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1-02-23 15:25:46 红楼梦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红楼梦有感【推荐】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1

  梦时分,苍影茫

  红烛春影锁高墙

  离人泪,焚相思

  谁人断却旧人肠?

  “此生,我不再欠你!”潇湘馆苍凉与破碎的呻吟在凄清的中回荡,腐朽与死亡的气息似乎要将整个世界吞没。离纱帐中,形销骨立的人儿近乎癫狂地呢喃着,空洞的大眼里尽是一片茫然无际的死水,两行清泪簌簌地落下,随即隐入鬓中……

  未几,玉殒。

  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只因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她才使得久延岁月,后又得其天地精华,遂脱却草胎木质换得人形。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她便许诺用自己一生的眼泪偿还与他,却未曾想,自己会触动红鸾,深陷于红尘俗世之中。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望着贾府内喜气洋洋的景象,黛玉孤寂地伫在窗前,轻轻的咳嗽着,几滴血珠便顺着嘴角滑落,滴在衣襟上,开出了几朵妖冶诡异的荼靡。她抚着眼角斑驳的泪痕,凝视着远方那桃谢李飞的萧条景象,轻叹道﹕“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这叹声中,竟带着几许啼血的悲凉与茫然。”

  她恨呐,她恨这这死板愚昧的家族制度,恨这刻薄冷漠的人心,恨这封建腐朽的王朝啊!可她,又能怎么办呢?父母双亡的她,病靥缠身的她,在这偌大的贾府里,不过是一颗权利与地位的棋子罢了。她惜花,是因为她懂花那颗身不由己的心,一如她自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这是对“零落成泥碾作尘”花的怜惜,更是她对自身悲苦命运的嗟叹与痛诉啊!

  秋风大作,漫卷起一地似血的残阳。她轻接过雪雁手中的白绫绢子,突然像是发狂似地,拼命地撕扯着它,眼中满是绝望的恨意与不甘。“宝玉,你为何要如此对我?”撕着撕着,眼泪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流了出来。兴许是动了肝火,登时又吐出一口鲜血来。随即,便叫人抬来火盆。“虚情假意,全都是骗我,全都是骗我!”这一声嘶鸣惨烈得直教人肝肠寸断,在场的丫鬟婆子们皆是一怔。她抱起怀中的诗稿,痴痴地望了几眼,手一扬,零散的诗稿便纷纷扬扬地落入火盆里,烧得越来越旺……

  滴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在贴满喜字的怡红院里,宝玉幡然醒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众人精心编制的骗局!他早已失去了任何理智,推开极力阻拦的众人就往潇湘馆跑去……

  “妹妹,我也为你弄了一身的病,你走了,我也是要跟你去了”看着床上早无半点气息的黛玉,泪水一滴一滴地从宝玉脸上滑落,落入黛玉的鬓角,眼角,甚至心尖。眼泪在细碎的阳光下熠熠闪光,映出一世界斑斓的悲伤。

  离人泪,无情恨

  空叫姻缘作孽缘。

  泪,就这样不可遏制地淌入黑暗中,烙出一块一块的光斑。原来,谁也没有负过谁,一切的冤,一切的怨,只不过是天意弄人罢了。

  在仙雾缭绕的赤瑕宫旁,一袭红衣的男子温柔的捧着一株蔫蔫发黄的绛珠草,良久,笑道:“小东西,从今以后,就由我来照顾你吧。”

  一滴一滴的水珠从他的手中洒下来,就像一场雨,一场清凉的雨,纷纷扬扬的渗进了她的叶中,茎中,还有那柔软的心中,一丝莫名的情绪就这样悄悄蔓延……

  滴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读红楼梦有感2

  第一次读红楼梦,不免被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吸引,为曹雪芹的文笔所折服。耳边不禁响起那样一首歌“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大观园中形形色色的人比比皆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黛玉,虽是偶尔喜欢耍耍小脾气,但也是这些小细节看出黛玉着实是个心底善良的女子;“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诋毁”这是作者对宝玉的评价,我着实喜欢这个不为世俗羁绊的男子,在我看来,那样一个封建的社会拥有那样的胸怀令人钦佩;而王熙凤这样一个“泼辣”典范,虽然有点毒辣,但是对于其过硬的管理能力我们还是很佩服的…像宝钗、妙玉、袭人、史湘云等等,她们皆有自己独特的性格。。

