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3-08-11 12:34:18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通用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三国演义》有感1

  我从小到大读过很多书,我最爱看的还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从一年级就开始读了,到现在虽然读了许多遍,但我每看一次都能有新收获。

  《三国演义》讲了从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到晋武帝登基建西晋近一百年的历史,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征战的过程。

  三国时期还出现了不少英雄,我最喜欢关羽。他过五关斩六将归刘备,有忠心。他在华容道明知立了军令状却还要救自己的恩人,有仁义。华佗给他刮骨疗毒,他镇定自若,有毅力。他单刀赴会见鲁肃,面对左右伏兵却谈笑风生,有勇气。他不仅在中国很有名气,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喜欢他,很多地方都供有关公的塑像。我也很崇拜他。

  在生活中,我也希望能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但是,我经常面对失败,就会容易放弃。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试的分数很低,有点灰心,家长让我好好巩固多多复习,我也有点听不进去,总觉得自己不行。爸爸对我说,你不是很崇拜关羽吗?他经历了那么多困难的事情,仍然千里走单骑,坚持自己的信念,回到刘备身边。你的这点困难跟他比起来,算得上什么呢?听了爸爸的话,我被深深地打动了。的确,我只是在学习上遇到了一点小困难,克服它,我一定能做的更好,接下来的几天,我经常翻看数学书,做练习。并且在下个星期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关羽忠义的.一生让我感叹,他是一个乱世中的大英雄。作为一个和平年代的学生,我们遇到的困难比他的年代少太多了,但是,我可以学习他的精神,做一个有勇气和仁义的人。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家喻户晓。这句词是明代大才子杨慎所做,三国里的英雄,就像后浪推前浪,数也数不尽。

  读完《三国演义》至今,有许多让我过目不忘的人物。例如:荡气回肠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簿云天的关羽、忠心耿耿的赵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武乡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英敏善辩、诚恳谨慎、执法严明,是封建时代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在“武侯弹琴退仲达”中,诸葛亮使用了一次大名鼎鼎的计谋——空城计。他临危不惧,让军士扮作老百姓,打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自在地弹琴。嘿!诸葛亮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可以弹出美妙的曲子,在我们平常在家里却只能弹出种种不和谐的音乐声呢?

  在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中,讲了孔明“草船借箭”这一计谋。读完这张,我不禁想到自己。一次考试,自己没考好,不去找原因,反而像周瑜一样妒忌考好的同学,希望他们下次也考砸了,让老师不再喜欢他们……回想起诸葛亮孔明,他压根都不恨十分妒忌他的周瑜,反而答应他提出的种种条约,并且每次都立下军令状。这是由于他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个个说的头头是道。孔明它料到三日内必有大雾,所以才答应三日……孔明这种精神十分值得我学习。

  当我重重的把《三国演义》的最后一页合上,书里的那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离去”。

读《三国演义》有感3

  今天,我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深受感触。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期间发生的事情。书中刻画了近200个人物:生性多疑的曹操、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武艺高强的关羽,还有忠心耿耿的赵子龙……在这些人物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诸葛亮了。他太聪明了,他的计谋真是太多了:空城计、声东击西、反间计、以逸待劳等等。

  当年司马大将军带兵十五万去运城打诸葛亮,这城里只有一些百姓和几千人马,诸葛亮当时十分慌张,但是他还是沉住气,思考一下后叫人在另一条小路上埋伏。又叫人把城门打开,叫百姓不得在街道上活动,只在屋里。然后让两个小童服侍在一旁,而自己却在城头上弹琴。等司马大将军来到后,看到这样的情景就慌忙逃走。因为他认为诸葛亮平生非常谨慎,从不冒险,这里面定有埋伏。等司马大将军走后,诸葛高就逃之夭夭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在生活中,我也用过空城计。有一天,妈妈忙完家务问我:作业写完了没?

  我理直气壮,一副被冤枉的样子说:“当然写完了,不信我拿给你看。”

  妈妈看了看我:“算了,看样子应该写完了。”

  等妈妈走后,我发现我后背的`衣服都湿了。我赶紧把作业补了。

  这一计用过之后,我认真地想过。我觉得自己要明辨是非,以后少这样的的亏心计谋。

  聪明的你,一定不会学我。

读《三国演义》有感4

  《三国演义》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它主要讲述了,汉朝末年,汉朝气数将尽,于是分裂成了三个帝国:东吴、魏国、蜀国,因魏国强势,吴、蜀便联手抵抗魏,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司马一族趁三国空虚,将魏王谋害了,并将蜀、吴给灭了,成立了一个新帝国:晋国。

