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3-11-23 08:46:11 西游记读后感 我要投稿

《西游记》读后感(必备13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游记》读后感(必备13篇)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只有诚心诚意,永不放弃,才能实现最终的愿望,就像唐僧师徒那样,克服了千难万险,最终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收了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卷帘大将下凡的沙和尚,分别为自己的大徒弟、二徒弟、三徒弟。他们在去西天灵山的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到真经,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不但本领高超、能言善辩、尊师重道,而且有猴子的天性、顽皮可爱;我对唐僧有意见,因为他人妖不分,悟空好心救他,唐僧不但不感激,反而多次误解悟空,还时不时念念紧箍咒惩罚悟空,直到看到了妖怪的真面目才想到了悟空的种种好处。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坚持就是成功,正是唐僧师徒的.真诚和坚持感动了上天,这才取得了真经。我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经历了一点点的困难,就不愿意继续了,不是主动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直接放弃或生气了;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遇到多少比自己厉害的妖魔鬼怪,碰到多少威力无比的武器,当然也有很多享福的机会,他们没有放弃继续西行,每一次都通过师徒四人的团结和智慧找到了解决方案。

  读了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唐僧师徒那样朝着目标努力,永不放弃,并给自己写了座右铭:不达目标决不放弃!

  西游记读后感

  开学一个月以来,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西游记》是明朝时期的作家——吴承恩写的。它是一本神话巨作,主要写了唐三藏(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行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而成功到达西天取到真经的故事。

  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因为他机智勇敢、骁勇善战,一路上为保护唐三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因为在三打白骨精时第一次把白骨精所扮的妙龄“少女”给打死了,唐三藏因为他是保护他时间最长的而放过了他,第二次又把白骨精扮的老奶奶给打死了,而这次唐僧还是忍了下去,第三次又把白骨精扮的老爷爷打死了唐僧忍无可忍就把他逐出了师门,被逐出师门之后孙悟空就回到了花果山。可好景不长,师傅被白骨精抓走了,而在猪八戒的再三请求下他还是去解救了唐僧。从这故事中我还看到了孙悟空的一个能屈能伸、对唐僧忠心不二的大丈夫形象。

  可是孙悟空这个人物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他有时在救师父时,也会自作聪明酿成大错,如说在“大战青牛精”时,他自作聪明以为青牛精不算什么,就一个人去了,结果人没救到,结果把自己护身的“家伙”给弄没了。所以说我们不能像孙悟空这样,因为人人像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像上战场不带枪——去当活靶子。只有对症下药才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干什么事都可以走上正确的方向,干什么事都成功。

  读了在,《西游记》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也让我知道了不管在干什么试的时候都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了神话般色彩,使我百看不厌。

  小说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和尚奉观音菩萨之命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忠心耿耿、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来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小说内容十分精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人物语言风趣幽默,让我读得津津有味。书中还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孙悟空一身正气、机智勇敢、神通广大;猪八戒贪吃好睡、意志薄弱、但不缺乏善良;沙和尚虽本领不高,但他忠厚老实;唐僧一心向佛、顽固执着。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变化多端的孙悟空。他不仅机智勇敢、神通广大,还富有心计。他善于分辨是非,不被一些“假心肠”所迷惑。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的。有了这双火眼金睛,他能一眼看出面前的是人是妖,它是妖怪的克星,一路上斩妖除魔,这双眼睛可立了大功。

  三打白骨精就是一个例子。白骨精诡计多端,为了吃唐僧肉,她三次变化。第一次变成送饭少女,妄图接近唐僧;第二次变成寻找女儿的老奶奶,假装请唐僧帮忙;第三次又变成寻找老伴和女儿的老爷爷。孙悟空凭借他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识破了妖怪的诡计。棒打白骨精,使她的奸计不能得逞。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如果有了辨认是非的能力,那么我们也就有了一双“火眼金睛”。

  孙悟空不仅聪明、机智,会七十二变,对师父还忠心耿耿,一心保唐僧西去取经。可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分不清人妖。狡猾的白骨精骗不了孙悟空,可骗过了那个“好心肠”的师父。任凭孙悟空怎么解释,唐僧就是不相信,说他屡教不改、见人杀人。执意要把孙悟空赶走,看到这儿,我真想进入故事情节,替孙悟空辩解。

  孙悟空虽然被师父赶走,但他一心想着师父。虽身在花果山,却还一心惦记师父的安危,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不禁为他的忠心而感动。这使我想起了岳飞,岳飞是抗金英雄,从小文武双全,在多次战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他的背上还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字,可见他对祖国多么忠心。还有赵一曼、江姐、邱少云……他们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宁死不屈。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只是为了到“大雷音寺”。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取回了真经。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唐僧,不管前方有多少危险等着自己,他始终坚持完成使命。他这种“不到黄河心不死心”的品质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再看看我自己,做一件事,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现在想想,为什么我们坚持不下来呢,不是有一句话“风雨过后就是晴天”吗?跟他们相比,我们的毅力实在太软弱了!

