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主题结构及视听语言分析

时间:2020-08-19 13:10:24 编导制作 我要投稿

《美丽中国》主题结构及视听语言分析

  关于专题片,我们在课上观摩了很多,而我之所以选择这部片子来分析除了想在相似的影视分析中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外,就是因为在看过BBC做得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后估计和所有看过的人一样地无比痛心疾首地痛骂央视的直播之后,对BBC的技术和观念很是尊崇,所以对于他们和央视合作的《美丽中国》也就多了分喜爱,分析起来自然更加认真。

  关于主题

  网上对于《美丽中国》的定位是“由中英联合拍摄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系列纪录片”,虽然在这部纪录片中确实是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在呈现中国多元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另外三分之二就全部是自然生态,但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部展现自然景观的影片,它自始至终都在探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一直在强调这种关系里的“和谐”。

  “和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财富,是道家倡导的哲学思想,“和谐”更是中国政府在近几年提出的治国观念,所以我认为英国人能以“和谐”作为影片的中心,是明智的,是贴切的,也是新颖的。并且,在近几年中国以强劲势头发展的情形下,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渐渐缺失了中国的特质,所以把镜头对准自然,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在沿袭了中国古老生活方式的那些古朴的人之中,表现出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对于专题片最核心最基本的主题的选择上,他们的选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也有人提出,《美丽中国》有很多地方实际上是在贬低中国,这片子也不过是在抛开他们发达国家对中国环境方面的强权与迫害不谈而只是嘲讽中国对自然的破坏。我个人认为这些人的看法大概是受了国际上对中国长久以来不怎么友好的打压态度的影响,也有因为发达国家将落后工业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这一经济发展规律而感到怨恨的原因。影片中虽然是有一些诸如“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全世界只有若干只”“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基本片中向世人展现的物种除了虾米小鱼都感觉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的批评,然而这些都是客观事实。并且这些批评都是在展现了我们中国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观后提出的,结尾人家还不忘讨巧的加一句“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在对问题担忧的同时也赋予了希望。我们自己又怎么能自欺欺人的说我们就是地大物博自然景观丰富精妙,至于环境问题全是发达国家造成的,与我们自己没有关系呢?

  更何况,我一直都觉得纪录片总是或多或少有教育意义的。比之其他的纪录片BBC的说教又是高明的。《美丽中国》的模式就是先给你一箩筐红枣然后在给你记嘴巴。“喜马拉雅的巍峨山峦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众多文明的源头,几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过30年,80%的冰川将不复存在”,在领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我们体会到的更多是对人类自我作践,导致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危在旦夕带来的震撼。 比如讲到金先生捕鸟给上海有钱人吃,然后展现了他娴熟的捕鸟技艺,当我们心里低估怎么炫耀起捕鸟的时候,原来金先生早已成了自然保护者,捕鸟是为了给鸟体检,然后放生。节目完结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一味发展虽然导致中国自然环境的毁灭,而有计划的生态旅游将为野生动物带来无限裨益,中国高速发展的后果造成对资源、生存空间以及环境质量的巨大压力,然而这些问题也同样考验着我们,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能力解决如此大范围的环境问题,那个这个国家必非中国莫属。这些说教都是不漏声色,自然流露的。而片尾的那个“期许”更是高明,BBC把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放在了同一阵地,中国的面临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问题与我们人类文化的问题。此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不仅中国有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环境问题,二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如此的泱泱大国有影响世界的力量,好的方面及坏的方面都可以对世界造成影响。

  但是不得不说,BBC的技术再高明,观念定位再新奇准确,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在第四集《万里长城的塞外风光》中对 长城的解说就有一问题。在记录了鄂温克人温情的生活后,解说说道很难想象,长城就是来防御这些人的。首先,长城是历史上东方的农耕文明所选择的应对游牧文明的办法,用今天温情的北方生活画卷去质疑长城背后历代统治者的意图,镜头后面的主观批判意图实在太明显了。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解说提到,长城是防御骑兵的等等,似乎表明,拍摄者是知道长城作用的,但之后在介绍西部的长城时,又对为什么在这么荒凉地方建筑长城表示疑惑,这反映出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生态环境的演变茫然无知,今日荒凉之地,昔日可能是丰美草原,游牧与农耕文明争夺拉锯的地区本身就生态脆弱容易荒漠化;二是对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能力根本不理解,毫无军事常识。以上表明,镜头显然并不愿意理解长城所代表的文明,但却很愿意评价它。再有对于蚕、丝绸的解说,显得过于玩笑,而且显然有意淡化了丝绸属于汉族文化的贡献这一事实。丝绸之路上其他民族的历史贡献主要是流通环节上的。这并非苛求。BBC在面对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时,如果过于回避汉族的角色,显然并非尊重文化与尊重历史的态度。或者说在影片的深度上,BBC做得不够精彩。

