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8-24 17:41:02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

  割据中的处世良方

  在这个纷扰复杂的社会中,人们都努力地探索如何少走弯路、如何少做错事、如何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便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与借鉴中增强的处世能力。读古观今,我们可以以史为鉴。

  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抹不去的是我们的记忆。我记忆中的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人的才智、武功、权谋都发挥到了极致。那段纵横捭阖、求存避亡、东奔西投只为成就一番霸业的割据纷争中,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处世的良方。

  才德兼备,一诺千金

  虎牢关力敌刘关张、辕门射戟退大军、胯下赤兔手持画戟的那个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吕奉先,生死关头却因为他的超强武艺而被缢死白门楼。原因便是他的背信弃义家喻户晓,即使他愿降服,但也无人敢用他。他先后杀掉自己两个义父丁原和董卓,又多次攻杀好心收留自己的刘备。多次透支了信义,所以最后只能偿命。一个人在世上,才能是叩门砖,品德才是通行证。如果只有叩门砖,没有了通行证,那便似没了根茎的鲜花、断了源头的瀑布,只能享受才能带给自己的一时的好处,最终将会被社会淘汰,湮灭在历史的浪潮中。吕布不断地透支了信用,一时得到了赤兔马和貂蝉,却永远地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了背信弃义的顽劣形象。这也应证了一句话: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诚信是品德的试金石,人生在世切不可丢了它。以后当我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有合作、有交流。愉快合作、顺畅交流怎可少了诚信作为前提?记得以后要对自己的每一个承诺负责,尽最大的力量兑现对他人的诺言。尽管这么做暂时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等你获得良好的口碑、在处理世事中显得游刃有余时,再细细回想自己为了诚信所做的一切,你也许会笑着打出“V”字型手势大呼值得。所以,朋友,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先从诚信开始吧。一步一步努力地做到才德兼备,一诺千金。

  勿妒贤良,量力而为

  诸葛亮一生有两个最大的对手,一个是东吴英才周瑜,另一个则是北魏鬼才司马懿。此二人在面对同样高出自己一筹的对手时,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也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在纵比横较后,我们难免会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好胜之心人人皆有。但如何用好好胜之心,我想周瑜与司马懿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先来看他们二人知道自己非孔明对手的反应:周瑜瞬时起了嫉妒之心,决心除掉孔明以绝后患;而司马懿勇于承认自己与孔明的差距,马上根据自己的实力制定战术。一个人一旦起了强烈的嫉妒之心,他便与理智渐行渐远了。过了理智这一站,就只能慢慢地驶向失败的终点站;停靠在了理智的这一站,才能稳步走向成功的目的地。周瑜也最终为自己的嫉妒与不容人付出了代价,三次受辱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而司马懿选择了坚守战术,士兵叫骂与巾帼之衣都没有使他气急败坏,最终熬死一代神相诸葛亮。我们主观的好胜之心是一种不甘落后的积极情绪,但也要同时把握客观的事实与条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找到自己与更优秀的人的差距,探索出科学合理的途径来稳步地增强自己的实力,逐渐缩小差距甚至实现超越。不可狂妄自大,更不可眼里容不下别人。因为宽阔的胸襟可以为我们收纳更多的机遇和更多提升自己的空间。周瑜与司马懿截然相反的结果,已经将这个道理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勿妒贤良,量力而为。

  持之以恒,百折不挠

  天水姜伯约,他一直有一个梦。为了报答诸葛武侯的知遇之恩,他要独挑大梁,攘除奸凶、守卫蜀国,守卫先帝刘备的兴汉之愿。在忠良猛将所剩无几、宦官佞臣逐渐当道的后诸葛时期,不偏安一隅的蜀汉政权竟然又存活了三十年。直接原因就是姜维多年坚持的出师北伐以攻代守、以损换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贵在坚持,贵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坚持。姜维九伐中原,名震寰宇,尽管常会遇到魏将邓艾的顽强抵抗并屡有失败。但他总能越挫越勇,一次又一次重振旗鼓挥师北上。尽管他的梦想最终还是没有实现,但是他对蜀汉政权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这种为梦想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梦想是对岸,困难是洪流,勤奋与汗水化作的木板还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将其连成一座坚固的桥梁。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我们失去了坚持会怎样?假设姜维为梦想奋斗一会儿便抵制不住诱惑、煎熬不了难关而动摇立场,国力强盛魏国定会迅速发展起来,不出数年便可踏平西蜀。姜维也绝无颜面与逝去的诸葛师傅相见。我们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中,若是浅尝辄止,定然也会觉得对自己的灵魂有愧。我们还要记住,挫折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是如影随形的。它们在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也让我们逐渐成长。别被巨大的挫折打垮信念,也别被不断的失败挫伤信心,一路上需始终铭记“熬住便是一切”的道理。在追梦的路上,请学习姜维的精神,等以后达到理想的目标或者成就了一番事业时,想想这一路的艰辛,是这样的一种信念支撑着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

  人生之路还得自己走,处世之道还得自己悟。三国之魅力即在于乱世中的处世之道仍适用于太平盛世。想必这就叫良方吧,不求似醍醐灌顶,只愿裨益余生。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暑假里拜读《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等等,无不个个极尽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魏国的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先说国君刘备吧,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 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最后说说东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尤为重要的还是周瑜气度太小。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吐血而死,实在可惜。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3

  题记:林俊杰的歌《曹操》中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在看三国前,便对三国里的著名故事,英雄人物早有耳闻。“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已成人们的美谈。“火烧新野”,“空城计”,“赤壁之战”等故事中的计策也令人啧啧称赞。而英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大仁大义的刘备更是令我敬佩不已。但难以了解深奥的古文,就一直没有尝试看。

  好不容易迎来了暑假,忽然对三国演义有了兴趣,便拿起一直被遗忘在书柜中的《三国演义》准备细细品读一番。

  读完三国,感慨万千。就凭第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这一次次的改朝换代,就是一次次的分与合后慢慢进步,然而中国解放,也是分后的合。光开头第一句话,就这么有道理,而这么多的故事,更能让我懂得更多的道理。

