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名著的读后感350字

时间:2021-01-29 20:25:39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名著的读后感350字

  诸葛亮这名字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之所以流传广泛,就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三国演义》名著的读后感350字

  其一,诸葛亮忠心之度,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诸葛亮本生在隆中,后经徐庶介绍,效忠于刘备,从“火烧新野”到“六出祁山”,无不是诸葛亮出谋划策。如果说,在蜀汉的鼎盛时期,诸葛亮是为了荣华富贵的话,那在“大意失荆州”和“火烧连营”“白帝城刘备驾崩”后足以见其忠心了。那时,诸葛亮完全可以夺阿斗之皇位,自封为王,但是因为刘备的嘱托,他却要支持辅助阿斗,“六出祁山”,成就霸业。为了汉室的大业,为了天下的老百姓,诸葛亮付出了太大,太多的精力,53岁就死于军中,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再者,诸葛亮乃是千年一遇的奇才,什么事都能有所预见,未出毛庐能预见三分天下之格局……他虽无张飞之猛,关羽之勇,可凭他那治国的才能和用兵如神的计谋比起来却毫不逊色。比如七擒七纵孟获,诸葛亮不是一昧的屠杀生灵,而是运用智慧,攻心为上。此类事情,如空城计,用镇静自如、弹琴饮酒的`姿态,“赶”走了百万雄师。气死周俞吓走活仲达……令我不得不佩服他。

  其三,可惜的是,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诸葛亮失的偏偏是最重要的军事基地──街亭。这是用人不当,忘记了先帝的再三叮嘱:“马稷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这就证明,人难免有错误。

  在那时,诸葛亮能具有这样的才智,忠心,真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可惜,未能成大业啊!

【《三国演义》名著的读后感350字】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08-08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12-29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100字08-10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12-29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12-29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1-15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1-15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15篇)01-05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15篇12-06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