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2-06-18 10:41:48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通用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家喻户晓。这句词是明代大才子杨慎所做,三国里的英雄,就像后浪推前浪,数也数不尽。

  读完《三国演义》至今,有许多让我过目不忘的人物。例如:荡气回肠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簿云天的关羽、忠心耿耿的赵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武乡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英敏善辩、诚恳谨慎、执法严明,是封建时代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在“武侯弹琴退仲达”中,诸葛亮使用了一次大名鼎鼎的计谋——空城计。他临危不惧,让军士扮作老百姓,打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自在地弹琴。嘿!诸葛亮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可以弹出美妙的曲子,在我们平常在家里却只能弹出种种不和谐的音乐声呢?

  在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中,讲了孔明“草船借箭”这一计谋。读完这张,我不禁想到自己。一次考试,自己没考好,不去找原因,反而像周瑜一样妒忌考好的同学,希望他们下次也考砸了,让老师不再喜欢他们……回想起诸葛亮孔明,他压根都不恨十分妒忌他的周瑜,反而答应他提出的种种条约,并且每次都立下军令状。这是由于他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个个说的头头是道。孔明它料到三日内必有大雾,所以才答应三日……孔明这种精神十分值得我学习。

  当我重重的把《三国演义》的最后一页合上,书里的那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离去”。

读三国演义有感2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下面我最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真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呀!

读三国演义有感3

  自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就一起走向了投军之路,他们一路上惊惊险险,幸好三兄弟齐心协力,打了不少胜仗。可是他们也有兵败的时候,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军师。刘备从司马微那儿得知:得到卧龙、凤雏先生二者之一就可以安定天下。于是刘备三顾草庐。终于请来了卧龙先生,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因为他的得力相助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情孟获……后来不幸的是关羽不听劝导致败走麦城遇难,张飞又因为自己的有勇无谋而送命。刘备又以兄弟为重不听贤臣之劝出兵东吴,被陆逊算计以致兵败。刘备因为年高也去世了。后来后主刘禅继位,但他昏庸无能,不听诸葛亮的劝言,在诸葛六出祁山兵败逝卒之后,降于西晋。东吴因大势已去也降于西晋。也应证了诸葛亮的话:天下三分,分久必合。

  在这本小说中,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以大局为重,就算心中又恨,也要等待时机。

读三国演义有感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让我手不释卷,读来欲罢不能。《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的,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再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国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许多英雄人物让我敬佩不已。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重情重义,侠肝义胆;诸葛亮巧用“空城计”,足智多谋;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始终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书中“桃源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经典故事,一直让我回味无穷。

  在众多故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统天下。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与孙权联合抗曹。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定下火攻,巧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曹操听取庞统的建议,将战船连在一起,诸葛亮巧借东风,黄盖率军点燃柴草的草船,在赤壁火烧敌船,大败曹军。诸葛亮和周瑜展现出的智慧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黄盖自愿挨打又只身炸降又是多么令我敬佩啊!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同样需要像周瑜和诸葛亮那样的合作精神。最近我们学习了演课本剧,老师让我们小组合作自己选一篇课文演。一开始我们组的成员都想要演好的角色,互相争了起来。当我想起这个故事后,便把主角让给了别人。他们听完我分享这个故事后也不争了,组员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角色。在排练过程中,我们认真对稿子,想各种动作,准备道具,大家出谋献计,最终,在演出过程中收获一片掌声。我想这就是合作精神吧!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读《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自己,而应该有团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

读三国演义有感5

  提到四大名著,有人喜欢红楼梦中的家族盛衰,有人喜欢四人取经的坚持不懈,有人喜欢梁山好汉的行侠仗义,而我最喜欢三国征战的烽烟滚滚。

  《三国演义》主要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

  三国中,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他忠心耿耿,协助刘备三分天下。在生活中,我们要像诸葛亮一样多动脑子,这样才能更节省时间,做更多的事。然而,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诸葛亮的“智”,同时也需要赵子龙的“勇”!而赵子龙,正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角色。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首诗描写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当时赵云为了救小主公在曹军阵中杀了七进七出,这可真是一位勇士!这种“勇”在我们生活中也用得上。

  以前我不敢一个人去超市,直到一天,妈妈半威逼的说“如果你不去超市买饼,那我们一家人就没有晚饭吃喽。”我只好穿上大衣,极不情愿的出了门。一路上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下子跳出一只野狗,心里不停的祈祷着:“千万别有狗,千万别有狗。”就这样一步一步挨到了超市,顺利的买了张大饼。我长舒一口气:“一个人买东西也没什么难的吗!”就在这时从远处跑来一只大黑狗。“啊!”我全身的汗毛倒竖了起来,刚要拔腿跑,一个声音由心底响起:“冷静,你越跑它越追你!勇敢点,战胜自己!”我定了定神,大喝一声“嗨!随我杀他个七进七出!”昂首阔步向前走去,一边走一边不时用眼睛瞄一瞄大黑狗,还好它只是警惕的注视着我,我的心松了一些。一边唱着“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一边向家走去……

  《三国演义》真是一本陪伴我成长的好书!

