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

时间:2023-07-04 08:11:21 朝花夕拾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朝花夕拾》读后感(推荐)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花夕拾》读后感(推荐)

《朝花夕拾》读后感1

  有人说,这本书是文学巨匠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有人说,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回忆文集;还有人评价作者说:“他是我们伟大的精神导师。”不错,这本书名叫《朝花夕拾》,而它的作者正是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共收录了十篇散文。分别记叙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青年求学的历程。而我最欣赏的是鲁迅所写的儿童时期的散文。作者用最童真,最质朴的语言。记叙了那些令他难以忘怀的人与事,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动画面。

  而在这十篇散文中,令我最难忘的却是《琐记》。文章的开头描写了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的形象。而更为主要的是回忆了作者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绍兴前往南京求学的种种经历。文章描写作者曾经在此求学过的两个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作者强烈批判了这两个学堂办学的种种弊端,并记叙了作者求知的艰难,描绘出了作者急于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曾记得幼年时还满是稚气。阅读这篇文章时还不知所以然,现在的我以一个较为成熟的心态去阅读这篇文章,才明白作品表现出的并不仅仅是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更歌颂了在当时的社会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不满社会现状,那内心充满一腔热血的革命青年!

  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再来回顾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你是否有所感悟?你在对待学习态度这个问题上是否有所改变?是的,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于死板的去学习。问问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仅仅只是为了成绩单上的几个数字而学习吗?在我们的心中应该都有一个学习的目标,我们应该为了这个而去默默的努力。在鲁迅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他强烈的探索欲,求知欲是多么的强烈啊!

《朝花夕拾》读后感2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的书籍。书中叙述了鲁迅幼时和青年时的生活。在暑假中通过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感受颇深,阅读这本名著,感觉不像是在阅读书本文字,而是鲁迅先生通过朴实的话语在跟你讲述一个个真实而又充满情感的现实故事。里面的很多篇章和内容使我受益匪浅。

  在《二十四孝图》中通过阅读鲁迅讲述他在儿时阅读的“老彩娱乐亲”“郭巨埋儿”等故事的感触,明白了其中一些封建时期的孝道故事夸大其词,有很强的迷信色彩。尽管对宣传孝道有帮助,但是对应有的孝道进行夸张虚构,不仅不会让孝道在中国得到良性发展,还会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鲁迅通过文字形象地揭露出封建孝道中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又悲惨的处境。

  另一篇是我印象深刻的篇章是《琐记》,其中衍太太自私、阴险、心眼坏的形象描写的非常形象。它写的是鲁迅孩童时和小伙伴经常去衍太太家玩耍,衍太太在鲁迅与小伙伴去吃缸里的薄冰时,她竟然让孩子们比赛谁吃得多,并教唆鲁迅投自己母亲的`首饰,卖掉首饰给自己买东西。这个衍太太思想不正,阴险,心眼坏的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深深地对她感到憎恶。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对孩子们的童年产生积极的影响呢?孩子们再这样的人身边怎么会安全和快乐?

  通过本次阅读鲁迅的名著《朝花夕拾》,使我能够领略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童年故事,并了解鲁迅儿童时代的社会现状,跟我们自己的童年时光进行对比,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和我们当下时代的幸福,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的美好时光,奋斗青春,不负青春。

《朝花夕拾》读后感3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著,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说起《 狗、猫、鼠》 和《 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

  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会、体会!

《朝花夕拾》读后感4

  伴着午后的阳光,读上一本好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古今中外有那么多文人,最喜爱的不过是鲁迅。在中学时期,也会经常看到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这一篇篇经典都印在了脑子里。最近都在读朝花夕拾,除了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鲁迅回忆中留下的印记。我越发沉迷于这本书,鲁迅先生写的旧事,仿佛凝聚了我的万千思绪,让我们又仿佛回到了儿时。

  我最喜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院的泥墙根,也是陪伴了作者的童年,也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一幕幕美丽的'景色浮现在脑海中。从书中,仿佛看到了阿长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雪地里捕鸟更是写出了作者童年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而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为我们呈现了长妈妈这样一个角色,作者先抑后扬,通过后来长妈妈,一个连山海经都续成"三哼经"的人,却给我买到了我盼望的,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从这篇文章中,也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留恋。

  而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里,作者批判了一些同流合污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而后遇到了作者的恩师—藤野先生。也是在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而且他用藤野先生来警醒自己,良心发现。鲁迅一生埋头于写作,拿笔杆子来与那些封建世俗之辈和这黑暗的社会做斗争。

