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时间:2021-01-23 12:51:23 读后感1000字 我要投稿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0字(通用7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0字(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0字(通用7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

  生活中影响我们最深的往往是些平常事。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决定着我们对一些事的看法,影响着我们做出的决定,近而影响着我们世界观的形成。我们就在这些平常事中慢慢长大,懂得爱与被爱。

  龙应台的这部生活散文《孩子你慢慢来》讲的就是这些平常事,平常事中的母亲与我们。

  龙应台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作家的工作性质,反而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重要的幼年时光,能亲眼看到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和进步。

  她以朴实、细腻、简洁的文字,还原了孩子成长的一幅幅岁月画面,几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议论和说教。通过干净利落的描述,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让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使孩子出众,而是让人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经意间遗失的细节。

  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因为爱,她并不遗憾为了孩子而占去她原本计划好的时间、不在乎岁月侵蚀渐渐变成“黄脸婆”的容颜。她知道:一旦身为母亲,“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用心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东西并获得快乐。

  读罢《孩子你慢慢来》,我对自己说:我能不能不当孩子的上帝,而做孩子的朋友?能不能做一做孩子忠实的观众或者拉拉队员,虔诚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能不能经常给孩子不经思索的热爱,而不是给予沉重思考后的要求?能不能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让孩子在兴趣中快乐成长?能不能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爱好与选择,尊重孩子的人格,及时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让孩子在充满鼓励的沃土中成长?能不能不要单纯让孩子学外国话,而是让他学英语的时候,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录像,观察美国人和英国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异?能不能在家中为孩子买一个地球仪,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某个陌生国家,就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在地球仪上寻找,直至最后成功“发现”为止?能不能经常带孩子去去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让孩子在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中认识世界?能不能不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而是经常就某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相应的信息和知识?

  我们是应该尊重一下孩子,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了,毕竟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我们作父母的作老师的应该对孩子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虽然,打破惯性思维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但“孩子你慢慢来”希望成为我们的口号!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

  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路,路上有可爱的小花,温柔的小兔,也有可怕的荆棘,危险的猛虎,我们在路上磕磕绊绊的走着。有的人,走得壮烈,走得华丽;有的人,走得灰暗,走得毫无价值……

  走在路上,回首遥望远方,只见过去的点点滴滴,一一浮现在眼前。成年人的路,往往复杂,难以区分现实和虚幻,障碍处处难;孩子的路,是一条开满诱惑孩子的猪笼草的稚嫩小路,但是,猪笼草会比美丽的花儿少好多。

  一天,我拿起了书架角落中的一本书。我轻轻抹去灰尘,发现这本书叫做《孩子你慢慢来》,封面上是一张小男孩在枯叶上走路的图片。“咦,是不是童话呢?哦,会不会是讲教学经验的啊?是不是一封封信呢?”我带着满脸的问号翻开了书本……原来,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安安和爸爸(德国人)妈妈(中国人)的种种事迹,还讲到了他的弟弟——飞飞的出生给了他极大的“压力”,因为他发现,妈妈好像不喜欢他了;他为了试试新剪刀锋不锋利,而去剪弟弟的衣服裤子,搞得弟弟像个小乞丐;安安在听妈妈讲水浒传时,想到了打劫,便与昂弟跑到街上“打劫”巧克力等等有趣的成长故事。

  书中曾说过一句话:“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那么,怎样让小天使不受污染地成长呢?记得,书里有一段写了安安与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赢了,誓死捍卫似得抱着小卡车,只见安安后退了两步,妈妈刚要去安慰他一下,可安安却摆出一副举枪的姿势,嘴中发出“砰砰”的声音,然后满意地喊了声:“死了!”妈妈却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动机是从哪儿来的。安安爱听故事,妈妈当然就讲故事喽,讲到《小红帽》时,安安便知道了:猎人要用枪打死大灰狼了。从此以后,妈妈讲故事之前,都会瞅瞅,里面是否有暴力没有了。

  记得我小时候,也有一次很萌的经历。夏天来了,妈妈带我去买西瓜吃。这时,我看到人们在选西瓜的时候,会用手敲一敲,听听声音,再买。于是乎,我就认为买东西时都要拍拍它们,妈妈也没在意。后来,妈妈带我买铃鼓,我选了一个紫色的,然后熟练地举起右手,在上面拍了两下,(耳朵是凑在上面的)谁知,震耳欲聋的响声传来,耳膜被震得生疼,“唉,看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要敲一下的啊!呜呜……”妈妈和服务员阿姨见了,简直要抱着肚子笑开花了。

  慢慢来吧,孩子!你慢点来!可是,如今是已经做不到的了。现在的孩子,一个学画画,一个学舞蹈,还有一个又学画画舞蹈,还学围棋武术,如何慢慢来呢?!爸爸妈妈们一定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嘛,多学一点又无妨。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真正喜欢呢?爸爸妈妈,让我们有一个像安安那样慢慢来的机会,让我们轻松一点儿,去寻找自己该走的路吧!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

