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冬至习俗

时间:2022-12-17 10:14:28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莆田冬至习俗

  在莆仙地区,有一个独有的风俗—冬至扫墓。这天,在外打拼的莆仙人会回家祭奠祖先,与家人团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莆田冬至习俗的文章,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莆田冬至习俗

  莆田冬至习俗1

  在莆田,冬至一般分为冬至早和冬至瞑。“冬至瞑”是冬至前一天晚上,全家团圆“搓丸子”,而“冬至早”为冬至的当天,每家每户吃完汤圆后,要备办祭品,上山敬神祭祖,孩子们还会带上大袋子,和其他家的孩子互换美食。在莆仙地区,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南北洋扫墓日不同

  在莆仙地区,并不是所有的莆仙人都会在冬至这一天祭祀扫墓。莆田分南北洋,南洋多是清明扫墓,北洋则是冬至扫墓的多,清明扫墓的少。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冬至扫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避开春耕,不会耽误农活;也有传说是因为古代农民粮食少,清明前后无法办理“三牲”祭品,冬至前后则是秋收后粮食充足的时候。

  老一辈的莆田人说,冬至那天,大人孩子都会穿上新衣服去扫墓,有时,经常会看到穿着红衣的摩托大军,浩浩荡荡地经过市区,场面壮观。在宋代,冬至曾被定为“法定节日”,每逢冬至,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日,学生放假。由于莆田对传统文化习俗保存完好,时至今日,在莆仙人心中,冬至仍被当作一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插一支三春花 寓意家族来年旺

  祭祀时,每家的当家女人还会在生姜或者福橘上插上一支“福寿禄”红花三春。三春花,即孟春、仲春和季春,由于冬至后,春节不远,插一支三春花,寓意家族来年有希望。

  同时,居民家中还会预备一碗干饭,将其按压成半圆状,再插上三炷香。林成彬说,干饭的形状表示家里有粮吃不完,到了第二年家里还能丰衣足食。“过去莆田很穷,大家都是吃杂粮,因而大米在莆田人心中是特珍贵的食物。”林成彬说,用大米祭祖,也表现莆田人珍惜现在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冬至前一晚,莆仙人还会包汤圆,作为祭祀的食物。第二天早上俗称“冬至早”,当家女人起早给全家人下搓好的汤圆,煮好汤圆后,第一碗汤圆是不能吃,必须拿去贴门窗,表示全家团圆之意。吃完汤圆,举家上山扫墓。由于“冬至暝”夜最长,小孩子又爱吃“丸仔汤”,等待第二天来临的时光总是漫长的,故有“爱吃一碗丸仔,盼啊天不光”的俗谚。

  “做祭瞑”

  据介绍,冬至前一天晚上俗称“冬至瞑”,当天下午每家每户要先做好祭天祭祖的仪式,俗称“做祭瞑”,一般由当家女人操办。当天,当家女人换好红衣服,在自家祖宗牌位上摆放好供品,祭拜、祈福完成后,燃放鞭炮,再在自家厅堂正中间架起桌子,摆放福橘、红纸封好的十双红筷子、大生姜等。

  家女人煮好汤圆后,第一碗汤圆是不能吃的,必须拿去贴门窗,表示全家团圆之意。在宋代,兴化府里兴泰里有个寡妇叫余莲香,儿子元元中了状元,当了京官,三年没有回乡省亲,但每次都把薪俸留下一半,叫家丁张二送回家。但张二好酒,几次丢了银两,说假话骗了元元。而莲香不知儿子音讯,以为儿子忘了她,于是躲进深山。元元进山没找到母亲,于是搓了很多汤圆,从自家门口一路贴到深山上。母亲出门找食,从山里吃到自家门口。儿子见到母亲后,当场下跪,莲香答应回家跟儿子过节。皇帝为莲香的气节所感动,赐元元为母亲建造“贞节坊”。

  莆田冬至习俗2

  冬至暝“搓丸仔”

  莆田将冬至的前一夜称为“冬至暝“。

  这天晚上一家人围在“大笠弧”四周,把和好的糯米粉搓成龙眼大小的“丸仔”,希望全家团圆,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也有人喜把丸子搓成各种形状,有金元宝、招财猫和小狗等动物,有财源滚和平安吉祥等寓意。