  书中描写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不愧我国历史上的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施展其超人的本质。其中的许多人物,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白骨精等等。往往既有神性和魔性,又有人性,还有社会性,作者把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因此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

  我最喜爱的人物当然的天不怕,地不怕,大闹天宫的孙大圣喽。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我喜爱他的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扬善、充满了斗争的精神。他用他的智慧帮助他的师傅一次次脱离生命危险,他总是乐观的看待每一件事,就算是在别人的眼里看做不可能的事。他都可以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所以我们也要学习孙悟空乐观的精神,他总是充满正义感。最讨厌以强欺弱,虽然后来他参加取经队伍,头上戴着金箍,不能完全自由行动,但是他的火眼金睛能够看透一切,手上的金箍棒威力无穷,他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战斗主力。

  猪八戒则与孙悟空相映成趣,八戒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同时也有很多引人发笑的东西。取经路上的脏话,累话比如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扫垃圾等等,都是他来干,不过只要有机会他就偷懒睡大觉。与妖精们斗起来猪八戒也是十分勇敢的,但是有时候也找借口上厕所逃避战斗。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身上的许多小毛病: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他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但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他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我还是蛮欣赏猪八戒着个人物的。

  尽管和孙悟空,猪八戒着一猴一猪比起来,第三位徒弟沙和尚显得故事很少,生气不足,但他乃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当大圣和八戒外出时,由他来照料师傅。如果没有沙和尚着个徒弟,唐僧就很危险了,经也取不成。

  唐僧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到去西天会有很多艰难险阻,但仍然永往直前义无反顾。但另一方面唐僧又是相当窝囊的人物,一碰到妖魔鬼怪,他总是一筹莫展,最糟糕的是他太糊涂太慈悲了。孙悟空主动除妖时,唐僧总是斥为“有意作恶”,“不知好歹”,甚至闭上眼睛大念其紧箍咒,使孙悟空无法战斗除妖,结果自己往往遭灾受罪。除了这四人之外,《西游记》里还写到大批是神佛和妖魔,各有是特色。《西游记》里的有些故事虽然运用的武器和战术不惊人,但能思想上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例如“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妖怪变换花样化装为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胜利。

  在吴承恩的笔下,取经一事的宗教意义已大大淡化,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西游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先生著作。这部作品被称为“神魔小说”,细读文章,里面所读到的并不单单是唐僧一行人西行取经所遇到的妖魔鬼怪、五味杂陈的世界,更多的还是那蕴含在字里行间所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的思想。而在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之一的章节便是观音院老住持谋宝。

  文章一开始先是写出了一段诗文:“却说他师徒两个,策马前来,但见那:层层殿阁,迭迭廊坊。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安禅僧定性,啼树鸟音闲。寂寞无尘真寂寞,清虚有道果清虚。”运用环境描写、虚实结合,看似是在写景,但其实是在暗暗预示着下文情节,引入主题。

  师徒二人来到观音院借宿休息,院内有一位老住持已经有二百七十岁高龄,想必已经看透了人间之红尘,万物之规律,实则并不是。当孙悟空与老住持闲聊时则聊起了袈裟宝物,众和尚们笑了笑,不以为然,袈裟不过是一个和尚平常的物品,怎么能算得上是宝物呢?但是当袈裟拿出来时,所有人膛目结舌,此乃天仙制作,耀眼夺目。那老和尚见了也动了奸心,一心想要把袈裟据为己有。而在原文中唐僧与孙悟空的对话中:“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地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就可以看出来,唐僧心思细腻,做事敏感细心,而孙悟空则是豪爽,做事鲁莽冲动。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老和尚动了歪心思,想要夺走袈裟,要趁着悟空与唐僧睡觉的时候放火烧死他们。还好孙悟空变成了一只蜜蜂,提前知道了老和尚的阴谋诡计,并且“将计就计”,上天去借了避火罩,将唐僧、白马与行李罩起来后故意吹起使得火势越来越大,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有仇必报的性格特点。黑熊怪还趁此机会偷了袈裟。最后老和尚没了观音院,也没有夺得袈裟,两百多岁的寿命直至于此,人财两空。西游记中传扬的理念是不要过度信佛教,所以文章中才会出现很多讽刺佛教的片段。