  主题毕竟是六个剧集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力量。在此我做总的阐述,下面除了“关于结构”部分我无法避免的也要分析总的结构外,其余部分都将以第一集为例进行分析。

  关于结构:

  总结构:

  影片可以说是用空间顺序来拍摄的,从他们称作“南方”的中国的东南部开始,之后是地貌景观最为明显的西南、有着广阔沙漠的粗犷干涩的西北、过着游牧生活的内蒙和冰雪著称的东北到繁华都市集中的华东。但是如果在这样从宏观处着眼,他们似乎是遵循着这种空间顺序,但是在每一大块之下的细节上,他们选取的空间位置是灵活的,没有章法的,也是极具趣味和吸引力的。

  所以说它是空间结构的影片,不如说它是主题结构式的影片,六集内容都在展现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奇妙精彩的自然景观,中国丰富珍惜的物种资源,中国人和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和谐”二字。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集中的主题展开的,如同一段曲折美妙的故事,娓娓道来,浑然一体不觉其松散,你只需要跟随着讲述者的脚步去细细聆听。

  集结构:

  影片六集的内容分别是

  第一集 龙之心 Heart of the Dragon

  第二集 香格里拉 Shangri-La

  第三集 西藏 Tibet

  第四集 万里长城的塞外风光 Beyond the Great Wall

  第五集 熊猫之地 Land of the Panda

  第六集 潮汐更迭 Tides of Change

  每一集的片头前的部分总会简要精炼的介绍出本集的重点和主题,这是方便观众观影的必然手段,也是吸引观众,引起观众好奇心的手法。至于第一集,片头部分则是向观众介绍了六集影片的重点内容,让观众有了一个总的了解和概况,不会对影片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每一集在结构上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就是动物和人穿插着叙事,给人一种自然与人是紧密相连密切联系的感觉,照应了和谐的主题。

  第一集的结构:

  如何开始。第一集除去片头前对六集的简要介绍后是从中国的东南部开始的,作为整部荧屏的第一集,要有一个介绍也是必要的。所以第一集的第一部分先介绍了南方基本的自然状况、面积、气候等,并自然而然地转入生命物体——南方的粮食作物,水稻。水稻的历史、当地人对水稻的种植,展现中国水稻梯田的壮阔。

  宏观上时间顺序。本集是宏观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剪辑的,从春天到冬天,但是这条线只是一条粗的线,片子的细小段落并非用这个顺序来编排的。

  段落连接方式。解说词连接——由于影片自始至终用解说词贯穿,所以很多段落上的连接是影解说词去实现的,比如在这里说完水稻之后转到蛙上便用到解说词“傍晚时分,古老的仪式开始了,现在是交配时节公的尖舌浮蛙互相争着母蛙的爱意。”在比如说完猴子用洞穴做庇护后转到讲在洞穴内上课的孩子们,两件事情本来就有共同的特征,在配以解说词,一切似乎顺其自然“但不只是猴子用洞穴做庇护,这些孩子们正要区上课。

  相似转场——在讲到稻米种植的历史的时候影片用了中国古代版画中有关种植的几幅,接着转回到现在的种植劳作先连接了一个农民种植在墙壁上的影子,那情形好似古代版画,

  运用了二者的相似性。

  空镜配合特写转场——例如08:22镜头。片中有一些段落的连接并没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段落的连接一般就是运用空镜或者特写来转场,或者两者配合来运用。