读三国演义有感6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本历史长篇小说,描绘了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到三国归一西晋期间一百多年历史。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用那如椽的大笔,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故事的情节妙趣横生。

  看了这本书,有的人崇拜骁勇善战的关羽和张飞,有人崇拜一身是胆的赵云,有人崇拜胸怀大志的刘备……

  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崇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做的最神奇的事就要数草船借箭了。

  故事是这样的: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想陷害他。就“请”他十天内造十万只箭。诸葛亮却说马上要打仗,要加紧,就将时间缩短为三天,诸葛亮还立下了军令状。看到这儿,我不禁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加上周瑜还吩咐手下不给诸葛亮材料,我真觉得诸葛亮死定了。

  不过,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知道3天后必有大雾,还料到生信多疑,不敢正面攻击,会使箭。所以,他在鲁肃的帮助下,用二十条船,六百多名军士,青布稻草等,在第三天成功借了十万多支箭。

  看到这儿,你肯定会说:“这才不是借,借东西要还给人家才对?”哈哈,这是借哦!因为这十万多支箭,在和曹军打仗时会“还”给他们哦!

  三国鼎立后,诸葛亮七擒孟获五出祁山,却未能重扶汉室,反而病逝五丈原。这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7

  自从看过《三国演义》后,我一直念念不忘里面的情节,看了一遍又一遍,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我看得最投入的一本书,它把我带到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三国世界。

  刘备为让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不顾关羽、张飞的阻拦,亲自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我佩服刘备求闲若渴、虚心求才的优秀品质;更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诸葛亮出山后一展雄才大略,为刘备出谋划策打了许多胜仗,赢得了半壁江山。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悠闲地摇着蒲扇,镇静独自坐在城池中央,诸葛亮巧用空城计击败司马懿,我心里悬着的石头才落了地。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关羽了。他被人尊称为“关公”。他很讲义气,为人厚道,作战勇猛。他“刮骨疗毒”的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进攻樊城时被曹仁的弓怒手用一支毒箭射中了右臂,华佗为他用刀刮骨祛毒时,账外账内的人都吓得面如土灰,而关羽仍然自如地饮酒吃肉,还一边下棋,看不出来有任何痛苦。我真佩服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定力啊!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章节是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读完这个章节后,眼前浮现出刘备、关羽、张飞在桃花漫天飞舞的桃林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豪情壮志的画面。他们团结一致拯救百姓的决心让我感动,也让我看到了三兄弟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将风范。

  这本书告诉我们,强者不一定就会胜利,弱者不一定就会失败。《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书,是一部值得大家学习的书。

读三国演义有感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堵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正是《三国演义》里的开篇词。

  初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只觉得书上的文字太多,看得让人眼花缭乱,根本谈不上细看,更不用说细细品味了。现在翻开来一读,整个人都沉迷到书里了,这本书仿佛就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废寝忘食地去阅读,读到连吃饭叫了一遍又一遍都还坐在书桌前寸步不离。我对《三国演义》已完全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了。

  《三国演义》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人物性格各异,有的是文官,有的是武将:昏庸的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许楮、典韦,狡诈的曹操,机智的诸葛亮,仁义的刘备……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关羽有勇有谋,武艺惊人。“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无不显其威猛。有一次,车胄设计将刘备留在敌营,一国之主被俘,情形十万火急,关公义不容辞扛起救主责任,但当时蜀国的力量不及袁绍军,明着率兵攻城救主,显然难以取胜。他便命手下穿上曹军兵服,乘着夜色叫城,守城门的兵怎肯叫开就开呢?这时关公就应道:“只怕刘备知道,快快开门。”小兵一听就慌了,因为如果让刘备知道袁绍和曹操联手的话,一定会戒备,这可是军机大事,守城兵只有乖乖开门,门一开,关公便舞着大刀冲进城,直奔军营一刀斩了车胄,救出刘备。

  关羽勇气无双,毅力非凡。有一次,关羽中计被敌将曹仁一枝毒箭射中手臂。请神医华佗来诊,华佗说毒已入骨,须割开手臂刮掉毒。关羽一口答应。华佗便割开了关羽的手臂,只见关羽边喝酒,边与谋士马良下棋,丝毫没有痛苦之意。真可谓“战神”!