  而当唐僧醒来时,发现孙悟空并没有帮助火势变小,反而助火时,便骂他。这里可以看出唐僧的心地善良,但是颇有些过度善良、黑白颠倒,唐僧这样的性格也可以从三打白骨精中明显看到。其实这个片段也是讽刺了当时的政治社会,把唐僧比作当时那些昏庸的'皇帝。那些皇帝看不到当时官场上的“妖怪”也就是奸臣,反而放纵他们,任由他们猖狂,对那些秉持正义的人却处处打击。

  在发现黑熊怪夺走袈裟跑回山上的时候,孙悟空决心要把袈裟拿回来,在临走之前还千千万万遍嘱托和尚们要好好对待唐僧,不然要他们好看。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孙悟空从一开始对唐僧的不尊重、不在意变成了现在的尊重、保护。纵观西行取经的道路上,孙悟空逐渐由一个“兽”变成一个“人”再由“人”变成“神”,虽然他武艺高强,但是却还是性格鲁莽,而西行取经的种种困难历炼了他,才使得最后成为了“斗战胜佛”。

  西行之路漫长而又艰辛,唐僧师徒究竟如何,且听下回分析。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看完了《玄奘西游记》,再一次看到了真真实实去印度取经的玄奘,而不是吴承恩笔下那个去西天取经的笨笨的唐三藏,颇有些感概。

  玄奘十三岁皈依佛门,二十八岁只身一个远赴西天求法,经过过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求得真经返回祖国。十九年的留学生涯,十九年的译经弘法,玄奘终成正果,安然地去了自己一生所向往弥勒佛净土。

  玄奘的一生,可谓是取经译经的一生,也是求道弘法的一生,他的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忍辱负重,大智大勇,在一个难以想象的环境中取得了难以想象的伟业。作为一个僧人,它完成了一个僧人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在他的求法过程中,由于他的聪慧和勤学,他在印度和中国都达到了专业的顶峰。无论是民众和国王都以能见玄奘为荣,以能请他讲法为幸,在印度的戒日王和鸠摩罗王对玄奘的尊崇就说明了这点。而那烂陀寺更是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的玄奘代表本寺进行辨经,多次击退小乘佛教和外道的挑战,玄奘俨然成为了那烂陀寺的一个品牌。

  在中国,玄奘得到的荣誉和待遇就更高了,唐王一直关心着他,关注着他的译经工作,并给予他的工作极大的支持,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在这样一个神圣而正气的灵魂里,求经弘法的目的是主要的,其方法和手段则是可以通融的,他并没有表现出像人们对圣人要求的那种通明。为了求法,他可以偷渡出境;为了博得国王的高兴,他可以按他的要求做国王喜欢的事,说国王喜欢呼的话;为了译经工作能够得到开展,他可以住去唐皇身边,随时听候差遣;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也不惜打击的排挤不同意见者......

  可以说为了真知,他舍弃了自身。

  季羡林先生对玄奘的评价是中肯的:

  对玄奘的评价也应该采取实事求事的态度。从中国方面来看,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关键性人物,他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同时又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政治活动家。他同唐王朝统治者的关系是一个互相利用又有点互相尊重的.关系。由于他的关系,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季先生同时也指出:“一方面,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有道的高僧。另一方面,他又是周旋于皇帝大臣之间,歌功颂德,有时难免有点庸俗。”

  是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无损于他的伟大。他做人的方式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借鉴。因为他的目标的伟大的,其它的问题相比于这远大的目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为真理而牺牲的人是勇敢的,但为真理而忍辱负重活着的人才是伟大的!

  我们重温一下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一段掷地有声的话吧: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然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往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玄奘这种舍身求法的人,当然也是中国的脊梁!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世界上的名著数不胜数,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西游记》。

  《西游记》貌似在讲述唐僧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我感觉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着力传扬的是一种“西行”精神。我就是被书中人物的西行精神——坚持精神感动了。

  唐僧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最后却能去西天取经成功,这其中固然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然而,最大的法宝应该是坚持。正是唐僧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最后他取得了成功。

  很多人在面对初次失败时,都有勇气重新站起来,然而,在多次失败后,仍然坚持的人就很少了。妈妈时常告诫我: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只有充满自信而百折不饶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回首走过的岁月,我从小就不喜欢坚持,遭遇挫折时,往往会选择放弃。这种恶习在我小升初时也曾表现出来。那次考试失利,自己很是痛苦。当时,真想放弃理想,感觉它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遥远梦境,无法实现!

