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者《工作实务》备考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时间:2020-11-05 15:38:55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2017中级社会工作者《工作实务》备考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

  1[简答题]

  案例:小美是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在学校经常独来独往,放学后也不跟社区里的同龄人玩耍。小美的母亲是从外地农村嫁到城里的“外来媳”,与亲戚、邻居交往很少。因为身体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贴补家里。小美的父亲是一线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较低。父亲对小美比较严厉,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外来媳”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美,决定对其开展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就认定小美的问题源于自信心不足。

  问题:

  1.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2.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梅家庭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小美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小美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父亲、母亲和小美三人。

  (2)小美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收入较低、居住环境较差、母亲的身体不好等。

  (3)小美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包括小美父母之间、小美与父母之间的角色互动情况。

  (4)小美的家庭规则,如遇到分歧或冲突时父亲说了算。

  (5)小美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如父母之间很少沟通,父女之间交流很少等。

  (6)小美的家庭关系,小美的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亲与小美之间关系不够亲密。

  (7)小美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小美的父亲负责挣钱养家,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家里,小美则以学习为主,家里的事都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

  2.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小美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些社会支持系统对小美的影响。

  (2)小美所生活的环境对小美需要的满足程度,包括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对小美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需要的满足程度。

  (3)小美对周围的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情况。

  (4)小美的社会网络环境状况等。

  【提示】此题考点是预估阶段的资料收集,提出的问题有具体的范围限定,考生可以在限定的范围做答,但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考生可以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助人经验尽可能的全面列出关于服务对象家庭及个人与环境互动方面的信息。

  2[简答题]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世。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得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小米开展工作,小米准备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2.上述案例中,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3.针对这些困境,小米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4.通过以上分析,请归纳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参考解析:

  1.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之类的家庭角色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女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小米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有:

  (1)小米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语言虐待问题,小米应该让陈教授的儿女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儿女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

  (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

  3[简答题]

  某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呆在家。

  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参考解析:

  1.贫困的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社会、环境及制度等因素相关。从本案例描述的内容分析来看,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多的原因包括如下:

  (1)个人因素

  案例中反映的人群,学历低、没技术、怕吃苦、嫌麻烦,缺少正确的择业观。如案例中描述的,有些人学历低、没技术,缺少找工作的有利条件;有些人认为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呆在家。个人对就业和自食其力与享受低保的认知存在偏差,这是“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的个人因素。

  (2)社会因素

  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也可能造成了贫困。本题中提到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的局面,也导致了个人的贫困。同时,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这也说明该地区为居民提供的岗位减少,间接造成居民的贫困。

  (3)文化因素

  题中提到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说明该地区出现了贫困文化。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文化的代际传递,这也是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原因。

  (4)环境因素

  造成贫困的原因也可能与贫困群体居住的环境有关。该社区出现了“等、靠、要”这种不良的思想观念并初显蔓延的趋势,形成交叉影响,这也是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增多的原因。

  2.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该社区中的人群虽然学历低、没有技术,周围就业岗位不多,待遇低、路远,但也说明他们至少曾经有去找工作的愿望或者是行动,只是就业环境和收入不理想。因此,结合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对这群没有权力,缺少资源,充满无力感的社区困难群体,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工作对象的能力,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利。因此,针对该地区居民存在的问题与需要,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以下服务:

  (1)改变他们的错误认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致富价值观。

  (2)增强他们就业的信心,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例子来为他们树立榜样,使他们体会到他们可以就业以及就业的好处。

  (3)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对他们的技能和就业兴趣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的技能培训、知识讲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4)开展就业指导,协助他们了解就业要求、开展求职面试技巧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

  (5)连接地区内外企业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并协助帮助留守的家人,使他们安心外出工作。

  4[简答题]

  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

  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

  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

  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答题要点: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会工作者和小军母亲的面谈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军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在面谈中深人了解小军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2.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面谈要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案例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军回家,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让服务对象承担她自己的责任。小军出走是他的整个家庭造成的,单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让小军的母亲承担应有的角色和责任。

  3.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社会工作者在面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军出走的问题。

  4.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军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军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因此小军离家出走主要是他母亲引起的。然而在面谈中,小军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促使小军母亲改变这种态度和对待小军的行为。

  5[简答题]

  家住和顺社区的胡老太现年76岁,五年前一场大病后身体大部分瘫痪,只有左手稍能动弹。胡老太长期卧床,只靠一个42岁还未结婚的儿子照顾,儿子工作单位很远,每天清早起床便给老人煮两顿饭,早餐给老人喂完后就急匆匆赶去上班,午餐则留在老人床边由老人用稍稍能动的左手自己吃饭。有时候老人不小心把饭盒打翻在床下,则要饿到儿子傍晚6点半左右下班回家才有饭吃。而在夏天的高温季节。室内酷热难当,放在床头的午餐未到中午就已经发馊变质,但老人因饿得难受也只能含泪吃了。