  导致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无力。当魏国打来时,他仍然只知享乐,不去抵抗,哪怕姜维再怎么提醒,刘禅也不听,只听奸臣所言。看到这时,我生气极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皇帝,只想着享乐,不听忠臣所言,刘备在临死之前,再三告诉刘禅,要听诸葛亮和姜维之言,可当魏国两千人打来时,刘禅连反抗都不反抗,要知道,他手下可有几十万的人,只听奸臣所言,直接投降,姜维一看,无力回天,自刎而亡。我为蜀国感到伤感,一代代猛将打下的江山,就此落入魏国之手。

  我们不能像刘禅一样只知道享乐。记得以前,一次周末,我因为只记得玩,把作业给忘了,直到周日晚上才想起来,于是我疯狂地补做,结果第二天因为马虎,吴老师罚我把周末的作业重新再写两遍。

  《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其中包含了许多大道理,做事须小心,不能像关羽那样大意失荆州。

读《三国演义》有感5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文化作品中,我对《三国演义》那是情有独钟。这本书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罗贯中写的,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主要写了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出现了乱世英雄,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最具有实力的是曹操、孙权、刘备、,他们分别建立魏、吴、蜀政权。公元二O八年的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格局初步奠定。公元二二O年,曹丕废了汉献帝,在洛陽称帝建魏。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公元二六三年,蜀国被曹魏所灭。公元二六六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公元二八O年,晋武帝灭东吴统一南北。

  这本书描写了大大小小四十多场战役。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一场战役是火烧赤壁。主要讲了黄盖利用假投降引诱曹军,借助诸葛亮施出的“借东风”的方法,呼风唤雨让火船前进与曹军水寨中的船相撞,顿时,敌船着起火来,江面仿佛一片火海。书中的.“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冲天”一句,把战争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壮观。

  这本书还写了许多英雄人物。我最佩服诸葛亮这个人物。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借东风”、“空城计”、“八阵图”、“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另外,他还能猜透别人的心思,真是一个神人啊!

  《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之作,不仅让我知道了一段古代历史,还让我认识了许多英雄和谋略。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让我终生受益。

读《三国演义》有感6

  提起曹操,无人不晓,人们总会习惯性地称他为“奸臣”,而我却对这个看法抱以怀疑:他是一位多么杰出的一位军事家!文武双全,胆识过人!那时,不过是因为帝王的昏庸,使得国家腐败,曹操站出来反抗,只是出手相助,挽回国家灭亡的危机罢了。难道因为这一点,就有必要让他永远戴上“奸臣”这顶黑帽吗?

  都说刘备重义气,桃园三结义后,他便和张飞、关羽一同出生入死,并肩作战。他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关、张两弟的信任,以致于张飞、关羽死后,他曾萌发过不想活的念头。但曹操也有得一比,智取关羽后,他并没有杀害他,反倒好言相劝,使关羽归顺自己。金钱、地位、名誉,哪一样是曹操没有给他的?关羽知恩图报,一举拿下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但当关羽听说刘备的下落后,执意要走,曹操苦留不住。虽然他已经意识到了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对自己不利,但他并没有食言,反而“放虎归山”。结果,曹操落在关羽手中时,关羽想起当

  曹操对自己的恩德,放了曹操一马。正因为“义气”二字,曹操既铲平了袁氏后患,又为自己博得了一条“生路”,正是滴水之恩换取涌泉相报啊!

  周瑜,这位鼎鼎有名的大都督,不仅武艺超群,更兼拥有不同凡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天敌”。可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周瑜惟一的缺点便是气量小,心胸狭窄。正是被诸葛亮抓住了这个把柄,三用妙计,活活气死了。而曹操却有着和他截然不同的一面:赤壁之战,由于曹操的'一时疏忽,将船连在了一起,与吴兵交战。诸葛亮瞅准时机,巧妙地借东风放火船,使得曹兵无路可走,无法内外接应,致使曹兵遭遇惨败。死里逃生后,曹操抄小道逃跑,却被诸葛亮连埋暗兵,险些丢了性命。在这种情况下,他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仰天长

  笑:“兵败乃兵家之常事,我曹操定会卷土重来,重整士气!”颇有大丈夫的气概。正是曹操的大度,并不把输赢放在心上,赢了再接再厉,输了毫不气馁,使得他勇冠三军,最后成了战场上的“常青树”。

  从忠臣到背叛,从兴起到惨败,从失败再走向成功,曹操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挠的千古名人。曹操的勇与谋,义气与大度,是我们现代人的身上所缺少的。让我们摘掉曹操头上的这顶“黑帽”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7