  书中宝黛之间凄美的爱情不乏是一大亮点,虽然最终一个红颜薄命,一个看破红尘,但是至少我们见证了他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努力过、挣扎过封建的枷锁。汤显祖曾经这样评价过宝黛的爱情“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大观园的辉煌到最终的衰败,读着读着情绪不禁为情节的跌宕起伏所影响,这样的“荒唐言”确实是让人心酸至极。

  写到这儿,面前不禁浮现那样一个可人儿背着锄头抹着眼泪儿在那哀怜落花,但落花无情,人却是有情…我期待再次深入阅读,期待红楼给我别样的情感。

读红楼梦有感3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而红楼一梦,幻灭了赤子的梦境,幻灭了“无故寻仇觅恨”的乌托邦,既留给世人一个难圆的恨,又给了赤子们最好的结局。

  红楼一梦,幻灭了赤子青春永恒的梦。贾宝玉也好,林黛玉也好,他们都处于转瞬即逝的青春年华,在这样的年龄阶段,可以不用考虑仕途经济,可以一心一意地经营感情世界,但是,这样的时间状态,它又能持续多久?它是如此短暂,以至于成了那遗恨。

  时间,不可能凝固,时间的流逝意味着青春的逝去,他们终将远离这青春年华,成为他们父母的样子。黛玉看到花儿都被风吹落,她要去葬花,葬花的时候,她涕泣涟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也恸倒于山坡之上,怀里的落花撒了一地。他想到,黛玉终将归于无可寻觅之时,那他人呢?他们也终将归于无可寻觅之时;那时候,宝玉自己又会在哪里?将来,这树,这园,这花,这柳,又不知去了哪里。

  古往今来,美好的事物终将转瞬即逝,时间和生命,是如此的矛盾和悲伤。既然,青春和爱情像春花一般明媚和鲜艳,他就总有凋谢和飘零的时候,是体验它瞬间的绚烂多彩,还是哀叹它的转瞬即逝?是把握短暂的生命热情,还是哀叹没有所谓的永恒?

  红楼一梦,幻灭了赤子清净乌托邦的梦。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心理基础,是他们对“仕途经济”的厌恶,所谓仕途经济,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成人”:向外拓展人生,能够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们所厌恶的,是那污浊的成人世界,他们所向往的,是一个乌托邦,既然是“乌托邦”,它就注定是虚幻的,永远不可能有圆满的归宿;但那乌托邦也是真实的,它寄托着我们每个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它是我们少年的梦。

  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少年会成长为油腻中年,然后逐渐衰老,最终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

  但是,无论怎样,请在这个一切价值被金钱和权利挤得透不过气的世界里,给自己留一个理想的天空。“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然而,红楼一梦,却又恰恰成全了赤子浪漫的梦。红楼曲终,宝黛钗三人的爱情,都最终无果。但试想,如果宝玉和黛玉结合,事情又会怎么样呢?

  宝玉曾经说过,“女孩儿没有出嫁,是颗无价的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很多不好的毛病来。虽然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仅是鱼眼睛了”。可是另一方面,他听说林妹妹许配给他时,又说,“真乃是从古至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畅心满意的事了”。

  林黛玉没有嫁的时候,是颗光彩夺目的宝珠,等到出嫁了,会不会也变成一颗死珠子,鱼眼睛?宝玉对于这样的黛玉,会不会厌倦?他们可能会生几个孩子,对子女、对父母、对家族,承担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假设他们有一个儿子,这孩子也和宝玉当年一样,喜欢女孩子的胭脂,一天到晚和女孩子混在一起,无所事事,不爱看书,没有追求,作为父亲的贾宝玉,他又会不会焦虑?他会不会骂:“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你就不会出去做点事情?”