  初一下学期,我读《西游记》,深深地被书中人物的西行精神感动了。唐僧师徒吃尽常人不能忍受的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来真经,我要向他们学习。期末前一个月,我坚持每天起早摸黑刻苦学习。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我考了班级第一名,年级排名一下子前进了七百多!老师同学都说我创造了奇迹,其实是坚持把我推进了成功的大门。

  雨后的夏天,岸边的杨柳显得分外的妖娆。盐渎公园绿草如茵,我一个人独处,坐在花坛边上再次翻阅吴承恩的《西游记》,顿时醒悟:坚持目标对于成功是多么重要!唐僧四人正是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且他们不断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走向了成功。每次考试后,老师让我们对照目标,为何能实现目标的总是那些勤奋学习的同学?原因就在于坚持。有些同学坚持了,并且坚持了很久,也有些同学没有坚持,或是坚持得不够。于是,便有了学习上的前进与倒退,成功与失败。应该说,明确的目标是我们生活的起点而不是成功的终点。要想从起点走到成功的终点,就须我们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就是坚持。苦心的坚持比什么都重要。只有不断地努力,鲜花才会向您盛开,掌声才会为您响起……美好的人生从此才会与众不同。

  著名的新东方总裁俞敏红在《赢在中国》演讲时说:人生是条不平坦的道路,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有的人坚持不一定会成功,但是真正的成功其实就看谁坚持到最后。别人看不到希望都放弃了,而您却百折不饶地坚持到最后,我坚信您一定会看到成功的曙光,成功一定会向您招手……不错哦

  书山无路勤为梯,学海无涯苦作舟,名著《西游记》之所以感动我,是因为他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而且还给我启迪,培养了我走向成功必备的精神!我爱您——《西游记》。

  《西游记》读后感 篇7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电视版的《西游记》吧?那么你们对西游取经团的印象如何呢?是不是觉得孙悟空忠心耿耿,猪悟能好吃懒做?还是觉得沙悟净没什么用,唐三藏是非不分?哈哈,其实并不是这样,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往下看吧。

  取经团的实力

  不知你是不是觉得取经团里就一个孙悟空厉害,其余的都是渣?可真正的事实是:猪八戒和沙悟净可能比孙悟空还厉害。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原著版的《西游记》的第十九回中,孙悟空为了教训猪八戒,与它从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就是未拿下。据说最后还是猪八戒肚子饿了才败下阵来。更何况猪八戒还是天上的二十万水军教头,实力又会差吗?

  再说沙悟净吧,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而被贬下界来。然而大家知道“卷帘大将”是什么意思吗?“卷帘大将”是负责保护黄帝的人,也就是贴身侍卫。而“卷帘”二字,就是负责在黄帝上下马车的时候将车门的帘子卷起来的。一个带刀侍卫天天在黄帝身边保护他,这代表了什么,相信不用我说了吧。

  所以呢,真正的西游记取经团实力可不容小觑哦。

  猪八戒的`身份

  猪八戒在大家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好吃懒做、色胆包天、还是痴呆低俗?哈哈,在知道他的身份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不知大家可否记得,当年孙悟空是什么罪名?没错,大闹天宫。然后就被压在五行山下,还压了五百年之久。而沙悟净呢,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就被贬下界了,还受七日一次的飞剑穿心之苦。最后他们随唐僧而去,看似没什么,其实是受到利益的:孙悟空不必再被压在山下,沙僧不必再忍受飞剑穿心之苦。而猪八戒呢?醉酒狂言,冒犯了嫦娥,就被贬下界了。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吗?你可能会说它不是变成了猪吗?那只是猪八戒在投错了胎,与惩罚无关。它跟唐僧西行有得到什么吗?成了菩萨,受人尊敬?当年它当水军教头时一样受人尊敬,那时它还能吃香的喝辣的呢。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猪八戒是玉帝安插在取经团中的“内奸”。更何况在西行中,猪八戒经常让唐僧念《紧箍咒》,甚至让唐僧把悟空给赶走了!再加上前面说的猪八戒与孙悟空实力差不多,更加让猪八戒坐实了“内奸”甚至是“暗杀”孙悟空的位子。

