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01 10:35:47 欧敏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通用5篇)

  须要明白一个情况或一个事件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怎么写才逻辑紧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通用5篇)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1

  关注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是惠及民生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自贡市高度重视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生活,相继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帮扶力度,减免各种保障缴费,增添措施促进就业,对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差距绝对额拉大、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的问题仍值得关注。

  一、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现状令人堪忧

  (一)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绝对额拉大

  20xx年,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占调查总户数的20%)人均可支配收入6389.46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9.4%,高收入家庭的20.37%。与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绝对额差距拉大,由20xx年的8113.95元扩大到20xx年9826.52元。

  (二)住房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比全市平均少4.64平方米。且有52.38%的低收入家庭居住的为陈旧、简陋的楼房和平房,这些房屋一般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通风条件差,卫生设施不全。调查显示:9.52%的低收入家庭使用的是公厕,还有23.81%的低收入家庭没有卫生设施。

  (三)家庭人口多,就业负担系数大

  20xx年,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户均人口3人,户均就业人口1.32人,占家庭总人数的4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其就业人口负担系数也比正常收入家庭偏高。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就业者负担系数为2.27,即一个就业者要养活2.27口人(包括就业者本人),比全市平均水平多负担0.33人。

  (四)就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工作稳定性差

  低收入家庭的就业人员受自身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缺乏的制约,住往工作稳定性差,收入偏低。就目前自贡市的.情况而言,在国有单位就业或从事个体自营或当私人业主的人员工作稳定性、收入相对较高。但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自贡市低收入家庭的就业人员中,在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人数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9.44个百分点,城镇个体自营或私人业主的人数为零;而在一些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度大,收入相对较低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5个百分点;而且,低收入家庭中无固定职业从事零星工作或在无固定经营场所从事个体经营的其他就业者比重也相对较高,占37.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6.3个百分点。

  (五)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

  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成,不及高收入家庭平均水平的三成。20xx年,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5990.13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1.33%,高收入家庭的22.14%。调查资料显示,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基本上全部用于生存性消费支出,除了基本的食品、衣着、子女教育、水电燃料等必须开支的项目外,基本上没有享受性消费,家庭生活相当艰苦。从消费性支出结构来看,维持基本生存的食品、衣着、医疗、居住(包括水费、电费、燃气费等)占低收入家庭消费性支出的69.98%,教育支出占15.05%,其余的各项支出如交通通讯、耐用消费品、娱乐、各项服务性支出合计占14.97%。由此可以看出,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消费性支出主要为生存性消费支出,服务性、娱乐性、享受性消费支出占的比重极少。

  (六)社会保障程度低,后顾之忧明显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社保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低收入家庭一般都是低保家庭,其家庭成员几乎都有下岗职工、单位买断工龄职工。这部分群体虽然单位原来缴纳了养老保险,但有的职工退出单位后因收入水平所限,无力支付个人交纳的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等费用。20xx年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社会保障支出503.71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6.86%。

  二、影响低收入家庭生活的主要原因

  (一)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长。低收入家庭人员一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无一技之长,加之由于社会经济转型,企业改制、倒闭等原因,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成员下岗失业,再就业困难,特别是“40、50”人员就业更为困难。

  (二)择业期望值过高。低收入家庭中的年轻人在择业时普遍存在累活、重活、脏活不愿意干,而对收入的期望值又较高,但自身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长,难以实现就业。

  (三)家庭经济底子薄,自身摆脱贫困十分艰难。由于低收入家庭经济收入大部分用于基本的生活消费,收入基本无结余,底子薄, 无力从事小本经营,自身摆脱贫困十分艰难。

  三、对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现状的建议

  (一)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服务

  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惠民帮扶中心开设窗口,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进行援助服务;组织城市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参加招聘活动或个别介绍、送岗到家等形式,为他们及时提供就业岗位。

  (二)盼望政府能够开办一些免费或低收费的技能培训班,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为再就业创造条件。

  (三)对自主经营的低收入家庭,有关部门适当加以引导,提供经营场所,为其谋生创造条件。

  (三)鼓励吸纳就业。对吸纳城市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的用人单位,政府要加大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

  (四)继续提高低保标准和物价临时补贴额度,使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同时,减免有关社保缴费标准。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2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街道认真组织实施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街道成立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并落实了调查员,进行了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责任主体、具体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并按规定程序运作,现已基本完成此项工作,根据对各村调查情况的汇总分析,提出了街道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工作思路。

  一、基本情况

  街道组建于5月,区域面积52.788平方公里,下辖51个行政村,2个社区,有农民13126户,村民39031人。经调查,低收入农户1962户,低收入农户人口数4239人,户数占街道总户数15%,五保户20户,低保户169户,绝对贫困户343户,低收入户1430户。

