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29 08:03:33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林清玄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蕴含哲理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细麻绳小编整理的关于林清玄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林清玄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

  【1】林清玄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走进文本,用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的对话,获得情感体验。教学本课,笔者以教材为凭借,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通过师生对话,进行角色体验,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碰撞中经历“阅读生疑→交流质疑→探究解疑→体验感悟→升华情感”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精神启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摘抄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及作者的感悟。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并能运用到习作当中。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查阅“桃花心木”以及作者林清玄的相关资料。

  2.教师制作本课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你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真的感觉春天来了。春天正是植树的好时节,最近,你们家植树了吗?你们是怎么管理这些小树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畅所欲言。)

  2.导入:是呀,我们对自己栽种的小树会每天为它浇水,定期施肥,精心呵护管理。可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却碰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种树人。他是怎么种树的呢?咱们一起去认识这位与众不同的种树人。(板书课题:桃花心木)

  3.读题质疑,师生交流资料,了解桃花心木。

  (课件展示桃花心木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多米尼加共和国国树,原产南美洲,在中国有广泛种植。树形优美,树皮淡红色,树干挺拔,树高可达50米,羽状复叶,春夏开花,花白色。木材色泽美丽,具有天然美丽花纹,纹理细致,硬度适中,能抗虫蚀,耐腐,易加工,广泛用于高级家具、室内装饰、雕刻、制造箱板、胶合板及作游艇内部结构。桃花心木为世界著名珍贵木材。

  设计意图: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学习下文发现种树人育树方法的与众不同做好铺垫,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生活在北方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 初读文本,了解大意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和难读的句子,指名认读,师生正音,齐读。

  3.交流:通过预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交流自己预习中读懂的内容,提出疑问。谈所思所想所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识字教学,明确指出每个学段都要加强识字教学。在学生课前独立识字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检查,纠错。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交流预习中的收获、疑惑,初知课文大意,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三、 研读感悟,入境体验

  1.文本导行,寻种树人之“怪”。

  过渡:刚才,大家都说种树人很奇怪,究竟怪在哪儿?我怎么没看出来,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有关语句,也可在一旁写写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一会当当小老师给我讲一讲。

  (1)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标、画、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下面的句子,点拨指导。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交流自己的疑问、感悟,总结出种树人与平常人育树方法的不同之处。板书:没有规律 水量不定 时间不定)

  (3)指导朗读。谁能读出心中的问号?自选一处朗读。

  (4)小结:种植了桃花心木这样名贵的树木,却不精心地去照顾,那样的漫不经心。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种树人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承接学生提出的`疑问,顺势而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读文——发现——生疑” 的学习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激起学生解疑的强烈愿望,为下文走进种树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情境对话,悟育树之理。

  (1)自读自悟:(课件出示11、12、13自然段)轻声读作者与种树人的对话,标注种树人话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话中的深意。

  (2)创设情境,师生对话。

  师:种树人的话你们读懂了吗?理解他了吗?好,现在,老师就是一棵对种树人特别不满的小树苗。你们那么理解种树人,当然你们都是种树人了。看着我身旁的小伙伴,一个又一个枯萎了,死掉了,我伤心极了,我满腔怒火,要向你质问。你能说服我吗?让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伴随着忧伤的乐曲,课件展示文中的插图。)

  质问一:种树人,你栽下我们,却不好好照顾我们,连水都不按时浇,你真是个大懒虫!

  质问二:你说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我不懂。(相机板书:不确定)

  质问三:瞧!我身边这位小伙伴,昨天就渴死了,多可怜啊!你后悔了吧!你真没有爱心!太不负责任啦!

  质问四:就算你说的有道理,可要向深处扎根多疼呀!多累呀!我就是不想吃苦,我只要现在生活得快快乐乐!

