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公共基础高效考点

时间:2020-10-30 17:30:32 计算机等级 我要投稿

2017年全国计算机公共基础高效考点

  C语言能直接访问硬件的物理地址,能进行位(bit)操作。兼有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许多优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国计算机公共基础高效考点,欢迎大家参考!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1)对象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中,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它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对象的基本特点:

  (1)标识的唯一性

  对象是可区分的,并且由对象的内在本质来区分,而不是通过描述来区分。

  (2)分类性

  指可以将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对象抽象成类。

  (3)多态性

  指同一个操作可以是不同对象的行为。

  (4)封装性

  从外面看只能看到对象的外部特征,即只需知道数据的取值范围和可以对该数据施加的操作,根本无需知道数据的具体结构以及实现操作的算法。

  (5)模块独立性好

  从模块的独立性考虑,对象内容各种元素彼此相结合得很紧密,内聚性强。

  2)类和实例

  将属性、操作相似的对象归为类。具有共同的属性、共同的方法的对象的集合,即是类。

  3)消息

  消息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它请求对象执行某一处理或回答某一个要求的信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

  消息只包含传递者的要求,它告诉接受者需要做哪些处理,并不指示接受者怎样去完成这些处理。

  4)继承

  继承是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已有的类可当作基类来引用,则新类相应地可作为派生类来引用。

  继承即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

  5)多态性

  对象根据所接受的消息而做出动作,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该现象称为多态性。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多态性是指子类对象可以像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同样的消息可以发送给父类对象也可以发送给子类对象。

  多态性机制增加了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灵活性,减少了信息冗余,而且显著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可扩充性。

  软件开发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1)软件开发工具

  早期的软件开发,最早使用的是单一的程序设计语言,没有相应的开发工具,效率很低,随着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提供了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为软件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或称软件工程环境是全面支持软件开发全过程的软件工具集合。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将各种软件工具、开发机器和一个存放开发过程信息的中心数据库组成起来,形成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是软件开发的重要文档之一。

  1)作用

  便于用户、开发人员进行理解和交流

  反映用户问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作为确认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2)内容

  在软件计划中确定的软件范围加以展开,制定出完整的信息描述、详细的功能说明、恰当的检验标准以及其他与要求有关的数据。

  3)特点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确保软件质量的措施,它的内涵是:

  正确性

  无歧义性

  完整性

  可验证性

  一致性

  可理解性

  可修改性

  可追踪性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即为软件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某种工具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

  常用的设计工具有:

  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N-S,PAD,HIPO

  表格工具:判定表

  语言工具:PDL(伪码)

【2017年全国计算机公共基础高效考点】相关文章:

1.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常考点

3.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考点训练

4.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章节试题2017

5.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MSOffice考点

6.2017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微观经济考点

7.2017全国公共英语三级考试基础词汇

8.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习题

9.2017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