. 甲(17周岁)在乙的个人独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一天,乙的儿子丙(11周岁)托甲购买彩票,中四等奖。中奖后,甲称丙未成年,奖金应当归甲。乙知道后,不同意,引发纠纷。()的判断是正确的。

  A.甲未满18周岁,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B.丙已满10周岁,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C.甲的行为属于指定代理

  D.彩票奖金应当归甲

  E.彩票奖金应当归丙

  [答案]

  B.E

  4. 民事权利()。

  A.对于法人而言,都是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

  B.都是由民事法律规范直接规定的

  C.都是特定人对特定人的权利

  D.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定范围内协商决定

  E.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答案]

  D.E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的民事义务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有些是民事法律规范直接规定的,有些是在法定范围内由当事人协商决定的。因此,选项

  D.E正确。

  5.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

  A.合法

  B.违法

  C.可撤销

  D.可变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6. 行为人不以任何语言或者文字的方式,而以自己的消极不作为行为进行相应的意思表示使他人据以推断行为人已为民事法律行为。这种民事法律行为形式属于()。

  A.推定形式

  B.默示形式

  C.判断形式

  D.认定形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主要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形式和默示形式等,其中,以约定或法定的一定作为或不作为间接表示意思的形式为默示形式。

  7.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应当是()的事实。

  A.已经发生

  B.确定

  C.法定

  D.约定

  [答案]D

  [解析]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所附条件的特点是:将来发生的事实;不确定的事实;由行为人约定的事实;合法的事实。选项D符合第三个特点。

  8. 内容不违反法律的明文规定但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A.有效

  B.绝对无效

  C.相对无效

  D.可变更、可撤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也就是说,没有违反法律但是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也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9. 代理人应当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意思表示。

  A.独立进行

  B.传达被代理人的

  C.证明被代理人的

  D.传达被代理人和第三人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代理的特征。代理的特征包括:代理人代他人为法律行为;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为意思表示;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10. 在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成立委托代理关系后,发生()的情形时,委托代理自然终止。

  A.代理人死亡

  B.被代理人死亡

  C.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D.被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E.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解除委托

  [答案]AC.E

  [解析]本题考核委托代理关系的终止情形。选项AC.E均是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的情形。

【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16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练习题及答案08-25

2017税务师考试《涉税相关法律》练习题及答案08-26

2016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模拟练习及答案08-25

2016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考前练习及答案08-25

2017税务师考试《涉税相关法律》练习题(附答案)08-30

2017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实务》精选练习题及答案08-13

税务师考试《涉税法律》精选练习题及答案08-25

2017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实务》精选练习题(含答案)08-17

2017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实务》练习题(附答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