  曹操曾煮酒论英雄,那我也来论论。三国中的英雄有好多好多,像关羽,周瑜就是。但英雄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先说关羽吧,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自然能看出关羽武艺的高强。但关羽太傲,视群雄如草芥,他也太爱意气行事。赤壁之战中,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看出了关羽的仗义,但也看出了关羽的意气行事。刘备去吴国迎娶孙小妹那会儿,关羽和张飞又差点气走了诸葛亮。而关羽的最大一次错在他失守荆州。关羽不听劝告,自作主张,从而败走麦城,还搭了自己的性命。关羽之死,刘备悲伤过度,一绝不正,蜀国也日渐消沉。借曹操的话“哀哉云长,痛哉云长,惜哉云长。”

  再说周瑜。在看三国前,我还不相信有人会被气死,现在,我真信了。周瑜的缺点在于心胸狭窄,“既生瑜,何生亮”就道出了周瑜的内心。在诸葛亮出现之前,周瑜或许以为自己是一个无人能敌的聪明人了,但在孙刘联盟之初,诸葛亮出现后,周瑜是日日夜夜想着要杀诸葛亮,对诸葛亮是又嫉又恨,因自己对诸葛亮之恨而不一大局为重,目光放短了。是鲁肃的千劝万劝才使周瑜放下了想杀诸葛亮的念头。后来刘备占据了荆州,周瑜气得吐了血,对荆州朝思暮想,一直莽撞地想攻打荆州。周瑜千方百计地设法攻取荆州,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来主动对荆州发起攻击又遭受埋伏,这两气加上前面一气居然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可见此人的小肚鸡肠,其实,周瑜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他自己的原因。周公瑾享年三十六岁,江东一代豪杰就这样走了。

  如果我们人人都想周公瑾那样心胸狭窄,那这世界上是不是就没活人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新时代。就说我们班吧,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我们班写作高手如林,写作新黑马是一批批地不断涌现。在我们班,只要有好作文就要到讲台上去读。有一段时间沄的文章一直受老师赞扬,而我在班里写作三人行中,这一段时间我的作文成绩却成绩平平,陷入了写作低谷。三人行中的其他两人的作文也被老师赞扬。老师虽然没有批评我,但我自己心里却明白,我羞愧万分。我想,如果这种情况下我像周公瑾那样的话,那我的成绩非但不会恢复,反而会更加的糟。我自然很羡慕沄,我痛下决心,一定要回到以前的写作水平,我细心揣摩,用心写作。在几星期后,我又写出了佳作。

  既然英雄身上都有这么多缺点,那更别说我们平凡人了。

  三国中我最喜欢赵云了,好像没什么大缺点,神勇而又忠义,胆大而又心细。或许是罗贯中把他写的太完美了。三国中的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美名远扬,名垂青史,还有一类是臭名昭著,遗臭万年。而美名远扬的人皆是英雄,但这英雄都不是完美之人,武官无谋,文官无勇,难得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周瑜,却又心胸狭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的梦想就是——哈哈,虽然不要当英雄,但也要当一个女中豪杰。我其实是一个比较爱哭的人,这也是我的缺点,每次受到挫折,或被老师重重地批评,我第一件事不是想接下来该怎么努力,而是想忍住!忍住!不能哭!泪水不能留下来!可每次都无济于事,眼泪流了下来,使我感觉我是个软弱的人,但其实我并不是那样,我自认为还是挺坚强的,只是止不住眼泪罢了。要当女中豪杰,必须改掉爱掉眼泪这个毛病,才能使自己真的坚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最有骨气的一首诗。如果人人都觉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话,那这世界上就没有懦弱的人了。我也要做人中豪杰!

三国演义读后感4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快速变迁。《三国演义》的确为读者生动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们从中懂得了历史的变化万千。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即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包括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一个个英雄形象,更让历史在我们的眼前重现。英雄会在战火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诸葛孔明篇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巨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咏怀古迹》

  在《三国演义》中,最令我欣赏的便是诸葛军师--诸葛亮。身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国的丞相,字孔明号卧龙的他,无所不知,无所不通。记得刘备在三顾茅庐时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便说明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我之所以欣赏诸葛孔明,是因为他是一位终身只侍一主的忠臣,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过仁臣。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功劳无数。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以木偶退司马懿······这些都令人叹为观止,意想不到。

  诸葛亮的计谋成功不光是因为他的神机妙算,还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为刘备统一三国,永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

  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读后感《谁乃真英雄--《三国演义》读后感》。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曹操篇

  人称治世之能臣,又称乱世之奸雄。曹操一代文学家,提笔便能把诗作。曹操一代军事家,思维敏捷有气魄。曹操一代政治家,为人处世善思索。曹操有功也有过,公正评判方才可。东汉末年分三国,硝烟战火何其多?三分天下有其一,一统豪杰曹孟德!

  --佚名《品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诸葛亮,我所欣赏的便是曹操了。虽然罗贯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而把他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因此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才能有后来晋国统一天下,所以他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他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下了一道在历史上起到重要意义的《求贤令》。后来,曹操先后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只要真有真才实学,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有关系。经过一番努力,曹魏才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例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而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时,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呢?"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这便是曹操的用人之道。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愁容满面,而是笑着说:"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与屡败屡战的精神。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名篇。读完三国,掩卷沉思,回想它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在我的眼前浮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到底谁乃真英雄,我们不得而知。

  细品三国,醇香余味,三日不绝。而英雄们的付出,我们更要为中原统一,向他们致敬。《三国演义》给我们留下的经典,要代代渊源流传······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战场硝烟,热血挥洒。若不是误打误撞翻开了《三国演义》,我又怎会明白。那在浪花中淘尽了的如烟往事呢?

  ——题记

  晴朗的下午就像一壶暖酒,很容易让人陶醉在这一捧轻纱般的阳光中。窗子旁边一棵高大的杨树,正奋力撑着宽大的臂膀,扫出一片荫凉。树叶绿得就像是从一汪秋水中掬上来的,阳光淡淡地从缝隙中漏下来,洒下一地斑驳光影。这样的美好时光最为短暂。

  夏天来了,知了趴在树枝上一个劲儿地发出那干燥的叫声,我这才意识到时间溜得太快。不知不觉之间,那本砖头一样的《三国演义》已经被我读了一大半了。

  与许多女孩一样,曾经的我常常静静捧读《红楼梦》,不知不觉早已泪湿衣衫,心房也如同桃花瓣一样柔软潮湿。只是我没想到,有一天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去看那硝烟充盈着的满腔热血的世界。偶尔翻开那本沾着厚厚一层灰尘的《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便被带进了那热血沸腾、令人激动不已的三国乱世中,不能自拔。

