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时间:2022-12-03 11:43:11 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集锦7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集锦7篇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

  爱唱戏的妞儿,草丛里的小偷,有趣的兰姨娘以及沉默的“四眼狗”,这些人物都出自于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城南旧事》。对于小说,我一般只是看个开头和结尾,少数会看完。而《城南旧事》,至今我已经看了八遍,我深深地爱上了书中那个叫林英子的孩子。

  《城南旧事》讲述的是林英子小时候的故事。作者站在一个小孩子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老北京城人们的生活,也记载了一个孩子由任性变得乖巧懂事的过程。随着英子的成长,一些事,一些人也都在变化。一个个好朋友、好亲人都随着英子童年的结束而离开。到最后,她的爸爸也走了,英子不再是个小孩子了。

  我爱英子,爱她的天真。她与那个蹲在草丛中的小偷成为朋友,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她与妞儿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有趣,深深打动人心。英子也调皮,她赖床不想上学,但后来,在爸爸的教育下,她养成了天天早起的好习惯,成了每天等待校工开大门的学生之一。那个小小的孩子真是太可爱了!

  我爱英子,爱她的坚强。在妞儿与她妈妈离开之际,她终于撑不住倒下了;在爸爸离世时,她迅速冷静下来,只为了完成爸爸的嘱托——坚强地生活下去。那个小小的孩子真是太懂事了!

  我爱英子,我可怜她。她还那么小,就失去了爸爸,就要承担起作为一个小大人的责任。相比我而言,我们似乎差了十万八千里。我是温室中的花朵,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式”生活,有时还要挑三拣四。英子让我懂得了,年龄不会成为承担责任的限制。小小的我们,也有着一份小小的,对于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我们应该去主动承担,像英子一样,关心别人,照顾别人。那个小小的孩子真是太了不起了!

  有人说,《城南旧事》是虚构的、杜撰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童真,看到了善良,看到了属于儿童的美。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生动的生活画卷,更重要的是一次次的感动和其中蕴含着的道理。这就是我爱这本书的原因,这就是我爱上那个孩子的原因。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生物。”一点儿也没有错!英子让我着迷!她的童年,有坎坷有泪水,当然也少不了欢乐和笑声。我爱英子,爱她的童年,爱她的“城南旧事”。

  爱上那个个孩子,爱上那份童真!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2

  《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早已读过了,但现在再想起来,记忆还很深刻,书中那一幕幕画面还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小说的作者是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小说主要记载了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经历,它讲述了旧北京的老故事,体现了一个小巷子的温馨:古朴可爱的小平房,和蔼可亲的左邻右舍,奔跑嬉闹的小朋友,还有到处耸立着的老树。惠安馆的“疯子”、朝夕相处的保姆宋妈、出没在草丛中的小偷、偶然结识的小伙伴妞儿,这些普通的平民老百姓都深深的印在英子的脑海中,也让英子有趣的北京城南生活变得难忘。

  童年的英子,她的内心是纯洁的,是清澈的。在英子眼里,不论什么人都能跟她成为好朋友。童年的小英子,眼里有读不完的好奇,无论看什么东西,她都用这种清澈、好奇而善良的眼神去注视;无论是什么人,她都认为对方是好人。在英子的心里,有一个充满善良的美好的小世界。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片段,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个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英子也曾为自己“分不清小偷和好人”而深深苦恼,也正是这种“懵懂与糊涂”,让英子发现了小偷也有好的一面。读那一段时,仿佛小英子好奇的目光和“小偷”叔叔和蔼的笑容隐藏在草丛中时,此情此景就展现在眼前!我不禁感叹:这世界可真美好!