  所以说,猪八戒的所作所为很可能是为了给“暗杀”做准备。

  沙和尚的心机

  大家看到题目肯定很奇怪,沙僧明明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淳朴”的,怎么会说他心机呢?哈哈,这你就不知道了,请你先想想,自打加入取经团来,沙僧打死过几次妖怪?几乎每次沙僧打怪,看到孙悟空和猪八戒一来就把主战场让给他们。这不是大方,相反,沙僧在自己的心中打着“如意算盘”呢:“反正我也打过了,到头来的好处也有我的一部份,现在这么努力干嘛?”正是这份心态,西行的成果中,沙僧得到的最少——“金身罗汉”。按佛家的排行来算,佛第一,菩萨第二,罗汉第三。这还是因为牵马有功。注意,这不是挑担有功,而是牵马有功,大家不要被电视剧所迷惑了。

  《西游记》其实还有更多的奥秘我还没有探索出来,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的话就赶紧告诉我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8

  它,是中国,更是世界艺术殿堂中不朽的传说;它,激励着数代人的成长,向着胜利勇往直前,如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甚至被梨园弟子们演绎;它,更是人们心目中永不褪色的画卷。它就是《西游记》。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在初春的早晨,一缕书香让我与它相遇。

  “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为陛下取得真经……”他,便是以慈悲为怀的唐僧。取经路上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衷,记着那一句“宁爱本乡一捻土,莫恋他国万两金”。不忍伤害一草一木,即使是强盗即使是强盗的性命也要让悟空放过。但就是因为唐僧太善良,以至于“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善恶不分,变得迂腐,冤枉了忠诚的悟空。虽然唐僧是西天取经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但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懦夫!唐僧伪善怕死。有一次唐僧被强盗抓住,竟对强盗说:“我有个小徒弟,随后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给予你罢了”。读到这儿时,我不禁大跌眼镜。唐僧虽然满怀理想主义,但却又贪生怕死,不敢还击,这也显现了作者对为政者昏庸无能的嘲讽。在看到《三打白骨精》一章时,我也觉得唐僧肉应该“千刀万剐”。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唐僧到了最后也与悟空解除了误会,这也算是“僧是愚氓犹可训”。

  不过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身正气、本领高强。悟空勇于向恶势力斗争,它代表的正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不愿屈服的力量。但五百年后,悟空经过一番磨砺,变得更加稳重,当师父被妖精捉走时,悟空临危不乱,镇定地考虑着营救师父的办法。每次他都冲在最前面,好几次都是为了救出唐僧而差点丢掉自己的性命。每次受伤昏倒后,醒来时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师傅呢”?而不是自己的生死。在“三打白骨精”中虽然多次被师父误会,一纸贬书无情地赶走了悟空,但悟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中可以看出他宽广的胸襟和气度。在每次念紧箍咒的声音响起时,悟空总在不断自我提升着。孙悟空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他舍生忘死,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书中的猪八戒好吃懒做、爱贪小便宜、经常迷恋女色,还爱挑拨悟空与师父的关系。但八戒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时,他总会助悟空一臂之力,好在他知错就改,最后终成正果。在《西游记》这本书中,我第二喜欢的就是沙僧。取经途中,他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老实憨厚,而且在师父与悟空闹矛盾时,也是沙僧从中劝和,免了一些纠纷。

  我若有所思地合起了书,威风凛凛的美猴王悟空,一心向善却又有些迂腐的师父唐僧,爱挑拨离间的悟能八戒,沉默寡言的沙僧悟净,只有各自取长补短,才是一个成功的团队。

  一阵春风吹过,那本《西游记》被吹得翻开了几页,它似乎还想对我诉说什么……

  《西游记》读后感 篇9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家喻户晓了。我趁着暑假的空闲时间我又重温一遍,再次看完后我又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想法。在书中,我欣赏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二其中猪八戒是他们师徒四人中最让读者讨厌的人物,可是我对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然他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说是最少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

  (一)在新世纪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凡事都提倡“爱的.教育”,无论对于小孩,年轻人还是成年人。小孩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然外表除外),因为这种老师比较和蔼,并且对外面的世界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他以前是天蓬元帅,当然了解世事啦),交给大家很多课外知识,从他平时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是个比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大家很多欢乐。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老师,不是吗?