  也许,宝玉会活成贾政,一个无趣的父亲。黛玉,也再也不可能没事儿多愁善感,琐碎的现实生活,终将磨灭他们心中的浪漫。在高鹗整理的红楼梦中,黛玉焚稿吐血而死,让宝玉和黛玉不必直面庸常而缺乏诗意的人生,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幸运而又不幸的是,红楼梦后四十回,已经散佚,不论我们面对怎样的结局,都可以说:“这不是曹雪芹的原意!”正是这红楼梦的残缺,造就了它永恒的美感,造就了每个人心中,赤子之梦的鲜活。

读红楼梦有感4

  在今年最后一天,终于将《红楼梦》上下册全部读完了。书中的人物各有归宿:有的生前不如意,但死后却登入极乐世界;有的曾经呼风唤雨,却在孤苦失落中黯然离世;有的曾经遭遇不幸和波折,但最终迎来了柳暗花明;有的曾遍享人间富贵,但也不得不在无奈和不舍中撒手人寰。

  全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充分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时不报,时候不到”这样朴素的哲学思想。 以史老太君为例,心地善良、善待他人、遇事豁达、明辩是非,最终了无遗憾的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与史老太君心性最相似的是薛宝钗,尽管有宝玉的不辞而别,想来也可拥有平安喜乐的一生。以王熙凤为例,待人刻薄,心肠恨毒,自私自利,机关算尽,最终财散人亡。

  全书给我的'感觉,整体有些伤感,有这么多又漂亮、又聪明、又能干的人中俊杰英年早逝。黛玉、凤姐、迎春、秦可卿、晴雯、鸳鸯、尤氏姐妹等等,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女子,都是这样的结局,这让人有些不忍和不安。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对美貌女子的偏见,难道这样的人不应该拥有美好的人生吗。倒是袭人、平儿的结局还让人稍感安慰,也许还是由于他们这样不辞劳苦、朴实无华的性格吧。

  全书的后四十回由他人撰写,还是能看到与前八十回明显的不同。有一种感觉,前八十回体现出的典雅和精美在后四十回里再难看到。后四十回的重点在于按照既有的故事主线,给书中的各种人物安配一个合理的结局,保证故事的完整性。但对于各种场面的铺陈,各种细节的描写等方面明显存在差距。皇上对贾珍、贾赦、薛蟠等人的赦免也有些突兀,多少有些不合逻辑。后四十回倒是读得很快,不必再去认真理解那些典雅华丽的语言。

  总体感觉,《红楼梦》确实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好书,书中对建筑、音乐、服饰、民俗等的描写,全景展现了那个时代贵族生活的全貌,对书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准确到位,确实值得一读。

读红楼梦有感5

  说实话,我虽是个小女孩,但四大名著中——我最不喜欢看的就是《红楼梦》。而今天,我再次打开这本书,却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看到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一直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学小说不可逾越的巅峰,连《大英百科》都评价说,《红楼梦》等于一整个欧洲,可见,这一本书是多么伟大!

  这整一本书通过一个绕口令所展开: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官,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使。

  东海缺少白玉船,龙王请来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在这本书中,我最不喜欢的便是王熙凤了。表面上她忙里忙外,八面玲珑,做事干净利索。实际上她威风八面,阴险恶毒,嘴角尖利,见风使舵,在铁栏寺弄权,逼死尤二姐,都是她的所做所为。如果她不那么作恶多端的话,在书中也算是一个富有才干的人——上宠得贾母宠爱,下治得丫环佩服,左右更是把叔侄,兄妹等弄的服服帖帖,但是最后还是得了个疾病缠身,无力回天的下场。

  说到王熙凤,我便想到在21世纪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人是靠阿谀奉承而升官发财,又有多少人是靠自己工作,让自己,父母丰衣足食呢?这样的人又有都少个呢?

