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0-12-18 10:16:10 读后感1000字 我要投稿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2篇)

  听说《红与黑》这本书是一本有深度的书,那么你们看懂了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两篇《红与黑》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2篇)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司汤达是善于从爱情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学大师。于连的两次爱情都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这是当时阶级角逐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德·雷纳尔夫人后来的确也产生了真正的感情,但开始是出于小市民对权贵的报复心理。因此,于连第一次占有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的时候,他感到的并不是爱情的幸福,而是拿破仑式的野心的胜利,是“狂欢”和“喜悦”,是报复心理的满足。

  如果说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的追求还有某些真挚情感的话,那么于连对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则纯属政治上的角逐,玛蒂尔德既有贵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气质,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她认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会的必定是像于连这样富于朝气的平民青年。同于连结成伉俪,既富于浪漫气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于连则认为与玛蒂尔德小姐结婚可以爬上高位,青云直上,因此不惜去骗取她的爱情。

  但是,于连的两次爱情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在复辟时期,封建势力向市民阶层猖狂反扑。于连不是统治阶级圈子里的人,那个阶级决不会容忍于连那样的人实现其宏愿。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作者在于连得知德·雷纳尔夫人写揭发信到枪杀她这段情节上仅用了三页,而与玛蒂尔德的爱情却花了上百页的篇幅细致描写。德·雷纳尔夫人堕入情网时的那种喜悦、痛苦、忏悔而又不甘放弃幸福的复杂心理的展现,也令人拍案叫绝。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的层次,同时也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作为一个高中生能有这么深刻的读后感悟,确实难得可贵,除了能在阅读中学到司汤达的一些写作手法,小说的艺术特征之外,这位同学还发现了以爱情反映现状的方式,这一点更有价值。之后的学习中你还会学到自1920年之后的现当代文学中的另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也就是“恋爱+革命”的写作模式,由此可见爱情题材普遍的贯穿于任何题材中,只是不同题材表达不同思想情感传递不同的意义。再有一点,同学可能写作水平有限,有些句子用词不太准确,例如:“而司汤达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如果这样写是不是读起来更流畅更舒服―而司汤达之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技巧。如果能让语文老师加以指正修改那就更完美了。继续努力吧!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书名乍一看感觉其晦涩难懂,难以参透,然而将全书反复细读后慢慢品味才体会到其中滋味。红与黑,分别代表了小说主人公于连的两条人生道路:投身于红色的军旅生涯在战场上建立光荣功勋和披上黑袍,去当教士;作为两种切实可感的色彩在整部小说中出现了多次,为思考这两种色彩的深层的象征意义和挖掘小说的主旨提供了基本信息。

  作为一种社会的真实反映代表,于连属于法国大革命以后成长起来的知识青年,从少年时候起,就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不甘于平凡,他幻想着自己像拿破仑那样,凭借着自身的才能摆脱贫困的地位,年三十立功于战场成为显赫的将军。然而造成之后种种的不幸在于主人公于连生不逢时,在那个王政复辟时期,平民甚至没有穿军官制服的可能,你的卑微出身限制了你的人生,唯一能够通向上层社会的'途径就是当道士了。我们的主人公集下层社会的知识青年的优点于一身,所以他变通的想:在一切事业里都需要聪明人,在拿破仑统治之下,我会是一名军官;在未来的神甫当中,我将是一名主教。

  小说就是围绕于连被谢朗神甫推荐到维里业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凭借聪明才智,与市长夫人有了一段不可磨灭的温情,事情败露后被迫离开进入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推荐给极端保王党人物拉摩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了侯爵的赏识与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给侯爵写了一封信揭发于连,使于连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死刑,上了断头台这一悲剧,彰显了于连的个人魅力。他和整个社会的冲突,他的野心抱负与孤军奋战,他对现实的愤懑不平和报复性反抗,是小说扣人心弦的地方,他在法庭上那段自杀性的发言,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全书的主题“我是一个出生卑微而敢于起来抗争的乡下人”。于连深刻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乡下知识青年的精神。

  读了红与黑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社会底层的人进入上流社会的不容易与种种心酸,虽然小说以于连悲剧结束,但于连身上无时无刻不在保持充满电的状态,他的敢作敢为,具有顽强意识和冒险的精神值得我们效仿,于连身上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种种新观念的代表,他勇于与命运的不公而抗争以及时刻不忘维护自己的尊严亦值得我们学习。不甘于居人下的思想,支配着于连的所有情感和行动。

  于连在连打两个“胜仗”后,独自挺立在峭崖上,仰望晴空。他一直崇拜拿破仑,却不得不将崇拜之情藏于心底,他把拿破仑的的头像藏在睡床处,每每情绪激动时便在头像背处写下感言并著上日期。他特别崇拜拿破伦,因为在拿破伦的时代,一个平民出身的子弟有着在战争中迅速升官发财的机会。但是于连却是生活在贵族、僧侣统治下的复辟时期。在这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中,没有爵位和财产的人,受着更大的压抑和鄙视;即使像于连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无处施展他的“抱负”。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于连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反抗。于连的悲剧在于他太过在乎自己的尊严,这种性格像我们的楚霸王项羽,不懂得东山再起。

  其实生不必逢时,在不同的时代我们都要有一个明智的头脑,深谙世事,懂得变通,才能走向辉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红与黑》读后感1000字(2篇)】相关文章:

红与黑读后感80010-02

红与黑读后感20009-15

红与黑英文读后感08-21

《红与黑》读后感2000字10-09

名著《红与黑》英语读后感08-01

《红与黑》读后感1500字11-13

关于《红与黑》的读后感11-12

红与黑读后感范文2000字10-11

红与黑读后感范文1500字01-06

《红与黑》优秀读后感1500字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