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焦螟》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2-12-20 16:05:28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聊斋志异之焦螟》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焦螟》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董侍读默庵家[1],为狐所扰,瓦砾砖石,忽如雹落。家人相率奔匿,待其间歇,乃敢出操作。公患之,假作庭孙司马第移避之[2]。而狐扰犹故。一日,朝中待漏[3],适言其异。大臣或言:关东道士焦螟[4],居内城,总持敕勒之术[5],颇有效。公造庐而请之[6]。道士朱书符[7],使归粘壁上。狐竟不惧,抛掷有加焉。公复告道士。道士怒,亲诣公家,筑坛作法。俄见一巨狐,伏坛下。家人受虐已久,衔恨綦深,一婢近击之。婢忽仆地气绝。道士曰:“此物猖獗,我尚不能遽服之,女子何轻犯尔尔[8]。”既而曰:“可借鞠狐词,亦得[9]。”戟指咒移时[10],婢忽起,长跪。道士诘其里居。婢作狐言:“我西域产[11],入都者一十八辈。”道士曰:“辇毂下[12],何容尔辈久居?可速去!”狐不答。道士击案怒曰:“汝欲梗吾令耶[13]?再若迁延,法不汝宥[14]!”狐乃蹙怖作色[15],愿谨奉教。道士又速之[16]。婢又仆绝,良久始甦。俄见白块四五团,滾滾[17]如毬,附檐际而行,次第追逐[18],顷刻俱去。由是遂安。

  注释:

  [1]董侍读默庵:董讷,字默庵,一字兹重,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人。康熙六年丁未(1667)科探花。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兵部尚书、江南总督等官,《清史稿》二七九有传,又见《山东通志·人物十一》。董讷任侍读学士在康熙二十二年前。董任馆职时曾僦居北京西河沿某空宅,以狐祟徙去,又见于《旷园杂志》卷下(《说铃》本)。

  [2]怍庭孙司马第:此据铸本,底本误“第”作“等”。按,作应作“祚”。孙光祀,字溯玉,号祚庭,其先平阴(今山东省平阴县)人,通籍后迁居历城(今济南市)。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科进士,历任礼科给事中、兵部右侍郎等官。传见《山东通志·人物十一》。据《清代职官年表》,孙光祀任兵部右侍郎在康熙十二年至十八年。司马,官名,西周置,为六卿之一,

  主管中央军事。汉代大司马与大司徒、大司空并列为三公,职掌同前。后来习称兵部尚书为大司马,侍郎为少司马。

  [3]待漏:封建社会,百官清晨入朝,待时朝拜皇帝,称待漏。待漏之处,习称朝房,为官员上朝退朝休息之所。

  [4]关东,清代称山海关外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之地为关东。焦螟,未详。

  [5]总持敕勒之术:主管道教的符法之事。持,管领。敕勒术,道士书符驱鬼的法术。因符咒必书“敕令”、“敕勒”字样,因以作为符咒的代称。请代道箓司下有符法司以主其事,见《清史稿·职官志》。

  [6]造庐:亲至其家。造,至。

  [7]朱书符;用朱砂画符。朱,硃砂。迷信认为硃砂可以辟邪。[8]何轻犯尔尔:怎敢如此轻率地触犯它呢?尔尔,如此。

  [9]借鞫狐词:借婢女之口,审出狐的供词。鞫,审问犯人。亦得:也是个办法。得,得计。

  [10]乾指:义同“戟手”,用食指中指指点,其状如戟;是指斥的手势。《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褚帅出,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

  [11]西域,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西城”。

  [12]辇毂(niǎn—gǔ捻骨)下:皇帝车驾之下,指京城。辇,一种用人力推挽的车,秦汉以后专指帝、后所乘的车。毂,车轮中央贯辐穿轴的圆木。

  [13]梗:阻遏,违抗。

  [14]法不汝宥,神法决不宽贷你!不汝宥,即不宥汝。宥,宽恕,减罪。

  [15]蹙怖作色,蜷缩恐惧,面色改变。蹙,谓蜷缩身体。作色,面色改变。

  [16]速:义同“促”,催促。

  [17]滾滾,二字据铸雪斋抄本,原作“衮衮”。

  [18]次第追逐:依次相随;一个跟着一个。

  译文:

  侍读董默庵的家里遭到狐狸的骚扰,常常是忽然间,就会有瓦片、砖头、石块如同下雹子一般打落下来。这时,家中的人都不得不四处奔逃躲避,只好等狐狸闹腾一阵子后,自己停歇了,大家才敢出来做活。董公为此很是烦恼。他便借了孙司马的'宅院搬过去,想躲避狐狸的闹腾,搬家后狐狸依然闹腾。

  一天,他上早朝,在等候皇帝召见的空闲时,向同僚们讲了自己家中受到狐狸作祟的苦恼。同朝的大臣中,有人说:“关东道人焦螟住在京城里的内城,掌管一套符咒的法术,治鬼狐的作祟是很灵验的。”董公听到这位大臣的介绍,便亲自来到焦螟的往处,请他帮忙惩治家中作祟的狐狸。焦道人用朱砂画了一道符。叫他拿回家去贴在墙壁上。可是,狐狸竟然对这朱符毫不畏惧,砖头瓦块抛打的比以前更加厉害了。董公只好又去把狐狸仍然闹腾的事告诉道人,焦道人一听立刻大怒,亲自来到董公的家里,搭起祭坛,施展法术。不久,就看到一只肥大的狐狸趴伏在法坛下面。董家的男女仆人受狐狸闹腾的苦楚已经很久了,一见狐狸,恨得咬牙切齿。这时,一个丫鬟走上前去打这只狐狸,还没等她打,使忽然倒在地上没了气。焦道人说:“这个畜牲很是猖獗,我都不能一下于就制服它,你这女人为何自不量力轻率地打它!”接着又说:“可以借用这个丫鬟来审问这只狐狸。这样可以得到它的供词。”说完伸出双指,口中念咒。过了一个讨辰,这个丫鬟突然从地上爬了起来,跪在法坛前面。焦道人便审问她家住何处?丫鬟听后代狐狸回答说:“我生在西域,进入京城已经十八辈了。”道人说:“天子京城,皇帝跟前,哪容得你们这类畜牲常住在此,快快地离开这里!”狐狸听后迟疑地不做回答,焦道人一看拍案怒斥道:“你难道不想执行我的命令吗?若再拖延不走,我的道法决不会宽恕你!”狐狸听道人这样斥责,才显出害怕的样子,立刻表示愿意遵照道人的吩咐去做。道人又催它赶快走。这时,丫鬟忽然又再次例在地上,经过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

  过了一会儿,人们看到四五个白色圆团,像球一样滚动,附在房沿边向前走,一个追逐一个,前后连贯,不一会功夫,都走尽了。

  从此以后,董宅便安稳平静,再也没有狐狸作祟了。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聊斋志异之焦螟》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聊斋志异之侠女》原文及译文08-18

《聊斋志异之新郎》原文及译文08-18

《聊斋志异之画皮》原文及译文08-18

《聊斋志异之鸟语》原文及译文08-21

《聊斋志异之天宫》原文及译文08-21

《聊斋志异之老饕》原文及译文08-13

《聊斋志异之连城》原文及译文08-18

《聊斋志异之堪舆》原文及译文08-20

《聊斋志异之酒狂》原文及译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