  本来应该像个淑女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龄,而我却完全无法做到那样文文雅雅的样子。本来应该感叹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者低吟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偏偏觉得这些风花雪月的诗词虽然充满美感,却过于小资情调,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哪里抵得上杨慎先生的《临江仙》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大气磅礴?疯狂的我,甚至将它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在桌子上,毫不在意会遭遇老师的批评。

  “你这样可不像个女孩啊。”老妈看着这个突然“性情大变”的我,眉里眼里露出无可奈何的苦笑,“你可真是性情大变哦。”

  我愣了愣,然后笑了起来,我的性格的确变了一些。曾经那个在阳光下捧读红楼,读到“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时候,泪水从眼角溢出的女孩不知去哪里了,在时光中似乎已经悄然转过头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兴高采烈地看《三国演义》,看到精彩处会拍案而起的女孩。或许这样并不怎么像一个父母眼里合格的小女生,或许女孩子读三国就会有些疯疯癫癫,然而我喜欢那样的故事。

  总是不禁想起,那个落日残阳映照的沙场,英雄的浴血拼杀。或者羽扇轻摇的高人,不出茅庐却知天下事,与敌人斗智斗勇,令人感到心潮澎湃。而我同时也知道那是一个生民百余一的年代,灾荒,战乱,令人心痛。我却依旧一页页贪婪地翻看。或许我的心里本来就有些或多或少的英雄情结吧。

  随着书页一页页翻开,一个个在风雨中浮现的英雄逐渐映入了我的眼帘:欣赏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豪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轻轻地将这一行字念出来,我想他们一定将要为了平定天下而努力,不论结果如何,他们终究是迈出了豪迈而又艰难的脚步。桃花纷飞,曾经我在《红楼梦》里看到了林黛玉的忧伤多情,然而,同样的桃花纷飞,我却看到了英雄豪迈,义薄云天。

  凤仪亭的一出闹剧,貂蝉的精心策划,谁说自古红颜祸水?正是貌美如花的貂蝉除掉了无恶不作的董卓,虽然没有别人的血腥厮杀,却能用柔情智慧让天下平安。貂蝉,不愧是我之最敬。

  我也看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忠义勇。关羽降汉不降曹,对于结义兄弟刘备的忠诚岂能改变?没有“三姓家奴”的忘恩负义,只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没忘桃园三结义的“义”。关羽,自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古城会兄弟相逢,那是怎样的欢乐与喜悦?在落花满天的桃林里相逢,依旧是义。曾经,我看到《红楼梦》里黛玉葬花,而今我明白原来温柔美丽的桃花也可以作为英雄花。

  “乱世之奸雄”曹操,雄才大略,腹有良谋。尽管在戏文中被画成了一张大白脸,然而他的功绩却无法在历史的河流中淹没。他自己说过,如果没有他,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绝不是空话。就算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也无法忽视他的历史功绩。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刻画出的是一幅寂静美丽的夜景。孔明和周瑜可以联手把他的船烧了,却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好诗好句。

  我也看见不出茅庐却知天下三分的'诸葛孔明先生。孔明虽说是个军师,并未像关羽一样在战场上血染征袍地厮杀,然而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一意辅佐刘阿斗,兢兢业业地为刘备亡后的蜀汉撑起一片悲壮的天空。后人提起蜀亡,总是长吁短叹,叹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最终还是无法扭转乾坤,而我仍深以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合上书页,我长吁一口气,然而那一首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乐章依旧回荡在我的心中,如同滔滔江水,不停不息。

  曹操的煮酒论英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夫英雄者,有包容宇宙之机,有吞吐天地之志。”能在如水的月光下,与好友煮酒论三国,真是一大快事。在时光的尘埃中沉湎的三国英雄们,月光中纷纷显现,我只觉得,我们是江渚上的渔樵,看那滔滔江水,品味那三国往事。

  在我这个年龄的意境里,没有草长莺飞,没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诗情画意,只是因为不经意间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于是才邂逅了英雄热血和刀光剑影、金戈铁马。而且,即将离开初二的我,很可能马上就要和我钟爱的《三国演义》挥一挥手,说一声再见了,就像当初告别《红楼梦》一样,无奈地将它放进书柜。

  我想《三国演义》,是一个盛开了英雄之花的地方,一首首豪迈悲壮的英雄之歌,在滚滚长江的浪花中淘尽了往事……

  窗外,阳光正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6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张角兄弟揭竿而起,于是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在此形势之下,各地豪强或为自保家园,或为称雄一方,纷纷建立地方武装,这就形成了各路豪强的割据之势。中国大的地,群雄逐鹿,各霸一方。

  为镇压黄巾军起义,东汉朝廷在全国招兵,在幽州地面也有了招兵公文,这就引来了一个大英雄刘备。这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算起来也是东汉王室的远方直系子孙。他虽然目前沦落民间,以贩麻鞋和织席为业,却胸怀大志。他身长七尺五寸,颇有龙子风采。刘备擅使一对双股剑,足智多谋,特别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他见到招兵榜文,便与意气相投的新教朋友张飞张翼德、关羽关云长在桃园里结拜成兄弟,(桃园三结义)刘备为长兄,关羽、飞依次为弟。三人决心投军杀敌,报效国家。二弟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擅使一口重七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擅使一只丈八蛇矛。兄弟三人勇武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们投军后立下许多战功,还救出了被张角击败的董卓。但因刘备地位低下,只当了个小官,击退黄巾军后,他们弃官归乡。

  宫廷内宦官专权日盛,朝政日乱,人民怨声载道。各地战乱又起,刘备又带二人复出,因为平定渔阳之战有功,刘备被封为平原县令,有了一支自己的人马。

  不久之后,汉灵帝死,幼小的汉献帝即位。几番争斗之后,朝政大权又被奸相董卓把持,董卓骄狂残暴,引起众官的不满。曹操是一位颇有心计的人物,他刺杀董卓未成,设计出逃。曹操在陈留带起一支兵马,推袁绍为盟主号召天下兵马共讨董卓。在曹操讨卓檄文的号召下,十七镇诸侯起兵响应,直逼洛阳,刘备兄弟也在其中。讨董大军兵临城下,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出城迎战,连杀盟军数员大将。这时,关羽打发神威,温酒斩华雄,(关羽温酒斩华雄)即出战时温好的酒都还未凉就提华雄的人头而归。