  二、致贫原因

  1、因缺少生产资金而致贫的农户有240户。

  2、因自然灾害而致贫的有11户。

  3、因子女上学致贫的有145户。

  4、因大病和慢性病致贫的有853户。

  5、因缺少劳动力而致贫的有528户。

  6、因缺少耕地林地而致贫的有40户。

  7、因其他原因致贫的有145户。

  三、最需要的帮扶措施

  1、要求解决生产资金的有477户。

  2、要求落实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带动的有11户。

  3、要求解决农产品销路的有45户。

  4、要求发展来料加工的有115户。

  5、要求发展农家乐的有13户。

  6、要求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的有83户。

  7、要求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有76户。

  8、要求介绍外出务工的有297户。

  9、要求解决遇灾救助的有390户。

  10、要求解决子女上学费用的有295户。

  11、要求解决医疗费用的有1137户。

  12、要求下山脱贫的有18户。

  13、其它的有551户。

  四、脱贫措施

  1、政府要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向缺少生产资金低收入农户收放贷款,使农户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2、农产品难卖,不但严重阻碍农产品的商品化,使投入得不到回报,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加大农产品信息平建设投入力度,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确保供求顺利实现。引导低收入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从打造过硬的农产品品牌,拓展农产品市场份额中实现自身的经济收入增加。

  3、大力发展适宜家庭手工加工的来料加工产业,使低收入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取得加工劳动报酬,以补贴日常生活开支。

  4、劳动力素质低是低收入农户存在的普遍现象,也使他们的劳动局限于传统的种养殖范围,科技含量低难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使增收难以实现。因此,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应该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5、为低收入农户牵线搭桥,跟用人企业单位接洽,签订用人合同,使劳务输出的家庭实现劳务输出,增加收入。

  6、遭受自然灾害而该家庭又无法予以克服的受灾户,街道应积极沟通,协同有关部门提供财政资金,帮助度过难关,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7、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子女上学费用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对这些家庭的上学费用,考虑给予适当减免或全免,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8、医疗费用问题是围绕低收入农户的紧迫而突出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应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新农合制度,报销费用是否可以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国家也要加强对医院和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合法权益。

  9、针对一些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恶劣的少数高山低收入农户,有关部门制订特别的优惠政策,引导下山移民,改善生存环境,早日改变面貌。

  10、针对街道大量土地被征用的现实,政府一方面要切实抓好被征地低收入农户农民养老保险金的征缴工作,一方面加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使失土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3

  一、研究目的

  1、实习目的及意义:

  在本次假期实践调查中,我们应积极进行实践调查有关情况,搜集整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分析数据,以达到以下实习目的:

  (1)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2)通过实习对目前农村家庭收入的各方面的调查,更好的了解现在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现状和特点,并深入分析农村贫困户致贫原因,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树立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2、选题背景简介:

  三农问题仍然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农民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国家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xx市正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的形势对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为确保xx市全面实现小康,该是加大对农村落实群体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增强农村低收入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农村低收入家庭情况的统计,并根据样本进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选题: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状况调查

  2、选定总体: xx市三县两区低收入户

  3、抽样:选取xx市xx县大王镇韩庄村五户低收入家庭为样本

  4、参考定义: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

  5、统计过程及分析

  (1)收集数据

  到xx市统计局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并到韩庄村村委会及此村有关低保户家进行咨询。

  (2)整理数据

  ①运用观察法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将收集好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②建立多种形式的统计表。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4

  根据中央精神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山东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的低收入群体。2008年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68.3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20%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高度关注并重点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增收问题,对于促进农民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山东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现状和特征

  低收入群体是指相对于一般水平,收入处于较低层的居民家庭。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农户按人均纯收入排序后,五等份分组为20%低收入户组、20%中低收入户组、20%中等收入户组、20%中高收入户组、20%高收入户组。本文以20%低收入农户的人口作为山东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

  (一)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提高增收难度仍然较大

  对全省有代表性的39个县的42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山东20%农村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537.4元,比上年增加164.5元,增长12%,增速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0.9个百分点。低收入组农户的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30.9元,比20%的高收入户低7521.7元,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是低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的5.9倍。高低收入差距之比,由2000年的1:4.86扩大到2006年的1:5.89。从总量上看,低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