  读书,能修身养性,培养我们的爱好,陶冶我们的情操。习、熏、悟、化一直是我学习中的四个字,让我们做一个爱阅读、爱写作、爱生活的人。

《朝花夕拾》读后感5

  朝花夕拾,字面意义就是,早上的花晚上拾起,内在含义是朝年的事被暮年回忆。

  与旧事重提这个名字相比,朝花夕拾更加生动,有趣,鲁迅先生称之为带露拆花。这是鲁迅先生他特意改的名字。

  朝花夕拾的前十篇是鲁迅童年和少年时的事,以年少时自己的故事为背景,用犀利的文笔批判着封建社会的各种阴暗面。从迂腐的规矩到中医的无能,最后到24孝的负面,教育的愚昧和见外。中国的`封建社会给鲁迅留下了一道道伤痕,这也许是鲁迅一直站在革命前线的原因之一吧。

  先说说迂腐的规矩吧,懂得最多“麻烦”规矩的自然是阿长了,阿长懂得许多过年时的规矩:包括一起床就说:“恭喜恭喜!”然后再塞上一块冰冷的福橘……看得出,鲁迅从小就对这类规矩表现出反感和讨厌。那个时候,鲁迅也许会想着改变这个一成不变,死板的世界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父亲的病一定坚定了鲁迅的决心。

  鲁迅的父亲得病后,换了几个愚医轮番“医治”,鲁迅的父亲终于不治身亡,于是鲁迅下定决心要“医人”。在鲁迅下定决心之后,他从百草堂学到三味书屋。后因特殊原因来到南京,进入了比较开放的雷电学堂,然后阴差阳错的得到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

  在鲁迅去仙台留学时,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他的出现,改变了鲁迅的一生。

  这位导师交给了鲁迅很多东西,就像冯卡门与钱学森一样,他也教会了鲁迅很多学习以外的,对待知识的态度,批判别人的勇气,等等等等。同样与冯卡门在黑板上写出再回二字一样,他——藤野先生在鲁迅过世后写出了《谨忆周树人君》这篇文章。

  就这样,鲁迅在这位导师的帮助下,学习了很长时间,直到坐在全是中国人的教室里观看一次日俄战争的录像,录像中,身为间谍的中国人被日军抓住,然后枪毙。台下的中国人却高喊着万岁。这是鲁迅明白了,中国现在比起“医人”,更需要“医心”。

  这是鲁迅决定回国,弃医从文,用言语医治了新一代中国人的心。而这一切都被记录在朝花夕拾的十章故事里。

《朝花夕拾》读后感6

  有一位作家在中国历史最黑暗,思想最愚昧的时候用他的一支笔唤醒无数人,奠定了中国白话文文学的基础。他就是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

  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魂不单单是因为他引领无数中国人走出愚昧,唤醒他们的意识,也因为他的精神,品质被后人称道。所以有一位诗人说过“有些人死了,可他还活着”。从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动荡,思想的封闭。在《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中不难看出,里面有关于一些孝道故事,作者用小时候的视角批判了这种违背人性的孝道故事毒害儿童的后果。作者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写法上也详略得当。从《猫鼠狗》中也可以看到作者表面上写自己讨厌猫的原因,实际上是写像猫一样的人,作者讽刺,批判他们的行为,从中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所以也有人评价《朝花夕拾》是一部当时的历史百科。

  还有很多故事,如:《琐记》衍太太心术不正,怂恿鲁迅干坏事,事后装好人到处乱说话,《五猖会》中鲁迅兴高采烈地去看戏,却被父亲叫来背书,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儿时在家门后园观察生物再到寿镜吾先生的私塾就读。这些都是鲁迅童年所经历的一些事。还有《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都是鲁迅以青年的视角写的:《父亲的`病》中作者压抑住内心的愤怒,用讽刺的写法批评当时的江湖骗子,骗钱而忽视人命,《藤野先生》中作者在日本学医却遭到歧视,文中写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和赞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这些文章中有批评有赞美,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叶圣陶曾说过:“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一些往事的散文集,里面内容丰富,不仅有一些鲁迅的往事回忆,也有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这就是我对《朝花夕拾》的一些感受,希望你们也喜欢这本书。

《朝花夕拾》读后感7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精选集,原名《旧事重提》。顾名思义,这是一部讲儿时回忆的散文集,但是里面的故事新奇有趣,有悲有喜。