  董卓见华雄被杀,亲自领着十五万大军应战,他的义子吕布骁勇善战,武功天下第一,众诸侯无人能敌。紧急时刻,张飞、关羽、刘备三英雄合战吕布。(三英战吕布)迫于形势,董卓放弃洛阳,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各路豪强占据洛阳后,长沙太守孙坚寻的一枚传国玉玺,便心生异念,找个借口返回江东,已图霸业。袁绍听说后大怒,联合荆州刺史刘表半路截击孙坚,从此孙坚与刘表结怨。各路诸侯也各怀异心,不久便各自散去。曹操投扬州,袁绍到关东。刘备仍回平原县当县令。此后割据一方的枭雄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多有枭雄战死。此时董卓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因美女貂蝉与吕布发生冲突,吕布杀了董卓,但董卓的旧部杀回长安,吕布抵挡不住,逃出关外投奔袁术去了。

  太平的日子不长,山东黄巾军的余部又开始起义。曹操平定山东,所向披靡,降敌数万,招揽天下英雄贤士,开始建立霸业。经过几年东征西讨,他独揽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久,曹操引兵诛杀吕布,兵围刘备。刘备势单力薄,全军大败,他只身突围投奔袁绍。张飞不知去向。关羽为保全刘备家小,与曹操签订条件后归顺。曹操极为赏识关羽,一心想将他招降。关羽义薄云天,他在斩颜良诛文丑,报答曹操后,不辞而别。关羽千里走单骑,一路护送刘备一家老小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与刘备和张飞相会。此时刘备在汝南重整旗鼓,招纳了猛将常山赵子龙,势力逐渐恢复。

  这时独占江南的孙策在江东招纳了猛将谋臣,称雄江东。后来他中了刺客暗算,毒发而死,其的.孙权接管了他的权力,采取顺曹操、绝袁绍的方针,割据江东。袁绍和曹操两雄相相拼,官渡爆发了一场激战。战中,曹操赤脚迎许攸,并采纳他的意见断其粮草、乱其军心,以少胜多,袁绍带八百单骑逃回冀州。不久,袁绍重整部队来战曹操,曹操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再次打败袁绍,进而兵围冀州。袁绍病死,曹操水淹冀州,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他于是腾出手来对付刘备。刘备屡战屡败,当时投靠荆州刘表处。他受到刘表妻党的猜忌,并想加害于他。刘备于是避难新野,并败徐庶为军事,势力日渐强盛。曹操屡次派人来攻,都败在刘备手中。曹操于是设计迫使徐庶离开刘备,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字号“卧龙先生”的诸葛亮。刘备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见诸葛亮。诸葛亮提出跨有荆、益二州,以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三立之势的战略方针,刘备苦请其出山辅佐。

  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病死,其妻蔡氏以次子刘琼嗣位,投降曹操。刘备携民出走江陵,在当阳被曹军赶上,军民大乱。赵云单骑救出阿斗,张飞在长坂桥吓退曹军,刘备收拾残兵退至江夏。适逢孙权谴鲁肃来探虚实,诸葛亮即随鲁肃前往江东,欲结孙权共拒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7

  独爱《三国演义》此书,今来评——我眼中的三国是如何的。

  先来做个科普介绍。《三国演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了三个国家,三个统帅,在那个硝烟纵横的年代,展开的一场激烈的角逐,政治上的、军事上的、人形上的……配合了当时广袤的背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某个时期古代的雄伟壮丽山河打拼的伟图,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悠久历史,浓厚蕴含,耐人寻味;沧桑故事,沁人心扉,深触人心;孤雄群英,璀璨人物,令我落泪又痴醉……而其中的故事,自然是多不胜数的,每一个性格的刻画,都会引起不同的`共鸣!

  百十智圣,独爱凤雏!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便可安天下。”让我们了解了妇孺皆知的诸葛亮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那个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让刘备有一个名正言顺得到西川的理由,不惜以命相博的庞统。

  自古以来,人们都习惯于以貌取人。相较于诸葛亮的年轻俊秀,长相砢碜的庞统,自然会被人所忽略。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被求贤若渴的刘备所发掘,从而实现了他的鸿鹄之志。与其说是庞统成全了刘备取西川的夙愿,倒不如说是刘备成就了庞统的满腔抱负!

  千百英雄,独恋枭雄!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欲杀贼,必先屈身事贼!”狂傲的话语,除了一代枭雄——曹操,有谁敢言?从孤身入虎穴刺杀董卓,到误杀吕伯奢一家之后的斩草除根,再到赤壁之战败后的积极乐观,更到最后因为多疑猜忌而杀杨修、忌荀彧、防司马懿……

  这一切的种种无疑都在向人们证明着那首《龟虽寿》里的豪情壮志,以及那种不甘平庸的不倒翁精神。

  哪怕屈身于贼,他大气,他忍让,他机智,他做事果断,他珍重人才……故而有了现代的枭雄之伟称。

  依稀记得煮酒论雄之情节,多么令人紧张又热血……

  袁术何?冢中枯骨。

  八骏可为?虚名无实。

  江东孙伯符?借父之名尔……

  万千凡人,独喜杨修!

  “一人一口酥”、“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两句话让我们记住了喜欢出风头的杨修。谋者,应大智若愚,不该自作聪明,更不能随意臆测主子的用意。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更何况,他伴随的还是那个生性本就多疑善妒的曹操呢!有此结局也是意料之中。他能看破曹操的用意,却看不透曹操那忌贤妒能的本性。如果他能懂得何时显才,何时用,估计他必当会成为继荀彧郭嘉之后的又一大谋臣……

  人物特色各类齐全,从平凡到不平凡,一路路走来,英雄与凡人都累了,但他们都创出自己的辉煌——这是人物!

  在大千世界很东西会流失,会消失,可是一本书却将更多的东西留存了下来!他们有着自己的战绩,有着自己的骄傲,即时在黄泉重聚,即时躯体埋于黄土,那事迹依旧会随书被人永颂。

  这战绩有成功,更多的是在那背后的失败所铸就的成长……

  三国纷争战事起,汉末谁曾命诸侯。

  白手起家刺董卓,却被追杀无颜色。

  三换宿主不得顾,谁叹玄德是明主。

  唯后不得圣主心,只将才华葬落凤。

  多次不违直谏言,却被年轻负才华。

  谁想当年风发时,至今却是无善终。

  从人到事,从古到今,从观看影视剧到书中文言文,从说到写,一句经典的题词总是在我脑海盘旋,不停地徘徊,不停地在被吟诵着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便是震撼了无数人的——书魂!