  问题:1.结合上述案例。谈谈老年人有哪些需要。

  2.分析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参考解析:

  1.老年人的需要主要有:

  (1)健康维护。

  (2)经济保障。

  (3)就业休闲。

  (4)社会参与。

  (5)婚姻家庭。

  (6)居家安全。

  (7)后事安排。

  (8)一条龙照顾。

  上述案例主要体现了老年人的健康维护.经济保障需要。

  2.由于老龄化、城市化、少子化,家庭残缺使得家庭照顾老人的功能严重受损.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比例大大增加,许多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无家人照顾,晚年生活境况凄凉。针对上述情况可对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就是对居住在自己家里、尚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包括上门送餐或上门做饭、洗衣洗澡、理发、做清洁卫生、代为购物、陪同上医院等。

  6[简答题]

  案例: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留守人员”,即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l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的儿童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老人”以及其他亲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问题:

  1.留守儿童有哪些需求?

  2.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可以开展哪些服务?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留守儿童具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各种需要。

  (1)生存的需要,包括生命存在的需要和社会存在的需要两个方面。

  ①生命存在的需要:获得基本生活照料,包括养育照料和可获得的最高水平健康医疗照料等。

  ②社会存在的需要:获得社会身份,包括姓名、户籍和国籍等。

  (2)发展的需要,指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它主要包括:

  ①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一需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相对更迫切。

  ②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满足其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求知欲。

  ③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适合儿童且安全的娱乐场所,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娱乐休闲态度、方式和行为提供教导和培养。

  (3)受保护的需要,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为的伤害。这些人为的伤害主要包括对儿童的虐待、忽视和剥削。

  (4)社会化需要,要求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行为方式。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儿童掌握吃饭、穿衣、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语言表达等人类发展的最初行为方式。

  ②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使儿童能分清自我与非我两者的关系。

  ③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协调好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儿童逐步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培养社会角色,使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游戏角色、学校角色以及社会角色等。

  2.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社会服务主要有:

  (1)留守儿童成长服务。联系资源,在农村地区积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整体营养水平,促进身体健康。社区社会工作者要着眼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需要,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咨询、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生活技能训练、青春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提升留守儿童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2)留守儿童家庭服务。农村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照顾者提供培训,增进其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解,提高教养技巧,增强监护和照顾能力。

  (3)青少年犯罪预防与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治服务。农村社会工作者要提供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社会服务,及时发现潜在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对出现偏差行为的留守儿童提供矫治服务,纠正偏差行为,建立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4)留守儿童社区托管服务。农村社会工作者要动员农村社区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整合资源开办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托管服务,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照顾,为青少年提供良好成长环境。

  【提示】本题考点是儿童的需要以及留守儿童的服务内容,分别对应教材中“儿童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两章的内容。其中,留守儿童首先具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需要,其次他们在某些方面的需要会相对缺乏。

  7[简答题]

  小路,今年15岁,初中毕业考上了职业中专。由于父母离异,法院将其判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很快为小路找了继母,继母对小路并不好,不让爸爸给小路筹集学费。而小路的生母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也没钱供小路上学。小路的学费问题严重困扰着小路。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路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路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参考解析:

  1.小路面临的主要困境

  (1)学业问题:没有学费不能完成学业。

  (2)家庭问题: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照顾。

  (3)心理问题:心理自卑和缺乏自信心等。

  2.主要辅导策

  (1)与小路的爸爸及继母进行沟通,劝其承担起抚养小路的义务和责任。

  (2)与小路所在学校进行联系,为小路开展补习功课等支持,帮助其完成学业。

  (3)安排一些活动,请小路的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增加爸爸、妈妈和小路在一起的时间。

  (4)通过参加社交活动、情绪疏导等形式,逐步树立小路的自信心,使其形成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8[简答题]

  为了提升复员军人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拟开设一个以复员军人为主要成员的小组,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复员军人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请你为该中心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方案。

  参考解析:

  小组活动方案一般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小组名称、小组背景、小组目标、小组性质、小组成员,以及小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预计的困难与应对策、经费预算和评估方式。在本案例中,可以从以下思路去展开答题:

  小组名称:围绕军人的能力提升来命名,如“天生我才必有用”等。

  小组背景:分析复员军人的需求和特点以及开展小组的理论基础。

  小组目标:提升复员军人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组性质:可以定位为“开放性的发展小组

  小组成员:一般定为8-15人一个小组为宜。

  小组活动内容:设计5-9次小组聚会的主题、主要内容和程序以及举行的时间和.地点。

  预计的困难与应对策:可能会遇到参与人少、主题不够吸引人等困难,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经费预算:根据设计的参会人数和内容所需设备来预算。