  再读这本书,它给了我许多启发。我合上了书,倚在窗户上上沉思起来……

读红楼梦有感6

  在我刚刚学认字儿的时候,对自己能独立阅读一本书怀着极大的向往。父亲是国文老师,家里仅有的能给我们看的书就是四大名著了,而我就很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红楼梦。

  七八岁的年纪,正是好玩儿的时候,哪里会真正有耐心看完一本那么厚的书呢。一通走马观花下来,就记住贾府垮了,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出家了,然后还记住了贾宝玉的一句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拿着这句话去问哥哥,他眼一瞪我忙着呢!你去把咱家那装鸡蛋的篮子摔地下看看就明白了!我愕然,那里面有鸡蛋呢,我不敢摔,怕妈揍我!然后他又给了我个白眼,就继续写他的作业去了。我若有所思又委屈地走了。

  再读红楼是上中学了。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总是对男女之事有一种朦朦胧胧的好奇,看见好看又优秀的男孩儿,更加怀着忐忑却悄然绽放的情愫,这时候读一些诸如此类的书,无疑是最好的排遣方法。

  看到那一群少男少女在大观园起诗社,争先恐后写诗作赋的,心里很是羡慕。读到林黛玉写的海棠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不仅为古人的才情惊为天人!又不免叹息,花一样的少女,本该是无忧无虑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却已经对生活洞察得那么透彻!林黛玉的境遇让当时小小的我常常掩卷沉思,唏嘘不已。

  再大些又看了一遍红楼,这时候的所思所悟就大不一样了。曾经那么地为了林黛玉的早逝而伤心难过,后来却是释然了。或者说是欣喜。不禁在心里想到,曹雪芹是极爱林黛玉的,他安排她离开,是为了不让她经历后来贾家倾倒的那一场浩劫,他终究是舍不得她遭受更大的磨难和悲伤的。而贾宝玉,他也让他出了家,许是想叫他在以后的岁月里,在清净的佛门中,洗涤他身上在贾府沾染的所有腌,还宝玉最初的纯洁吧。

  贾府各人有各人的结局,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正应了那一句修的什么因,便收什么果。红楼梦啊,真真叫人叹息又叹息。

读红楼梦有感7

  林黛玉并未能和贾宝玉在一起,当她得知贾宝玉将要和薛宝钗成亲时,早已生病的她病情加重,认为贾宝玉不再爱她,便永远与世长辞。其实,她并不知道,这一切只是阴谋,这一切都是长辈们酝酿好的,宝玉并非不爱黛玉,他爱着,深深的爱着,他以为与他拜堂成亲之人就是他所爱的黛玉,可成亲之后,他才发现,爱人不是心上人。只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最终,贾宝玉和林黛玉没有如愿以偿的在一起。

  《红楼梦》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多年,但父母和族人的仇恨始终不能让他们在一起。他们历经各种险阻坎坷,在一所小教堂里对着神像发下海誓山盟。可朱丽叶最终还是被族人抓了回去,好心的牧师被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所感动,让朱丽叶喝下假死药逃了出去。在古老的城堡里,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的死了,毫不犹豫地对着朱丽叶倾诉完最后的情话,自杀在朱丽叶身旁。而醒来的朱丽叶看到了死去的罗密欧,将匕首向自己的胸口刺去......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永远流传着,成为不老的爱情经典。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的爱情同样也是伟大的,唯美的!写着,写着,让我想到刚学的纪伯伦的《浪之歌》里的一句话:“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对啊!如果林黛玉和罗密欧能在爱情之中清醒一些的话,或许她们的爱情命运不该如此!

读红楼梦有感8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书籍攒成了一条珍珠项链。而其中最光彩夺目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最能令人陶醉、欣赏的就是《红楼梦》。我利用最近的闲暇时间阅读了这本书。

  《红楼梦》这本书围绕着两条线索来写。一条线索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另一条是贾宝山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和最后的一个悲惨结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写出了在贾府中小姐、公子每天的生活场景。

  我很喜欢第十七回中描写大观园中的景色。书中描写出美景:佳木茏葱,奇花异草争先恐后地开放。一条清清的小河,从花木的深处曲曲折折地流过。从上面看,好像白云飘过。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呀,真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又好似“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这大观园中有河、有树、有涧、有山、有湖、有谷,还有林间小径,真宛若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啊!

