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声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12-15 10:16:13 声乐培训 我要投稿

中国美声的发展趋势

  美声唱法在中国不断的发展,是因为整个世界在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融合和发展,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见证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同时我们的民族唱法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也在影响着西方的文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美声的发展趋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美声唱法流入中国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并逐步在我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无疑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我国在美声教学上成就最突出的是声乐教授沈湘,使得外国许多声乐专家们大为赞赏,并且为我国的美声唱法培养了众多的歌唱家。舆论界评论说:“西方声乐艺术之花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生存,而且发出了耀眼夺目的五彩光华。三四十年代,以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朗毓秀等为代表的我国声乐留学生相继回国,构成当代著名的“四大名旦”――黄、喻、周、朗。

  经过一代一代的音乐家的努力和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中国式的美声唱法。使得民族唱法渐渐和美声唱法进一步地融合,形成了民族的咬字、美声的气息。美声唱法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唱歌是需要气息的支持的,没有气息的支持声音不会长久。近年来我国年青选手纷纷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更进一步说明运用美声唱法来解释和表达外国声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已达到相当水平。像花腔女高音王莹、男低音歌唱家廖昌永、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迪里拜尔(沈湘老先生的门生),还有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二、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1.中国美声唱法兼容化。为什么美声唱法能流入中国,一定有它好的地方,但是不论站在哪个立足点,有一个前提是必备的条件:就是必须真正弄明白美声唱法和我们民族歌唱的精髓特点所在,因为美声唱法要求有声部、有气息的支持、有清晰的咬字和富有生活化的表演,它要求演员的标准是很高的。其实对于西方的文化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洋为中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美声唱法没有为我所用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唱法就是只用大嗓子唱歌,只要嗓子好、嗓子亮就能唱出好听的歌曲。各家有各家的特点,民族化十足,但是这种原生态的唱法不耐听,缺乏气息支持。所以要借鉴要学习,兼容好的对我们有用的声音、气息、表演。因为这些就是我们真正缺乏的本质东西,像现在的民族唱法的歌唱家们,唱的作品不仅能表现自己的声线和自己的嗓音,而且声音的长久性得到了延续。

  2.中国美声唱法国际化。美声唱法在中国需要国际化,所谓的国际化就是我们中国的歌唱家演唱的声乐作品能得到西方歌唱家的认可,我们的声音要走向世界,不是说我们认为是标准的美声唱法就可以,要让世界都能听到中国人的声音。当前中国歌坛出现了“通俗唱法时尚化,民族唱法多样化,美声唱法国际化”的新现象。各种唱法也出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新趋势,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中国的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们用正确的声音诠释了美声唱法,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声音,有很多经典歌剧演出都有中国歌唱家的身影,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就是美声唱法主要的表现形式。不仅在各大城市剧院演出,而且也走进校园,让小学生、中学生开始接触美声唱法。我们的民族唱法也不断地发展,很多的'歌唱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大的舞台,这样两种不同的唱法在不断地交流、不断地兼容。使音乐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穿行。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结合

  金铁霖认为:“我国的民族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需要认真地整理、学习和继承。”他主张先共性,后个性。即先解决基本的歌唱方法,再体现个性。 虽然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存在着一定差别,但在呼吸的运用、放松下颚、打开颌骨、脖子与见不得放松、强调腹肌的力量等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特别是在气息上的运用,两者都强调气息在歌曲中的重要性。民族唱法的气息支持是一个点,而美声唱法要求是整个腔的气息支持,使声音在这个腔体中顺畅地演唱,所以给人的感受是自然的、流畅的。由于民族唱法的一点的气息支持,往往给人的感受是很亮,有点半掉在身体上侧的感觉。但是现在的民族唱法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声音逐渐地厚实起来,声音的发声还是保留了民族唱法的一点发声,但是有了管子的支持声音就由扁发展成圆的声音了。这样的融合和发展正是洋为中用的表现。

  歌唱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所以,正确掌握咬字的基本功,是歌唱者的重要素养致之一。”美声唱法多用意大利语,元音较少,如“a、i、u、e、o”,加上元音和辅音的拼合非常简单、方便,容易产生各种音的光彩。在我国的文字中元音字特别多,而且由于我国地大使得一个地方有一种方言,以山东为例,鲁西南人咬字就很费劲,zc这两个音容易咬错,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往往出现失误。我们在演唱声乐作品时要求“以字行腔”、“字领腔行”、“字正腔圆”,所以唱外国作品棒的歌唱家唱中国作品就不一定那么完美,这就是原因。怎样将美声唱法的咬字运用到民族唱法中,使两种唱法很好地结合并且能很好地发展,我们要好好地思考。

  扩展资料: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悠久而科学的歌唱方法,在中国有着百年的发展历史。那么,在声乐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丰富和运用美声唱法,使其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应成为每一位声乐工作者深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文章从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谈起,并就其新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美声,原意为“美妙的声音”。美声唱法则是发出这种美妙声音的歌唱方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该方法强调呼吸在整个歌唱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真假声的混合运用,发出饱满、华丽而流畅的音色。几个世纪以来,先后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美声歌唱家,也有一大批学者对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使美声唱法成为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一种科学而优秀的歌唱方法。