  (二)除了小孩以外,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这种人,他们总是动不动就说爱情,像猪八戒这种人就是再合适不过了。猪八戒这种人对爱情有责任感,并且会用真心去爱别人,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动别人,所以更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俗话说,想要别人爱你,首先就要学会去爱别人。猪八戒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人,所以他能获得他人的爱。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轻人,老人和中年人。他们同样需要猪八戒这种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责任心的人总是能取得别人的青睐与喜欢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人吗?答案没有人会清楚。我想会比较少见吧,现代人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猪八戒也许是个幽默,有责任心且值得信赖的人吧。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他们靠顽强的意志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取得真经。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战胜一切。这是我想起了我学溜冰的事。

  当时我正在公园里玩,坐在椅子上休息时正好看到他们一群大哥哥正在那里学溜冰。看着他们身轻如燕的样子我羡慕极了。对了,我生日时爸爸送我的溜冰鞋还放在箱子里,我也可以学一学溜冰。下午我带着溜冰鞋兴高采烈地来到公园里,迫不及待的穿上溜冰鞋站起来,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每次刚刚站起就又摔了下来。这时我想起了昨天那些大哥哥的姿势,又试着滑了滑,可是这溜冰鞋滑滑的,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正当我想不练时我想起了唐僧师徒四人。于是我又站了起来,嘿!竟然站稳了。于是我便尝试着溜了几步,可又摔跤了。这时一位大哥哥看见我正在溜冰,便过来教我,我也很努力的学。经过接下来的几周练习,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

  《西游记》读后感 篇10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每当耳边传来这熟悉的旋律,我的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睿智勇敢的孙悟空形象。孙悟空在《西游记》里,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猴哥”,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寒假里,我又一次捧起了这部经典之作,享受这份文化大餐。在我心中,孙悟空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看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我为他捏了一把汗;读到他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时,我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孤独与痛苦;后来,他被唐僧解救,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历经磨难,降妖伏魔,最后终于修成正果,取得真经。放下《西游记》的那一瞬,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一路上,正是因为有了他,那些妖怪才闻风丧胆。他忠心耿耿地保护师傅西天取经,虽然在取经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偶尔也会耍耍小脾气,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身上的责任,即使师傅责骂他,误会他,甚至赶走他,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再大的风浪,心中有一份信念,仍有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再高的山峰,心怀一份憧憬,仍有可能攀越险峻的山顶。人生路,不就是一条通关打怪的西游之路吗?成长路上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就像书中大大小小的妖怪,需要我们用勇敢与智慧战胜它们。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那年暑假,我非要拉着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我信心十足,推上小自行车就想骑。谁知我还没站稳,自行车就摔倒了,压到我的脚面,疼得我哇哇直叫。这下我不敢轻举妄动了,央求爸爸帮我扶稳自行车,我才小心翼翼地坐上去。我双脚踩着踏板,心扑通扑通地跳着,仿佛我一张嘴它就会跳出来似的。我不时地回头看爸爸,生怕他松手,不一会儿汗水就像无数蚂蚁一样爬满我的脊背,天哪!原来骑自行车这么累呀!不知道什么时候,爸爸居然放开了手,我顿时手忙脚乱,顷刻间连车带人一股脑儿摔得稀里哗啦,手上脚上的皮都磨破了!我疼得龇牙咧嘴,好不容易站起来后,我再也不想骑自行车了。正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孙悟空的'影子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正嘲笑我:“遇到这么点困难就受不了,还算什么男子汉?真让俺老孙看不起你!”不知怎么的,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着我,扶起自行车,我又开始练习。我向爸爸“取经”,他告诉我注意力要集中,认真盯着前方,双手控制好前进的方向,车身稍微向右倾,尽量保持平衡。除了这些要领,还要记住三个字“不怕摔”,总想着放弃,是学不会骑车的。我重重地点点头,就这样,我摔倒了再爬起来,再摔,再起来……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艰苦练习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因为坚持,我成功了。

  未来的人生旅途中,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孙悟空的那种坚持、不服输的精神成了我的信仰,它指引着我,让我“斗罢艰险又出发”。

  《西游记》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名著,它是古代的神话故事,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著名的小说家吴承恩。小时候,我就在电视上看过《西游记》,当我9岁,才头一次看《西游记》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精彩了,我看了都手不释卷,简直入迷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百折不饶”。大家对《西游记》一定有所了解,因为电视上每天都在播放,但电视上不如书上的全面,但是书上的都把精华省略了。《西游记》是一本著名的古代小说,我非常喜欢看,一开始觉得长的看不完,可看着看着就想着了魔似的',不停的看。我觉得它(西游记)最吸引我的就属师徒经过的千辛万苦和徒弟的勇敢坚强。