  ……

  总结:我明白您的苦心了,您这样做是怕我养成依赖的心理,那样我们离开了您就会枯萎。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拼命扎根,学会自己寻找水源,独立经受风雨,长成一棵百年大树。

  (板书:依赖 枯萎 独立 百年大树)

  (3)再读深化: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我还想再听听。(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环节教学,先引导学生深挖细读,标画重点词句,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为情境对话作了充分的积淀。然后教师精心创设对话情境,多角度、多层次地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引领学生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思辨,通过一次次的语言碰撞,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渐渐走向自身“心灵深处”,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

  3.联系实际,获人生之悟。

  (1)同学们,种树人朴素的话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啊!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生自读感悟,师启发思考。

  ①什么是“不确定的生活”?你遇到过这种“不确定”吗?

  (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如,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生活不安定、学业上的苦恼、贫困的家庭生活、父母的一些做法等。)

  教师小结:是啊,生活变化无常,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

  ②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3)补充张海迪的资料,阅读拓展。

  课件出示张海迪的人物介绍,学生读一读,谈谈感受。

  师:张海迪姐姐终生坐在轮椅上,但她的灵魂却在奔跑;贝多芬双目失明,却在黑暗中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同学们,此时此刻,沉淀在你们内心深处的一个词、一句话是什么?请大声说出来。

  (4)师引读课文,深化哲理。(课件出示)

  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就对自己说:(不只是树,……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煅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就对自己说:

  当我们遇到不幸时,就对自己说:

  然后,鼓起勇气,用实际行动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用坚强回应一切考验,成长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板书:经受考验 自强自立)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不确定”这个词在本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育树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环节紧紧围绕“不确定”这个词语作为切入点进行研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教师通过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引领学生反复吟诵重点语段,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与学生的距离,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四、 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指板书,总结写法: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给我们讲述种树人育树的故事,不是单纯的写树,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2.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的文章,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意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运用。“借物喻人”是本课学生需要掌握并能尝试运用的写作方法。在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方法之后,又引导他们回忆、发现同类写法的课文,深化了学生对这种写法的理解,为接下来的习作打下基础。

  五、 课堂总结,作业延伸

  1.生谈谈这一堂课的收获。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乐曲声中结束新课。

  师:希望大家像文中的小树一样,努力扎根,经受住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独立的人,真正长大,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3.作业布置:

  (1)摘抄背诵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推荐阅读林清玄的作品《心田上的百合花》、《飞跃蓝天的白云》、《蝴蝶的种子》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的作业设计,重视文本语言的积累,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希望通过阅读延伸这一开放的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林清玄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杂技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作者从一件事出发,讲述一个道理,借物喻人,自然流畅。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内容,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对哲理和表达方法的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会写本课5个生字。

  3、学习1到10自然段,了解种树人奇怪的做法及我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把握大意,了解种树人奇怪的做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关于作者、桃花心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读了这句话总在想,为什么把树和人放在一起说呢?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相信学了今天这篇文章,对这个问题你肯定会有所感悟。这节课我们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桃花心木》。齐读课题。

  课前大家查找了资料,关于作者,你知道了什么?

  谁再来交流一下对于桃花心木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请同学们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2)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朗读。

  (3)交流: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受“奇怪”,体会心情。

  1、读完课文之后,我们知道,文中的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很大的不同。种树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10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

  学生可能会围绕“奇怪”或“懒惰”来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3、面对着这样一位奇怪的种树人,你想说什么?作者的感受如何?画出相关的词句。

  交流。

  四、小结

  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种树人这种奇怪的举动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入的思考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平凡的小事 深刻的道理

  种树人:奇怪

  作者: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道理,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听写训练。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了种树人的奇怪的做法。谁起来说一下种树人的奇怪的作法有哪些?

