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

时间:2022-08-30 17:28:10 初中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创刊发行于1995年1月,发行者为上海文化出版社。报刊版式为32开,约50页,主要内容则为纠正媒体艺人、名家作品的错别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咬文嚼字教案,欢迎参考!

2017年咬文嚼字教案

  【1】2017年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精神。

  2.借鉴吸收本文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想:

  1.允许求异,总体上欣赏并理解本文的见解。

  2.与马南邨“不求甚解”理论对照吸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借鉴吸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1.如何咬文嚼字?

  明确: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思想感情的内涵。

  2.为什么必须去咬文嚼字?

  明确:因为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与情境有关,与意境有关与联想有关与创新有关,要参透文章,写出好文章必须学会咬文嚼字。

  3.本文的思想内容给我们以何启发?

  预设:(1)咬文嚼字是文学艺术进步的根本途径。

  (2)咬文嚼字是精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方法。

  (3)咬文嚼字有助于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

  我的一堂语文课 4174字

  忻州一中 马彦珍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其达到学习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属于自己内部的活动,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地探索、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经常发表独特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立足课本----借鉴吸收----拓展延伸----迁移运用”的思路,放开学生手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己阅读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的想法是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尽量少说这样看不对那样看才对的话,不要把学生的思路赶到死路上去。”因此,我坚持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摒弃“逐字逐句”“教读”的方法,应千方百计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终而达到“自求”、“自悟”和自己发现的目的。

  我参加我校“百花奖”比赛时所上的一堂公开课《咬文嚼字》就足以体现这一观点。《咬文嚼字》就全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奇的意味。

  教学设想:

  【2】咬文嚼字的教案

  作者:陈畅 贵阳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总体把握课文,了解相关字词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总结课文的实例,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并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来考考各位一个歇后语: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当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只很有品味的小老鼠! 例子一:展示四个字:“中”“国”“在”“吃”。请各位调整字词顺序,表达以下三种意思:

  1、食文化在中国,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吃在中国

  2、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中国,是品尝美食的 -----在中国吃

  3、讽刺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是国家的蛀虫 ---在吃中国

  同样四个字,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在中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子二:贵州人、湖南人、四川人的饮食习惯,都比较喜欢哪种口味? 辣,那到底谁是最重口味的,咱们可以通过每个省份的描述可知:

  湖南人自诩:辣不怕;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

  请各位判断一下,哪个省份的口味最重?贵州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有辣椒,嗜辣如命,哪天没有辣椒,可能就会心慌意乱、形容枯槁。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见,有时候,文字的排列组合不同,句子的意义不

  同;有时候,同一句话,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写作时,要学会字斟句酌,这便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

  二 、作家作品。

  首先知人论世,了解一些作家作品,朱光潜,听说过没?上学期名著

  导读?《谈美》,回顾一下,《谈美》是以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

  学、政治等问题。是一本议论美感修养的文艺理论学著作,因此,朱光潜被

  称为“美学老人”。咱们看看,这位“美学老人”,是怎样教我们咬文嚼字的!

  三、信息筛选。

  (一)明确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大家认为它是褒义还是贬义?贬义:“死抠字眼,卖弄学问。迂腐。掉书袋。”请学生说成语的意思!

  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它的积极意义,咱们看,本文中,作者是怎样定义的?阅读第三自然段。

  与其说是“咬文嚼字”,不如说是字斟句酌,这是做学问必备的一种态度?严谨、步步留心的态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咬文嚼字”举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出门沽酒时,大雪纷纷扬扬,施耐庵用了一个什么字?使得境界全出呢?

  “紧”。《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为何?

  学生讨论明确:

  “紧”好处:

  1、生动朴实的写出大雪纷飞、紧凑。

  2、渲染出气氛的紧张,主人公命运前途未卜。所以,一个“紧”字,境界全出。 正如朱先生所说,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是调整思想感情。因为文字它不单单是一个符号,而是思想情感的.载体。

  咱们现在明白,本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就是一种“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那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请各位同学在文中找一下。

  定位在总结性的语段当中,齐读最后一段。告诉我,“咬文嚼字”的意义是?

  明确“咬文嚼字”的意义:追求“艺术的完美”,尽善尽美。我们讲,言由

  心生,有的人说话也好、写作也罢,想的是一回事,写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所谓的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这是因为你没有仔细地咬文嚼字,本课我们着重讨论的问题是:怎样咬文嚼字!怎样达到艺术的完美。

  (二)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提问:班上有位同学,有个坏毛病,就是特别爱迟到,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很生气地准备批评他,你们挑选以下两种句式:哪个语气更强烈!更适合批评人:

  A、你是个老爱迟到的学生。

  B、你这个老爱迟到的学生。 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原因。

  阅读1、2自然段,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

  “是”字句:1、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

  2、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你不是”的讥刺意味。

  (你是个好小子)所以在批评人时,这句感情比较强烈!