  人物?事件?书魂?这些单纯随书,略失慕艳意,真正的想法其实还有这很多很多,待我一一做解。

  此书为经典,四大之一,个人认为不仅是内容、深度,更有一个有意思的原因,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使我对于三国有了更大的兴趣,那就是——一个成功作者的成长史!

  刚开始“被斩于马下”“一刀,斩于马下”“战数回合,不敌”等彰显出了一个新秀对于战斗过程的不擅长,后一章章的进步,一章章把我代入,一章章令我刻骨铭心的震撼。

  刚开始的人设,印象最深的是燕人张飞,特逗特好玩儿特厉害。“哥哥心肠忒好”“叉叉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叉叉,和你并三百回合”……如此憨厚形象着实令人莞尔,虽真是却又隐隐不妥,直到后来,见他智擒刘岱,印象一大翻转!令我刮目相看,其大智若愚,其勇攀比吕布,其憨厚已于其表。这在我看来不单单是人物的成长,也是作者的把控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故事的情节是需要沉淀和酝酿的,我想作者当初也是这般,与书为友,用尽经历挥洒笔墨,将自己所爱所感所经历的,一一以文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出来。

  那么,合上书的你,对此书有了解了么?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昨天下午课程结束后天空阴云密布,满希望会天降甘霖,消减暑热,但雨终于没有落下。天气依然酷热无比。

  上午依然是谭邦和教授的课,讲古典小说和高中语文教学,仍然主要讲古典小说研究,很少涉及高中语文教学的话题。谭教授用三句话概括自己的治学路径:研究古典文学,反思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上午的古典小说主要讲了自己对《三国演义》的解读,下午主要讲了《金瓶梅》的深层意蕴。

  刘再复先生曾专著论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从文化的视角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权术阴谋大全,《水浒传》则在快意恩仇中宣扬血腥和暴力,所以,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这两部书则可能引导人性向恶发展,所以他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正是中国的两大地狱之门。我两年前再读《三国演义》,对里面充斥的权谋和智术也时时生厌恶之感,对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论断击节赞赏,真是一语中的,见血封喉。

  今天谭教授的解读,再次深化了我对《三国演义》的认识。中国民间把诸葛亮视为智胜的传统由来已久,研究者批评诸葛亮为“愚忠”的说法也并不鲜见。谭教授认为,诸葛亮这个文化偶像是以“忠诚、服从”为特征的`专制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反映。某种程度上是统治阶级用来愚民的道具。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段落已经使我们认识到刘备的“伪”,那么三顾茅庐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三顾茅庐的故事历来被人们视为刘备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贤君形象的典型故事,但是认真阅读三顾茅庐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是在走投无路,无处立足之时的无奈之举,诸葛亮是刘备企图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当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午觉,刘备耐心的等待。张飞等得不耐烦,说自己要去房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此时刘备说了一句话:“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也。”也就是说,那正是他所要设计的效果,一顾即遇,反非所盼。近有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于此评刘备之言曰:“这话说出口来,便是小人嘴脸。”真是一针见血。诸葛亮甫一出山就在隆中决对中为刘备规划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其实质是把纷乱的天下更长久地拖入了战争分裂的深渊。

  再来看刘备白帝城托孤后所造成的荒谬画面,一个天下最聪明的人跪倒在一个天下最愚蠢的人——刘阿斗面前,俯首称臣。但是这个最聪明的人绝对不耍花样,绝对服从这个最愚蠢的人。后世多少文人学者指着这幅画告诫后人,“这就是中国道德的最高境界,或者说这就是最高境界的中国道德”。

  这样的智慧之人,在这样的“道德”蹂躏之下会有怎样的结局?

  诸葛亮为了完成先主的遗愿,开始“六出祁山”,这六次北伐,是在完全没有胜利希望的情况下展开的,就是为了表现对先主的忠诚,“知其不可而为之”,结果在历尽艰辛,即将功成的时候,司马懿使反间计在成都散布流言,说诸葛亮将反,蠢蛋刘禅即刻诏令诸葛亮班师回朝。正是这纸诏令把诸葛亮置于道德和智慧不能兼顾的两难困境:奉命回朝,就将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不回去,即是抗命不忠。诸葛亮选择了服从,选择了对君王的忠诚。这是历朝历代君主推崇诸葛亮的一个首要原因,所以武侯祠在全国遍地开花——这背后是君主专制的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对诸葛亮的“忠诚”的宣扬。

  可堪哀怜的是,诸葛亮还是“星落秋风五丈原”,他选择了姜维继续他未竟的事业,姜维穿起了诸葛亮的“红舞鞋”继续在刘禅身边狂舞,但相同的命运又落在姜维身上,他又遭曹军离间而被刘禅召回。罗贯中在该章末尾的结诗中写道:“乐毅伐齐遭间阻,岳飞破敌被谗回。”这两个看似重复的故事,实际上道破了历朝历代的君主和将领关系的本质。

  这些中国古典小说中所传达的遗毒还在今天的意识形态领域继续占据主流,继续箝制着今天对“诸葛之忠”津津乐道的人们的头脑。可惜的是,今天的人们对此尚没有清醒的自觉。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反思精神是一切清醒而智慧的大脑所必须具有的精神。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思想家福柯说:“反思,就是对熟悉的事物再次陌生化。”而这种陌生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认识的飞跃和精神的历险,当然更多的还是发现的神奇,以及思想灵光洞烛幽微后而豁然开朗的欣悦与满足。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中,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造访,没有见到,第三次正好诸葛亮在午睡,几个时辰以后,睡足了的诸葛亮醒来便吟出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对于人生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将其参得透彻,看得明白呢。诸葛亮说“我自知”,不知九泉之下的诸葛先生是否大梦已醒,更不知今天阅读古典小说的读者诸君是否有这样的清醒认识和文化自觉。

  晚饭后东边天上又有乌云席卷而来,回到宾馆,终于铺天盖地降下一场大雨来。十余天了,终于看到一场甘霖播洒暑热的江城,一洗酷暑和郁热。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五千年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这璀璨的文明之下,积淀了独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的文化中尤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却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千千万万惊奇的人们眼前。