  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流传深远而丰富的声乐文化。而美声唱法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中国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在传教士、留学生等多个群体的推动下,美声唱法开始了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历程。纵观美声唱法在我国的整个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20世纪20至40年代的发展初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些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如黄自、萧友梅等,纷纷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专门的音乐院系,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并聘请了苏石林、斯拉维阿诺夫、沙里凡诺夫等外籍音乐教师执教,先后培养出了赵梅伯、沈湘、斯义桂、温可铮等知名美声歌唱家,为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其次,是50至60年代的发展期。新中国成立后,声乐艺术迎来了更加广阔和深入的发展。各地音乐专业院校的成立,使中国声乐教育体系得以初步形成,而知名的“土洋之争”则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经过了多方讨论后,中国声乐界形成了“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方针,即根据演唱者、作品等多方面的实际需要,将美声唱法和传统民族唱法进行有机融合。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科学的发展方针,随后涌现出的叶佩英、李双江、吴雁泽等人都成为了中国声乐界的栋梁。

  再次,是80年代至今的多元期。改革开放后,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期。在声乐教育方面,多数院校都获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在声乐交流方面,很多中国演唱者频频在各类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了风采。而且,随着“青年歌手大奖赛”这一中国权威声乐比赛的发展,使美声唱法让更多的中国观众所熟知,对其普及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美声唱法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这既是百年前先驱们所始料未及的,也是值得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骄傲与自豪的。

  二、新时期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方向

  (一)深入对美声唱法本体的研究

  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古老而科学的歌唱方法,发展到今天,已然形成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体系。比如在呼吸方面,主张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以充足的气息作为歌唱的基础。在咬字吐字方面,要求准确而清晰的唱出元音,而且在元音的转换中要圆润而流畅。在发声方面,强调声区和共鸣的统一,唱出富含穿透力而又动人的音色。以上这些,既是美声唱法的要求,也是该种唱法的特征所在,更值得每一个声乐艺术工作者深入、系统研究。虽然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之初,关于该种唱法的理论研究就从未停止过,但是在时代和声乐艺术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美声唱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否则就难以适应当下的演唱需要。随着声乐演唱水平的整体提升,声乐作品的演唱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就对美声唱法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无论在哪个时期,都应该坚持对其本体的深入研究,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后再将其运用于歌唱实践中,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发展,才能使其常用常新,有更加本质的发展。

  (二)创作更多优秀的美声作品

  无论是歌唱方法,还是整体的声乐艺术,都依托于声乐作品而存在。没有声乐作品,也就没有声乐艺术。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美声唱法的科学性举世公认,但它仍是依托于外国特别是欧洲的声乐作品而存在,体现在声乐的歌词和旋律方面,都与中国声乐作品有很大差异。因为在文化、审美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中国演唱者往往难以演唱出作品精髓。由此就凸显出了创作中国声乐作品的重要性。只有以大量优秀的中国声乐作品为基础,才能使美声唱法得到更加充分而广泛的运用。

  尽管在一代代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美声作品中已经有了大量精品,其中包含中国古诗词类艺术歌曲、抗战歌曲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大量爱国题材作品等,但是从当下的实际需要看,特别美声作品与通俗作品相比,整体数量还是太少。所以应该尽快推动美声作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美声作品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民族性。既然是中国声乐作品,就应该在作品的形式与内涵上体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包含歌词、旋律、审美、思想等多个方面,为演唱者的表现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时代性。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做”。优秀的艺术作品理应成为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和记录者,所以创作者应紧随时代发展,创作出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传唱率高的优秀作品。这为美声艺术在中国的传承与普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再次是个性化。每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之所以体现出这种独立性,正是创作者的个性化追求使然。也只有通过众多个性的汇集,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景。因此,要求创作者要敢于尝试和探索,认准一个方向,就坚定地走下去,直至形成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推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

  美声唱法固然科学和优秀,但也仅仅是众多歌唱方法中的一种。除此之外,如中国的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等,也同样能够获得情真意切、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事实上,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之初,关于其与中国传统歌唱方法关系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的“土洋之争”,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当时制定的“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方针,也是科学和明智的。将多种歌唱方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每一种歌唱方法都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如美声唱法强调呼吸、共鸣等。但是整个演唱都是以意大利语为基础,在演唱中国作品时,难免会在咬字吐字方面出现问题。而美声唱法所强调的共鸣,则是民族唱法中较少涉及的。因此理应在对两者本体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和融合。很多优秀的歌唱家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们从两种歌唱方法中获益匪浅,并通过灵活的结合后形成了鲜明的演唱风格。推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不仅是现实的演唱需要,更是中国演唱者对歌唱方法所做出的贡献。

  (四)加大美声唱法的普及力度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局面,而各种形式的歌唱活动,正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与群众高涨的热情相比,相应的普及、培训活动的开展却较贫乏。很多群众喜欢歌唱,却难以获得提高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初步掌握美声唱法,那么对于自身以及整体声乐艺术的发展,都大有裨益。所以在今后的文化活动开展中,应该努力为群众提供学习和提升的机会。通过对歌唱方法的学习来拉近群众与声乐艺术之间的距离,并由此推动中国声乐艺术事业的整体发展。积极组织各种基层文化活动,让喜欢声乐艺术的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这类活动对于最终的演唱质量并没有太高要求,重点是满足群众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感受到声乐之美的陶冶和润泽。

  综上所述,通过对其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出,美声唱法这一古老、悠久而科学的歌唱方法,曾对20世纪以来中国的声乐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美声唱法的科学性毋庸置疑,其本身成为了一个丰富的体系,理应予以更加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中国声乐艺术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也需要对美声唱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如对于本质的认识以及发展趋势的把握等,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此进行阐述与研究。笔者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美声唱法和中国的声乐艺术事业都将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美声的发展趋势】相关文章:

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好中国作品11-09

如何学习美声09-08

美声的发声方法10-19

美声-轻声唱法10-16

美声的唱法技巧10-17

中国现代舞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0-30

中国沃尔玛供应链发展趋势08-11

中国供应链产业发展趋势08-09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趋势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