  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以为是刘备,因为曹操集多疑、残忍、权谋、机诈于一身,是大家眼中的非正派人物,当时曹操是三国里魏国的丞相,在他统治期间,魏国在三国中是人才最多、疆土最广、文学成就最高的。因为曹操会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在刘备并不强大的时候,他带着张飞和关羽去投靠曹操,而曹操看出了刘备的内在才华,他日必将成为自己的对手。手下的谋士都劝他把刘备给杀了,但曹操却没有杀他,他说如果杀了他就没人敢与我一起打天下了,这也使得许多人慕名而来,追随他。创造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张辽原来是吕布手下最好的将领,他对吕布十分忠诚,当吕布开始衰败了,他仍然对吕布忠心耿耿,直到战败被曹操俘虏,张辽本来以为自己难逃一死。但曹操看到了他忠诚、骁勇、武艺高强,于是放了他,委任重托,让他成为自己手下的大将,而张辽也不负众望,张辽曾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为曹操安定东吴一方的战乱。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率大军击败当时北方最强的敌对势力袁绍,在收集战利品时发现一大沓曹军将领的.信,打开一看都是说如果曹操败了别杀我的意思,当时曹操将领异常恐慌,以为曹操会以军法处置,可曹操并没这么做,却把信给烧了,他说连我自己都想不到会胜利,何况他们呢!曹军将领感激不尽,更加忠心跟随曹操。

  这样的故事很多,曹操打破封建社会下官宦之家才能入仕的专制制度,从而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恢复经济生产,奠定了三国后期坚实的基础。如果能知人之长处,补人之短处,将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读《三国演义》有感8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一本好书。这部历史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编写的,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引线,写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最后三国归晋,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书中讲了许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刘备,才华横溢的诸葛亮,讲义气的关羽,总沉不住气的张飞,奸诈的曹操,不服气的周瑜等等。其中,三个国家之间也发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失街亭等,还有许多故事如:空城计,收姜维等被改编成了戏剧。还有一些三国人物被改成了歇后语,可见这本书对我们国家有多么大的影响啊!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足智多谋,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凭着出色的才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因为看中了诸葛亮这些才华,所以刘备才三顾茅庐去请他。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一次打仗中,他中了曹军的毒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名医华佗来为他看病,怕关羽受不了疼痛,提出要把他绑在树上刮骨疗毒,可关羽非要和部下马良边下棋边疗伤,华佗治好关羽的病后,非常佩服他的英勇。我也非常佩服关羽的忠义和勇气。

  《三国演义》给我们讲述了中国的那一段历史。其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如身临其境。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做人要忠义诚实不奸诈,做事稳妥多思考。

读《三国演义》有感9

  《三国演义》是我国明代罗贯中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是赤壁之战。

  故事中,孙权和刘备本来是谁也不服谁,可曹操百万大军一来,他们便不计前嫌,握手言和,成立同盟,并在赤壁以少胜多,大破曹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孙、刘两家之所以可以赢得胜利,是因为他们懂得合作。如果刘备或孙权自己单独和曹操开战,那么注定会失败。取胜的关键在于“团结”。

  这就让我想到了学校班级的值日生。有的小组工作效率很高,做得也非常干净。但有的小组效率极其低下,往往过了几十分钟也没做完。那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前者每人都经验很高吗?不。因为他们懂得团结,谁哪里扫不到其他人就帮他扫,谁先做完了自己的地方,就又帮别人干一些活。谁做得比较慢,其他人就伸出援助之手,一起承担。

  那后者呢?他们经常发生矛盾,不是谁把垃圾扫到其他人的区域,就是谁把别人扫完的垃圾又给扫了回去。小组一旦发生这样的.矛盾,就会不分轻重地吵起来,其他值日生再来解劝……这样的值日小组,你说他们能值得好吗?

  这本《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学习到更多历史知识,也让我们知道了:作为一个集体,“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五岁的时候,我随同妈妈到书店,买回了彩图版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其它三本在看过之后,都静静地躺在了书柜上,唯有《三国演义》一直让我爱不释手,书的封面都被我翻烂了。

  后来,我又买了拼音版的《三国演义》,而我现在常读的是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正如它的开篇词所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爱读《三国演义》就是爱书里惊心动魄的故事,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猛将关去长、张翼德、赵子龙,诡计多端的曹孟德和善良的刘玄德。

