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3-07-31 15:35:35 弟子规读后感 我要投稿

(通用)《弟子规》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通用)《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

  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2

  认真读完弟子规后,感悟颇多,从做人的根本,到为人处事等等都有讲解到,以前也接触过古文和类似的教育,但读一遍后依然能学习到一些东西,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入则孝,父爱母爱是最伟大的,父母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为我们好,也许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请不要直接顶撞,学会尊重父母,等有一天我们也成为孩子的父母时便会理解他们现在的想法,一个不尊重父母不孝的人是不值得结交和依赖的。

  出则弟,一个人在外工作很不容易,茫茫人海能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种缘分,与同事朋友相处更要相互尊重、理解,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不发表主观意见,这样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帮助。

  谨、信,教会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多考虑周到,每个细节每个问题都尽可能的去想到并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对不熟悉的事情,不了解的事情,不乱发表意见,一定要多观察,少说多做;做人一定要诚信,不要轻许诺言,许了就一定要做到,善意的提醒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讲究方法及语态,别人的优点一定要学习,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建议,既使不对,但既然给了别人这样的感观,那一定是我们哪方面做的不好,学会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免,一定要学会反思,做好一件事情我们要总结经验,没做好一件事情,我们更好吸取教训。

  泛爱众,佛曰:普渡众生,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一定要相亲相爱,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诚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要求付出就一定得到,不管别人怎么对你,你都认真对待他,并要学会感恩,记住每一个帮助你的人,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才能更多快乐,心态决定一切;

  亲仁,如果有机会碰到德高望重的人,向他学习,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正义仁德之人接触,才能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跳开这个世界看世界,才能看到学到更多。

  很多道理我们都懂,都是很基本的做人道理,一说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几个,更多的是光说不做,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学会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法,不能要求别人去改变,先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每个细节。

《弟子规》读后感3

  说起《弟子规》的风采,对于我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很熟悉。因为在我们这个书香满溢的校园生活中,她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是她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记得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认识了这位特殊的“老师”,每天课前我都会摇头晃脑地读着她的“弟子规,圣人训”的话语,虽然,我还不明白她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从心底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她的话有了一点理解,同时我也有了很多的`变化。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从古流传至今,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却因为父母的溺爱、呵护,忘记了孝。《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以前,妈妈叫我帮忙做一些事时,我总是慢吞吞的,非常不情愿,妈妈叫我动作快点,我还是拖拖拉拉;做作业的时候,妈妈指出了我的不足,我却是置之不理,有时还觉得很烦;犯错时,妈妈责备我,我还经常顶嘴。想想过去的自己,真是觉得非常惭愧。自从学了《弟子规》之后,我经常用里面的话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现在,妈妈叫我,我就会赶紧到妈妈身旁,并且做事也不拖拉了。妈妈教导的时候,我不敢再顶嘴了,而是低头反省,虚心接受。我的这一改变也让我尝到了甜头,不但妈妈说我懂事了,变孝顺了,而且自己的各项学习也进步了许多,这可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啊!你说她是不是我的“老师”?

  说她是“老师”,却更像是我的“朋友”。现在,我每做一些事情时都会想到她的话。无论什么时候出家门时,我都会告诉爸爸妈妈,因为她告诉我:“出必告,返必面”;乘车时,每当我看到老年人没有座位时,我会主动给他让座,因为她对我说:“长者立,幼勿坐”;每当在学校时,每当我玩得很疯狂时,她就会耳边轻轻地提醒我“幼不学,老何为”,我顿时明白小时候要好好学习,否则,长大就不会有所作为。在学习方面,我想着快快写完,去看我的游戏攻略,字写得歪歪斜斜,老师批评了我。回到家我的“朋友”告诉我:“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这使我明白了学习不能浮躁不安,看对自己没有益处的书会败坏人的意志。我的这位“朋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教育着我,提醒着我,改变着我。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她就像一泓清泉,清洗着我的心灵,让我变得懂事,变得慧智,她就是我喜爱的老师、朋友——《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4

