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时间:2023-08-28 14:25:19 丽华 公开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精选10篇)

  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精选10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74~77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 使同学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战略。

  3. 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研讨:借助拍手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 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 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同学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身的手掌面。(同学摸自身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外表比,哪个面大呢?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研讨: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身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和观察黑板的外表等等,用同学自身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同学的生活经验,让同学充沛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同学沉溺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和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外表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 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研讨:摸身边物体的外表,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外表,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同学对“物体的外表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同时,还可以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和其他等量公理,为引进面积单位以和用直接计量法求面积打下基础。〕

  三、 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 涂一涂。

  师: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外表,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想)好,全班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竞赛。请听清两个要求:

  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

  第二,老师说“开始”,才可以动笔涂,时间1分钟。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每人发一张纸。(小组长按要求发给每个同学一张白纸)

  师:准备好了吗?开始!

  同学涂色。

  师:时间到,涂好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隆重宣布竞赛结果:××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们不服气。

  生2:他们涂的纸比我们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们的纸,比你们的大多了。

  师:你们小组的纸大,他们小组的纸小,也就是你们小组要涂的什么大?

  生:我们小组要涂的面积比他们小组要涂的面积大得多。

  〔研讨: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同学形成认知抵触,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外表,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竞赛”,同学兴致盎然。而教师事先发给两组涂色的图形的面积不一样,一组比较小,另一组要大得多,当然涂起来用的时间就多。这样,当同学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受。〕

  2. 练一练。

  (1)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

  师:这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地图。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生: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2) 画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师:下面请大家动动手,画出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生按要求画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选择3~4幅在投影仪上展示,并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同学们画出的这些图形,都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吗?(能)

  (3)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学校平面图。

  师:我们再来看一幅学校平面图。选择其中两个图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积的大小。

  生1:运动场的面积比生活区的面积大。

  生2:水池的面积比花坛的面积小。

  生3:办公楼的面积和生活区的面积差不多。

  师:到底是办公楼的面积大,还是生活区的面积大呢?能一眼看出来吗?

  生:看不出来。

  师:怎样比较这样看上去面积差不多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研讨:相差悬殊的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凭观察就能做出判断。对于两个面积差不多的图形,要比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 比较图形的面积。

  师:(出示面积接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呢?(同学意见不一)

  师:我们光用眼睛看,难以准确地做出判断。你们能不能想想其他的方法?

  同学在小组内议论。

  师: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资料:4个小方块、纸条、尺子。大家可以借助这些资料,想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同学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略)

  〔研讨: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驱动器。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当老师出示两个面积很接近的图形时,引起了同学的争论。这个时候的同学,是带着问题在考虑,战略的探求已经从“外压”转化为求知的“内需”。〕

  四、 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形。

  师: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你们有比较的方法吗?

  生:数格子!

  师:那么,我们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

  同学在书上数出结果,写在每个图形旁边。

  同学独立完成后,组织汇报。(数梯形的面积时出现了分歧,有少数同学的答案是20格。)

  师:究竟哪一个答案正确?

  生:应该是18格,梯形中的4个半格合起来是2格。

  师:通过数格子,我们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生:梯形的面积最大。

  2. 出示下图:

  师:小明家用方砖铺地,还剩下两个局部没有铺,假如铺满这两块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

  同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两块空地各用多少块方砖?

  生:第一块空地要用16块方砖,第二块空地要用18块方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数空的格子。

  师:怎样才干把这两块地的空格数准确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画出来再数。

  师:你来试一试。

  同学到投影前操作。(画出格线,数出空格)

  师:哪一块空地的面积大?

  生:第二块空地的面积大。

  师:这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

  生:16 + 18 = 34(块)。

  3. 游戏(猜猜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规则是:同学们分两组,分别看老师出示的图形。一组同学看图形时,另一组同学不能看。

  师:(出示一个较大的被分成4格的图形)请第一组同学看,这个图形一共有几格?

  生:(齐)4格。

  师:(出示一个较小的被分成6格的图形)请第二组同学看,这个图形有几格?

  生:(齐)6格。

  师:大家来猜一猜,哪个组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

  生1:6格比4格多,当然6格的图形大。

  生2: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图形格子小。

  师: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想不想看看这两个图形。(出示两个图形)为什么4格的图形,面积反而大?