  1、收入来源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2006年农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856.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5.7%,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人均从农业获得的纯收入809.1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94.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8个百分点,比高收入户高26个百分点;人均从第二、三产业获得的纯收入47.2元,仅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5.5%,而全省平均水平为24.3%,高收入户为31.5%。一方面,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来源渠道狭窄,缺乏增收的必要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和低收入者面向市场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障碍较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村低收入户增收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2、非农产业收入比重低。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农产业已成为山东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低收入户不仅工资性收入数量少,而且非农产业的收入比重低。2008年低收入组农户中,来自工资性收入人均567.1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3.9%和高收入农户的19.7%。其中,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的纯收入人均为348.4元,与全省比相差600元,与高收入组比相差1326.3元。此外,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差距也较大,2008年低收入组农户家庭经营非农产业纯收入人均728.3元,占全部纯收入的47.4%,比全省平均比重低10.8个百分点,比高收入户低12.1个百分点。

  3、收入货币化程度低。因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是由货币和实物折算价值两部分构成,而工资性、家庭经营非农收入少,造成了低收入户收入货币化程度低。2008年,低收入组农户人均现金纯收入1309.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694.6元,比高收入户少4378.4元。从现金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看,低收入组为85.2%,全省平均水平为91.8%,高收入组为94.8%。低收入农户收入微薄,手头拮据,不仅导致他们日常生活消费受到限制,而且市场活力也受到制约,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难以维持扩大再生产和向其他行业发展。

  (二)低收入群体收入基础不牢生活消费入不敷出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支撑消费,收入决定消费。2008年低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26.1元,多于人均纯收入688.7元,说明这部分农户存在着入不敷出的情况。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5

  为了解xx县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国家统计局铜鼓调查队于近期开展了“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专题调研,在全县随机抽取10户低收入家庭(城镇4户,农村6户)进行入户调查,通过进村(居)委会了解、整体观察、与居民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式,剖析低收入居民家庭收支、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当前的实际困难、获得政府救助以及有何诉求等情况,旨在如实反映低收入居民的实际情况,呼吁政府及社会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扶持救助水平,提出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低收入家庭基本情况

  人口和劳动力情况。被调查的10户样本户主平均年龄52.5岁,最大的75岁,最小38岁;总人口39人,户均3.9人,60岁以上人口9人,在校学生12人;劳动年龄内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临时或无固定就业人口12人,户均仅1.2人。

  2.居住情况。10 户样本户户均住房面积97.2平方米,人均24.9平方米,其中城镇户均61.5平方米,农村户均121平方米,;从房屋看,自有住房8户(其中1户为兄弟赠送),租赁、安置公房各1户;从建筑年代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筑的老房屋4户,80—90年代建筑的5户,近年建筑的1户;从结构看,土坯房 3户,砖瓦结构4户,砖混结构3户。

  3.经营土地情况。4户城镇居民无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积;6户农村居民承包耕地25亩,户均4.17亩,实际经营耕地的只有3户共13亩,其他因无劳动力转包他人耕作;6户经营山地81亩,户均13.5亩。

  二、家庭贫困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低收入家庭困难因素主要是因病或伤残以及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下岗失业或无稳定就业,导致无收入,此外就是因病因突发事故致贫。从 10户样本户情况分析,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其中2人是户主;因意外事故受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其中5人为户主;家庭人口中患有重大疾病的'3人,年老且无子女赡养的老年户1户2人。

  城镇低收入居民中,由企业改制下岗职工6人,下岗职工年龄都在50岁左右,再就业比较困难,基本都是从事临时性的务工,有的因工伤或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伤残,不能从事重的体力劳动,无固定就业,报酬水平都偏低,支出压力大,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显得十分困难。

  农村低收入家庭中,主要致贫因素有,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因突发事件导致病残而丧失劳动能力,失去了家庭经营或务工的主力而致贫,二是家庭人口患重大疾病,长期负担高昂的费用而致贫,三是年迈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子女赡养的老人,此外也存在有发生灾害性事故致贫的情况。

  三、家庭经营和收支情况

  家庭经营情况。城镇低收入家庭没有承包耕地、山地,也未从事任何的二三产业经营,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则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务工,一种是受雇于个体户,获取每月800—1000元不等的报酬,另一种是自由择业,在自发劳务市场从事劳务性服务,如三轮车、建筑小工、临时雇工等,获得不固定的劳务报酬,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没有经营非农产业,或多或少有些农业经营,低收入家庭由于缺少劳动力,即使有承包耕地也无法耕种,也仅有一部分是自家经营,但主要还是靠雇工,投入高,收益就小,其他农户则进行转包,收取每亩100斤稻谷的租金;山地面积资源不足,经营效益低;农村家庭都自行生产一些蔬菜,或饲养少量的家禽,以满足生活需要,以此来减轻生活压力。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城镇低收入家庭申请书04-24

老年群体生活情况调查报告08-25

小城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02-09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0-18

城镇调查报告10-19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报告04-21

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02-15

现状调查报告04-17

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01-19

家庭现状调查报告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