  到第九十六、九十七回,看到王熙凤用“掉包计”让薛宝钗与贾宝玉完婚,我不禁为林黛玉担心起来,到第九十八回,我的心情越来越紧张。林黛玉死后,宝玉特别伤心,从此以后,他一直闷闷不乐还出家当了和尚。

  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和书中的人物遭遇一样,时而快乐,时而悲伤。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读红楼梦有感9

  回忆飞至六年级时,我初读《红楼梦》,除了满尽的悲痛,最大的就是对林黛玉的不满,一个比较高贵的女子,出身高贵,竟总是在流淌着眼泪、怄气,没有坚强的心,没有乐观的心态,不论遇到的事情是好是坏,总能勾起心中的悲伤,再一次落泪。

  最让我打动的是这个情节:史湘云劝贾宝玉读书作官,被宝玉当场“怼”了回去,这时袭人就忙在旁边解释,这个时候宝玉说了这样一句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成?若她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而这句话就恰好被经过的林黛玉听到了。当我读到这里时,打心眼儿里对黛玉妹妹高兴:这回黛玉一定会十分高兴。然而林黛玉听到这句话后,竟产生了四种感情,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她喜的是贾宝玉果然是个知己;惊的是贾宝玉在别人面前竟毫不避讳地夸赞自己;叹的是自己与他互为知己,又何必有全玉之说,又何必有薛宝钗;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作主,自己身体又不好,你纵为我知己,奈何我命薄。她竟又流泪了!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仅以为黛玉是一个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女子,心里不仅充斥着不满,更有对她的无奈与伤感。

  去年,由于学校的要求,我重读了《红楼梦》,重读那个另我心碎的女子林黛玉。

  或许是我长大了,或许是心境不一样了,或许我把她的眼泪看得更真了。我深刻地感受到林黛玉不再是那个爱耍小性子,总是与宝玉吵架而伤心流泪的女子了,不再是那个看到花自飘零,自己就掩面而泣的黛玉。

  再次品读中,我豁然醒悟,她的泪流的不再是没有意义,而是一个凝聚的过程,是一个灵魂最含蓄的呻吟,是一个悲剧绝美的体现!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在一步一步发展的同时,由于要还泪的缘故,伴随着每一次的哭泣,林黛玉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地衰弱。纵使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化身,而她自己却每次都为其它的悲剧而挥泪如雨。见到她的泪,便不自主地感到红颜薄命,便不自主地为她伤心,为她落泪。

  林黛玉,一个神奇的女子。你让多少人为你才情赞叹,又让多少人为你的悲剧流泪,你又让多少人为 《红楼梦》这本名著而痴迷不已。

  林黛玉虽养尊处忧,清高孤傲,但其仍不失天真率性的性格。记得黛玉曾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时就有这样一段描写: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得捂住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目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从此处可以看出,黛玉亦不全是悲凄哀愁的情绪,她有时亦是幽默风趣的,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精神感染。

  黛玉猜忌多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与她的身世有很大联系。林家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林黛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贵族小姐,但其父母早亡,无兄无弟,黛玉小小年纪竟成了个孤儿,家庭的巨大变故严重影响到黛玉的性格。再加上黛玉本身多病,就更易于形成猜忌多疑、敏感脆弱的性格。

  林黛玉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由于林黛玉高贵的出身造就了她自尊自强的性格,而又迫于无奈要寄身于外祖母家,油然而生的自卑感是人之常情,而这种深深的自卑感往往需要靠强烈的自尊去掩饰,去遮盖。由此观之,我对黛玉的不满渐渐转变为同情、怜悯。

  人间有大爱,也有小爱,有大泣,也有小泣。那么我宁愿称黛玉的爱为大泣!