  不过。人无完人。关羽也是有缺点的。他过分虚荣,过分骄傲,马超来降时,他问诸葛亮马超的才能谁能比,诸葛亮在信中说:“孟起虽雄烈过人,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关羽听后,非常高兴,立即到处把诸葛的这封信给别人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让《三国演义》这本书伴随我一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9

  此书作者罗贯中,全书主要讲了蜀、吴、魏三国争天下,随着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三国势力渐渐减弱。司马懿驾崩后,三国不久便被孙皓征服开辟了西晋王朝。

  读了这本书,我有许多感悟,最大则属“骄兵必败”和“不能对人太粗鲁”。骄兵必败的例子很多,如博望坡诸葛亮用计,让子龙、玄德诈退。而夏侯惇以为他们不禁打,部下劝莫轻敌,可他就不信,只顾催军紧追。致曹军大败,粮草尽失。关羽败走也是自已以为很牛,才轻信诸葛瑾的。而张飞被范疆张达刺杀就是因为残暴。我受益匪浅,我敬佩诸葛亮足智多谋,敬佩刘备仁慈,关羽重义、张飞英勇……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

  读了三国演义,我不禁想到了水浒传。水泊梁山上的好汉和三国演义的人多么像!宋江似刘备,吴用似孔明,林冲似关羽,李逵似张飞……不愧都是名著,人物像,写的也精彩!

  读完以后,我对这些传世英雄感到敬佩,也为这个历史故事感到惊奇。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文化作品中,我对《三国演义》那是情有独钟。这本书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罗贯中写的,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主要写了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出现了乱世英雄,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最具有实力的是曹操、孙权、刘备、,他们分别建立魏、吴、蜀政权。公元二O八年的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格局初步奠定。公元二二O年,曹丕废了汉献帝,在洛陽称帝建魏。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公元二六三年,蜀国被曹魏所灭。公元二六六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公元二八O年,晋武帝灭东吴统一南北。

  这本书描写了大大小小四十多场战役。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一场战役是火烧赤壁。主要讲了黄盖利用假投降引诱曹军,借助诸葛亮施出的“借东风”的方法,呼风唤雨让火船前进与曹军水寨中的船相撞,顿时,敌船着起火来,江面仿佛一片火海。书中的“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冲天”一句,把战争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壮观。

  这本书还写了许多英雄人物。我最佩服诸葛亮这个人物。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借东风”、“空城计”、“八阵图”、“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另外,他还能猜透别人的心思,真是一个神人啊!

  《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之作,不仅让我知道了一段古代历史,还让我认识了许多英雄和谋略。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让我终生受益。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三国演义》是我国明代罗贯中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是赤壁之战。

  故事中,孙权和刘备本来是谁也不服谁,可曹操百万大军一来,他们便不计前嫌,握手言和,成立同盟,并在赤壁以少胜多,大破曹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孙、刘两家之所以可以赢得胜利,是因为他们懂得合作。如果刘备或孙权自己单独和曹操开战,那么注定会失败。取胜的关键在于“团结”。

  这就让我想到了学校班级的值日生。有的小组工作效率很高,做得也非常干净。但有的小组效率极其低下,往往过了几十分钟也没做完。那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前者每人都经验很高吗?不。因为他们懂得团结,谁哪里扫不到其他人就帮他扫,谁先做完了自己的地方,就又帮别人干一些活。谁做得比较慢,其他人就伸出援助之手,一起承担。

  那后者呢?他们经常发生矛盾,不是谁把垃圾扫到其他人的区域,就是谁把别人扫完的垃圾又给扫了回去。小组一旦发生这样的矛盾,就会不分轻重地吵起来,其他值日生再来解劝……这样的值日小组,你说他们能值得好吗?