  这本书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有许多妖魔鬼怪要吃唐僧,孙悟空总是把唐僧救出来。孙悟空用的武器是金箍棒,猪八戒用的武器是九齿钉耙,沙僧用的武器是月牙杖。要是我也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那该多好啊,可是现实是不存在的。他们唐僧师徒四人,唐僧不分真假又很信任,孙悟空聪明好学又勤劳,猪八戒好吃懒做又不怕水,沙和尚辛苦又很忠心。他们一路上碰到了许多妖魔鬼怪,他们特别喜欢吃唐僧肉,有的变成好人来骗唐僧,有的变成佛祖,有的变成假孙悟空……最后唐僧都被他们骗走了,孙悟空发现师傅不见了,就四处寻找,后来找到妖怪住的地方,跟妖怪打,有时候悟空打不过,就请其他神仙来帮忙。然后,他们继续往西赶去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个难,用了十四年,终于取到了真经。

  一路上的个个妖魔他们一一“铲除”,九九八十一难给我闯,我肯定闯不过。最喜欢的要数孙悟空了,钦佩他的千变万化,佩服他的“胆大妄为”、敢做敢当。

  以前,我只要遇到一点点儿小挫折、小困难就会哭鼻子,爸爸妈妈总会悉心地教导我,不要遇到一点儿小困难就轻易倒下,要张开自己的翅膀,勇敢地在蓝天中翱翔。我当时不以为然,但当我读到这一段话时,我终于懂得了、明白了。

  通过里面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他们的性格,唐僧:太仁慈了,因为太仁慈了,所以经常被想吃唐僧肉妖精们骗走,不分善恶,经常把孙悟空赶走。孙悟空:机智、聪明、勇敢、调皮、忠心、任性,这都是孙悟空的性格,虽说调皮,但他的本领可是最大的,他会七十二变,有火眼金睛,无所不能,他的武器还有筋斗云、金箍棒。猪八戒:会36变,但好吃懒做,经常睡大觉,不看好师傅,经常让师傅被妖精抢走。沙僧:忠厚、勤奋,有18变。

  “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安达西天。”啊,整整九九八十一难啊!他们经受了多少苦啊!这时,我又想起了我大小姐般的脾气,惭愧地低下了头:“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张开我的翅膀,勇敢地在蓝天中翱翔!”

  是啊,人生中会遇到多少挫折与苦难呢?如果我们一昧地哭泣、停滞不前,那我们又如何成长呢?我们要学习唐僧和他的徒弟们,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应该抬起我们稚嫩的脸庞。那么,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跨越挫折的沟壑!

  学习,就该百折不饶。

  《西游记》读后感 篇12

  《西游记》我时常在读,从小时候的插话本、动画片到现在的那本厚厚的原著。这离奇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常常让我陷入遐想……

  唐僧一心向佛,执着,孙悟空大胆正义,猪八戒贪财好色,沙僧心地善良、勤勤恳恳。而把这四人的形象融合起来,不正是一个立体而丰满的人吗?他们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不正是人的一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也是要历尽困难、解决无数难题的吗?

  我特别喜欢《西游记》里其中一个章节,那就是经典的“三打白骨精”。唐僧老实,悟空确有火眼金睛。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白骨精利用唐僧的心慈,化作“善良人士”,悟空见了当然要将其妖怪“打死”。但唐僧却不听悟空解释,将其赶回了花果山。我想,唐僧这一形象虽然是一个标准的“好人”,从未动过邪念,却实在是“天真”的紧。这种人看不破世间在美丽外表下的凶险的陷阱,义无反顾地跳下去,使得悟空含泪痛心,但也无可奈何。但当师傅被妖怪抓去后,他便要去捣了妖怪的老巢。孙悟空这正义勇敢的形象常常在我眼前浮现。美丽外壳下的陷阱,必然有将其相克的智慧与勇敢。

  猪八戒贪财好色。我还记得他是因为醉酒调戏嫦娥,才被贬下凡间;当师傅被妖怪抓去时,便要求散伙,分行李,回高老庄做女婿。所以,猪八戒这一名字便成为了人们辱骂别人的脏话。但有时,我们却也像猪八戒一样,当遇到非常之大的困难时,便要退缩。但猪八戒最终不也修成了正果?在取经路途中,虽然经常被美色迷惑,难分敌我,但也是对大师兄言听必从,对师傅忠心耿耿,也总算为取经路途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猪八戒这一经典的喜剧形象,经过种种磨练,终于变成了好人。所以,再恶劣的.人,再恶劣的习惯,只要自己愿意,经过人生磨练,也能“改邪归正”,做个好人!

