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技法的特征

时间:2022-11-18 10:00:56 武术培训 我要投稿

陈式太极拳技法的特征

  陈氏太极拳尤其要求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位都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若遇劲敌,则内劲可猝然发出,制敌于转瞬之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陈式太极拳技法的特征,希望大家喜欢!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从武术产生的第一天起,技击就是它的核心功能。时至今日,技击仍是不少武术爱好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中国武术的大门派,陈式太极拳最初具备的首要功能也是为了实战技击。

  传统的陈式大极拳,不论拳架、推手、散手,都体现了它固有的武术本质。拳架、式式招招都充满了技击含义,它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基础,它是太极拳功夫的入手点,又是太极拳综合功能的落脚点。它主要锻炼知己功夫;而推手,则是一种锻炼知彼功夫的方法,它是锻炼听劲、懂劲、化劲的基本功,也是检验拳架各种劲力的试金石:散手(徒手搏击),则是太极拳功夫的最高表现形式。散手功夫的提高又必须建立在拳架和推手锻炼的基础之上。要提高散手技能,就必须苦练拳架、单式(拆拳)、推手,以及进行内功和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训练。拳架、推手、散手是叁位一体的太极系列功夫。

  太极拳的实战技击实际上具备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完整的太极拳修炼应包含自我训练及实战训练两个部分。自我训练包括站桩、盘架、推手(包括程序化的单推、双推、大捋及沾手和接手)、功力(包括静态与动态训练)、发力、抗击打训练等。以上每种训练方式,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分别培养了技击实战中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养,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选择的训练。有必要指出的是,单靠盘架和程序化推手的训练是不能成为实战高手的。在自我训练有一定基础后,便可进行技击实战训练,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自我训练与技击实战训练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训练,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自我训练是实战技击训练的基础,而实战技击训练是在对方不断变化的情形下,自己随机应变,逐步培养充分发挥个人拳学素养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与对方的距离感、时间差、角度、速度、步法的灵活变化、灵敏性与本能、击打发放的力度等,是在动态当中,针对于实战状态的综合训练,如缺少此过程,就很难发挥出太极拳的技击威力了。

  因此,练太极拳的人,除了健身目的之外,如果要想全面继承太极拳的固有功能,还必须下功夫钻研和锻炼太极推手和散打等防身应敌之技击本领。我们既要练拳架,又要练推手,既要练推手,又要练散打,从而练出一种完整应敌的高级本领。

  拓展:

  历史渊源

  陈氏太极拳传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1771一1853年)时,陈长兴在老架基础上精简为一路和二路(炮捶)。

  陈鑫(1849—1929年),字品三,陈氏第十六世,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末岁贡生,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祖父陈有恒,祖叔陈有本,俱以家传太极拳著名。著《陈氏太极拳图说》,该书引证经络学说,阐述了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

  陈发科(1887—1957年),将陈氏太极拳带出陈家沟,传向全国。陈发科晚年定式了八十一式一路和七十一式炮捶。

  1963年,陈发科之子陈照奎应邀回陈家沟,广泛传播陈氏太极拳。

  价值意义

  陈氏太极拳是一种健身、强身,并且有很高审美价值的拳种,在健身、强身方面,它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

  传承发展

  2006年,陈氏太极拳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焦作市文化馆(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陈氏太极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5月,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Ⅵ—24。

【陈式太极拳技法的特征】相关文章:

陈式太极拳24式04-16

陈氏太极拳的训练特征09-08

陈氏太极拳训练特征08-20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10-27

陈氏太极拳金刚捣碓的技法10-02

陈式太极拳72式口诀10-10

陈式太极拳83式口诀10-05

陈式太极拳18式口诀10-06

陈式太极拳动作要点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