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时间:2021-01-11 11:16:06 弟子规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0篇)

读《弟子规》有感1

  中华文化长河连绵不断,熠熠生辉。在那文化长河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那是曾经的那个时代所传诵的,它就是《弟子规》。教导着一代代人学孝,向善,治身。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0篇)

  “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文明。”这是曾经那个《弟子规》世界推广者的共同心愿。于是乎,每一次与《弟子规》的相遇都是文化的盛典,每一次都是激情的飞扬,每一次都是智慧的激荡,每一次都是心灵的碰撞。

  《弟子规》,让我学会做人。

  作为一个有孝心的人。

  “孝心好比大树下面的根须,它决定着树的成长高度。”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接纳,不能尊重,不能理解,不能信任,不能善待,如何与他人相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是善恶?什么是黑白?什么是对错?谁告诉你?

  你的父母。

  对未成年人来讲,父母的教诲就是价值标准不容怀疑,学会倾听,从听父母的唠叨开始。

  做一个友善的人。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而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与家人和睦相处不搞“窝里斗”,许多家庭是“窝里”斗给斗毁的,许多单位是“窝里斗”给斗垮的,许多团队是“窝里斗”给斗散的。“窝里斗”是自己人的相互残杀。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窝里斗”。俗话讲:“争则乱,乱则衰,衰则灭,灭则亡。”

  做一个有才能的人。

  “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学习主要是一个能力。学习一个人上升的阶梯。学习是一个人持久的实力。学习就是知行合一的能力。要学习好,不自信不行。高中的教育涉及到多方面。有位校长曾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人生是波谷相连的。有山峰就有低谷,有高潮就有低潮,有开始就有谢幕,有开始就有谢幕,有月圆就有月缺,有春天就有冬天,有车水马龙也有门可罗鹊。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任何时候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子孙虽愚,经不可不读,费经费论,治安败坏根由。”《弟子规》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世代传承。

读《弟子规》有感2

  《弟子规》里教导我们“父母呼子道亏”。意思是∶父母有事让我们做,就要好好行动。

  父母在我们的学习方面教导我们,我们要认真仔细的去听,将话听到心里去。如果我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我们,我们千万不能忤逆他们,令他们伤心。不管事情是大事小,我们都要坦白的对父母说,不能把事情藏在心里。父母生病了,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端药、端水……随时随刻在父母身边照顾。如果父母心情不好,发脾气。

  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其实,这些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记得有一次,我的妈妈从外面吃完饭回来,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就突然肚子不舒服,总是呕吐。当时,我爸爸又不在,我只好赶快去端水,然后找药给妈妈。可是吃了药很久,妈妈都还在疼,我就只好牵着妈妈出去看病。可是,我们在小区门口一辆车都打不到,只有一边走一边打车,我看着妈妈很疼,就特别的着急,很是心疼,盼着快点打到车,快点到医院。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打到车了。到了医院后,我像妈妈照顾我一样,让妈妈去坐着,然后去挂号,让医生给妈妈看病。接着,我又找了个床位给妈妈,我又去拿药拿针水给妈妈。那天晚上,我们几乎是在医院度过的。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我以后一定要多读读这些经典,做一个更孝顺的好女儿。

读《弟子规》有感3

  中国的传统国学博大精深,《弟子规》让我这个从来不读国学经典的人也大开眼界。唐太宗说,魏征是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我认为弟子规也正是如此。它可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今天,在读到“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幅画面……

  小学一年级的我还十分幼稚、天真、死劲儿。还记得那个星期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关于长方体的题,想了许久,终于回忆起课堂上老师讲课的片段,便写上了答案。妈妈看见我在思考难题,便站在我旁边看着。看了一会儿,她说:“这题错了,你看----”说着,在作业本上给我画了一个图,指着图给我讲解,可我怎么听得进去?我想:老师就是这样讲的啊!哪里有错!我听的不耐烦了,说:“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妈妈见我如此顽固不化,气得火冒三丈,说:“你先别管老师怎么讲的,你给我听着!”望着妈妈严厉的目光,我委屈地留下了泪。

