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旋转的训练方法

时间:2022-10-24 17:54:52 古典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典舞旋转的训练方法

  旋转是技术技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种重要性表现在它既具有独立又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技术动作群,还能够在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其它技术动作群中起连接、修饰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古典舞旋转的训练方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所谓旋转是指人体围绕着一个支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舞蹈中的旋转是指人体在地面或空中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舞姿形态,围绕一个支撑点或一个中心轴而产生的转动,旋转的舞姿、动力和重心轴是构成舞蹈旋转的三大要素,原地转、行进转及空中转构成舞蹈旋转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一)速度的训练

  旋转动力的大小决定转速与转数。旋转速度的快慢与旋转圈数的多少取决于推地力量的大小。也就是说推地力量大旋转的速度就快,圈数就多;反之,速度就慢,圈数就少。要想让旋转的速度加快还必须强调主力腿迅速直立半脚尖而且一定要在半脚尖上旋转,不能主力腿的脚掌和脚跟倒换。还要注意旋转时肩找肩,胯找胯,螺旋式往上转越高。而不能肩和身体外撞或者倾斜不往回旋。这些都是提高旋转速度的一些方法和要求。然而在旋转中根据风格特点的要求,有的就需要速度快,有的则需要相对慢一些。

  (二)在起、行、止过程中发力的训练

  1.起

  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旋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各种转有着不同的起范儿方法,舞姿不同,起范儿的方法不同,发力点的形成也有所不同,它包括在什么脚位上的准备,手的路线与姿态,起范儿发力的时间,舞姿形成的角度等等。因此,分析各种舞姿转的构成元素,就是开好和练好舞姿转的重要环节。

  2.行

  (1)基础转中说到“反掖转”它的舞姿小,旋转的阻力也小,身体的重心比较集中,很容易使身体旋转。另外,动力腿掖腿,膝盖用力外开,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这样,动力腿膝盖不能有力地跟随身体旋转的走向,增加旋转的数量,这种旋转是“反掖转”身体直立,舞姿小,重心集中,是这种旋转的主要特点,它符合我们对基础转训练的基本要求。

  (2)完成拧身舞姿旋转动作,要注意“走上身,留下身” 、“走下身,留上身”的配合关系和动势特点。民族舞姿转是中国古典舞风格性较强的训练,是在拧、倾、仰、俯姿态上的旋转,这类转的技法要求较多的是留下身走上身,是以身法带动的转。

  (3)谈到流动转的行首先必须设法了解怎样去移动,一般人的错误都只动脚而不移动身体,既然要移动就必须先谈到动力。动力来自于重心脚的推送或拉拔。将身体以头为中轴划切为左、右两个整体,必须强调肩、胯、腿三者为同一整体,同步协调发力。在旋转时的那一那,不要一直想要移动向前,要记住旋转的要领。眼睛要盯住前方一个目标。快速留头甩头后眼睛继续盯着目标方向,别乱甩头,或眼睛往上飘。眼睛的目标确立了,才能让动力发挥其作用。

  3.止

  在中国古典舞旋转训练中,转完后的亮相不仅仅只是达到一个结束的目的,同时还是加强旋转难度的一种训练手段。中国古典舞舞姿丰富,旋转之后接各种舞姿的亮相必然要结合重心的变化、运动路线的变化,不同的处理有不同的难度要求,这本身又增加了旋转的难度。不同的处理突出了他们不同的训练性。因此,“动力是旋转得以进行的基本保证。没有动力,也就没有旋转。”这句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三)蹲的训练

  蹲是旋转之前的重要准备过程,在旋转开范儿的步骤中,蹲――推――立到形成旋转姿态的空范儿练习,是一个不“转”起来的转的训练,他强调了蹲在旋转中的重要作用。蹲和推的过程是双腿从“松弛” 的展开到瞬间“收缩” 直立的过程,上身是“松”和“紧”的对比,手臂是“张”与“合”的对比,都是配合蹲――立起到协调一致的作用,因此蹲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旋转的质量。

  在转前,从四位半蹲到起转之前打开手时,一定要加深蹲,如不加深蹲,起范时就会缺少从下压得劲儿到推立的对比,立时就会出现不及时的现象。与此同时,脚下也一定要踩的结实,要有往地面下钻的劲儿,如果主力推从蹲到立的支撑不结实,就会出现蹦蹦跳跳的现象。

  (四)手臂的训练

  正确的手臂路线配合是保持旋转的重心平衡的重要因素,在直立转中,人体是一个圆的圆心,是中心点,左右手臂在侧平举位上向两旁延伸打开。成为圆的半径,两只手臂必须保持对称的“等距离”,起转回收双臂的力量才均衡,帮助人体重心的平衡与稳定,它也是一个张开和回收力量使用的对比。舞姿旋转是手臂保持旋转重心平衡的重要因素,人体是一个圆心,两只手臂必须保持对称的“等距离”,起转回收双臂的力量必须均衡,才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与稳定。因此,它是完成旋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手臂也是掌握人体稳定平衡与加速旋转的关键部位。

  (五)头的训练

  (1)头起到固定和寻找方向的作用

  头部训练时应明确头在动作过程中的主动部位是额头,保持由额头主动带动,眼睛同步配合。眼睛盯住正前方平视的一个固定的目标,防止在转动中变换方向。

  (2)头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在训练时要保持直立状态,收腹、立腰、沉肩,肩和胯在动作中保持在一个垂直面上,随着脚下连续的小八字换脚进行留头和甩头的练习。

  (3)头起着协调、并能连续转和协助加速的重要补充力量

  甩头一定要连贯,如不重示甩头,一圈以上时,每一个之间有瞬间的停顿,使甩头不连贯,阻碍了转的惯性,对旋转加速方面也就受到了限制。

  (4)头掌握着旋转的节奏,起着调节转的速度和增加转的数量的作用

  甩头要及时,两圈以上时,头就是重要的动力,应随着转速不断地留头甩头,才能保持惯性,增加数量。

  (六)旋转连接的训练

  连接性旋转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在动作过程中变换或迁移重心支撑方式。比如说平转接掖腿转,这个转的连接特点就是有双腿支撑重心变为单腿支撑重心进行旋转,所以要强调转换过程的清晰和准确,同时还不能减慢速度。

  旋转是技术技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旋转的点与面的流动构成了舞蹈语汇的一部分,旋转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不仅是一种技术技巧,它的动势规律与身法连接产生的语言性更是中国古典舞训练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中,有着十分丰富、十分独特的民族舞姿,它们建立在拧倾身体形态的基础上。我们想要完成高质量的中国古典舞旋转,体现出鲜明的风格特性,就需要在控制能力、重心、协调能力、速度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

  扩展:

  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舞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

  中国古典舞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另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的资料之中,从而整理和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舞蹈素材。

  身韵

  1、身韵的元素

  如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横拧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音”──基础符号;

  2、身韵的主要动作

  如:“云肩转腰”、“燕子穿林”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辞汇”;

  3、身韵的意象

  身韵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义”;

  4、身韵的运动规则

  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

  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

  基本动作

  形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 “子午相” “阴阳面” “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神

  中国古典舞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

  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

  “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中国古典舞旋转的训练方法】相关文章:

古典舞中旋转的要求10-21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神”的训练方法12-30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03-02

了解中国古典舞11-09

中国古典舞的气韵09-22

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09-01

中国古典舞脚位解析10-20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09-16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