  还有就是那个无微不至照顾英子的那个宋妈了,我眼中的宋妈,就是个贴心的大婶,她很受孩子们喜欢。但在故事中,宋妈和英子就像是一对“斗不完嘴的好朋友”。英子对宋妈说话时的样子,使我脑子里第一时间就蹦出一个词:“鬼马精灵”。可那从小嘴里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句子,却又透着一股认真劲,俨然是个有板有眼讲着大道理的“小鬼”。那认真劲和似乎在滴溜溜转的明亮眼珠让我忍俊不禁。而她吐出来的话,仍是和她自己一样,调皮,可爱,带有很浓的“童言无忌”的味道。就算她是真生气了,说出来的话也是如山泉般清澈。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多么难忘啊!打开以前的相册、影集、视频,打开记忆的闸门,看看我们自己的童年,是否也像英子小时候这样活泼有趣呢?就像书的末尾说的:“童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童年很短,很需要我们珍惜。那就让童年成为我们自己人生中最鲜艳的一抹色彩吧!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城南旧事》,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书中讲了林海音童年时代的生活。故事的主要内容为:20xx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我被这本书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京愁深深打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

  童年,是一朵美丽芬芳的花朵,增长一岁,花瓣就掉落一片,花瓣掉光了,我们的童年也就过完了,《城南旧事》讲的就是英子的童年和童年过去的感想。

  第一章《惠安馆》主要写的是英子、妞儿和秀贞之间的事。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英子发现与自己同龄的妞儿竟然是小桂子时,我也不禁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到高兴:大吃一惊是因为英子每天与妞儿玩,也就是与小桂子成为了好朋友;高兴是因为她们母女两团聚了。最后转化为伤心,因为秀贞看到小桂子后就带她上了洋车找思康三叔(英子亲生父亲)去了,都没顾上和英子说再见。

  第一章就这样结束了,我们要向英子学习,学习她的助人为乐。她小小年纪,还懂得照顾到秀贞和妞儿在路上需要盘缠。

  第二章《我们看海去》,讲述的是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与他约定下次一起看海去,但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约定。这位朋友干的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可他对英子很好,还送给她礼物。这位朋友让英子来分辨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英子的人生难题。最后,她的朋友被便衣警察抓走了,英子还没弄明白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唉!童年时,幼稚的心灵里还没法分辨好与坏啊!

  《兰姨娘》讲的是:兰姨娘被家人赶了出来,于是就在英子家住了下来。还有住在他们家躲风声的大学生——德先叔。虽然最后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离开他们家,但从这两点我觉得英子一家人对他人的热情与无私奉献精神。

  《驴打滚儿》讲述的是宋妈的艰苦生活,反映了下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艰辛。宋妈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惜放弃哺育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来到英子家打工。最后又痛失了自己孩子,为了以后的生活,带着一颗孤独的心离开了英子一家。

  最后,英子的爸爸去世了,英子的童年也过去了,也表现得更勇敢而沉静,因为她知道: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许多趣事为童年增添了色彩。童年,像一条小河,一去不复返,我们的童年过得很快很快。所以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美丽童年时光!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5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再次触动我的心弦时,我仿佛又看到学骆驼吃草的小英子、疯疯癫的秀贞和身世可怜的妞儿。

  《城南旧事》是我看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书,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写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双眼,观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些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读完这本书,我好像长大了,看得清事物的是与非、对与错了。

  拿起《城南旧事》的时候,书中描写的一切那么美好,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和缓缓而逝的岁月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读书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文字中间荡漾着的一种淡泊与纯洁。在半个世纪的离别中,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飘零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看罢,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我已经很少看见这样朴素的东西,因为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一样,那样不疾不徐,那样纯净淡泊,那样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

  全书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我感触最深的章,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最真挚的父爱。当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我就明白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女儿只能戴一朵夹竹桃怀念父亲的心情。作者一直以来都把父亲的话铭记在心里,努力拼搏。文章写英子的父亲病危,以花暗示了父亲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现实,她镇定地接受了事实,决定担负起帮助家人的责任。全书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结尾。是呀,长大了就得负责任,长大就意味着不再让人担忧。虽然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灵已经成长,不再任性。

  暮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诉说着盛夏的情怀……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份缅怀。落寞之后,那清越悠然、古朴婉转的音乐仍在耳畔萦绕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6

