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

时间:2023-12-14 07:56:01 童年读后感 我要投稿

童年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年读后感

  近来我一直在读苏联文豪高尔基的著作《童年》,并深受其震撼。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三部曲之一,他在书中描述了以自己家庭为蓝本的一个家庭的生活,还细致的刻画了许多人物。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高尔基的童年生活简直算得上悲惨。一直关怀自己的父亲去世早;还经常被脾气暴躁且吝啬的小市民外祖父殴打;两个舅舅一直在争夺家产,闹得家里鸡犬不宁;母亲在外祖父的逼迫下再嫁,继父还好赌……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下,一个孩子可能成长成怎样的人呢?我不敢想像。但让人非常意外的是,书中主角阿廖沙一直健康成长着,心灵并没有被扭曲或伤害。究其原因,我认为阿廖沙的身边并不都是忘恩负义,死气沉沉,吝啬骄傲或一身坏毛病的坏人,在他有些灰暗的童年生活中,也有人掌着灯引导他前行。

  书中与阿廖沙最亲近的无疑是他的外祖母。外祖母善良幽默,在阿廖沙小时候经常给他讲故事,在阿廖沙父亲去世,母亲生产,被外祖父殴打等等让他惊恐的场合抚慰他,鼓励他,在阿廖沙摔断腿养病时来看望他,陪他聊天解闷,在阿廖沙受到不好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坏事后纠正他的错误,也就是外祖母,时时刻刻告诫阿廖沙要善良诚信,别总是在阿廖沙闯祸后袒护他。因此阿廖沙的原型也就是作者高尔基在书中说“是外祖母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由此可见外祖母是一个富有大爱的人。

  当外祖父痛打阿廖沙时,有一位学徒工默默的帮他挡下了很多次鞭打。这名学徒工叫茨冈,他后来跟阿廖沙成了很好的朋友。茨冈友善,调皮,健壮,与孩子们关系很好。他经常给孩子们做些小玩意儿,他同时还非常擅长民间舞蹈,经常在晚会上大放异彩。他机灵活泼,因此,经常被阿廖沙的两个舅舅剥削。他们与外祖父一起唆使茨冈偷东西,还经常让他帮他们做事。最终茨冈年纪轻轻就去世,也是由于那两个舅舅逼迫他扛一个又大又重的十字架,茨冈被十字架压折了腰,一命呜呼。但他在世的那些日子里带给了阿廖沙很多快乐。

  还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阿廖沙家里染坊的老工人格里高里。格利高里是个半瞎,秃顶,大胡子的老头,沉默寡言,还时不时地蹦出几句莫名其妙的话。他非常忠厚老实,在阿廖沙舅舅们的孩子捉弄自己时总是默默承受。他在阿廖沙父亲生前与他父亲是非常好的朋友,因此他经常在交谈中告诫阿廖沙:“你的父亲是一个活泼善良乐观开朗的人,他自己的品格无可挑剔,同时又热爱生活。你要像他一样,做一个正直开朗的人。”这些话让阿廖沙受益匪浅。

  另外,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租住在阿廖沙家中的房客,科学家“好事情”也让他知道了很多。“好事情”平时的言行举止有一点怪,又经常在房间内独自工作,因此被其他人看作是“巫师”“危险分子”“间谍”,但其实他是一个纯粹友善的科学家。阿廖沙到他房间里玩,他因为要保持自己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一反常态地警告阿廖沙不准乱动,还允诺他一根“胡萝卜”,答应为阿廖沙做一根里面灌铅的羊拐骨,让他在小朋友的比试中获胜,他经常与阿廖沙一起坐在花园里,时不时地对身边的事物发表简短但严谨且一针见血的评论,且他为人很随和,因此阿廖沙愿意亲近他……但他最后,由于旁人对他职业的猜疑而被迫搬离阿廖沙家,那根答应阿廖沙的羊拐骨最终也没有做。我相信他是因为自己职业的原因而隐瞒了身份,并因此而没能同很多其他科学家一样青史留名,但他仍然是可敬的。

  看书的过程中,我甚至有点心疼主角阿廖沙。他是个孩子,不谙世事,无法理解大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但时不时他还会接触到一点人性之恶。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外祖母总是为外祖父烹饪洗衣,尽到贤妻良母的责任但外祖父依然常常殴打外祖母,他无法理解两个舅舅之间为什么非得勾心斗角还对自己的孩子夫人不管不顾,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对他的朋友“好事情”不理不睬,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与军官的孩子们玩耍却会被军官打骂,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当继父殴打母亲时他为母亲出头但母亲还要要责备他……但他仍然用善意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尽管外祖父常常殴打他,他却想着外祖父教他读书认字,给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时的温柔,尽管房客彼得大叔处处针对他,他也会想到彼得大叔曾经的幽默可爱,尽管他认为两个舅舅又自私又可恶,但他还会为在舞会上大放异彩的雅科夫舅舅送上掌声。

  我可以肯定,之所以阿廖沙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阳光的成长,避开了身边人所拥有的人性之恶,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并能以满怀善意与感激的目光打量世界就是因为童年时身边善良的人对他的影响。外祖母、母亲、茨冈、格里高里、“好事情”以及其他一些人的行为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些人,阿廖沙在当时的家庭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答案毋庸置疑。如果我们以树来比喻人,在黑暗的环境中,树就只能变成扭曲且瘦弱的小树。但只要有光,树就有机会长成雄壮挺拔的大树。同样也可以用黑暗中行走的人来比喻。如果在黑暗中。身边没有灯光,人会到处碰壁。但如果有人为他点亮了一盏灯,这个人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阿廖沙的童年中,就有很多像这样的掌灯人。这样阿廖沙才能在如此恶劣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下成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

  我想,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掌灯人。尽管他们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但他们引导了一个或者几个孩子走上正确的路,这难道不是世间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吗?

  向我们身边的这些掌灯人致敬!

【童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童年的馒头》读后感童年的馒头出自哪本书11-27

阿廖沙与90后的童年——《童年》读后感09-01

童年读后感06-12

《童年》读后感06-12

《童年》读后感(精选)07-12

《童年》读后感07-19

童年读后感07-19

《童年》读后感07-19

《童年》读后感07-19

《童年》读后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