  讲了大半天,我还是迷迷糊糊,滴水不进,根本没听进去。最后没有办法,妈妈只好在门口搬了一些砖头,给顽固的我详细的讲解。妈妈的耐心也感染了我,我专心地听着妈妈的讲解,一遍不懂,我听第二遍……。终于,我突然开窍了,知道这题的原理和错误原因。第二天去学校,我的作业得了满分,老师还特意表扬了我,其实不应该表扬我……回到家后,我对妈妈道了歉,说我受到了表扬,妈妈并没有批评我,对我说:“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不能再像这次,自己听错了还认为是对的……。”

  结合这件事和《弟子规》中的这句话,我懂得了做事,学习都不能一意孤行,执着自己的见解,而违背真理。当别人给你讲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认真地听。《弟子规》也如魏征一样,是一块可以明得失的镜子啊!

读《弟子规》有感4

  在我的童年的时候,原以为儿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得听从我的指挥,听从我的命令任我摆布。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马上坐在椅子上,从不过问父母的感受,还大声的叫:“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大人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有事没事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读《弟子规》有感5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读《弟子规》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为<弟子规>,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

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读《弟子规》有感6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题记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因父母的爱在我心中,让我贪婪地听吸着阳光雨露,将把我的一生覆盖。读《弟子规》里的“放则考,”才猛然地反思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言行,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的爱所赋予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父母的爱更周全。

  当父母多唠叨几句:“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地回答说:“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想到平时自己感冒了,父母会担心地问这问那,带着我去医院,在厨房熬中药给我吃,给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那我们呢?当父母生病感冒了,我们是否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意思是说: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况重时,更要昼夜服待,不可以随便离开,那作为儿女的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从呱呱坠地时,父母的爱就无时不刻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日毫无节制地挥霍着爱的“支票”那我们是否有想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爱因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准备好床铺,让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真是惭愧啊!惭愧!

  让我沉浸在爱的欢乐中,让我享爱在爱的温馨中,让我陶醉在爱的双臂间,让我偎依在受罪的怀抱里,让受罪永驻我心中,我将用我的爱去报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动,多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爱在我心中。

  愿生活的芳香醇厚萦绕着我亲爱的父母,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父母的心田,让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

读《弟子规》有感7

  社会上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在《弟-子规》中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掩书静思,《弟-子规》仍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弟-子规》虽是古人教导儿童的初级读物,但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蕴含着许多做人的大道理,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家庭等方方面面都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读《弟-子规》感想很多,感触较深的有三点:

  第一,存世立身要感恩图报。

  一个人的存世立身不是孤立的,离不开家庭、单位、社会以及朋友圈子,在其成长、发展、成功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着他们的影响,也会不同程度地得到相应的帮助。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懂得,能有今天不完全是个人的努力,如果离开其他方面,或许将会一事无成,或什么也不是。

  在感恩图报上,首先,要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以及“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所要求的都是作为子女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但当今的人们是不是比古人做得更好呢?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有些子女动不动就对父母粗声粗气,没有好言语,给脸色,我认为,这都不符合孝的规范。

  《第一看点》、《新闻60分》电视栏目中也经常报道一些不孝子孙,他们遗弃老人,嫌弃父母,拒养老人,充分说明了这些人心中毫无孝念,他们也必将为社会说唾弃。

  其次,要懂得报答组织的培养之恩。

  今天,每个人都要走上社会,开始工作,工作这个平台既是谋生的平台,也是为社会尽责任、作贡献的平台。

  但有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进步,就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了不得了,特别是又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常常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这是错误的,要知道,如果没有党组织的培养,你能获得成绩,取得进步吗?当然,这些人最终会摔得鼻青脸肿,甚至赔进了性命。

  其实,这些人就是不懂得报恩的结果。

  再次,要懂得报答社会的包容之恩。

  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你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有着关系,都与别人有着联系。

  社会是一个包容的社会,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环境,所以,处在这个大环境中的人们都应懂得报恩,报恩的最好方式,一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二是尽可能多地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待人接物要恭敬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紧密相连的,它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必备的品质和修养,没有内在的谦虚难以做到对人恭敬。