  第一篇《狗·猫·鼠》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读完之后,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狗·猫·鼠》主要讲述了狗和猫之间的恩仇以及儿时鲁迅仇猫的原因。鲁迅儿时养了一只可爱的隐鼠,对它宠爱有加。有一天,他没有见到平日里窜上窜下、活蹦乱跳的隐鼠,再三追问下,长妈妈告诉他,隐鼠被别人家的猫吃掉了。鲁迅生气地跑出家门,见猫就打,从此跟猫结下了仇恨。后来,鲁迅知道是长妈妈踢死了隐鼠,对猫的'态度有所缓和,开始和平共处。这个敢爱敢恨的鲁迅让我很是喜爱。

  这本文集里的很多回忆都跟传统节日有关,详细地描述了鲁迅故乡的风土民情,不停地调动着我的胃口。这一个个普通的回忆却并不普通,让我联想起儿时的点点滴滴……

  有一年春节,我就跟鱼结下了“深仇大恨”。过年要吃团圆饭,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可我那次的团圆饭,真的是什么麻烦都“团圆”了。吃饭的时候,等爷爷奶奶动完筷子,我就像饿了十几天的狼,狼吞虎咽地吃起了鱼。过了一会儿,我突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许久,我说出三个字,“醋在哪?”全家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妈妈赶紧给我倒上一小碗醋,我咕嘟咕嘟全喝下去,却没有一点用。接着,我又吃了一大块馒头,却还是没有效果。由于一吃东西嗓子就疼,我的嘴被迫贴上了“封条”,直到初一拜完年才“解封”。

  《朝花夕拾》勾触起我许多儿时的回忆,有悲欢也有喜乐。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勾起自己的美好回忆。

《朝花夕拾》读后感8

  一朵朵花瓣,一缕缕香气,组成了一座花园,它就是《朝花夕拾》。翻开书本,似乎真有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鲁迅先生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他是这样的大胆,敢于批判,勇于反对,看似赞美的句子实际上是在辛辣的嘲讽,见解独特,开创了我国白话小说的先河,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

  读了这本书,我对书中的人物感受最深的是阿长。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的劳动妇女,但她热心肠,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没有心机,像所有人一样希望自己一生平安。我很喜欢阿长,她会讲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她很和蔼,很大方,还有衍太太,我也是对她印象深刻,鲁迅先生对衍太太的描写表面上是赞美,实质上却是嘲讽和不满,衍太太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妇人。这种人是最令人们厌恶的。

  这本书中最引起我共鸣的文章是《五猖会》。鲁迅先生在小时候那么向往五猖会,父亲却要求他背书,使他一点也不快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同的.经历,鲁迅先生真切地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认为家长们真应该看看这篇文章,听听我们孩子到心声,反省反省自己。

  鲁迅先生从自己亲历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对爱国知识分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给予深深同情并充满愤慨,对胸怀博爱的异国老师,则充满敬佩之情。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努力呢?

  让我们一同拾起鲁迅先生记忆中的花瓣,了解旧中国的弊端,并为了中国更加强大而奋斗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9

  著名作家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刚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细品这本书,就像品一杯名茶,既苦涩,回味时却又十分香醇。

  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这是鲁迅先生唯一本散文集。它记述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经历,也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往日亲友的怀念之情和对恩师的尊敬之情。从一个个故事里,我重温着鲁迅先生的成长故事,眼前也不知不觉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藤野先生》这篇小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老师,他是一个日本人,他穿衣不拘小节,但对待工作却一丝不苟,而且他并没有因为鲁迅先生是中国人而歧视他。藤野先生在教导学生时一视同仁,他还希望鲁迅能将他所教的医术传到中国去,为中国人治病。他对鲁迅的影响非常大,藤野先生也是鲁迅先生成长过程中,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而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有一位对我影响十分大的人。她就是我的老师,每当我陷入困境沮丧时,她就会鼓励我,将我拉出困境。即使她现在已经不再教我了,但我永远都将她的谆谆教导铭记于心。

  在这本书中,我不仅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往事,也看到了旧中国的弊端。鲁迅先生在抨击旧社会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一些劳动人民的惋惜与同情。忧国忧民的鲁迅先生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他先是东渡日本学习,可是后来发现再高的医术也医治不了愚昧的中国人,所以他果断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他像一位战士在中国黑暗的大地上呐喊着,战斗着,用自己的文章来唤醒无数愚昧麻木的中国人。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是中国人永远值得骄傲和赞颂的一个民族战士,他的光辉形象永远代代相传。

  这本书语言亲切感人,而且色彩纷呈。有的'尖锐辛辣,有的质朴清新,有的精辟,有的机警……读它,我感觉到了生命的律动,亲临了鲁迅先生成长的地方,感受了真挚感人的悲情气氛,意识到了身为革命者肩上的重任,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