  这本《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学习到更多历史知识,也让我们知道了:作为一个集体,“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怀著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让我手不释卷,读来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拜年的历史风云,再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国群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许多英雄人物让我敬佩不已。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重情重义,侠肝义胆;诸葛亮巧用“空城计”,足智多谋;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始终有统天下的壮志雄心。

  在众多故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以后,决定南下一统天下,他派出了八十万大军来作战。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与孙权联合抗曹,他们知道自己的大军不比曹军多,可他们还是英勇作战。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惯水战的弱点定下火攻之策,巧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听取庞统的建议,将战船连在一起。诸葛亮巧借东风,黄盖帅率军士点燃柴草在赤壁火烧敌船,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和周瑜展现出的惊人智慧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也同样需要智慧和勇气。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成为强者。去年我去宋城玩,一座铁链桥突然吸引了我的注意。看着在桥上开心地晃动的游人们,我也心痒难耐,禁不住上了桥。谁知我刚走了几步,桥晃动得“翩翩起舞”,吓得我赶紧跑回了爸爸妈妈身边。站在桥头我有点不甘心,难道真的过不去了?我心想,这只不过是一个胆量和技巧的问题。我注意观察在桥上开心地行走的游客们,逐渐悟出了技巧。于是,我壮着胆子再次走上桥,顺利地走过了桥,我的脸上露出了胜利者的笑容。对于我来说,也是成长中又一次成功的挑战。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指路灯,读《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古典名著的精华。我要像英雄们那样,敢于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做自己生命的强者。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我能料其生,却不能料其死,真乃神人也”。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的诸葛亮让我彻底沉迷其中。《三国演义》通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历史长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叹服!

  乱世奸雄的曹操、忠勇双全的关羽、仁义的刘备、嫉恶如仇的张飞、心胸狭窄的周瑜、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在魏蜀吴这众多英雄之中,我之所以最喜欢诸葛亮,不仅因为他是司马懿口中的“神人”,更因为他忠诚勤恳。他终生不负刘备三顾茅庐的厚望,从不背信弃义,从不放弃自己北伐中原的理想,从不偷奸耍滑,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创兵法,还会发明创造,木牛流马、八卦阵法,每一样都让我跃跃欲试。他贡献了三国历史中近一半的计谋,空城计、反间计、连环计、将计就计……让你目不暇接,让你为他喝彩叫好。难怪周瑜被气死前说:“既生瑜,何生亮!”草船借箭充分地体现了周瑜的嫉贤妒能、用心险恶,一步步设下陷害诸葛亮的圈套。而足智多谋、胆略过人的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应对。他早已料到三天之后必有大雾,也看准了鲁肃的忠厚老实、信守承诺,不仅找来了船和草把,还在三天内成功地收到了十万支箭。这样一个足智多谋、忠诚仁义之士死后也不修大坟,不埋陪葬品,如此高洁的品格让人动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通过错综复杂的历史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友谊,什么是亲情,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忠厚守信,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我要像关羽一样重情重义,不背叛自己的朋友;我要像诸葛亮一样谋略过人又爱惜平民百姓,而不能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活活气死自己;我还要像曹操一样具有博学的知识和文韬武略,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家都不缺聪明才智,但更需要高尚的品格。我在学习中有点儿成绩,但我也不能骄傲自满,仍旧需要虚心向学,超越自我,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以史为鉴,我要向毛主席学习,反复品读《三国演义》,让好的名著伴随我成长!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又一次走进了《三国演义》,走进了那个群雄纷争的年代……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多年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个,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纷繁多姿,无不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三国演义》120个章回里,我最喜欢第46章《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我折服。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就命他10日内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夜观天象,在第三日起雾时,去曹营借了十万余支箭,真是一举多得!不仅让曹营亏损十万支箭,还为东吴增加十万支箭,难怪周瑜对他心服口服呢!怪不得在“三绝”之中孔明占据“智绝”一席。诸葛亮令我崇拜,我幻想有一天也能手摇羽毛扇,头戴纶巾。遇事不再慌张,而是像诸葛亮一样,纵观全局,运筹帷幄,机智化解。虽然后世对诸葛亮有些神化,但是并不影响我将他视为榜样。

  《三国演义》中,刘氏集团成员的重情重义令我折服。关羽被曹操看中,却依旧千里迢迢寻找刘备;诸葛亮满腹才华,却死心塌地做臣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止因为它的情节,更因为它给读者传达了万世不变的思想观、价值观。“忠义”正是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价值观。

  希望你能翻开《三国演义》,去结识个性鲜明的人物:以“智绝”闻名的诸葛孔明;以“义绝”闻名的关云长;以“奸绝”闻名的曹阿蛮,还有许许多多英雄豪杰……他们身处乱世,横刀立马,力挽狂澜,谱写出了一折折令人叹服的英雄赞歌!

  《三国演义》令我受益匪浅。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5-03

《三国演义》读有感10-16

 读三国演义有感11-12

读三国演义有感01-15

读三国演义有感05-26

读《三国演义》有感02-01

读《三国演义》有感06-08

读《三国演义》有感01-05

读三国演义有感01-05

读《三国演义》有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