  在我没有读《弟子规》的时候,以为女儿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我饿啊”,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会说:“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 “放在这,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 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我也会改,一步一步加油。

  这书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书中也讲到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立志做一个善人。做什么就要有个干什么的样子,要大方,不计较小事,凡是往好处想,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如果做到这些,一个人的学问、道德修养便会有很大的进步,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好。

《弟子规》读后感5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学校的读书室终于开放了。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走进读书室借书。借什么书呀,我望见书架上有一本《弟子规》我就把它借回来读。

  《弟子规》是一门国学,我读了它后有了很多的体会,然而,在众多的体会中最大的就是我变了。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我当成宝贝。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读了《弟子规》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言行举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气。现在的我非常的有礼貌,在学校遇到老师就问"老师好!"并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热情问候,在家中我不再那么刁蛮了,懂得了关心父母,不再和父母发脾气了。妈妈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在外边我讲礼貌了。串门时受到亲人们的赞赏,在路上时也会受到路人的好评,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弟子规》使我彻彻底底地变了,变的成熟了,变的懂事了,变的越来越好了!相信我以后会继续的变,变的更好.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不能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为人真诚,这才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基础,我也做到了。从现在起我要懂得这些道理,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将来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弟子规》改变了我。它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6

  最近父母让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细读《弟子规》后,我才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童年的读后感300字西游记读后感100字童年的读后感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读后感8

  今年寒假,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规另解》所吸引,这册小小的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我急忙查了《弟子规另解》的原著:《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资料,翻开他的的创作目录,竟有数十册之多,什么《学庸发明》,《四书正伪》,《水仙百咏》等,可是其中流传最广,名声最大的就是 《弟子规》。

  《弟子规》全文仅仅1080个字。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悌;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谨。

  记得第一次打开《弟子规》扉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也一样,比如在看电视时看到精彩片段,就会激动不已,不能自已﹗常常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时,我只是嘴里应并没关上电视,继续津津有味地看那精彩的内容和那动人的画面,直到妈妈拿着衣架上楼催我,我才关上电视,和心爱的动画片依依不舍的告别,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300字》。不过现在爸爸妈妈叫我,我都有听话说做就做。想想过去和现在,你会惊奇的发现:其实只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你就会得到两份乐:你乐父母也乐﹗

  继续往后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现在大多数家庭和我一样只有一个孩子,平常自己总是独霸一方。一旦放假,问题就来了,我和表哥无论大小事务互不相让,吵架、打架变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姥姥对此头痛不已,读了这句话我才懂得我们两人“兄道敌,妹道凶,兄妹争”就是不孝的表现埃是啊,我俩吵架、打架的时候,妈妈、姥姥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来劝架,这不是给大人添麻烦吗?从此我就尽量克制自己了。比如前几天哥哥骂我很难听的话,我本来准备马上回击,可还是忍住了。事后我跟哥哥讲他说的不对,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读书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读书时眼在书上,嘴也在念,可心经常飞到九霄云外。自从读了这句话,我就开始在学习时尽量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写字。说来也奇怪,我的学习效率竟然大大提高,以前做作业总是需要半天甚至还得熬夜,现在只要不到半个小时就够了,剩余的时间我就可以快乐地玩了。

  《弟子规》教会我的东西太多了,每当我读起它,就会想起卫老师课堂上讲过的话“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既不孝顺,也不与他人好好相处。我相信,我读了《弟子规》,肯定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我同样相信,每个读《弟子规》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

《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么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弟子规》读后感10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读后感11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收到了这本《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弟子规》里的教育智慧》。我按耐不住一睹为快。

  第二天上午,上完家长课堂的我又津津有味的捧读起来。可能是太专注了,朋友拍拍我的肩膀上,“什么好书呀?看你特上瘾……”,我合起书来,让她们看看书名,解释说,“我刚开始看,挺有共鸣的。”

  可能是“最彻底”“弟子规”“家庭教育”这些词太抢眼了,朋友们热议起来。

  有的说国内的育儿书翻了不少,可有效期不长,有点说《弟子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背过,就那么回事,……我面带微笑的望着朋友们,说,“这就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咱们刚才说的那些情况,前言开篇就讲到了,我正按图索骥找解决的办法呢”,时间过得很快,该分开了,我答应她们,及时分享读书体会。