读红楼梦有感10

  春,静悄悄,雨,滴嗒滴嗒,在窗户上作画。雨过天晴,阳光耀洒,躺在我的膝盖上,我又捧起了这本书——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文章的开头以很神奇的一块石头来展开文章,此外这本书还被称过《石头记》。这本书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封建社会贾府从盛到哀的全过程。

  在这多彩的文章中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作家曹雪芹花了重笔墨绘出了一个为自己的利益而见风使舵的凤辣子王熙凤。王熙凤在那一次中出尽风头但在后来王熙凤却自杀了。

  我认为贾府其实就是一朵花,是命运养得一朵花,花的一生是一波三折的,从原本那朵弱不禁风的,经过命运的整顿,花会开得更美更繁盛。花苞小小的受到营养,汲取多样的营养,让花瓣一片片完好的长出,成为命运手下最美最坚强的那一朵花,命运将会特别的顾及你。每个生物都会有哀弱的时候,花凋了,但她却依然坚持着。坚持着不让别的花有机会超越自己,终究有一天她会掉有灰黑的泥土里,不再如盛期。

  曾经,我以为世界上的时间能倒退,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再也回不去了,当你回忆往事有太多的弥留遗憾,不过时间不复返了。既然你已经错过了自己的美好年华那为何不提醒别人珍惜当下呢?

  活在当下,珍惜当下!

读红楼梦有感11

  早有通读红楼梦的愿望了,小时候喜欢看西游记并且把它看到滚瓜烂熟,稍大一点对水浒传感兴趣,再大点就热衷于三国演义。惟独把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给冷落了,甚至连电视剧也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遍。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我想这可能是强烈渴望通读它的原因吧!

读红楼梦有感12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女生。今天寒假期间,我看了中国的四大名著,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红楼梦》。这本名著以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作者曹雪芹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及刘姥姥。其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我觉得最有趣,刘姥姥进观园闹了笑话。众人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刘姥姥听见以后生气地说不出话来了。作者还通过刘姥姥的外孙板儿这种初见世面的农村小孩好奇、顽皮的形象与大观园的丫鬟们个个知书达理形成鲜明的对比。

  读到刘姥姥和板儿,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我的老家湖南,因为那里很多地方贫穷落后,孩子们的生活不好,读书的环境不好。很多大人到城里打工,许多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只能跟着家里的老人待在家里,我觉得他们挺可怜的。全国很多贫困山区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我希望,他们的生活快快好起来,我希望有机会走进他们的教室和他们一起学习。我建议,我们平时少吃一次麦当劳,少买一些玩具……把省下来的钱来资助他们。

  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吧!

  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跟我一样爱不释手,被里面引人入神的故事情节吸引,理解里面主人公的内心感受,随着主人公的喜而喜,悲而悲。

  《红楼梦》真是作者曹雪芹的一部大作,下一个假期我想买一本原版再看一看。

读红楼梦有感1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泪?

  一一题记

  犹记得,这么一句话“你身体里的每一颗原子都来自一个爆炸了的星球,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星球,这实在是我所知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辰。”我想着,这一句话与宝玉黛玉的前世有几分相似。不知不觉中,本是陌生的事物慢慢熟悉,从而缔结盟约。

  犹记得,曾看到意大利旅游局的一句宣传语-----------“行走,是为了找回你自己”时拍案叫绝。的确,人生是一条马拉松赛道,每个人都在奋力向前跑,可是到头来,我们却丢失了自己的信仰。我想着,这也是宝玉与黛玉一生的写照,为摆脱束缚而努力,可在封建社会下又显得是那么无助。

  犹记得,电影里曾有这么一句话“黄泉八百里,曼珠花遍地。花开一千年,叶落一千年,花叶,生死永不见。”我想着,花代表黛玉,叶代表宝玉,纵使曾经美好,辉煌,可却也阴阳相隔,不如路边野花平淡朴实,却安然自在。

  曾几何时,手捧着那本彩绘注有拼音的《红楼梦》,只是被其中精妙绝伦的建筑及偶尔冒出的趣事所吸引。上了初中喜欢上了那贾府的辉煌,凤姐的直爽,贾母的选择性善良,宝玉的忠心,偶尔也怜爱着孱弱的黛玉,心疼她的懂事,寄人篱下,却又佩服她在封建礼仪的社会下依旧勇敢。再读时,已多了几分凄凉,大宅的辉煌映射着人性的冷淡,贾环等一系列人的嫉妒心理让人更加心寒,似乎大宅的温暖也只有这几个孩子了,当封建的枷锁来临时,他们的反抗却又如此无助,结局也是一句“凄凄惨惨冷冷清清”。时曾想起,若黛玉宝玉不出生在这般富贵人家,只是寻常人家,恐怕结局便为“宝玉耕田,黛玉织布,膝下儿女双全,屋上炊烟袅袅。”可惜一切皆为如果,衔玉而生,注定不再平凡。黛玉的身子,身在平凡人家,注定红颜薄命。

