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历史介绍

时间:2022-11-21 11:59:58 振濠 民族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藏族舞蹈历史介绍

  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舞蹈,藏族舞蹈在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那么你知道藏族舞蹈的历史由来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藏族舞蹈历史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藏族舞蹈历史介绍

  藏族舞蹈历史介绍 1

  1、“果谐”(圆圈歌舞)的舞蹈历史

  “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此起彼伏,顿地为节,载歌载舞的自娱性圆圈歌舞。常见于农区的村头、旷地、打麦场上。时逢佳节,人们从白天唱到夜晚,从深夜跳到黎明。“果谐”的兴起和西藏的农业发展相关,它和秋收打场男女分班唱和的劳作形式及修房筑屋“打阿嘎”的劳动节奏有直接联系。舞蹈动作多以2/4节奏变化,重拍起步,膝盖到脚掌直向落地,顿地为节,步法结实稳扎,劳动气息很强,男女在舞中还相互交替进行构成竞舞场面,长于抒发群体的热烈欢腾情绪是其基本的风格特征。

  2、堆谐(城镇踢踏舞)的舞蹈历史

  “堆谐”(城镇踢蹈舞),是指从拉孜到定日一带的农村歌舞,17纪中叶,五世达x在其规定的“雪顿节”上,后藏炯巴藏戏团在演出藏戏时,穿插表演了六弦琴伴奏,踏步为节,重脚上节奏音响变化,欢快热情的“堆”区民间舞,后通过艺人和舞蹈世家加工规范,城市化了的藏族踢踏舞。以拉萨、日喀则最为盛行。

  3、“果桌”--锅庄舞的`舞蹈历史

  “果卓”--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相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了。在古代,锅庄多施于祭坛礼仪,宗教色彩很浓,跳时比较拘谨,神情端庄,“多垂头、俯袖、束手而舞”。

  4、“羌姆”的的舞蹈历史

  要说起藏传佛教寺院舞蹈“羌姆”的来源,就必须追溯到藏传佛教在西藏得以兴起的经过。在公元7世纪时,印度高僧莲花生来到西藏宣传当时流行于印度的佛教。然而,西藏当地原始多神崇拜的苯教深入人心,对外来宗教采取排斥、拒绝的态度。为了能在西藏推行佛教,印度高僧莲花生采取了将印度佛教与西藏原始苯教相互结合的方法,既保留了佛教教义、对唯一最高主神如来的崇敬,又将笨教中的各种神灵收纳为护法神,而符合了藏族对原始多神进行崇拜的心理,至使西藏地区在唐代诞生了藏传佛教。

  藏族舞蹈历史介绍 2

  藏族舞蹈主要包括“谐”和“卓”两大类,“谐”又分为《果谐》、《果卓》《堆谐》和《谐》四种形式。《果卓》的流行地域 非常广阔,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谓,在工布地区被称为“波”或者“波强”,萨迦地区称其为“索”,在藏北牧区被称为“锅 庄”,是古代藏民围着篝火和锅台跳的一种圆圈舞。

  《果谐》是羌族原始舞蹈发展而成的,因此带有浓厚的羌文化,舞蹈风格热情、奔放,大多是表示爱情的题材,跳舞时男女分站、拉手或搭肩,舞者轮流伴唱共舞,不时加入口号,动作以身前摆手、转身、转胯和蹲步为主。

  《堆谐》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后来传到了拉萨。最早由六弦琴伴奏,后来演变成了由小型乐队伴奏、以踢踏步为主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

  《谐》又称为《弦子》,在昌都地区广泛流传,舞姿缓慢柔和,舒展细腻。  “卓”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整个舞蹈中以歌时不舞,舞时不歌为特点,技巧性表演占舞蹈的`主要地位,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 《卓谐》和《热巴卓》,《卓谐》起源于古代祭祀,代表舞蹈是日喀则地区的《大鼓舞》。《热巴卓》又称为《热巴》,是由男女艺 人共同表演的双人舞,融入了民间歌舞、铃鼓舞和一定情节的杂曲表演。

【藏族舞蹈历史介绍】相关文章: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介绍04-01

藏族的传统舞蹈介绍大全03-11

藏族舞蹈的特点08-23

如何跳好藏族舞蹈04-07

藏族舞蹈下肢动作分析02-25

藏族舞蹈服装的特征04-02

藏族舞的历史知识09-22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08-24

藏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征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