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语的智慧境界:子不语怪力乱神

时间:2022-12-07 14:36:38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孔子不语的智慧境界: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来自《论语》述而篇,讲述了怎么学习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不语的智慧境界:子不语怪力乱神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孔子不语的智慧境界: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语的智慧境界:子不语怪力乱神 1

  《说苑·辨物》中的一段记载孔子回答学生子贡问话,用“不说”两个字笼统概括,从而闪烁着他的睿智光芒。这段记载是——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

  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

  子贡问孔子:“人死之后有知还是无知?”

  孔子回答:“我若说死者有知,恐怕孝子贤孙会过分厚葬死者而妨碍生者的生活;若我说死者无知,又恐怕不肖子孙丢弃遗体不予安葬,败坏了道德。所以,我既不能说有知也不能说无知。”

  孔子之所以“不说”,是因为他考虑得周全,他不仅要照顾到有与无、真与假,还要照顾到好与坏、情与理,他不仅要做出事实判断,还要做出价值判断,所以他不肯满足于一般性的事实陈述,还要考虑事实陈述之后可能引发的各种各样接踵而至的后果。

  作为圣人,孔子当然不能说谎——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会有流弊。可是,若说出了全部的真相而使人们丧失了敬畏之心,那也是很可怕的。所以,权衡再三,孔子选择了用“不说”来阐述蕴藏的玄机,从而过渡到“沉默”中蛰伏,搁置鬼神问题的讨论。

  孔子无疑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的'“不说”是一种高境界。他一方面让人不要迷信鬼神,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事人”上,另一方面也让人们保持必要的敬畏之心,不要狂妄自大、为所欲为。

  孔子不语的智慧境界:子不语怪力乱神 2

  孔子注重教化,关注世俗世界的成功和幸福,不愿谈论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的事情等。在这几点之中,除了“神”以外,其余三个方面都属于恶的范畴,这与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有悖,自然不愿意过多地提及。对神鬼,孔子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也不愿多讲。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怪现象。再加上当时科学不发达,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当遇到了无法解释的现象时,人们也多半将其解释为怪异之事。所以,那个时候可谓怪事多多。这个话题很刺激,估计有很多人乐于谈论。但是,孔子却不喜欢谈论这些事,他这样做,有其自身的道理。在他看来,虽然有些事情自己解释不了,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看透其中的玄机。对于这种拿不准的事情,不能妄下定断,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们知道,孔子一直都在为恢复礼制而奔走,在政治上他主张以德服人,对于暴力很是排斥,并不希望统治者以勇力服人。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以暴制暴只会引发更大的冲突,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尖锐持久。即便是到了非用暴力不可的时候,也得慎重使用,注意限度。而要彻底解决问题,最终还得靠道德教化。

  孔子强调秩序,反对作乱。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他在许多场合讲述以德治国,希望靠礼制维护秩序,靠仁德团结大众。无论在哪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有动乱产生,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罢了。至于动乱带来的后果是大还是小,主要还是与执政者的管理水平有关。管理水平高的自然会将社会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切都很平静;但若管理水平极其有限,在各方之间产生矛盾时,就无法做到息事宁人,发生动乱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对于“乱”而言,孔子更愿意讲“治”,从根源上断了他人“乱”的念头。

  孔子对待神鬼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强调“敬”,反对亵渎。对于是否有神鬼存在,孔子的态度是既不否认也不肯定。在孔子看来,“神”代表的应当是一种信仰,孔子相信天命,这个天命与神有某种联系,但比鬼神更具有客观性。

  孔子的这个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后世的知识精英和统治者都很少谈论怪、力、乱、神,他们信仰的是“仁义、道德”,而不是“乱、力、怪、神”,讲求的也是实用理性,对于这些玄虚的东西,没有太大的兴趣。

【孔子不语的智慧境界:子不语怪力乱神】相关文章:

老板领导力提升四境界08-31

管理的智慧:其身正,不令而行10-16

巴菲特关于领导力的智慧08-07

GRE单词记忆需要记忆力以外的智慧08-16

“大”就是竞争力,“坚持”是一种智慧10-05

老子智慧:向天地学习低调,做人不刻意09-30

孔子做人处事智慧: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09-30

工作的最高境界11-15

象棋的几个境界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