  偶有几时,敬重曹雪芹先生,贾府繁华辉煌,细致穿插描写,的确不易;绕口难懂的关系,也一一梳理清楚;每一个人物活灵活现,似是个真真人儿。却也有几时,多加怨恨,黛玉已为宝玉流了那么多泪,前世的债也已还清,为何还要二人分开,家族败落呢,到了黛玉离世宝玉出家早已是泪湿满书,不忍再读,也终于明白那把辛酸泪。

  这世间总也是世事无常,愿身边的你我有着信仰,当太阳初升时,毫不犹豫的向前冲。

  也愿: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你我从容如初,不负韶华

读红楼梦有感14

  红尘中,翻开布满灰尘的红楼梦,又是一段悲伤的爱恋。那最后一望无际的空洞洞的大雪,真所谓落了片白茫茫大地,只留下了人们的指责和心中的悲伤以及愧疚。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这本书,认识到了一个名叫林黛玉的姑娘。她,一个瘦小的身躯却让我大大的震撼,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恋,流传千古。从那以后,林黛玉的影子是不是出现在我的心中。每一次,都带着娇嫩的喘息,脑海里也浮显出她伤感的容颜。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了他正温情脉脉的看着她,闪现出金莹的泪花,让人久久不能自拔。

  我挣脱不了书的诱惑,继续看了下去:林黛玉吃了闭门羹,我觉得她非常的娇,但又偏对她心生爱怜,《西厢记》宝黛共读,我觉得当时她一定觉得自己非常的幸福。最后,黛玉姐姐死了,我又觉得她真的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啊!”

  她哭泣,是因为自己受尽了委屈,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是惊天动地的,她对宝玉太痴情了,或者是说走火入魔了,她临终时嘴里还念叨着:“宝玉,宝玉,你好……”然后两眼一闭,抱恨离世。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上。

  故事结束了,让我又爱又恨。林黛玉,一代美人,却落得了这样一个结果,她的那半生都在装满委屈的世界中熏陶着;而贾宝玉呢?考了一个大状元,却宁愿做一个和尚。

读红楼梦有感15

  那天从学校图书馆文学区当中借来了一本书,那本书是周五昌写的,主要是写分析《红楼梦》,或者是读《红楼梦》有感之类的话题。

  现在《红楼梦》后人来研究这一本书,似乎都变成了一门专业,或者是学问。

  但是看了之后日常一开始的介绍,最后才明白,其实《红楼梦》真正的《红楼梦》是没有写完的,就是曹雪芹写的那一步,真正来说应该叫做《石头记》,《红楼梦》是后人编撰的,他们是带着特别的目的来扭曲原著。

  这些观点是我以前从来都不知道的。

  也许在那样的特殊背景下,本身很多事情都已经不受他们的控制价,好像曹雪芹在写这些东西的过程当中,也是不得不去用一些特殊的文学语言来掩饰自己当时的目的,以便文章能够继续保存下来。

  当然,现在我们看《红楼梦》,也不仅仅把它当成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而是在看和欣赏的过程当中,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包括那些深入研究的思想,或者是一些研究性的目的,都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但如果我们根本就不是专业的,也只不过是看看剧情,凑凑热闹。

【读红楼梦有感【推荐】】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推荐】01-13

读《红楼梦》有感450字_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04-07

我读《红楼梦》有感11-12

有关读红楼梦有感02-28

【荐】读红楼梦有感02-07

【热门】读红楼梦有感02-06

读红楼梦有感【精】02-06

读红楼梦有感【热门】02-05

读红楼梦有感【荐】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