  沙僧呢,他善良、安于天命,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便去找大师兄帮忙。不过,这恰恰是他的生存之道。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沙僧第一次正式出场时,我便吓了一跳——这真的是我心目中的沙僧么?瞧他面目狰狞,与悟空打对仗,竟是极像个反派角色。毕竟和悟空打不过,打不过跑还不行么?又不是非要与他们杠上。不过后来沙僧一直保持着憨厚随和的形象。当初沙僧凶相毕露,于现在的憨厚,完全不能比较,这只能说沙僧在之后的取经路途中,改变了自己的性子。他没有悟空的神通广大,也没有八戒的甜言蜜语,便只有老老实实,任劳任怨。虽然有一点点平庸,但胜在憨厚,这就是沙僧的魅力!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一样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所以说,这师徒四人合起来便是一个立体而丰满的人,人所有的贪、嗔、爱、恶于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人生呢,也就像取经,磕磕绊绊,要不就是顺利取到真经,要不就是被妖魔吃掉。只要我们都能像这师徒四人那样一路斩妖除魔,相信我们的结局一定会是前者。

  《西游记》读后感 篇13

  西游记,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它和《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被誉为四大名著。

  西游记,一部呗拍了无数次的神话小说。它用魔幻的手法将人带入一个美丽奇特的世界,让人回味无穷它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在这里玄奘被称为“唐三藏",并且还有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

  在他们取真经的路上,有多少的妖精,还有他们自己之间的误会。当唐僧总是相信那些变成人的妖怪时,我们总会在心里喊着"不要相信他,他是妖怪,他会把你吃掉的.",而他的大徒弟孙悟空每每将唐僧救出来,都会让他不要太慈悲,不要太相信别人,可唐僧却总是说"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可是每每还是被妖怪抓走了。他的二徒弟,一个好吃懒惰、贪生怕死的家伙。不过在紧急时刻,他也是会挺身而出的。他的三徒弟,沙河尚:一个老实的人,他虽然没有悟空的帅气,八戒的可爱,不过他的忠心让人印象深刻

  我最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因为他勇敢、除恶务尽、神通广大。当他和妖怪打架时,那帅帅的姿势,让人不喜欢都难。尤其是那对火眼金睛,让人羡慕的不得了,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妖怪,谁是好人。而且他还特别的正义忠心,。他有一次被师傅误会,被赶回花果山,但听说师傅被妖怪害了,虽然嘴上说"我已不是他徒弟,他怎么样关我什么事"可是心里还是急的要命,最后还不是去救他师傅了吗。大家就应该学习悟空这种精神。悟空还很调皮,总是揪着猪八戒的耳朵去逗八戒。所以怎么看悟空都是一个宝。虽然我最喜欢孙悟空,可是其他人也有他们的特点,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了任何一个人味道就会变了。

  比如说没有沙和尚这个人,就没有挑行李的人了,那这个任务不就落到猪八戒的身上了吗?那猪八戒不就没有偷懒的时间,就不会那么可爱。在说,没有沙和尚,那说来说"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在来说说唐僧吧,如果没有他,怎么会有西天取经者回事,怎么能体现出他的善良和不知好歹,有怎么能体现孙悟空的帅气。

  西游记这本书,不仅仅写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它还反映了人们与一切困难斗争,绝不低头退缩,要勇往直前。也反映了正义的力量是多么伟大。这九九八十一难不仅让我学到了,也让我感受到了:人就要有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想起之前自己不好好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不禁感叹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现在起,像自己的目标前进,无论成与败,至少我努力过,我尽力过,这对我来说就是进步,就是成功。因为我曾坚持到最后!

  西游记就像春雨一样,滋润我;像狂风一样,教导我;像阳光一样,给我光明,让我不退缩。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8-18

西游记的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9-23

2022西游记读后感优秀西游记回读后感12-13

西游记读后感初中西游记读后感初三11-29

西游记读后感初一3篇 《西游记》读后感左右初一06-27

《西游记》读后感10-23

(经典)西游记读后感07-29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7-28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8-08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