  升降镜头或摇镜头——如镜头28:50-29:00。升降镜头和摇镜头都可以建立两个事物的关系,进行段落连接。

  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是剧情片的手法,这里在纪录片里运用,无疑增加了它的趣味性。片头在水稻种植的时候提到了金腰燕,片尾水稻收割本来就是种照应,这时候仍然有金腰燕,它们要迁往南方。人的劳作和燕子始终紧密相连,又是和谐之美。

  构图

  直线。1113种植的农民和他们身后的矮树丛均以斜直线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上,有一种秩序之美。直线给人平和的感觉,这样的构图不仅美观并且暗暗的展现着“和谐”二字。1204的镜头也有同样的功用

  对角线。0934燕子以画面对角线的方式穿越过一片一片的农田,延长了其穿越的历时感,配合着解说词产生一种可爱的它们穿越千山万水给人们送来讯息和祝福的寓意。

  曲线。25:59小孩子们去上学,运用曲线,制造活泼感。

  倾斜构图。1850洞穴探险一段,为了体现水流的湍急和探险的刺激,特意用了倾斜的构图制造紧张情绪气氛。

  多层次构图。

  以水洞下的山岩壁为半包围式前景,后景是探险队员及身后从洞外照进来的光,景象之美就不说了,放在探险部分的伊始,更是制造了一种人小境大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3633前景水草,背景是渔低矮的渔网和蓝天,后景又有两个层次,是反向运动的船只,这样的构图使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极强,画面也有动态效果。

  对称构图。30:10蝙蝠在山洞里的飞行,运用平静水面的`反射作用和超高速摄影,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美丽震撼的图画。

  构图表意。

  2701前景是上课的孩子们,后景是洞穴外的自然景观,感觉像是教室的墙壁上挂了一幅风景画。如此艰苦的环境,因为这样的构图竟然让我们不禁觉得很羡慕孩子们可以在自然中学习,又是映题。

  27:58和前面的23:17用了相似的构图,前者是人在洞穴壁的中部攀岩,后者是猴子,又是人与猴的相似,这种相似是形似的构图来实现的。

  光影

  本片用光影来制造美感就不用多说了,下面分析的是光影的特殊运用。

  光影制造特殊视觉效果。4:26利用农民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子制造版画效果

  光影制造意境和突出主题。2100探险队员出洞穴的时候运用了逆光,充分利用了岩石壁对光的反射作用,使逆光作用更加明显,形成一种诗画意境。并且此镜头运用在队员们出山洞时,是与前面的惊险形成了对比,也为此次行动画上了一个美好的句点。

  2630运用逆光拍摄孩子们在洞穴内跳皮筋,形成剪影,是将客观条件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本来洞穴内景观线暗,而解说词表明似乎孩子们是为了节省电能把灯关了,这种情形下若是用顺光拍摄光的亮度本来就不足,不会产生都很么美感,而用逆光剪影,则将小孩子们跳皮筋的过程诗化,更是体现了孩子们在山洞这种看似艰苦的环境下却自得其乐,也是映了主题的“和谐”。

  光影制造动态美。3615-3620光斑在水面上移动制造动态美,如果没有只是拍摄水面以及水面下的水草,即使摄像机在移动,也无法体会出动态,但是加上光斑的效果,动态的美感自然体现出来。

  色彩

  色彩的特殊运用比如寓意还是在剧情片比较多,在这部片子里色彩被最真实的还原了,并且编导们十分注意用色的层次,因此,每个镜头都是极具美感的,让我们不禁感叹,中国的大好河山是如此之美,而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确实拥有旖旎的风光,这与画面的色彩运用也是密不可分的。

  景别

  全景。本片在每集的片首大河片尾多采用全景。全景展现广阔的景象,渲染有恢宏的气势。例如03:1 0-03:23南方的梯田。

  特写。

  特写展示细节。08:48爷爷的特写,爷爷的忧愁情绪很好的展现了出来。“宋谷勇爷爷完全没有注意到餐桌上的闲话家常,而在思考着令人担心的问题。原来爷爷是在对水稻的种植担忧。

  探险一段,水花、洞壁和探险绳索等等诸如此类的小细节导演和摄像都没有放过,让人觉得细腻真实,恍若身临其境。而水滴溅在光滑透明的钟乳石上的镜头四下飞逸的镜头更是美得让人惊叹。