  男孩都喜欢打仗的故事,我也不例外,什么《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人回肠荡气的英雄人物,都让我激动不已,同时我也在想,打仗做事,不能只靠武力,还要有勇有谋。论武力吕布绝对是无人能敌,只可惜他有勇无谋,最后以悲剧收场。诸葛亮挥着羽毛扇却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于千里之外,有勇有谋才能成大事。

  我爱看《三国演义》,还爱画三国雄人物。读三国的时候,我先在彩图版的《三国演义》上找一幅自己最喜爱的三国英勇人物,一有时间我就用铅笔描绘,然后再用钢笔勾勒:吕布、张飞、黄忠胜等都是我笔下的骁将。

  我崇拜三国的英雄人物,却没有他们的英雄气魄,有时连打针都还要犹豫很久才肯伸出手臂,大家都笑我是“草包”英雄,可能读三国,读三国的英雄人物我才刚刚开始。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堵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正是《三国演义》里的开篇词。

  初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只觉得书上的文字太多,看得让人眼花缭乱,根本谈不上细看,更不用说细细品味了。现在翻开来一读,整个人都沉迷到书里了,这本书仿佛就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废寝忘食地去阅读,读到连吃饭叫了一遍又一遍都还坐在书桌前寸步不离。我对《三国演义》已完全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了。

  《三国演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人物性格各异,有的是文官,有的是武将:昏庸的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许楮、典韦,狡诈的曹操,机智的诸葛亮,仁义的刘备……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关羽有勇有谋,武艺惊人。“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无不显其威猛。有一次,车胄设计将刘备留在敌营,一国之主被俘,情形十万火急,关公义不容辞扛起救主责任,但当时蜀国的.力量不及袁绍军,明着率兵攻城救主,显然难以取胜。他便命手下穿上曹军兵服,乘着夜色叫城,守城门的兵怎肯叫开就开呢?这时关公就应道:“只怕刘备知道,快快开门。”小兵一听就慌了,因为如果让刘备知道袁绍和曹操联手的话,一定会戒备,这可是军机大事,守城兵只有乖乖开门,门一开,关公便舞着大刀冲进城,直奔军营一刀斩了车胄,救出刘备。

  关羽勇气无双,毅力非凡。有一次,关羽中计被敌将曹仁一枝毒箭射中手臂。请神医华佗来诊,华佗说毒已入骨,须割开手臂刮掉毒。关羽一口答应。华佗便割开了关羽的手臂,只见关羽边喝酒,边与谋士马良下棋,丝毫没有痛苦之意。真可谓“战神”!

  不过。人无完人。关羽也是有缺点的。他过分虚荣,过分骄傲,马超来降时,他问诸葛亮马超的才能谁能比,诸葛亮在信中说:“孟起虽雄烈过人,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关羽听后,非常高兴,立即到处把诸葛的这封信给别人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让《三国演义》这本书伴随我一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三国》乃中华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和事物都写得活灵活现。

  我喜欢刘、关、张三人的义,喜欢赵、关、张等人的勇,喜欢司马懿、诸葛亮、鲁肃、周瑜的智,还喜欢严颜的宁死不屈。其中,我最喜欢关云长的忠和义。

  在关公近六十年的生涯中,他驰骋疆场,策马横刀,但他不是一位莽夫,他懂的“忠”和“义”。在群将中,关公最勇,他“斩华雄酒余温”,“诸颜良,灭文丑”时,他是万人不敌的勇;在“临汇会”,“单刀会”时,他是凛不可犯的威;在“刮骨疗毒”时,他视死如归。在群将中,关公最义,在“屯土山约三事”时,关公被围,还不知刘备下落,张辽劝降时,关羽“降汉不降曹”,约定“知刘下落,便辞曹归蜀”,曹为了笼络关羽,设“小宴三日,大宴五日”,还“赠赤兔马,明送金锦袍”,甚至送了金封桂印,选了十名美女服侍关羽,可关羽还是投回刘备。后来,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当时曹操几乎弹尽粮绝,跟在身后的不到三四百人,关羽完全可以灭曹。但是,他想起当时曹操的恩情,最终不忍下手,冒着砍头的危险,放走了曹阿满。这让后人记住的`并不是他的不守军法,反到是他的义薄云天。

  不过,作者对关羽的描写也是全面的,并没有包庇他的缺点。关云长单刀赴会突出了他骄而自矜的性格,这种不可一世的骄傲导致关公败走麦城的悲剧。

  相比之下,我和关羽也没多大区别,我在三年级的一段时间中,“恃物傲才”,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结果成绩直线下降,从上上等变成下下等,从学霸变成学渣。这种情绪保持了三个月才消失,我才有些起色,从下下等变成中上等,虽然我没有被埋在黄沙底下,可我也差点没评上“三好学生”,就像黄泥掉进了裤裆里――不是死(屎)也是死(屎)。