《朝花夕拾》读后感10

  我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年少轻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正同它的名字一样,是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录。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另有一番滋味吧。就如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艳,到夕阳西下时分去采摘,虽然失去了刚刚盛开的娇嫩和芬芳,晚霞的照射却让它平添了一种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送导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动物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精彩,趁大人们一愣,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给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就是读书,十分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什么魔力,他用一个孩子纯真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经说到:“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得有血有肉。”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话语虽然平淡朴实,赤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留连,向往与小动物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中年的鲁迅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每个人都阻挡不了时间的脚步,童年总会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个美丽的回忆。读《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快乐。

《朝花夕拾》读后感11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就是早晨的花儿傍晚拾起。对于鲁迅来说,就是少年时候发生的事情老年去回忆,去拾起那片岁月,拾起那段欢乐的时光。

  这本书,是“民族魂”鲁迅写的最著名的一部散文集。书中共有十篇散文,《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描写了他生活那个年代的三个阶层。鲁迅特别讨厌猫,甚至是仇视与厌恶。因为猫一旦捕食到弱小的'猎物,不会让它一命呜呼,而是慢慢地,慢慢地折磨它,让它生不如死,直到玩厌了,猫才大餐一顿。鲁迅通过对猫的描写,借物喻人,讽刺了社会上折磨弱小者,欺凌弱小者,剥削弱小者的人。而鼠则是百姓,无辜的被反动派玩弄于手掌间,让人惶恐、不安。鲁迅通过这篇文章也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描述了一位中国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本文的主人公长妈妈是一位迷信、爱唠叨的人。作者起先是感到极度的厌恶,但后来却对长妈妈感激不尽。我觉得长妈妈是个朴实、善解人意的人,她听闻鲁迅要《山海经》,就在第一时间给他买了,让鲁迅惊讶不已,对她充满了敬意,别人做不到的,她却做到了!记得有一次去西湖玩,我因为幼稚的心灵向大人们提出买泡泡枪,爸爸做出无奈的表情,只说:“都这么大了还玩那个?”外公说:“这好像是幼儿园小朋友玩的。”只有妈妈默不作声地带我来到了小店,买了泡泡枪,让我惊喜的不知如何是好。这件事情会让我永远难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从这本书中,看清了清末民不聊生的画面,联想了欢声笑语的童年,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读后感12

  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朝花夕拾》里的《狗猫鼠》这一篇。特别有意思的是,有时候鲁迅先生不只说的是猫,常常会代指一些人。

  鲁迅先生打小仇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讨厌猫、恨猫。而这个消息成了事实,被许多人知道了,一些人就趁风起浪,写了一篇广告词:“狗仇猫,鲁迅也仇猫!”在暗中骂鲁迅是条狗,但鲁迅先生心胸宽阔,不去计较这些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但他也在努力找着狗仇猫的原因。最后只在一篇童话里看到了些虚假内容,只因为狗把猫错当成了大象,受到动物们的耻笑,从此以后,狗和猫成了一对仇人。

  狗仇猫的原因不太明了,可鲁迅先生仇猫可是理由充足的。第一个原因是猫的性情与其它各种动物都不太同,凡捕食雀、老鼠,总不肯一口结束它们,而是尽情地玩弄,放走,捉住,放走,再捉住,直到它再没新的玩法,玩腻了的时候,这才吃下去。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鲁迅先生其实是在笔头上做文字,是不是仅仅只有猫才会这么做呢?完全不是,这里就代指了鲁迅所处年代的日本人的所作所为!他们慢慢地折磨爱国人士,再残忍的处置他们。

  第二个原因是猫虽然与狮虎同为猫科,可是却有那么一副媚态!读到这里,我忽然又明白了,那个时代的有些人就是这样,为了努力巴结依附向上爬,才做出一副副媚态,以求讨好!第三个原因是小时候他家的.大花猫吃掉了他饲养的“宝贝隐鼠”。

  鲁迅先生的散文,字字珠玑,话里藏话,露出锋芒,有些内容我还似懂非懂,但这丝毫不影响我走进大师的世界享受文学的魅力!