  四部名著虽大,但与中国有史以来人们所创作下的作品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谓四大名著,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人多个阶层拜读过而已。在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国演义》是最受平民欢迎,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古典名著,时光走过数百年,自人们从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来,人们所涉猎的书籍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说《西游记》太过空虚,不实际,有人说《水浒传》充满了大男子主义,没有文学韵味,有人说《红楼梦》太过婆妈,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只有《三国演义》为万千大众所青睐,尽管依然有反对之声,说它只不过是迥异于《三国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读它,品味着它,总之,穿越数千年,《三国演义》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外国文学史的宠儿。

  从表面上理解,所谓三国演义,也就是三个国家,三个集团的人物的一出“演义”大戏,这与水水浒传有相同之处,《三国演义》正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像关羽这样的豪迈英雄,一个又一个像曹操这般的奸诈枭雄,一个又一个的像诸葛亮一般的济世奇才所组成的书,所谓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唇枪舌剑的舌战群儒,也不过是逢场作戏的配角,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其真正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

  整本书读完,仿佛与刚这千千万万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见了张飞的勇猛,关羽的正义凛然,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老谋深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这些,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要算是著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了,或许在看过司马懿,许庶,庞统的奇才大略之后,诸葛亮那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计依然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新鲜感,可是这样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未免令人产生了审“才”疲劳,读多了反而会令人产生厌倦感,失去了一读再读的兴趣,相反,诺我们从诸葛亮在刘备一手缔造的集团之中的为官之道之处细细品味,不禁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自刘备有幸结识了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之后,在“复兴汉室”的艰辛道路上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篱下的他,虽然有英勇无比的关张两兄弟的鼎力相助,可仍然感觉需要一名助手,可他一没权,二没钱,三没势,又怎么会有人投靠呢?可上帝给每一位渴求贤才的“军阀”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将诸葛亮这位济世奇才送给了这位穷困潦倒的“没落皇叔”,虽然,刘备毕恭毕敬地从穷得响叮当山沟里请来了这位军师,对其信任有嘉,可是在刘备这个用“血缘关系”堆积起来的大山之中,外人想要大展拳脚可谓是难中之难,像孙乾,魏延这样的人才不是被冷落一旁就是被铲除,心细的诸葛亮又怎么不会想到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的贤才投奔明主那般着急,立马就投奔他人帐下,临走时还细细嘱咐弟弟要尽心管理家务,好像到了将来要告老还乡,对刘备手中那前途无量的“家业”没有丝毫贪欲一般,也不同与其他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好大喜功,还威胁主上的统治,最后被当作威胁被铲除,诸葛亮不仅在刘备这个巨大的宗亲集团中始终以一个助手的姿态做事,也不在刘备的眼皮底下拉帮结派,不管是有意无意,恐怕将来刘备在肃清内奸时绝对不会将麻烦降到诸葛亮的头上,不象历史上一些功高盖主的人,忠心为主子服务,最终却落得被杀的下场,不然在刘备临终托孤之时有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经营一世的蜀国交付于诸葛亮一个外人,而又不将其交给关羽张飞这两个一同出生入死的骨肉兄弟或是他们的后代呢?

  当然,幼主幼小无能,好吃喝玩乐这是刘备早已看在眼里的事,他无法信任这样一位昏庸的幼主才将大壁江山交与诸葛亮也是原因之一,但诸葛亮勤勉一世为刘备打下江山,以及他别具一格的为官之道,让刘备不忍心也不敢怀疑他的“诸葛先生”有任何不二企图,在这布满了重重困难的为官之道上,诸葛亮得以尽情释放他的才华,而又进退自如,最终功成名就的真正原因正是在此。

  不只是在古代,在与朋友之间,在班级之中,在复杂的“办公室政治“之中,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诸葛亮的为官之道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难题的良策,也许,最吸引各位“诸葛迷”的原因正是在于此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诸葛亮用计火烧博望坡后,夏侯淳大败而归。

  曹操知道后便领大军来攻打刘备。在曹操攻打刘备前,诸葛亮就说过,为了抵御曹操的大军,须取荆州为安身之所。可是刘备这傻脑筋,一心为仁义,说刘表是他同脉之人,汉室宗亲,哪能去占领他的地盘。就算是刘表快要病死了,那这荆州也是该他的儿子继承。人家曹操都快领着大军来了,你还在这里发慈悲。就在曹操准备派军攻打新野时,孔融谏曹操说,咱不能行无义之师,恐失民心。曹操哪能听这家伙的,先前推荐的祢衡就很混蛋,更何况是和他是朋友的孔融。啧,之后呢经过一小人,郗虑的打小报告。(孔融之前得罪了郗虑。)因此,孔融就被曹操给杀了。他俩儿子倒是冷静的很,当得知父亲和自己都要被杀时,竟静静地坐在家里,下棋。这等心性倒是值得嘉奖。还有,孔融你的知名度最大来源也就是四岁让梨了吧。后边,真没见你怎么有过大作为。现在还被曹操宰了。

  刘表病危,把刘备叫来后说他的病已经病入膏肓,没得治了。他的儿子也没有才能去管理荆州,希望刘备他能当荆州之主。刘备这家伙,说他一定要竭力辅佐刘表儿子,绝对没有其他想法。刘备,你忘了你上次在和刘表喝酒时不小心说出的话了吗?现在还来这套。刘表大儿子,刘琦,来看望他爹,却被人说住了。他,就这样回去了。你这大儿子当的,可真憋屈。先是被蔡夫人逼的不得已求助于刘备,刘备让诸葛亮帮他出了一个计谋,领军在外可免除蔡夫人的残害。后是自己来看望自己的老爹,被蔡瑁这家伙给说住,只好回去了。你知道你父亲是很想见你的吗?最后他大叫数声吐血而亡。就这样,你的.位置也被你弟弟,刘琮给夺了。怪谁呢?废长立幼这事肯定会引起人不满,李珪就这样做了,自然,也被斩死。刘琮这也是个怂包蛋子,看见曹操大军之震势,怂了。召集谋士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投降曹操。曹操知道后可是很高兴,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获取荆州。送降书的人在回去时,被关云长关大爷逮着了。送书这人,宋忠,也不会说谎话,几眼几句没骗过关羽,再加上一直盘问,只好说出前后事实。刘备闻之大哭。你怎么光哭,你的谥号可是昭烈皇帝,烈呢?我就光见你懦了。演义和史事差距好大。在三国志里记载,刘备可是干过不少有胆气的事,例如,张飞怒鞭督邮这事,其实是刘备干的。还有火烧博望坡,也是刘备干的。唉。这些英勇事迹都给张飞,诸葛亮,以在演义中凸显他们的性格特点,这反倒使刘备在我印象里是个爱哭鬼。至少我看完一遍三国演义并且不知道三国志时是这样的。