  特写制造悬念。娃娃鱼一段,镜头先是展示的娃娃鱼的几个局部,才是它的整个身体,这样给人制造出一种“那是什么”的悬念,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特写突出主题。片中拍摄动物时用了大量的特写,渲染出一种他们就是主人的感觉,而我们只不过是旁观者。

  中景的巧妙运用。29:07这个镜头是满屏的雨燕,我叫它中景是依赖我的感觉来判断的。因为它以天空为背景,景深小,没有层次感和空间感,没有广阔的全竟感,同时它也没有细节,所以我认为它是中景。这个镜头的优点就在于它让雨燕充斥整个镜头,杂乱密集,雨燕之多的感觉油然而生。

  5700的镜头展现鄱阳湖鸟类品种和数量之多也运用了这个手法。

  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在造型上有绘画的效果,这在片子里比比皆是,尤其是配合全景来展现自然之美。如同解说词说的,如同山水画一般。

  拉镜头。

  05:40 水到梯田,拉镜头,全景展现南方地貌的壮阔

  5:37-547展现广阔、渲染情绪。一人一牛在如画般的梯田里,缓慢的拉镜头赋予了这个镜头诗的意境,是写意的镜头,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当镜头拉到人与牛都消失在了广袤的土地中是我们不禁感叹中国河山的壮阔。

  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3546的拉镜头。

  摇镜头。

  摇出意外之物。 443-506从农民的劳作向他们的后方摇过去,我们看到的竟是他们并非站在平地上,也不是普通的小丘陵或者低矮的梯田,而是海拔很高的梯田,这时候配以的解说词是“元阳县的丘陵的坡度都很陡,骤降海拔2000米,至下面的红河谷底。”

  摇镜头将两个有联系的事物相连接。0905镜头从围坐在在餐桌前的爷爷一家人摇到屋顶上的燕巢,表明了两者的关系,燕子们是爷爷家的朋友和帮手,同时再一次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摇镜头造势。1547-1637云南石林的多个角度摇镜头叠化可以展现出向广阔石林这种比较宽大的事物的全貌,也有增强气势的效果。其中有一个大仰拍,展现出了石林的,给人以视觉冲击。

  升镜头

  2850-2900在峡谷内,升镜头是环境条件所迫,同时也体现出了峡谷深邃的特征,并将峡谷底下拾鸟粪的人和这峡谷以及峡谷上方的雨燕联系起来,进行了巧妙的转场。

  降镜头

  4110-4104多个降镜头连接,是适应石林的形状特点,可以完整的展现它们,其次也展现出一种壮阔气势。同时最后一个降镜头实现段落连接,转到河流里的娃娃鱼。

  前后景转化。4522龙蛋一段,前面用交叉蒙太奇制造了悬念,直到这个镜头的出现才将谜底解开,这个镜头用了前景虚化转后景虚化,让我们弄清原来这些“小龙”是在笼子里的,是被人因保育而圈养的,而非真的有人来戕害他们。

  摄影技巧

  摄影技巧上首先要提的是Pole-cam高清摄影技术,这也是本片画面能够如此出极为清晰细腻的原因。

  抽格摄影。

  抽格摄影渲染气氛、制造气势。06:50利用抽格技术展现太阳的光影在广阔土地上的移动,制造壮观景象。

  抽格摄影简化过程。1639-1646的两个镜头云引用抽个技术展示了游客之多。

  省略叠化。12:24-1240人们的劳作场景,如果把全部过程展现出来难免使观众产生厌烦之感。机位景别不改变,省略中间过程的叠镜头,可以简化漫长的过程,并使画面变得活泼不沉闷。

  红外摄像技术。拍摄黑叶猴和蝙蝠都是运用了这一技术,它可以在黑暗中清晰的拍摄物体。拍摄过程中,甚至还有科学上的新发现。用红外摄影机拍摄岩洞里的黑叶猴的时候,发现“黑叶猴舔食峭壁上渗透出来的含有矿物质的液体,甚至于专门研究黑叶猴的专家都是第一次发现。