《朝花夕拾》读后感13

  当我拿起鲁迅先生的书—— 《朝花夕拾》并开始仔细阅读时,我发现一种奇妙的感觉,像一座小桥和流动的水令人耳目一新。

  《朝花夕拾》这本书主要讲述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人生轨迹和经历,向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表达了最热烈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晚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举几个例子:《故乡》生动地描绘了鲁迅和润土的童年。鲁迅的家庭很富裕,但他并不自由。润土一家很穷。他有自由,但他渴望更好的生活。长大后,这两个天才发现自己被一道厚厚的墙隔开了,他们美好的童年再也不会回来了。《药》,通过茶馆老板老栓和他的`妻子给儿子萧栓买血馒头的故事,反映了愚弄人民的犯罪行为和革命者的无私奉献。从这两个例子来看,我们都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的判断。相比之下,我们现在过着美丽的生活,有衣服可以伸出手,有食物可以张嘴。相比之下,这确实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一些学生仍然没有完成作业,一些甚至拒绝做作业。我认为这真的不应该!现在我们没有不公平的法律,我们没有生活在恐惧中,我们没有饥饿和寒冷的日子,我们没有外国侵略。我们有充足的食物和衣服,普通人有舒适的生活,一个强大和富裕的国家……我们在21世纪享受了巨大的幸福和甜蜜。你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去哪里玩,想做什么都是可以用手指实现的小事。但假设是在鲁迅的童年?它能实现吗?不,这很难理解。对富裕家庭来说,这是可能的,但对贫困家庭来说,能够填满肚子是件好事。我们如何实现那些我们甚至不敢去想的愿望?现在我们应该理解我们的父母,停止任性。如果我们把它放在过去,我们怎么能让你幻想呢?也许你连一本书都不会读。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这是极其可悲的,但它使人无能为力。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让我记住。

《朝花夕拾》读后感14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然而《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的生活与求学历程。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其中有一篇散文令人难以忘怀——《狗。猫。鼠》。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三种动物狗、猫、鼠。我们都知道老鼠与猫是仇敌。这篇散文也讲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是仇敌,看完后觉得非常有趣。但少年时的鲁迅先生与猫可是有很大的渊源的。想必听起来有些惊奇吧!因为人怎么可能与猫有仇呢!猫可是与人有着密切关系的,这得从鲁迅先生的女工长妈妈说起,鲁迅先生小时候养有隐鼠——我也不太清楚,总之是属于小型老鼠。想想还真挺惊奇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时候还养老鼠呢。因为女工长妈妈不小心将鲁迅先生的隐鼠踩死了几只,但也许是因为怕被责骂,所以就说隐鼠被猫给吃了。因此鲁迅先生小时候便与猫成了仇敌,并且猫也有些令人讨厌的地方。比如我就不喜欢猫,因为猫喜欢挠人。这篇散文可以说是说了两部小故事,当然这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讽刺那些和猫有着同样劣根性的人,其实我也读的不太懂,但是读书总是好的。慢慢读吧!这篇散文写的很真实,就比如鲁迅先生在文中提到过“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想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也许都会觉得世界没有一丝照到我身上的阳光吧!但是我生活在富强的中国,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名著,我们是要去读的。因为只有那些不好黑暗的旧社会才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虽然现在我还是有点读不懂鲁迅先生的作品,但我觉得只要我多读一定会理解的。

  让我们一起用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就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15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开的花,晚上才把它拾起来。《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分别记录了不同的十件事情。这本书中记录了许多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如地位低下,饶舌多事却又纯淳善良的“阿长”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等。

  在其中鲁迅最多地是描写从小带领他的女工“阿长”。因为社会的影响,她保留了许多封建习俗,像在新年吃福橘,还要对她说“阿妈恭喜恭喜。”有一次,她踩死了我的隐鼠,让我对她怀恨在心,可见她是一个粗鲁的人。但她也有善解人意的一面:她探亲时跑了许多路帮我买一本《山海经》。可见她是一个关心孩子的人。这虽是一个没有地位、毫不起眼的人物,却从她身上反映出了一个道理:虽然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可是民间仍然有温暖的亲情。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小鲁迅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进了三味书屋,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尽管如此,又阻挡不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鲁迅和小伙伴们一起折腊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寿镜吾先生叫回来背书。这虽然远远不及百草园的自由快活,但作者依然很开心。从这也能看出鲁迅童年时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生活。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是一部散文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反感,不满,也有对美好童年的向往、依恋。还有对中国教育的希望,鲁迅先生真是一个伟大的人啊!

【《朝花夕拾》读后感】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读后感高一优秀作文《朝花夕拾》读后感高中03-07

读《朝花夕拾》有感最新2022朝花夕拾读后感52001-11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看法《朝花夕拾》 读书心得02-14

《朝花夕拾》读后感06-12

朝花夕拾读后感06-12

读后感《朝花夕拾》06-28

《朝花夕拾》 读后感04-07

《朝花夕拾》读后感06-08

朝花夕拾读后感06-09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