  在搓“丸仔”的时候,还得注意不要掉到地上,大人为了防止小朋友玩闹,还会吓唬他们如果掉地上,以后脸会长出一模一样的小白斑。

  搓好丸仔之后,人们会在厅堂点上红蜡烛,在祖先神位前的圆竹匾里放上插着“三春”(福禄寿纸花)的红福橘,用红纸封着的十双筷子,一排生姜,一块板塘和搓好的丸仔,摆在厨房灶公前,点上夜明灯,寓意着全家团圆美满兴旺,生活甜甜蜜蜜。

  冬至扫墓祭祖

  在莆仙地区,冬至这一天祭拜扫墓的人最多。

  冬至早,汤圆加姜、糖煮熟后当作当日早餐吃, 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甜蜜幸福。在涵江区白沙等山村,民众还会给果树等处贴上“丸仔”,祈求家宅兴旺。

  吃完热乎乎的汤圆后,人们带上煮熟的丸子、炸豆腐、红团、白团、水果,还有银纸、香和现代各式各样的祭品上山扫墓。有些人则是简单地带上鲜花去跪拜,寄以思念和祈祷之情。

  莆仙“客鸟丸”

  莆田的'冬至丸仔一般是白色的。但这一年家中如有新婚的夫妻,搓的丸子要加红色,还要搓一些豆粒大小的小丸子,丢到屋顶让喜鹊硺食,俗称“客鸟丸”。当喜鹊争先硺食这些小丸子时发出“嘻嘻”的叫声,表示报喜,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莆田冬至习俗3

  冬至节气暝

  冬至节的前一夜,别名“冬至节气暝”。莆仙民俗,尤其是乡村,每家每户客厅上面上红蜡烛,在先祖牌位前的晾箔上用红福橘。并插上”三春”(三春”是一枝贴紧两个艳丽的胖大娃娃的红纸条,福禄寿齐备,一般插在大柑桔上边),又用大红纸封着10双木筷,及其姜片一排,板糖一块,敬奉在桌子上。

  冬至节气早

  冬至节气当日早晨,当家女人早起给一家人下搓好的汤团。吃了汤团,全家老小进山祭扫。因为“冬至节气暝”夜最多,小朋友又喜欢“丸仔汤”,故有“喜欢一碗丸仔,盼啊天不汤光”的俗谚。

  拜拜祖墓

  吃了汤团该去祭扫啦!在福建莆田,一些地区清明节扫墓,一些地区则是冬至扫墓。一些上年龄的人说,冬至扫墓还有一个缘故,便是能够绕开耕作,不容易耽搁农事;也是有传说故事是由于古时候农户谷物少,清明前后没法申请办理“三牲”贡品,冬至节气前后左右则是丰收后谷物充裕的情况下。

  莆田冬至习俗4

  冬至扫墓

  在莆仙民俗中,清明节、重阳节、冬至节都是祭拜扫墓的节日。在莆仙地区,在冬至这一天祭扫的人为最多。清早,人们吃了冬至丸之后,挑着装满煮熟的丸子、炸豆腐、红团、白团、水果的担篮,携带银纸、香和现代种类繁多的新式祭品上山扫墓。路上车水马龙,祭扫大军形成壮观景象。山上烟雾升腾,大人们披荆斩棘,清除杂障之后,摆上祭品,用跪拜表达对祖先的敬重与思念。

  客鸟丸

  莆仙的冬至丸一般是白色的。但这一年家中如有新婚的夫妻,搓的丸子要加红色,还要搓一些豆粒大小的小丸子,丢到屋顶让喜鹊啄食,俗称“客鸟丸”。当喜鹊争先啄食这些小丸子时发出“嘻嘻”的叫声,表示报喜。“客鸟丸”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贴丸子的传说

  在莆田过冬至还有一个贴丸子的习俗。人们把煮好的软糯的丸子用签子串起来插到门窗两旁,或直接贴在门窗上。这个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山里有个叫顺安的孝子,为了讨母亲开心,把糯米磨的粉搓成一粒粒丸子,再用竹签串起,插在门上、窗上和墙上,十多年没间断过。顺安的母亲去世后,人们为了学习顺安孝敬母亲的美德,家家户户在冬至时也在门窗两旁贴起丸子,以此教育子孙爱老敬老。