  不止一次的品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每次翻开这本书时总感觉到里面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温柔,充满着浓浓的母一爱一,细细品读仿佛能看到一湾潺一潺溪流从一个母亲的心里流一出来,情景美如画卷。习惯于斜躺在床上手捧书本的我总会不自觉的嘴角上扬,为龙应台的两个孩子感到幸运,有一位多么睿智,多么慈一爱一的母亲。

  这本书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一个孩子正在低着头,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思考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一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见的路边风景。而在当今这个处处高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强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更优秀,更强大,更乖一巧……却忘记了,孩子的一切进步都是有时间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记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选择一张这样的图片作为封面,我想这应该是在提醒我们应该给孩子们预留一个属于他们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吧。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当我仅仅读完卷首语,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一陽一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所深深震撼。龙应台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等一个五岁的孩子扎好一个蝴蝶结。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哪怕是用一天的时间去等待孩子做完一道我自认为简单的数学题?当孩子有兴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们还去中途干扰或自作聪明的指导,会不会阻碍他们对事务的原本认知?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泯灭他们的创造能力呢?一个又一个疑问,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龙应台是对的,此时的我们,面对孩子的“执着”,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们画蛇添足的指导。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学会耐心等待,才能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看似那么的平凡,无一例外的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却无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读者的心。当龙应台接到超市电话,说邻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时,现实中的我们能和书上所写的一样处理这件事情吗?能原谅孩子吗?当日记《一只老鼠》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出现时,我们也能和龙应台一样在知道孩子的诉求时与孩子平等对话吗?印象最深的是《触电的小牛》,现实中的我们也能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教吗?也许更多的是严厉的指责,换来的却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一残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

  品一本好书如同品一杯香茗,次数越多,味道虽淡,香味却萦绕不散。《孩子你慢慢来》是值得多次品读的。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4

  龙应台的大名早有听说,最近的关注源于朋友圈里看到的她在大学的演讲,主旨大约是讲和“人文素养”有关,尤其是作为一个政客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她也倡导每个人都应该多读点“文哲史”方面的书;另一篇是她在北大的演讲,也谈中国梦,再次提到了管仲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并希望下一代的中国人不再有恐惧,而享有充分的自由。

  作为一个独立学者和“马政府”的前文化部长,我有理由相信龙应台显然是一个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也因此带有鲜明的现实批判主义的文化人。读到龙应台,第一本便是她的《孩子你慢慢来》,让我大跌眼睛,这是一个霸气的,有强烈批判主义的作者吗?就像书的扉页所介绍的那样:“作为华人世界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万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这本书是龙应台从一个母亲的角度,用娓娓道来,饱含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也再次让我觉得不管一个外表再强悍的女汉子,作为母亲,她也唯有柔软。

  这本书并不厚,或许是因为我尚没有孩子的缘故,却读得比较慢,我需要用心去感悟每一篇零碎文字背后所表达出来的含义以及用力去想象那种画面感,如婴儿般的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书中的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婴儿般的思想,我都得用力去揣测,去想象。读此书我似乎也有种在努力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从小多由奶奶带大,母亲也并非如龙应台那般有文化,或因为儿时记忆断线的缘故,我已记不起什么蝴蝶结,也想不起多少儿时的故事,还有什么洋娃娃,但这已不重要,因为我依然健康快乐的长大,依然具有独立人格,依然爱知求真,善良本真。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每个人的故事,龙应台笔下的安德烈是幸福的,他可以从小接触到三四种语言,可以听一个有文化的妈妈讲各种故事,可以打小就能用平等的心态和妈妈对话。但想必在安德烈的心里,这个妈妈既聪明严厉,又有一个母亲柔情般的呵护,我也相信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每位家长也都尽自己所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了我们。

  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人,柔情背后依然免不了龙应台对社会,家庭的思考,关于婚姻她说到:“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样,只是人类在诸多制度中权衡利弊不得已的抉择;婚姻幸福的另一面无可避免的是个人自由意志的消减”。这些,她又如何对一个两岁半的小孩去解释?我最新的领悟是婚姻与家庭本无所谓完美,所谓完美或就是在分歧时,双方能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沟通面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寻找共通点;婚姻家庭也就是在相互欣赏中让彼此成长。如此生活的意义就是学会欣赏,懂得感恩,保持好奇,有所期待。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买下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虽然是女作家写给两个混血儿子的成长故事,但是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好好看一看。

  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在序篇《蝴蝶结》中有一个小孩子系蝴蝶结,那一句“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体贴的母性关怀温暖心扉。而与之对比的是,因为交不起补习费而挨老师鞭子,最终带着弟妹自杀的王爱莲。开篇便用这样的对比与警示引起思考,一个温柔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孩子的世界有单纯又宽广,孩子的善良令人动容,孩子的真实让人反思,孩子的敏感让人热泪盈眶。学会说话的华安,观察世界的华安,听故事的华安,看小鸟的华安,说四种语言的华安,失落的华安……孩子展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充满欣喜的世界,清晰又新鲜,同时他们也展现给我们一个无助的世界,柔弱又敏感,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慢慢的陪她长大,直到她准备好独自前行。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面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同。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越来越爱纯粹朴实的东西。因为最真最美最动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朴实。你看,一个憨厚淳朴的果农和一个雍容华贵的国王种的果树结出的果子,谁的会更芳香更甜美呢?对于做妈妈的我来说,文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