  当曹军已经到达博望时,诸葛亮出谋划策,说要去返程暂时躲避,并且四处张榜,以告诉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你们愿意跟我们樊城,就去。此榜一出,大堆百姓愿随他们肯定会后悔带着这些百姓的。之后诸葛亮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吩咐众将官该怎么做。关羽被派到白河,去用沙袋遏制其上流水。第二天三更,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听见下流有人喊马嘶之声就把布袋撤了,放水淹之。这已经属于修仙范围了。还有关大爷干脆叫大禹二号吧,之后不是还有关大爷水淹七军之事嘛,看来关大爷很适合玩水。张飞则是去白河水流缓慢之处去埋伏。赵云则是引军三千,分为四队(赵云在这里边算是兵最多了的,关羽一千,张飞一千)在东西南北四门各埋伏。西南北三门之军,等到曹军进城安歇民房时,用些可以着火的东西,点了这里,独留下东门不燃。等到着火,曹军肯定是领兵从东门而出,这样,赵云领兵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剩下还有两将,懒得说了,就糜芳眼熟点,刘封,真没印象。当曹军引兵到达鹊尾坡时,许褚看见坡前有一簇人马,打着青、红旗号(这也就是刚才糜芳和刘封领的部队)就下令停止前进,并告诉曹仁。许褚觉得前边有伏兵,但曹仁觉得前面没有伏兵,便下令继续前进。谁叫曹仁官大呢,对吧。事实上,曹仁的行为也是对的。许褚前进时,抬头一看山,刘备和诸葛亮在山顶上对坐饮酒。这嘲讽开的,满分。有句话说得好,你必须先攻打这个带有嘲讽的仆人不过,许褚上去后就被山上擂木炮石打了下来。就这样,他们进城。一切如同诸葛亮所策划的一般无二,先是被火烧后出东门被赵云打,又是糜芳来占便宜,接着他们来到白河处休息,在上游的关羽,开闸放水,唔,也即是拉开袋子,又一堆曹兵被水淹死。

  余者向水流缓慢之处,遇到张飞,自然是又是一顿好杀。诸葛亮计谋用的不错。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三国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有名的乱世,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话说的一点没错,有象征着智慧的诸葛亮、有一代枭雄刘备、有何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还有称霸一方的孙权,这些人在罗贯中的笔下仿佛活在读者的.眼前。

  刘备能称霸一方,因为他有执着的精神,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时操欲商议南征。荀彧谏曰:“天寒未可用兵;姑待春暖,方可长驱大进。”操从之,乃引漳河之水作一池,名玄武池,于内教练水军,准备南征。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这种执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到解决难题上面,只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攻克难道,战胜难题,从而取得“胜利”。

  关羽被人们称为一代武财神,是忠诚的象征,是他不畏千里、不畏曹操重金的奖赏,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过黄河与刘备相会。

  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丞相知兄远行,欲来相送,特先使我请住台驾,别无他意。”关公曰:“便是丞相铁骑来,吾愿决一死战!”遂立马于桥上望之。见曹操引数十骑,飞奔前来,背后乃是许褚、徐晃、于禁、李典之辈。操见关公横刀立马于桥上,令诸将勒住马匹,左右排开。关公见众人手中皆无军器,方始放心。操曰:“云长行何太速?”关公于马上欠身答曰:“关某前曾禀过丞相。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累次造府,不得参见,故拜书告辞,封金挂印,纳还丞相。望丞相勿忘昔日之言。”操曰:“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负前言。恐将军途中乏用,特具路资相送。”一将便从马上托过黄金一盘。关公曰:“累蒙恩赐,尚有余资。留此黄金以赏将士。”操曰:“特以少酬大功于万一,何必推辞?”关公曰:“区区微劳,何足挂齿。”操笑曰:“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锦袍一领,略表寸心。”令一将下马,双手捧袍过来。云长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勒马回头称谢曰:“蒙丞相赐袍,异日更得相会。”遂下桥望北而去。许褚曰:“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操曰:“彼一人一骑,吾数十余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追也。”曹操自引众将回城,于路叹想云长不已。

  关羽这种忠诚的心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缺少的品质,对待朋友我们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这样朋友之间才能坦诚相待,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友谊。

  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是因为他不用真刀真枪,用头脑计谋智慧来战胜敌人,他料事如神,了解每一个人的心理,从而从弱点处进行攻击对手。

  瑾曰:“瑾自至江东,愧无寸功。今都督有命,敢不效力。”即时上马,径投驿亭来见孔明。孔明接入,哭拜,各诉阔情。瑾泣曰:“弟知伯夷、叔齐乎?”孔明暗思:“此必周郎教来说我也。”遂答曰:“夷、齐古之圣贤也。”瑾曰:“夷、齐虽至饿死首阳山下,兄弟二人亦在一处。我今与你同胞共乳,乃各事其主,不能旦暮相聚。视夷、齐之为人,能无愧乎?”孔明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义也。弟与兄皆汉人。今刘皇叔乃汉室之胄,兄若能去东吴,而与弟同事刘皇叔,则上不愧为汉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义两全之策也。不识兄意以为何如?”瑾思曰:“我来说他,反被他说了我也。”遂无言回答,起身辞去。回见周瑜,细述孔明之言。瑜曰:“公意若何?”瑾曰:“吾受孙将军厚恩,安肯相背!”瑜曰:“公既忠心事主,不必多言。吾自有伏孔明之计。”正是:智与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难容。

  每一个人都要有气量,别人的智慧我们不能去嫉妒,去拿自己的智慧与别人相比。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博学多才的智谋,现在好好学习,博古通今、博览群书,才能像诸葛亮似的有谋略。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明白了很多,让我对三国这外乱世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我的理解一语难尽,只有深深的回味那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罚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肺依据,经由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流动,铺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团体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铺现了一副出色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慨感染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初中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动静,便不知千里万里去投。我以为虽降了敌,但最后仍是归来了,不但仍算衷冬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朴:“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绝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严,鞠躬绝瘁。他火烧新野,借春风,草舟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凡人所想不到的。我本认为这种人应该相貌不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朴: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效忠于刘备,效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同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跟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恰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光鲜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望到,各政治团体为了自己的亲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渗出到糊口的很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埠被卷进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知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瞅,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老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商家绞绝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绝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望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⑴笥训裙叵怠H嗣巧踔廖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桀黠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假如每个人都那么奸诈桀黠,世界怎会太平呢?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由于如斯,《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渗出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试冬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匡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同心用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往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弘遥的,他的步履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进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晰,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S腥宋世钅:“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痛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外我老是很痛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痛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抛却,我更应该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最近,电视剧《三国》正在一度热播。由于有些集剧情的改变,令我啼笑皆非。这也许是因为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吧!

