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的六大原则

时间:2020-08-22 09:32:59 危机管理 我要投稿

应对危机的六大原则

  理性的应对思路,能指导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盲目的应对思路,将会误导企业应对行为,加重企业危机症状。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应对危机主要应遵循专业化、系统化、客观性、主次性、阶段性、法制化六大原则。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专业化原则

  管理 是一门学科,现代经济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随着经济法制的不断健全及专业化分工的逐步细化,漏斗式、经验型管理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人才需要专业化平台、经营伙伴需要专业化联盟、顾客需要专业化服务,专业化是系统、标准、尺度、共识和效益,只有系统才能完整,只有标准才能高效,只有尺度才能评价,只有共识才能默契,只有专业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实现专业化不只是一句口号、一个想法,企业要摆脱危机、追求进步,最关键的是要尊重科学,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大胆启用专业人才,加强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管理程度,充分发挥专业的作用和价值,并要舍得付出吸纳和培养专业人才的'成本。

  二、系统化原则

  管理是由企业经营环节的各个管理要素构成的大系统,最优化的管理需要让企业每一个管理要素都能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并使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得到抑制或实现转换,从而才能使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危机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改变企业经营不善的被动局面,就需要按系统管理的原理和要求,优化企业资源,不断提高各管理要素的效能,努力搭建规范、有序、和谐、高效的营运平台,以此创造1+1>2的管理效益。

  三、客观性原则

  企业生存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尽管寻求发展是在追求一份理想,但经营活动是一个十分具体、实际的过程。没有合适人才就难以组建优秀的团队,没有好的产品和服务就难以获得竞争优势,没有足额的利润就无法促进企业茁壮成长------

  “客观”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不受主观意识所左右。企业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经营态度,以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市场环境,围绕需求,根据资金、人才、产品、销售渠道、品牌等自身资源,确立管理思路,制定管理目标,并针对目标实现的基本要素和条件来制定危机应对方案。在制定危机应对过程中,企业即要改变传统、陈旧的经营观念,又要权衡自身的资源配置。忽略现实就会违背客观规律,过于现实就是守旧,这涉及的是一个管理适度的问题,需要依靠理论知识融合商业思维来辩证取舍。

  四、主次性原则

  管理是一个系统,导致企业危机的根源往往较为复杂,存在责权不清、制度不规范、人事关系紧张、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控制不力、企业形象模糊、资金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原因。可以说,危机是企业综合病症的集中反映。面对杂乱无章的管理状况,遵循系统管理原理,企业需要抓住危机的关键症结,分清主次、有的放矢,从主要病源入手,通过全盘规划、逐项梳理,实现资源优化。同时,需要设立阶段目标,通过阶段进取才能扭转危机局面。

  主次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具备系统管理能力,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全盘规划、逐项梳理”的高度和深度。

  五、阶段性原则

  治病讲究疗程、管理强调阶段。企业危机通常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采取再科学的应对措施也很难立即改变企业的危机状况,这需要历经一个研究、规划、调整、修正,再研究、再规划、再调整、再修正,重复循环的整改过程。危机应对过程的长短,同企业危机程度、资源条件、应对能力等要素密切相关。危机程度浅、可利用资源多、应对能力强,危机应对过程就短,反之就长。

  六、法制化原则

  现代经济是法制经济,尤其是在国际经济的环境下,“法制化”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尺。现代企业必须树立法制意识,认真学习同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决策、守法经营,避免经营行为同法律法规产生抵触,同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