  从昨天开始看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办公室的同事就跟我开玩笑,说我怎么近期怎么老爱看这一类书,《亲爱的安德列》《目送》《孩子,你慢慢来》,听说很好的书转别人的读后感。我说,原因有二,一是我喜欢作者龙应台的文笔;二是这几本书确实好,《目送》教给我们怎样为人子、为人女,《亲爱的安德列》《孩子,你慢慢来》则教给我们怎样为人父、为人母。《孩子,你慢慢来》薄薄的一本小书,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便已经读完。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开篇第一个彩页就是一段铁轨,铺了一地金黄的落叶,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即是《孩子你慢慢来》。作者描述了在花店买花时看到的一个情景:她去买花时,一个五岁的男孩为她把花扎好,他扎得很慢,很笨拙。“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她深情、细腻的笔触蕴含着爱的气息轻轻飘进我的心房,萦绕在心间久久不能散去!我的心界也好像变得静谧美好。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不能在追赶别人的勿勿忙忙中,失去自己的生活的乐趣。作为老师,我总希望学生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希望他们人人上课认真听廛,个个考试高分,这难道不是急功近利吗?其实,教育也是一种慢的艺术,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们犯错,因为他们比较还是一些孩子,虽然已经接近十八岁。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在学习上更多宽容和耐心,让他们有自我生长的空间和时间。“慢”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经常被我们遗忘的教育真谛。

  急功近利的想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高节奏的工作方式,让我再也没有耐心去等待周围的人与事。作为老师,作为父母,我们却忘记了对自己的学生、孩子说一声:孩子,我等你,你慢慢来,慢慢来……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种固守,一种耐心;是一份信任,一份宽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花开的时间,只不过,有些早,有些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与恒心,去等候那花开的时间。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7

  一直以为龙应台是女中“豪”杰,她的文章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豪气万丈。但是,品读了《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之后,让我看到了她久藏背后的另一面,一改在我心中的印象,原来,她还细腻、柔软、温情、耐心、极致。

  龙应台用质朴平淡的语言将自己如何陪伴两个儿子——安安和飞飞成长的故事叙写得生动活泼、滑稽可爱,同样做为母亲的我,在这质朴平淡的背后能感受到她对两个孩子的珍爱和倾注。因为真实,所以它具吸引力,拾起这本书我便几乎不肯放下了。

  读完这本书,我还以一名教师的角度审视了这本书,我有以下感受。

  第一,让我非常之敬佩的一点——耐心!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妈妈会训我、骂我、对我感到不耐烦,有时还会把我晾一边,要是一直纠缠于一个问题的话定会自讨没趣地收到各种“惩罚”。在我的身边,我的弟弟,或是小伙伴的妈妈也总有打骂他们的时候。但是龙应台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充满了耐心,她不会厌烦于和安安的对话以及安安的问题,反而还会和安安互动,满足孩子的好奇,解答孩子的疑惑,甚至引发提问,从不厌倦,哪怕安安的话还说不完整、表达不清;她可以讲一百回的《西游记》;她还可以帮孩子们拯救那“恶心”的老鼠……

  教师,是个需要耐心的职业。面对学生的反复提问,面对学生的重复错误,面对学生的调皮捣蛋,面对学生的幼稚要求,教师应当如何面对?从龙应台老师身上一一可以习得,继而内化,付诸实践。

  第二,要理智地选择教育材料。书中提到《白雪公主》、《小红帽》、《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儿童读物,他们凭借角色的成功塑造、善恶分明、故事情节之引人入胜等优势已经流传至今,为孩子们喜爱,但是其中诸多血腥场面、各种残忍手段的描绘确实应当引起社会、家长和教师的重视,这些真的适合讲给幼儿和儿童听吗?听到这些“精彩”杀人场面,不管是近看他们微弱的判断力和极强的模仿力,还是远看他们品质和意识的养成,我们应该想想是否适合将这些内容从小就代代相传?

  教师的职责之一是正确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内容,而后呈现和教授给学生,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习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剥夺它的丰富,但我们可以成为为学生服务的过滤器,保护好孩子们难得的纯真、温和和善良。

  龙应台是一个成功、称职的的母亲,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孩子伟大而又无私的爱。我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称职的教师,必然要有大爱之付出,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师爱要超过亲子之爱,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师爱带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包含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读了此书以后,我觉得我是好人,因为我喜欢孩子,很喜欢!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0字(通用7篇)】相关文章: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8-08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1-05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000字范文07-26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范文600字10-23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600字(通用8篇)06-01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范文400字(通用6篇)06-01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范文600字(通用6篇)06-01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范文800字(通用6篇)06-01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00字(精选10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