  (封面,让人充满阅读欲望)

  (《弟子规》版本很多,本书附录全文,很贴心)

  能感觉到吗,这本书的设计是古色古香的,文本的设计和纸张的色泽都很适合阅读。这是一本真正从阅读者角度考虑的书。

  我决定读后感分节完成。

  观点一:《弟子规》不是学的,也不是背的,而是做的。

  P17《弟子规》里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知识,而是力行的标准。家长要做的就是就是学一句做一句,句句在生活中落实。

  我们常说孩子是面镜子,如果你想让镜子里的自己看起来,达到满意,我们要提高教育的敏感度,给孩子们做个好样子。家长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事业。

  主持人杨澜在主持“家庭教育与国家软实力”讨论时,说国家的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价值观,而孩子的价值观就是在家庭生活的点滴影响下形成的.。如果家长们还在抱怨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就观观自己做了什么,家庭教育不是小事,是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根基。我个人觉得家有男孩的父母更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观点二:《弟子规》要全面解读,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字字要父母做好了,孩子不用教,自然会做好,《中庸》提到为学的的几个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孩子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成就的人,就需要经过一个为学的过程,需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家长学习育儿知识也是如此。

  我很庆幸,在教育的路上,早早的遇到这本书,欢迎更多的家长和我共同品读,交流,陪伴孩子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12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他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读起来却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弟子规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家中,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读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一些羞愧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叫我打扫一下房间,我装作没听见,心里却在想:“真是的!难道他们自己就不会做吗?偏偏要我亲自出马来扫!”然后嘴巴里使劲嘀咕埋怨爸爸妈妈!

  等他们来到我房间看着我然后重复说要我打扫房间时,我才及不情愿的站起身来,并且慌称要喝水了,于是便走到客厅,慢慢的喝水,喝完水后,又走向厕所,说要上厕所,于是我便在厕所里蹲了5、6分钟才走出来,刚一出门,便看见妈妈站在我前面紧皱眉头然后火冒三丈的说:“你怎么就这么懒啊?”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教导和训斥,讲完后妈妈便自己拿着扫把去打扫了!从这句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颗孝心,这颗孝心让我知道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伤心!要让父母开心、快乐!《入则孝》中我还很欣赏几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以前我总是淘气调皮,爸爸妈妈哄着我给我穿衣服我都不听话!现在我知道,我不仅不能调皮捣蛋了,还要有一颗孝心,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冬天也要让父母感到暖和!以前我总是喜欢自己一人出去玩,并且从来都不向爸爸妈妈讲,因为我认为这是我的秘密,不能告诉父母,看了这句弟子规我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应该跟父母讲!有时我从外面玩完回家后我回家后,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一个念头,就是与父母玩躲猫猫,我会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声,等到爸爸妈妈急得不行了我在悄悄溜出来吓他们一跳!现在我知道这样做十分不好!

  弟子规虽然只有三字一句,大事他给了我一颗真挚的孝心!

《弟子规》读后感13

  每天清晨,撒满光辉而显得生机一片的校园里,伴着悠扬的音乐,便会传来朗朗的诵读之声,整齐而又洪亮。同学们在读什么呢?哦,原来是我们第三实验小学人人都在诵读的《弟子规》。

  《弟子规》为孔子编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学习《弟子规》(虽然他们早已当客成名)?不计其数。就连权力至上的皇帝也对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脚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经常采纳下属的正确劝谏,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己过失的一面镜子。因为“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唐太宗对臣下的意见能够认真听取,择善而从,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无人可比的,正可谓“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时让我们懂得“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教育人们首要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言语讲信用。每时每刻对众人都得有爱心,向每个人学习,有仁德情怀。然而生活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记得那一次……