  莆田冬至习俗5

  冬至搓丸子,是莆仙的风俗。传说古时候山里有个叫顺安的人,因家境贫寒,平日靠打工养活母亲和自己,眼看顺安已年过三十了,但还未娶妻,母亲的心里十分着急,便因此忧愁得神经都错乱了。

  顺安到处求医问药,可是始终无法医好母亲的病。顺安是个孝子,为了让母亲换换口味。有一天,他把糯米磨成粉,做成一粒粒丸子,母亲十分爱吃,顺安掌握了母亲的脾气,天天把丸子插在门上、窗上和墙上,十多年没有间断过。顺安的母亲去世后,人们为学习顺安孝顺母亲的美德,在冬至节时,也将丸子贴在门窗两旁,以教育后代子孙学习顺安爱老敬老的精神。

  冬至的前一夜,莆仙人叫“冬至暝”。这天傍晚,家家户户的厅堂上红烛通明,在一个大簸箕(俗叫“大笠弧”)里摆上“果岳”桔子,供上筷子一副(十双)和生姜、板糖各一大块,桔子上插“三春”,同时点燃一对红烛。然后关上大门,全家人围在“大笠弧”四周,开始“搓丸仔”。家庭主妇把糯米粉和水在“大笠弧”上推压均匀,使其粘结。这时,全家人把它搓成龙眼那样大的“丸仔”,祝愿全家团圆,五谷丰收,六畜兴旺。

  有的还捏上一些元宝、聚宝盆、小狗等,寓“运气好,狗仔衔元宝(来)”的吉利之意;有的搓成只有豆粒大小的“(饲)喜鹊丸”(俗叫“客鸟丸”)。全家人围在一起,边搓“丸仔”边聊天,其乐融融,脸上充满喜气和幸福。

  丸子搓好后,要点着夜明灯,把丸子、生姜、板糖、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因为冬至日的夜晚最长,小孩子爱吃丸子,常耐不住到天亮。所以莆仙有“爱吃丸子天不亮”的谚语。冬至节一大早,便把丸子放进锅里,煮熟后,捞进碗里,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时,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吃起了丸子,更有一番滋味。按莆仙民间风俗,只有祭礼祖先之后,全家才能开始吃丸子。

  同时还要把“丸仔”粘在门框上,预祝来年粮食有余;把“客鸟丸”放在屋顶上,待喜鹊前来争食时,噪声哗然,俗叫“报喜”。吃饱后,全家人开始带上煮熟的丸仔、水果、“十味”(荤素各十小碟)、香、贡银等祭品出门为祖先扫墓,扫墓仪式十分隆重。据莆田风俗,如果逝者是在清明节前下葬的就扫清明节,其后的就是冬至节。

  莆田冬至习俗6

  莆田冬至的民族文化冬至节的前一天晚上,俗称“冬至夜”在莆仙民间,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每个家庭的大厅里都放着红蜡烛,祠堂前的空气箔上放着红色的福菊。又插入“三春”(三春是一根粘着两个大布娃娃的大红纸,福禄寿齐全,通常插在大柑橘上),并用红纸用10双筷子封住,还有一排姜、糖盘,供奉在桌上。

  冬至那天早上,负责的女人早早起床为全家包饺子。吃完汤圆,一家人上山扫墓。因为“冬至”有最长的夜晚,孩子们喜欢吃“丸药汤”,所以有句俗话说“爱吃一碗丸药汤,希望天不亮”。

  吃过汤圆后,是时候去参观古墓了。在莆田,有些地方庆祝清明节,有些地方庆祝冬至。一些老人说,冬至扫墓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避免春耕,不要耽误农活。也有传说说,因为古代农民没有多少食物,他们无法处理清明节前后的“三畜”祭祀,秋收后食物充足的时间是在冬至前后。

【莆田冬至习俗】相关文章:

2016莆田的冬至习俗10-10

莆田冬至有哪些习俗10-01

莆田冬至的习俗和传说10-01

冬至的习俗09-30

冬至由来和冬至习俗10-01

温州冬至的习俗10-02

冬至习俗的俗语10-01

各地冬至的习俗10-01

冬至扫墓习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