  首先要敬重人。

  在家庭,要敬重父母、长辈,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长,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正如《弟-子规》中所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

  在单位,下属要尊重领导,领导要关心下属;新同志要尊重老同志,老同志要爱护新同志;进步快的要帮助后进的,后进的要努力学习先进;对朋友,要多交真心朋友,勿交酒肉朋友。

  其次要善待己。

  善待自己,不是要把自己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与众不同;不是自私自利的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技不如人之处,应自我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饮食等不如他人,无需放在心上,更没必要忧虑自卑,正如《弟-子规》所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善待己,关键是待什么的问题。

  再次要诚助人。

  就是不图任何回报、不掺任何私利,诚心诚意、真心实意地帮助人。

  《弟-子规》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就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之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这些讲的就是一个“诚”字。

  第三,人生目标要定位准确。

  《弟-子规》的目的是教人向善,养人德行,让人活得更有意义。

  现今,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要么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多为年轻轻狂之人;要么自甘平庸,得过且过,多为半老年岁之人。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真正懂得了一个道理,甘于平凡,立足平凡,做有意义而又不平凡的事情。

  我们绝大多数人工作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首先要认识到平凡工作的伟大。

  虽然处于工作第一线,从事最基储最琐碎的工作,但它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工作虽平凡、琐碎,甚至有时感到厌烦,但影响不了它的伟大,其重要性就不多说了,我相信每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其次要立足于基层一线作贡献。

  仅仅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怎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关键。

  要有满腔热情的投入,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有甘于奉献的作风,要有超人一等的耐心……,这些都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必备素质。

  当这些素质具备得越充分,工作才能做得越好。

  再次要关注到做人做事相兼顾。

  《弟-子规》中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仅要学习,学会工作本领,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做人,否则一味死读书,纵然有知识,也会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亦然。

  所以,仅仅做好日常工作,其实还只是初步的。

  要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在做事中体现做人,在做人中做事,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换言之,为社会贡献才能更大。

读《弟子规》有感8

  今年的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弟子规》。起初我在想,这个假期又不能痛快地玩了读后感 ,然而当我拿起妈妈给我买来的《弟子规》时,我简直留恋忘返了。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称尊长,勿呼命;对尊长,勿见能。”它的意思是称呼长辈,要懂礼节,不可直呼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懂得虚心谨慎,不要炫耀才能。我读完以后恍然大悟,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后我一定要尊敬长辈,礼貌对待他人。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女孩,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 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体贴关心父母。象棋我自己,真实感到惭愧,我现在虽然读三年级了,却还事事依赖爸爸妈妈,自己却什么都不干,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想起这些,我不禁脸都红了,以后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9

  弟子规。信。二十课讲的内容是做人要有诚信,要实事求是。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诚实讲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不会行得通!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就是实实在在的,不要将不符合实际、做不到的花言巧语。刻薄挖苦的话、让别人不舒服的话、肮脏不雅的词语以及粗俗的小市民习气都要切实的戒除掉。

  做个守信的人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读《弟子规》有感10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此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间的秀才,读《弟子规》有感作文。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总则六个小标题,每一个都讲述一个道理,每一句都描绘一篇孝敬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动。有一天,老妈喊我叫我帮她收衣服,我却没有回答,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作文》。因为我正在玩一个游戏的最后一关,如果放弃了,前面的二十九关都白打了。但当老妈喊到第二遍:“王昕,来帮妈妈收衣服!”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读的《弟子规》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到这,我才二话没说,“嗖”的一下来到老妈面前,把老妈手中的衣架和钩子抢到手中,收起衣服来。看到老妈一脸开心又无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渐渐笑了起来。我告诉你们,孝敬父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仅父母开心,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也一起来读读《弟子规》,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0篇)】相关文章:

读《弟子规》有感09-23

★读《弟子规》有感01-08

读《弟子规》有感01-05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0篇01-11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5篇09-23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5篇)09-22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5篇)03-16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5篇02-20

读《弟子规》有感汇编10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