  还有,我跟关公一样粗心大意,在今年的某次考试中,我数学竟然没考到90分,这让全班大吃一惊!我在掉“金豆豆”的时候瞅了一眼试卷,看见错了4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简答题。其中计算题错的十分搞笑,我把四个得数全部抄反,你说可不可怜。当年关羽粗心败麦城,今年我会粗心没高分。

  《三国演义》影响极大,在中国古代思想关公被推举为“忠”、“信”、“义”于一身的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相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三国演义》改编自《三国志》。主要讲了蜀国、魏国和吴国三国群雄纷争,争霸王,最后却被司马炎统一天下的故事。在三国时期,诞生了许多英雄豪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关羽,才华横溢的曹操

  上面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曹操。他才华横溢,作出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样优美的诗句。但他太多疑了,以至于最后因为杀死了华佗,无法治头痛而死。

  一提到曹操才华横溢,我就想到了我的邻家小哥哥大奇,他的绘画技术就好比曹操作诗的才华。即使他并没有学习过绘画,但他画出来的东西都像真的一样。有一次我去他家玩,他给我看他画的几把枪,当时我惊讶的`都说不出话来,就呆呆的在那望着他手上的画。我心想:如果把这幅画挂在墙上肯定都以为这就是真的枪,真的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看着这几条笔直的线条,对他说:这几条线,你肯定是用尺画的。当然没有啦,这几条线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描出来的。看着我脸上半信半疑的表情,他决定在我面前示范一遍。只见他的手轻轻在纸上描绘着,来不及多想,一把枪就从他的手上流了出来。正在我惊讶时,他告诉我:其实我刚开始线条也画的歪歪扭扭,只是一天天的练才画的这么好。

  小哥哥让我明白了:所有的成功不止靠天赋,还要靠后天的努力和坚持不懈。就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样。

  带着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前进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在暑假里我看了很多书:《西游记》、《我要做个还孩子》、《小兵张嘎》、《三国演义》等。在这些书中让我最喜欢的就数《三国演义》了,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一篇又一篇耐人寻味的故事在我心中回荡,让我回味无穷。

  第一篇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这篇“宴桃园豪杰结义”。我很好奇以前怎会有如此的兄弟情义,非亲兄弟却更胜亲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想只有在当时那种战乱纷飞的年代才会有这种情同手足的兄弟情义吧!

  刘备、张飞、关羽不同的'行业,他们三人的性格也是完全不同的。张飞是个卖猪肉的,他身长八尺、面貌凶悍、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英雄,可是他却不懂各种道理。我想他小时候肯定是没怎么读书吧。关羽原来是个卖绿豆的,我们还叫他“关公”、“关夫子”等各种好听的名字。他一身正气、神勇无敌,现在在很多人家的门墙上都会看到贴着关羽的画像,以借关公之威驱邪纳吉,保一方平安。

  刘备本是个卖鞋的,他是仁义宽厚、心胸广阔、还善于收买人心。平时虽然寡言少语,但是他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就像张飞、关羽都要叫他大哥。我想就是因为刘备的这种性格才能使他最终成为了“汉昭烈帝”。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三请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真是一幅幅宏伟的战争场面。

  我爱看《三国演义》,我爱那书中栩栩如生、形形色色的人物,我更爱那一个个趣事连连,是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它让我了解了古代英雄的雄才伟略,更让我在从中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讲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之间互相斗争的一系列故事。《三国演义》里约有200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谋的孔明、阴险狡诈的曹操、义气深重的关羽,仁义爱民的刘备,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要数关羽了。

  关羽身长九尺,鬓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羽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最讲义气的人。他对刘备讲义气,他降汗不降曹、屯土山约三事、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关羽他对敌人也很讲义气,华容道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等等……,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关羽是十分讲义气。但关羽狂妄自信,十分大意,有一句谚语就是: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当时关羽既是刘备的二弟,五虎大将之一,坐据荆州,手握重兵,所以他对自己的实力很有自信,自以为可以牢守荆州,可他却不知道群英聚会,人才辈出,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为结局。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各有所长,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正确看待和认识最为重要。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更要古为今用,从中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祖国的栋梁之才。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2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3

三国演义读有感11-04

读三国演义的有感11-11

读三国演义有感05-26

读《三国演义》有感07-19

读《三国演义》有感06-08

读《三国演义》有感11-23

读《三国演义》有感(集合)08-04

(精)读《三国演义》有感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