  《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它起源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描述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彝陵之战等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主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罗贯中笔下的人物,被描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如:奸险狡诈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心系百姓的刘备,武艺高强的关羽……

  诸葛亮可谓是最受大家推崇的人了。在书中,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各种事例无一不体现出他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确,他有着渊博的军事,军事政治才能和经天纬地之才。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也源于对天下大势的调查分析。《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证明这位蜀国贤相不仅有安邦治国的`军政才能,而且有为国家兴亡的献身精神。

  书中的历史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刘关张的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让我领悟到团结的力量与顽强的精神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让我懂得了默默无私的贡献精神的伟大。每当我翻开《三国演义》,阅读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文字,心里总会响起一种共鸣,感到一种震撼。我仿佛来到了历史的星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昔日群雄逐鹿的情景。从中我明白了应以智处事,以勇克难,以信待人……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失去了勇往直前的精神,人们将会变得没有生气,心灰意冷。作为我们来说,在今后的人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那么,我们就应该乐观积极的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总结和吸取自己失败的原因和根据,再采取措施改正纠偏。我们的人生就会走向一个正确的轨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可以励志图志。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三国演义》让我爱不释手,里面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轻财忠义的关羽,有老奸巨猾的曹操等一些特点鲜明的人物,让我不禁感叹中国文学艺术的渊源及丰富、生动的魅力色彩!

  关羽是我喜欢的一个人物之一。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为人正直侠义。他跟随刘备,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于曹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主公,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然投靠了曹操,但是他心里并没有忘记刘备。

  许多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里面的《美人计》耳熟能详,司徒王允想用计杀害董卓,歌妓貂蝉表示愿意配合司徒王允的美人计,所以司徒王允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又将她送给董卓,使他们父子反目成仇,再设计使吕布杀了董卓。这位女子是热爱国家,她愿意配合司徒王允的美人计,用自己的泪水使吕布对董卓怀恨在心,在然他们互相残杀,虽然不像其他大英雄一样,举起双刀斩董卓下马,但她依旧为民除害了。所以,貂蝉也是我喜爱的人物之一。

  一讲到《三国演义》,就不得不提诸葛亮这个聪明绝顶的才子了。诸葛亮又是一个典型,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锦囊杀魏延等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不是都发生过,有些可能是人民添加上去体现诸葛亮智的,当他们都体现了当时人们希望当朝统治者任用像诸葛亮这样的贤能之人的愿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认为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东发生战争,希望请和于曹魏,诸葛亮在于他一次交谈中,不经意间默诵了曹操的儿子曹植所赋的《铜雀台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共”。大乔可是孙权的妻子啊,小乔又嫁给了周瑜,怎能不让周瑜愤怒!“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老贼欺我太甚。””。可见诸葛亮不仅让周瑜改编了观念,又让他与曹氏集团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读过后都会对诸葛亮的只会感到敬佩。

  说完诸葛亮,我还要说刘备。曹操说刘备是英雄,可是我却并不赞同,因为我觉得他最多只算得上枭雄。他热爱老百姓,在老百姓处于危难的时候,他不抛弃老百姓,我欣赏;他在关羽死后嗷嚎大哭,我敬佩。可是他也有缺点,他太软弱了。当他寄人篱下的时候,诸葛亮三番两次的请求刘备夺荆州,刘备不忍心夺。最后刘表要将荆州托付于他,他不要。最后荆州被刘琮所得,献与曹操。而且他义气用事,关羽、张飞死后他咬牙切齿的要报仇,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最后被烧的焦头烂额,大败归来。不仅自己病死白帝城,还使蜀国的兵力跌入了低谷。真是损人不利己啊!

  虽然曹操是三国当中一大奸诈的人物,但也无可否认他是一名比肩诸葛亮的大智者。曹操有雄才伟略,智勇双全,爱惜人才,虽略有奸诈之嫌,但不失为成就霸业的最佳人选。我认为曹操在三国里应该是一个有野心,有文才的人。他是一开明的人,听的他人意见,但同时也心狠手辣。有气魄,且不拘小结,要说三国里最成功的政治人物也非曹操莫属了。在曹操身上不仅仅体现了刘备这一类被称之为英雄的胆识与气概,更有的是一代王者的气魄;没有妇人之仁,与刘备相比,曹操有着更高超的军事才能。将王侯本就有的自己表现出来,没有刘备的一味儒家天下,且文章做到了正反对比,其他人物的衬托,使曹操这一人物更加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曹操有一点最可贵,那就是爱惜人才,尊重人才。或许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曹操对关羽甚是赏识,多次厚待于他。这样才有了后来的关羽义释曹操于华容。最后来,当关羽败走麦城时,被孙权所获,斩了首级,送与曹操。曹操厚葬关羽于洛阳,更追封荆王。这也足以显示曹操彻彻底底的是一个赏才敬才的人。曹操还一点也是值得学习的,那就是乐观。赤壁之战,曹操失误吃了败仗,在逃走的路上三遭劫杀,他却连笑三次“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幸好最后遇到的是关公,才捡回一条命,百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但其笑,却令人回肠荡气,试想千古之中谁能象曹操那样,百万大军被杀得只剩下可怜几千人还能笑得出来,这样的乐观精神真是令人可敬可佩。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

  还有很多人物是《三国演义》当中出彩的大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鲜明的任务的存在,才把《三国演义》描绘得是那么经典。读《三国演义》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生;一家之言品三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使人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一定会觉得非常难过,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所以,我们要打开诚信的大门,要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23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16

《三国演义》 读后感03-14

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1-24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

三国演义读后感10-29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10-19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