  驼铃悠悠,悠出童年遐想;冬阳暖暖,暖出童年成长。多年之后,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城南巷弄中,我们美丽的过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听着这首歌谣,我怀着平静的心情,拜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它的作者名叫林海音,我们曾经学过她的文章《爸爸的花落了》就出自这本书。这本书语言平实,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孩子稚嫩的世界观。因为年轻,所以美好。全书篇幅不长,以一篇名叫《冬阳 童年 骆驼队》的序开头,名字听起来朴实而温暖。或许,作者也是在一个宁静的冬日,开始着笔来写这样一个温暖的小故事吧。全书分为五章——《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每个篇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讲述的是小女孩英子身边的人和事,全书透着浓浓的北京风味,在当今众多的文学作品当中独树一帜,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小女孩英子是一个北京胡同妞儿。她善良,纯真,乐于助人,待人诚恳,有着许多闪光点。因为是孩子,所以想法异于常人,但正是这些看似可笑的想法,告诉读者当时北京的社会现状和劳动人民艰辛的生活。同样,这是一本讲述童年的书。童年,总是美好的。

  英子的童年,自由烂漫。她和我们一样,要上学,要考好试,她和许多女孩一样,有小小的虚荣心,也有些任性。但正是这些孩子才有的特点,拉近了英子与读者间的距离。她帮助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找回失散多年的女儿;她与一个陌生人共同畅想看海的旅程;她会在宋

  妈离开后,黯然神伤;她也会在爸爸的夹竹桃花儿落下之后,悄然长大。《城南旧事》是一部成长史,英子的喜怒哀乐,也是我们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这是青春最动人的旋律。

  我想到了我们的童年,与英子一样,我们在父母的高期待高要求下长大,成长的烦恼,也困扰着我们,于是喜怒哀乐不可避免,但奋斗永不停歇。英子在小学毕业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来全校发言,我们也可以经过奋斗走进向往的学校;英子在爸爸离去后,一夜间成长为懂事的好姑娘,我们也会遭遇许多的磨难,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要记得,成功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奋斗的过程。《城南旧事》教会我们成长,教会我们面对,也教会我们永不消逝的纯真。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正在年轻着。

  成长,也许残酷,但一定美好。

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7

  童年是一条船,满载五彩斑斓的梦;童年是一条路,一路洒下欢声笑语,让人流连;童年是一本书,记载着美好愉快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的脚步,来到《城南旧事》里寻找童年。

  《城南旧事》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惠安馆》。“惠安馆”里有不时响起小贩叫卖声的胡同、种着夹竹桃的四合院、屋里冒着热气的暖炉、厚厚的能直立起来的小棉裤、西厢房的小油鸡、佛照楼的八珍梅。而故事中的慧贞是老北京城南一个胡同里有名的“疯子”。其实,她并不是真疯,而是因为太过于思念自己的孩子小茬子,而当英子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妞妞就是慧贞的孩子小桂子时,不禁大吃一惊。读到这里,我也是好惊奇,原来英子一直以来的好朋友妞妞就是慧贞的女儿!同时,我也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可是还意犹未尽,好像继续看看他们的幸福生活。

  在《惠安馆》里最好笑的就是英子一家人念“惠安馆”了,妈妈念“灰安馆”,宋妈念“飞安馆”,宋妈念“惠难馆”,由于地区不同,她们每个人念出来都不一样,真的是太有趣了。还有一次,妈妈把“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念成了“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谁叫英子一家都不是北京人,也说不好北京话呢?

  后来过了几年,爸爸得了重病,他的夹竹桃,石榴的叶子都落了。英子十三岁,不再处于童年阶段,她已经长大了。这就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啊,童年就好比一朵拥有十三片花瓣的花,每增长一岁,就掉了一片花瓣,掉完了花瓣,童年也就结束了。

  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深深的被老北京城南所发生的事情感动,仿佛我就是英子,我格外珍惜我的童年,除了努力学习之余,童年也正是快乐放肆的玩耍的大好时机,只因为我们都有一颗毫无杂念纯真的心。

  还有,小英子是善良的。她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害怕她,反而和她成为了好朋友。并用她自己的方式让秀贞和妞相认,还偷了妈妈的金镯子给她做盘缠,体现了她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质。这些优点我们都要向她学习。

  读完这本书,我们仿佛能听见林海音轻轻的叹息,以及对童年的眷恋,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想要去抓住童年的时光,却只剩下回忆。那美好的时光悄悄地“溜”走,越走越远……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城南旧事读后感500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05-26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2-20

《城南旧事》读后感11-08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2-16

《城南旧事》读后感12-19

经典城南旧事读后感11-15

精选城南旧事的读后感01-03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精选01-15

《城南旧事读后感》01-24

城南旧事-读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