  评估方法:可以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活动进行评估。

  9[简答题]

  小张,先天失聪,进入聋哑学校,成绩一直很好,父母也很为他骄傲。从聋哑学校毕业后,他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小张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几次面试都没有被录取。小张的母亲也是一位聋哑人,无固定工作;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以小区保安工作谋生。一直以来,家人之间的沟通就很少。最近,小张时常一个人在房间里一待就是一天,情绪十分低落,父母十分焦急,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为他们提供帮助。

  问题: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请为其拟订一份服务计划。

  参考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本案例中的小张身体残疾,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不稳定。小张在与人交往上有自卑的情绪,与外界缺少联系,性格内向,导致了他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障碍。因为沟通上的障碍造成小张虽然成绩优秀但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父母与儿子长期缺少沟通,使得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小张缺少来自家庭的支持与关心。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介入。

  (1)接案阶段。与小张和父母初次见面,协助他们了解此次会谈的目的。运用专业技巧与小张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帮助小张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情况,澄清期待。初步了解当事人的个人基本情况,相关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以及环境系统及其影响等。

  (2)预估阶段。进一步全面收集资料,确定当事人的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考虑,同时关注小张的优势。初步判定小张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主要是自卑情绪与沟通障碍。从环境维度考虑,小张的家庭环境也是造成他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缺乏沟通,让小张的情绪得不到抒发,也加重了他沟通障碍的问题。

  (3)计划阶段。协助小张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的总目标是帮助小张掌握沟通技能,提高自信心,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4)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3个方面进行:①增强案主力量,处理小张的负面情绪,提高小张的自信;②教导其学习积极的沟通技巧与人际交往能力,参加各种活动多接触社会;③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对于小张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5)评估阶段。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也可约见小张的家人询问小张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需要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即将结束。

  (6)结案阶段。与小张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要能够恰当处理可能发生的离别情绪。

  10[简答题]

  案例:某社区残疾人比例较高,特别是近半年间发生两起重大事故使两人致残,一起事故是小区张奶奶的孙女出小区大门没有左右观望被公共汽车撞倒,车轮从左腿碾过,住院治疗三个月,最终一条腿还是没有保住。另一起是张大妈晚上在小区遛弯,被七层掉下来的花盆砸在了脑袋上,当场晕倒,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引发了脑出血,最后落得了神志不清楚,左半身行动不便。针对社区出现事故造成人员伤残的情况,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机构准备组织实施相关的服务项目。

  问题:请以关爱生命为主题设计社区康复项目方案。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背景与理念

  调查表明,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是:遗传、疾病、意外伤害和有害环境,而社区内每一个成员都离不开社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防病治病的条件和社区安全设施。该社区半年内发生两起致人伤残的重大事故,说明社区内居民安全意识不强,社区内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不清除,安全意识不强化,就难以杜绝危险事故发生。

  2.项目名称

  “关爱生命”社区康复周。

  3.目的与目标

  营造安全社区的文化氛围。具体目标包括:消除社区安全隐患;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建立社区安全隐患监督机制;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建立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

  4.具体行动方案

  (1)实施社区康复三级预防:通过实施监督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咨询及保健、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避免引发伤残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预防致残性伤害和

  残疾的发生;通过实施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通过实施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功能用品用具、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防治残疾后出现残障。

  (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邀请专业机构在社区中针对残疾人运用客观、科学的方法开展功能障碍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等作出全面评定。包括肌力品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社会交往功能评定、职业技能评定等。同时,在社区建立残疾人服务档案,根据残疾人的特征、发展趋势和潜能开发可能性,提供适当性的社区康复方案。

  (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社区康复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就是要整合社区中的各种资源,通过各种康复性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所丧失的功能。社区康复是集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医疗康复等功能,实施“治疗一康复一服务”整合性服务。

  【提示】此题考点是社区康复的内容与方法。此题出题巧妙,看似难以回答,实则有据可依,只要考生学习掌握了教材中社区康复的内容便可以顺利做答。此类型的试题每年的考试中都有出现,因此,再次提醒考生阅读教材,记忆知识点非常重要。

【2017中级社会工作者《工作实务》备考模拟练习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2017管理咨询师实务备考模拟试题「附答案」11-10

2017年企业管理咨询实务模拟备考习题(附答案)08-12

2017年管理咨询师实务模拟备考习题(附答案)11-13

2017年施工员管理实务备考模拟试题(附答案)11-13

2017年材料员考试《管理实务》备考模拟试题(附答案)11-13

2017年质检员《管理实务》备考模拟习题(附答案)11-13

2017年证券从业资格备考模拟练习题「附答案」11-11

2017年安全员管理实务模拟练习题(附答案)11-13

2017年质检员《管理实务》模拟练习题(附答案)11-13

2017年材料员考试《管理实务》模拟练习题(附答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