  二、联系全文,深入理解这段话。

  1、种树人有那么多令人奇怪的表现,让作者,让我们感到疑惑,怎么会这么奇怪呢?所有的疑问都能在种树人的话语中找到答案。读完之后一定能让你恍然大悟。

  (1)默读12、13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

  种树不是收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你怎样理解“基业”?(事物的基础,根基)种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树木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够长成可用之才。

  抓住“不确定”,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树木一定“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老天靠不住,种树人也靠不住,要想真正成长,必须要自己扎下深深的根基,这样就不怕缺水了?仅仅是不怕缺水吗?对,还可以从容应对自然界中各种情况,不被轻易摧毁。

  抓住“笑了”体会到了什么。

  练习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再指名读。

  ——注意种树人是笑着对我说,读的时候你要记得在你面前似乎有那么一个人,脑袋里满是疑问,而你正在解答他的疑问。

  (4)听了种树人的这段话,我们所有的疑问都能明白了,那为什么下面还有一段话呢?而且还要语重心长地说。再请你读读读读种树人说的第二段话。(第二段话讲了如果每天给桃花心木浇水,浇一定量的水,那树必然会枯萎,从反面告诉我们他这样做的原因。两段话一正一反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问,让我们印象更加深刻。)

  (5)男女生朗读这两段话。

  (6)我们读懂了这两段话,如果每一棵桃花心木的树苗跟人一样有思想,会开口说话,它们会理解吗?

  假如你就是这片桃花心木树苗中的一棵,你会理解吗?

  假如你是一棵茁壮的桃花心朩,你会说什么?

  假如你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朩,你会说什么?

  假如你是一棵饱受痛苦的桃花心朩,你会说什么?

  (怎么劝慰呢?可以借用种树人说的话,也可以自己发挥想象。)

  (7)看来桃花心木苗们都能理解种树人的这段话,所以看看你们都长得这样生机勃勃,优雅自在。由此,作者由树想到了人,得出了这个道理,不只是树,人也一样。齐读这句话。

  你知道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8)情境创设: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确定而感到担忧的时候,你会对自己说:(指名学生朗读这段话。)

  在生活中,当同学遇到不确定而感到不安的时候,你会对他说:

  在生活中,当朋友遇到不确定而感到彷徨的时候,你会对他说:

  (8)有了这样的感悟,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说话训练:桃花心木们,能告诉我你们不会枯萎的原因吗?

  三 、回顾全文,领悟写法。

  1、这样重要的道理,这样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简单直白地告诉我们,难免会让人觉得乏味,可是作者林清玄不就是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道理吗,你觉得乏味吗?他是怎么告诉你这个道理?他又是怎么一步步告诉这个道理的?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想:他是怎么告诉你这个道理?他又是怎么一步步告诉这个道理的?

  提示:先怎么写?再怎么写?最后才写什么?有什么发现,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2、交流、归纳。

  寓理于事 :文章先写种树人种树,再写种树人的回答,最后才写了这个道理。通过一件事情来写道理,在读这件事情的时候自然得出这个理,没有直接告诉。

  借物喻人: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就是借物喻人。

  层层设疑:作者怎么一步步写种树人种树这件事情的呢?

  (先直接写种树人奇怪的表现,作者心中的疑问,作者向种树人提的问题,每个内容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奇怪。)

  —— 作者先不急着写这个道理,而是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吊足我们的胃口,让我们迫切地想知道种树人这样种树的理由。吊足胃口之后才娓娓道来,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呀!

  四 、迁移写话,深化理解。

  1、布置作业:林清玄善于从平凡的事,平常的物,用他锐利的眼睛,透过这些平常的事物背后发现人生哲理。小故事中蕴涵着大智慧。但是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思考。请同学课后完成一个作业:面对这一个个不确定,我们会有怎样的思考呢?请你课后也能以“在不确定中,我们”的句式写上一两句话。

  2、相信大家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对独立自主有更深刻的体会。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都享受在父母的安排中,基本都是确定的,固定的,但是相信大家今后在人生中遇到那些“不确定”的生活境况时,我们的心中,会有一棵桃花心木,要像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一样有一棵“独立自主”的心。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不确定 独立自主

【林清玄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祝福优秀教学设计08-10

手指优秀教学设计08-10

桥优秀教学设计08-10

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08-27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PPT08-26

《桂花雨》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08-10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08-25

小学对称图形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08-23

《窃读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08-10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