  生1:4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大。

  生2:6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小。

  师:看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研讨:比较面积大小,可以通过观察,运用直觉思维做出判断。对于面积相差不多的两个图形,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叠合法、数方格的方法等。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比较,归结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以“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同学体会这种方法。随后的练习,因为图中没有现成的格子,所以同学既可以对比旁边的方砖,去数空缺处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画格子然后数。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这就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了必要的铺垫。〕

  总评

  这节课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同学玩中学,学中练,在活动中体验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提炼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选取同学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数学课上活。

  第二,强化面积概念的教学。“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的概念。在教学中,同学很容易把面积和周长混同。关于面积计量,同学先要根据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的直接计量法(即数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导出几个面积公式,从面积的直接计量过渡到间接计量。所以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两个公理,为直接计量法打好基础。为了防止“面积”和“周长”混同,往往用对比题组对同学进行训练。

  第三,注重掌握探索时机,对同学实施有效的引导,使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者为同学提供积极考虑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时地引导同学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战略。公开课教案注意从解决问题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规律,并有效发挥活动的作用。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2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面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听说过。但是,他们的认识仅仅是“物化式”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从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起“面积”的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认识“面”,例举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由于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法、重叠法及测量法来比较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幅画,漂亮吗?为了使这幅画长时间保持整洁漂亮,我想给它封上一层塑料膜,那我需要考虑这幅画的什么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二、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

  1、认识“面”

  (1)摸一摸

  我们周围许多的物体都有面,出示一本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你能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吗?指名摸

  (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摸法,张开手掌,认真的慢慢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自己动手摸摸看。)

  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

  (2)比一比

  那刚才摸的铅笔盒盖的面和课桌面比,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引导学生说完整。

  看看前面的黑板,想一想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

  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那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师可边指板书边引导学生说)

  你还能举例说说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在我们今天的教室里还有很多物体比如说桌子、凳子、练习本,三角尺等等,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个物体的面,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面,再说说什么叫他们的面积,(要把它们的面摸完整)最后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1、请小朋友们看这里的一些物体,都认识吧。(红领巾、钟面、小正方体、树叶、直尺)这些物体中,它们的的表面是什么样儿的呢?

  2、现在我将这些物体的表面描画下来(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不规则图形、长方形)这些图形都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

  四、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那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你觉得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其实面积的用途相当广泛。比如说到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居世界第三位。看!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我看出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师:说的很好。这几个图形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出它们谁大谁小。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目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多媒体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

  (例2),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看出来的。

  师:我知道你们都是直接看出了它们的大小,但老师要提醒大家,有时直接观察大小不太可靠,所以老师今天更想知道除了用直接看的方法,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动手操作,几个要求: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等,如果觉得有用就用,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暂时还不会可以看看周围同学的操作,相信你会得到启发。(播放音乐)

  生1:重叠

  师:同不同意,和他一样的举手。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重叠法,老师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同学使用了老师提供了透明方格纸。

  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如:观察、重叠、数格子等。

  五、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自己的方法都能比较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还想来考一考大家、,看这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办法来比较呢?(数格子,出示方格)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集体交流)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2、想想做做第4题。

  你们今天学习得真棒!我们的数学课真有意思啊!我们的课本上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同学们刚才描出来的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那老师想将它涂成红色,涂色的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呢?(面积)

  周长和面积是好朋友,不过好朋友有时也要分清楚。

  3、想想做做第4题。

  最后我们一起去一所漂亮的小学去看看,(课件出示)这是这所小学的平面图,你觉得这所小学建的怎么样?你最喜欢这里面的什么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的面积怎么样了?

  对于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学生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4、实践运用:选择教材77页的动脑筋作为一个实践活动。

  五、总结全课: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3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二)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辩证思想、函数概念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

  (不可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科学地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的长方形想: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几排?

  (学生操作时,老师把表格画在黑板上)

  (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依次在表格中板书出来)

  请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这个长方形.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

  前面讲过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面积”代替“总个数”,在表格图“总个数”下面写上“面积”(平方厘米).

  下面就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

  2.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

  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投影出示:C

  思考: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不用动手摆,脑子里想一想.如果长方形长5厘米、10厘米……一排可以摆几个呢?

  那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长几厘米,每排就摆几个.

  师:那么就是说,长可以代替“每排个数”老师在表格中“每排个数”下面写出“长”(厘米).

  再看,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沿着宽可以摆这样的几排呢?

  同学们不用动手摆,怎么知道可以摆3排呢?

  能不能说出宽与排数的关系?

  生: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成这样的几排.

  师:那么,也就是说用“宽”可以代替“排数”.(老师在表格中,“排数”下面写上“宽”(厘米).