  超高速摄影,可以拍出比一般的摄影机快80倍的镜头。蝙蝠一段我们都被这一场面震惊。蝙蝠在水面上舞动着翅膀飞行,水中是它优雅的倒影。

  水下的摄影机,鸬鹚捕鱼的一段、娃娃鱼的一段和黄金鲤鱼一段就是采取了水下拍摄。给人平常无法体验到的水下经历。

  升格摄影。升格摄影使镜头速度减慢,5413是将农民处理稻穗的一段放慢,制造了一种浪漫和美好气氛。

  剪辑

  前进式剪辑

  0905从大景别到小景别,将观众一步一步的引向屋顶的燕巢,进一步介绍屋顶这些燕子朋友们。有某处有某物的介绍作用。

  后退式剪辑

  娃娃鱼一段,是从小景别到大景别递进排列的,有某物在某处的功用,同时制造了悬念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交叉剪辑

  鸬鹚捕鱼一段将水下捕鱼和水上渔民们收获鱼交叉剪辑,并且节奏加快将紧张的气氛渲染的淋漓尽致。

  同样功用的还有龙蛋一段,龙蛋的孵化和要去取蛋的农民的交叉剪辑再配合“故弄玄虚”的解说词和渲染气氛的紧张音乐制造出一种悬念和紧张感。

  比喻剪辑

  在农民将鲤鱼养在梯田里的一段,将“雨和米”交叉剪辑在一起,不仅突出了收货的丰富,更是突出了农民们的生态养殖智慧,鱼米兼得,一箭双雕。

  声画关系(包括解说词)

  纪录片的声画关系多还是采用声画合一。本片的声画合一不仅仅是画面和客观音响还有解说词,因为本片的解说词贯穿始终,起到叙说、叙事、段落连接、气氛营造等作用。

  但是镜头5545解说词“稻米的循环周期完成”和庆祝丰收的庆典连接,镜头是大俯拍院子里围成一个圆圈舞动金鲤的人们。画面和声音并不是合一而是声画并行,产生了一种相关性寓意。庆典本来就是为了庆祝丰收举行的,舞动的金鲤和收割的稻米又在前面有了“鱼米情”,并且画面的形状是循环运动的圆形和解说词的“循环周期”配合。

  音响

  纪录片最重要的就是客观音响的真实还原。本片对人声的纪录实际上并没有太大体现,因为影片主要不是通过解说词来叙事的而是通过解说词来叙事的。但是本片在录音方面面对的挑战是对动物声音的录制,BBC却完成的非常好,这与他们的技术支持是离不开的。

  其次本片的音乐也非常优美。片子背景音乐的作曲者是一位英国人,曾经为《行星地球》和《野性非洲》做过配乐。虽然是一位英国人但是他将中国元素运用的贴切到位,比如对笛子、古筝、二胡和箫等中国乐器都进行了恰到的好处。但是在渲染宏大气氛的时候还是采用了交响乐这种非“中国”的形式,以及提琴协奏的运用。在本片中音乐的渲染气氛和形象塑造功用比较突出。例如云南石林一段,笛子独奏制造出一种神秘古怪的气氛。而在猴子旁边的监视者蛇出场的时候又用音乐制造了一种危险的气氛。在黑夜猴攀岩一段又用提琴、鼓、扬琴制造轻快节奏塑造了猴子灵活的形象。

  声音特殊运用上,以蝙蝠一段为例。蝙蝠在山洞内水面上的滑行,静中有动,相互映衬,这声音衬托了山洞的静,而这静又体现出在这山洞中唯一声音的制造者就是这些蝙蝠们,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综上所述,本片总的来说从各方面都是很出色的,而他们这种成就也非轻松得来的,他们两年的拍摄获得了大量的素材,但是剪辑出来只有六个小时,可见《美丽中国》正是这种精中选精的结果。而我们无论在创意、技术还是工作态度上都还需要提高和学习。

【《美丽中国》主题结构及视听语言分析】相关文章:

编导视听语言知识05-12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08-22

编导视听语言基本知识11-17

编导高考视听语言基本知识09-10

资本结构分析06-09

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及特性11-12

C语言程序的结构06-17

砌体结构和钢结构考点分析08-29

中国民间舞文化结构及内涵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