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的古筝简谱

时间:2023-03-28 13:10:12 毅霖 声乐器乐 我要投稿

十面埋伏的古筝简谱

  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为上乘的艺术佳作。以下是十面埋伏的古筝简谱,欢迎阅读。

十面埋伏的古筝简谱

  《十面埋伏》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由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2)“吹打”。

  (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4)“排阵”。

  (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7)“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8)“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项王败阵”

  (10)“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音乐嘎然而止。

  原曲还有:

  (11)“众串凯”

  (12)“诸将争功”

  (13)“得胜回营”

  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第一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中国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拓展:十面埋伏古筝曲谱

  韩信最终魂断吕后、萧何之手,而他最后的感叹更增添了他的悲剧色彩,也成为供人借鉴的史证。

  韩信是伟大的。尽管他狂妄自大,尽管他有夺权的幻想,尽管他卖弄于乡里,但是,他伟大的军事才能足以遮盖这一切。作为三杰之一的他与刘邦的关系最僵硬,但他却成为汉大将军,个中原因固然与萧何有关,但关键还是韩信有才能。试问:如果韩信和“樊壮士”一样,还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吗?

  没有,当然没有!而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那么早就走出齐地,也许他永远只是项羽帐下一个名存实无的诸侯;如果没有韩信,汉军不可能节节胜利,凭刘邦的才能,汉军很可能成为楚军的马下卒;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在楚汉对峙中取得主动,最终使项羽兵败垓下。战功显赫的他,留给汉军最后一段光辉的回忆也许就是“十面埋伏”吧?但他没有想到,当项羽的头颅滚入乌江时,他的命运也已经握在刘邦手中了。

  而刘邦取得江山后,迟迟不对韩信下手的原因也是因为韩信的才能。刘邦虽早有杀他之心,却不忍下手,因为韩信在汉军太有威望了,因为韩信的才华无人能及,纵然还有张良和萧何,但他们只会出谋划策,惟有韩信既能谋又能战,“这样的人才太少了!”刘邦的感叹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就是在刘邦知道韩信有夺权之心以后,还是时常到韩信那里谈论世事,且对他的见解深表钦佩。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刘邦知道韩信最恨的是他,但他更清楚,没有韩信,就没有汉朝——韩信的才能无人能及。

  韩信是伟大的。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优柔寡断。他的死正是这一性格的无声注解。楚汉对峙时,韩信的兵力绝对不比项羽刘邦少,且其士气最盛。那时他如果听取蒯通的话,也许就会出现第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且以形势来说,韩信战胜楚汉两军并不是没有可能。也许就会出现一个韩朝来代替汉朝。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它没有那么多如果和也许,它有的只是是什么。

  韩信的死,直接原因是他高傲中的犹豫不决。他看不起樊将军,看不起陈大将军,更看不起刘邦,这对他的生命威胁还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他太看得起萧何,当朝野上下因为有韩信参与的谋反表现出恐惧时,韩信却由于犹豫又一次断送了夺取江山的可能,而把姓名送给了萧何。

  他可以忍胯下之辱,却忍受不了寂寞,忍受不了无权在手的失落。他的失败给世人留下永久的心痛。是的,他没有张良、萧何长寿,但他的形象远比他们鲜明、精彩。他是军事奇才,却又是政治上的弱者,如果他的政治才能有刘邦的四分之一,那么他的生命将更辉煌。

  曾经布下十面埋伏的他,埋葬了项羽,也埋葬了他自己。怀阴侯成了英雄们心中永远的痛!

  也许果断的行动比起竭力地辩解更具魅力。一切显得如此喧嚣,却又如此沉默,而悲壮的英雄正是从这里产生。

  曾经,盈盈满掌的繁华,重权在握的快意,都鸟兽般落荒而去。谁还能聆听楚国春风缠绵的倾诉与歌唱,谁还有横刀立马冲锋向前的心愿?四面风声,八面悲歌,十面埋伏,其间闪现出怀阴侯孤傲苍凉的背影!

【十面埋伏的古筝简谱】相关文章:

十面埋伏古筝简谱09-30

古筝十面埋伏简谱09-28

十面埋伏古筝曲简谱10-01

映山红古筝简谱10-07

古筝映山红简谱10-08

天空之城古筝简谱10-09

金蛇狂舞古筝简谱10-05

野子的古筝简谱10-04

相思古筝简谱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