  请同学们很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3.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投影出示:D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表格,请仔细观察,再回忆一下,刚才的图A、图B、图C、图D.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最简单的)谁能概括出来?

  学生总结归纳出:

  长方形面积=长×宽(老师板书)

  回顾一下,对照表格进行验证.

  出示例题:

  例: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己解这道题.做完后,互相交换检查一下.

  订正时,老师板书.

  5×3=15(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1.填表.(学生口答)

  2.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 ).

  A.18厘米 B.18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周长是( )

  A.24分米 B.32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问:它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多少米?

  长(米) 宽(米) 面积(平方米)

  48 1 48

  24 2

  16 3

  12 4

  8 6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作业 :p.125练习二十八,第1,2题.

  小资料 〔长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长方形(也叫做矩形).例如:下图是长方形ABCD.

  长方形有如下的性质:

  1.四个角都是直角,即∠DAB=∠ABC=∠BCD=∠CDA=90°.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即AB=CD,BC=AD.

  3.对角线相等并相互平分,即AC=BD, AO=CO,BO=DO.

  4.对角线的交点是长方形的对称中心.

  5.每一组对边中点连线都是长方形的对称轴.即EF和GH都是它的对称轴.

  一般把长方形中较长的一边叫做长,与长相邻的一边叫做宽.如果长和宽分别用a和b表示,那么,长方形的周长c=2(a+b),面积S=ab.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物体或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亲自动手摆一摆,仔细观察,动脑筋想,从而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在教案设计上,一步一步深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自己悟出求长方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巩固反馈练习的安排,考虑到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检查,又注意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最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安排了一道发散思维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4

  设计说明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基于以上几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训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已掌握的知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猜测把所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过组内同学的帮助,很快理解了其他同学的想法,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3.重视知识的探究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和统计表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充分体现了“知识虽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一)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开展教学作铺垫。

  ⊙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53页长方形①。

  提出问题: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2.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师:能说一说你们摆的结果吗?

  预设

  生1:我正好摆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生2:每行摆3个,正好摆了2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6(平方厘米)。

  师:第二名同学的方法不用密铺,只要用面积单位分别摆满长和宽,就能算出摆满长方形所需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97-98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计算方法并推导面积公式—实际应用”三个环节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公式推导、验证结果等,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与数学和桥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

  利用网络课件,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运行课件一套、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检验吗?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电脑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操作课件,激趣导入。

  师:下面请听一段童话故事。操作:(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草地,为了谁的面积多而争吵起来。)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为他俩决出胜负吗?

  学生自己操作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开始为猫哥哥和猫弟弟做裁判。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两个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飞机场的面积、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于是聪明的人类在数面积单位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既简单又科学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可真多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勤于动手、动脑,共同来解决。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发现关系。(电脑操作)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课件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课件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课件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和长、宽有关系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寻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数格子。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的实验。请打开第一个信封拿出实验材料。

  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测量出答题卡上长方形的面积,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表中的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四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是多少呢?长、宽所含厘米数各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请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关系,讨论一下,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找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发现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老师把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藏在第2个信封里,请各组把它们找出来,用学过的方法对它们分别进行验证。

  师小结:在各小组的努力下,证实了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整理归纳,揭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2、小组交流讨论学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回顾比赛,重新计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一下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的草地的面积,你们能用所学知识重新解答吗?

  师:已知猫哥哥绿化的草地长5米、宽4米,猫弟弟绿化的草地长6米、宽3米,下面开始计算。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猫的一家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聪明,想请我们到它们家里去做客。要进入它们的新房子之前,还必须闯过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猫爸爸说:“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屏幕出现1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客厅平面图)

  第二关:猫妈妈说:“帮我算算饭桌的大小吧!”(长15分米,宽10分米)

  第三关:猫哥哥说:“帮我算算电视屏幕的大小吧!”(长60厘米,宽40厘米)

  第四关:猫弟弟说:“帮我算算小床的长吧!”(猫弟弟床面的面积是150平方分米,宽是10分米,长是多少分米?)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参观新房子,发现房间里到处是长方形的物体。

  师小结: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各小组合作,先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总结评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不但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还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教师能充分发扬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巧妙地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特别是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观。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教师因此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科学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长方形面积和长、宽的关系。然后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根据公式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6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祥光的实际问题。

  以单位面积为参考,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算能力。

  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计算求解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PPT、若干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

  课件出示教材53页长方形①。提出问题:长方形①的面积是多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

  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全班交流分享摆的结果吗?