  我刚熟背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就被爸爸叫去吃饭。我一边嗯嗯呀呀地答应着,一边慢悠悠地走出房间,然后慢腾腾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到餐桌,还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觉间,当回过神来时,才发现碗了多了好多菜:红萝卜、大白菜、香菇……似乎把白米饭也压得喘不过气来,简直就是喧宾夺主嘛,我满脸不高兴,不由自主把碗里的菜统统夹回盘子里。爸爸此时又开始了他的说教:“吃不能只是为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这些菜富含维生素……”我最怕听爸爸的“经书”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归原碗”,皱着眉头勉强“一扫而光”。可是,一旦有机会在串串香面前,我却是表现得那样“贪婪”,一连可以挑十几串,狼吞虎咽地吧唧吧唧嚼得欢。因为这样的“垃圾食品”若非特殊情况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让我碰触的.,可我就是嘴馋,怎会不把握机会狠狠地一饱口福呢?

  现在你该知道我为什么长得高却长得瘦的缘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别是对吃水果,从来都不主动,最让爸爸妈妈头疼。我可是在妈妈使出浑身解数后才开始慢慢喜欢上香蕉、草莓、奇异果、橙子、甘蔗的呢。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相信在《弟子规》的不断感化下,在爸爸妈妈老师等长辈们的关怀教导下,我一定也会对最近被评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之首的苹果情有独钟的,对富含维生素A、B、C的青菜来者不拒的,因为它——《弟子规》乃是我成长之路的良师益友也!

《弟子规》读后感1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读一本好书,不仅能让我们增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真正正能从中收益。初读《弟子规》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在定岗实习学校,开展以《弟子规》为核心的新八德教育,我再次接触到《弟子规》,对它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绛州人。清康熙年间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当地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清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列举了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三字一句,浅显易懂,音韵谐美,知识丰赡,是目前社会大众开展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培育忠厚家风的德育读物。

  在迫切需要加强道德建设的今天,《弟子规》对帮助现代人传承中国文化,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价值。不可忽视的是,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的同时,也要求家长必须按《弟子规》的要求,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子女效仿的楷模,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所以,《弟子规》是一本全民道德教育的经典读本。在学习《弟子规》中,让我的心灵得到三次进化。

  第一次净化:“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昨晚接到通知,明天去三中,由教育局王宝寨局长为我们做讲座。在讲座上,王局长赠送了每一个实习生一本《弟子规》。我拿到手里如获至宝,当局长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终于发现我做错了什么,当即用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认错短信。以前父母责斥我们,我都会去反驳,让亲心伤,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不应该去顶撞,不可以让父母伤心,就才是孝道!

  第二次净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许多孩子在课上管不住自己,这时教师用体罚,用责骂是不起丝毫作用的。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还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任何惩罚不如去给孩子讲道理,重德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课上我尝试着用这种办法教导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净化:“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本意是教导孩子不能让父母担心,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样是教导学生,出教室一定也要告诉学生,回学校也要和老师见一面,这样才不会让老师担心。

  许多事情,可以用经典给大家讲明白,不需要老师批评指责或当面惩罚。用真心去感化学生,才会以德服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培育人才。

《弟子规》读后感15

  3月30日星期日,在集团礼堂有幸听到张永久教授精彩讲课,小故事,大道理,大家听的都很明白,但做起来,就各有差异,这也是这个社会丰富精彩的地方,其中张永久教授讲课时经常提到的一本书《弟子规》,以前没看过,听完课后,在逛超市的时候正好发现一本注释版的《弟子规》,毫不犹豫的拾入筐中,在家里安静的角落,慢慢的品,慢慢的悟,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也明白做人的道理,也知道做人有许多规则,但就是没有把这些规矩系统化。“弟子”也有“规”。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顺便说一个故事:以前著名诗人王安石是当时国家的重臣,可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国家开大会,他也参加了。正当国王在大会上公开地对王安石说话时,一只虱子,从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脸上,会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话。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然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话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亲仁,当然好,好日来,坏日少”我们可要努力啊!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这是我读后的一点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心得11-23

《弟子规》读后感【经典】07-21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21

《弟子规》读后感(经典)07-21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08

弟子规读后感07-17

弟子规读后感07-17

弟子规读后感07-17

弟子规读后感07-17

弟子规读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