  结论:事例一: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字眼不同,意味不同。

  别说咱们,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大部分都是精益求精,苦心孤诣之人,

  有诗词为证:

  1、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2、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5、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苦吟诗人为了写出一首好诗,殚精竭虑,冥思苦想啊,所以同学们,干

  啥都不容易,都需要你们尽心尽力呀。

  古代文人写作时,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煞费心血,他们就是

  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在炼字上下了一番功夫。讲到炼字,咱们不得不提到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咬文嚼字的典故,传为千古美谈,那就是贾岛的“推敲”的典故!你们听说过没?

  请学生介绍“推敲”的典故

  贾岛为了选中一个最合适的字,可谓是走火入魔,闯入韩文公的车骑队

  伍中却浑然不知,韩文公仔细斟酌一番,确定为“敲”字,出示全文!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提问:“推”vs“敲”,你怎么看?你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和尚,他到底是去直接推开门呢?还是噔噔的去敲门,哪个字更符合当时的意境,注意一下标题,幽居,四周的环境肯定是比较清幽的。不一定要局限于原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论:当时的情景有两种可能:1、这个小和尚,出去散散步,一个人回到寺庙中,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门是自推自掩,无须锁门嘛,深山藏古寺,想要一个小偷来都没人来,肯定没有小偷光顾,“推”这个字,更显孤寂。

  2、还有一种可能,他是去寺庙内拜访另一个僧人,一个小和尚去拜访另一个小和尚,聊聊天、解解闷、出于礼节,肯定要噔噔蹬地敲门,不可能那么鲁莽的,使劲一推,光脑袋就探进去了。

  但朱光潜说:“敲”字不免剥啄有声,会破坏了整幅画面的宁谧,未必如此,越是剥啄有声,越发反衬出标题中的哪个词?幽居,有一句诗不就是一个以动衬静的典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所以作者在第五段最后一句话做了一个总结:关键是“与全诗调和”,如果把主人公换成鲁智深,那肯定既不是推,也不是敲,而是撞,踢。门都给撞倒了!总之,和谐最重要!

  (三)、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文字的两种意义:直指意义,联想意义,一个字词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意义,让人浮想联翩,固然是极好的,然而联想意义最容易误用产生弊病,按作者的说

  法,如果你不加斟酌地使用这些陈词滥调的话,很容易产生一种反应?套板反应!

  请生找“套板反应”的定义,教师打比方:人们一般会用哪些词汇来形容教

  师?园丁、蜡烛,特别是李商隐的一句诗,已经成了教师的代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谈到教师,必定是默默奉献、耕耘、桃李满天下,这

  个便是一种惯性。

  如何避免“套板反应”,做到“唯陈言之务去。”

  疏通全文脉络:

  第一部分:咬文嚼字是什么。

  第二部分,咬文嚼字的原则。

  第三部分,咬文嚼字的意义。回过头来看看,全文的文体是什么?

  文体介绍:文艺随笔,三个部分之间逻辑顺序严密。

  四、学以致用。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来给各位出几个题目,你们看看哪个字用在其中比较合适?这些字词好在何处?

  练习:

  (1)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析:闹,修辞手法:火红的杏花在枝头吵吵闹闹的?拟人,光是拟人,可能还不够,本身是一种视觉,他却装化为了一种听觉?通感,仿佛看到许多杏花在枝头叽叽喳喳的,你一言我一语的,七嘴八舌的,“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一闹字卓绝千古”---刘公勇

  (2)做一个选词填空: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

  学生讨论,明确: 冬天,梅花开树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已经不算早了,梅花开于百花之先,以见起早,而其中的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它是头号种子,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3)《咬文嚼字》:朱光潜先生教我们咬文嚼字,咱们下面就利用他的方法,来反咬他一口,挑挑朱先生的毛病,文中有个地方作者是出现了错误的,哪个典故?“推敲”的典故。所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上海一个杂志,《咬文嚼字》,专门去挑一些大家的、著名节目的文字毛病。出示两个事例:

  例子一,挑某一年春晚的毛病,冯巩主演的一个小品《爱的代驾》 ,里面冯巩夸她的老婆是西施,夸另外一个女子为貂蝉,于是冯巩他老婆便不高兴了,她说了一句话:“我是西施,她是貂蝉,合着我比他老1000多年呢!”你们看出什么端倪没有?

  学生讨论明确:西施生活在春秋末年,貂蝉生活在东汉末年,相差600、700而已,没有1000年那么远!

【咬文嚼字教案】相关文章:

《藏戏》教案09-08

幼儿舞蹈教案08-31

小班寒假安全教案08-26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食品安全教育教案08-26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精选04-02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09-04

父亲的手提箱教案09-22

2017年武术散打教案08-28

《景阳冈》教案设计范文09-05

小班游戏教案动物列车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