  生1:我正好摆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生2:每行摆3个,正好摆了2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2=6(平方厘米)。

  教师总结:第二名同学的方法不用密铺,只要用面积单位分别摆满长和宽,就能算出摆满长方形所需的面积单位的个数。所以我们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5.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

  (1)课件出示长方形②和长方形③,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一名同学记录,其他同学摆,边操作边填表。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师小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公式

  1.大家看一看最后一个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长方形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方形)

  2.引导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类推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分别需要知道什么。

  (四)巩固新知

  1.解决课前的龟兔粉刷墙比赛的问题。

  2.练习课后第1题和第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学会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新目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我采取了“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探究方法法人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让学生能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标准》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具体目标要求为“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因此,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进行估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在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在长方形的表面摆满1平方厘米的方格;有的是沿着长、宽各摆一行些方法在学生的合作中都有体现,如果能让多一些学生利用投影仪分别演示一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把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混淆,课上没有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反而造成了学生的一个误区,学生在探索正方形周长的公式时有的学生就认为求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与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4混淆了,导致部分学生对求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模棱两可。

  总而言之,这节课上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还是较清楚,并能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教法:

  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

  3、我们学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如果你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

  (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形状各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4)汇报结果:

  A、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数出来的。

  C、用长乘宽的办法

  2、探究长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长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再说说长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数是多少。把结果填写在课本77页。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行的块数乘行数等于总块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每行的块数等于(长),行数等于(宽)所以得到:长乘宽等于面积。

  3、验证与应用

  再画一画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怎样求面积?口述如何摆。

  (三)及时联系,巩固新知。

  1、联系二十九第2题。

  2、78页做一做。测量时取整数。

  (四)交流收获,小结全课。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决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积吗?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8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生:一排有5个1平方厘米,有4排,一共有20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有些长方形的面积用数方格的办法数不出来,有些面积比较大的,如长方形操场,教室地面,用摆的方法也很不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计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生回答后师总结:一排摆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表内板书:[长(cm)宽(cm)]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讨论:仔细观察表格内长、宽、面积的数据,2人一组讨论: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初步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长×宽

  4.深入探讨.

  师: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个例子.2人一组用12个1平方厘米摆成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摆的方法多.1个同学做记录.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问: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你能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 )

  (2)(5+2)×2=14(dm) ( )

  (3)5×2=10(dm2) ( )

  (4)2×5=10(dm2) ( )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选测量正方形的小组,问:长和宽相等了,是什么形状?你能总结出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9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不可行)

  那有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科学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的长方形想: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几排?(学生操作时,老师把表格画在黑板上)

  (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依次在表格中板书出来)

  请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这个长方形.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

  前面讲过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面积”代替“总个数”,在表格图“总个数”下面写上“面积”(平方厘米).

  下面就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

  2.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

  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投影出示:C

  思考: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不用动手摆,脑子里想一想.如果长方形长5厘米、10厘米……一排可以摆几个呢?

  那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长几厘米,每排就摆几个.

  师:那么就是说,长可以代替“每排个数”.老师在表格中“每排个数”下面写出“长”(厘米).

  再看,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沿着宽可以摆这样的几排呢?同学们不用动手摆,怎么知道可以摆3排呢?能不能说出宽与排数的关系?

  生: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成这样的几排.

  师:那么,也就是说用“宽”可以代替“排数”.(老师在表格中的“排数”下面写上“宽”(厘米).

  请同学们很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3.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投影出示:D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表格,请仔细观察,再回忆一下,刚才的图A、图B、图C、图D.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最简单的)谁能概括出来?

  学生总结归纳出:

  长方形面积=长×宽(老师板书)

  回顾一下,对照表格进行验证.

  出示例题: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己解这道题.做完后,互相交换检查一下.

  订正时,老师板书:

  5×3=15(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1.填表.(学生口答)

  2.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 ).

  A.18厘米 B.18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周长是( )

  A.24分米 B.32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问:它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多少米?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五、课后作业.

  1.一台电视机的外壳,一个面的长是44厘米,宽是3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量出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算出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选择一块长方形的地,沿着地边量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再算出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 10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

  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相关文章:

长方形的面积数学公开课教案(通用13篇)04-12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08-12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水的奥秘》(通用11篇)07-03

建筑面积的计算规范04-02

优质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03-23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通用11篇)07-20

如何计算外架脚手架面积10-18

小学趣味数学题08-16

2022年八年级藤野先生优质课教案(通用11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