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时间:2024-04-07 09:06:15 秀雯 创业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通用24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通用24篇)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

  张xx,汉族,男,1985年3月生,中共党员,2003年他高中毕业,背井离乡出门南下打工,在外打工5年,他学到一手过硬的电子制造技术及企业管理技巧,尽管后来外面收入可观,但他依然怀揣梦想返乡,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汉中胜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运行短短7年时间,在洋县已经设立了4家社区工厂,2017年7月,他个人被评为洋县创业之星,2018年3月被评为陕西省创业之星。2020年10月,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汉中市脱贫攻坚带贫益贫先进个人”。

  长路漫漫打工路

  洋县地处秦巴山区汉江盆地,人均占有耕地少而且坡地居多,丘陵地区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传统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逐渐崩溃,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政府也为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多种引导和服务,于是农民高度依赖打工收入的城市导向型增收模式在洋县被固定下来。针对这种增收模式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虽然“打工经济”不可持续,然而由于农民增收乏术,只能将不可持续的“打工经济”持续下来。

  2003年,张xx毕业于洋县中学,以一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选择复读,他觉得实用技术更能是他发挥特长,在强大的压力与思想斗争下他随着打工嘲选择了南下,开始了自己的打工求术生涯。

  他去过鞋厂、玩具厂、电子厂……为了尽快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他每天上班十五、六个小时,节假日从来没有休息一天,他也有很多的不适和辛酸。“只要勤劳肯干,到处都能挣到钱”,凭着踏实肯干和聪明好学,张xx很快升到了技术主管,管理全厂的产品质量和电子机械的维修。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家里房子盖起来了,手头也有了积蓄,然而,与亲人的长期分离,却成了他心中的痛。而在工作中,他看到村里的男人都外出打工,而留守妇女都闲了下来。闲置妇女劳动力多了,返乡致富,让农民工既能挣到钱又能家庭团聚,成了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2008年,张xx义无返顾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了创业之路,在洋县开办了第一家电子厂。但因所选电子产业为高技术产业的一个环节,加之关键技术没有突破,当时拥有工人20人,因为所有工人都是生手,生产产量只是目标产量的1/3,生产中出现的不良品远远超出预料,第一年张xx赔了将近十多万元,他再次南下打工求技。

  2009年,他将多年积累的'钱积极投入专业技术学校学习,通过刻苦钻研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经验,他创新发明了耳机喇叭电子点胶机,解决了点胶拉丝、滴胶不均匀等技术瓶颈,自动化电子点胶机样机制作出来,经过中试验证,点胶机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他计划将该技术转让的过程中,他的思路和技术创新成果引起了洋县政府人员的关注,通过各级领导的人文情怀关乎,他心情愉悦的返乡再次筹办“社区电子工厂”。

  怀揣“金钥匙”返乡开办“社区工厂”

  2014年,张xx怀揣自动化电子点胶机设计方案这把“金钥匙”再次回到洋县,他首先将自动化电子点胶机申报了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2件专利,有了专利这把“金钥匙”,得到了亲朋和和领导的认可,大家积极帮助他筹措资金,开展“社区工厂”选址,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开办了2家“社区工厂”。

  万事开头难,第二次创业,张xx并没有气馁,他很细心的观察每个工人的动作和手法,亲自给她们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果然很有效果,她们的积极性,速度,产品的质量都有所改善,这让他更加有了信心。经过技术升级,苦心经营, 产品赢得了客户信赖!2014年公司已经拥有80多个工人,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2014年10月他又在洋县李家村移民新区开了第三个工厂,2015年6月在洋县贯溪移民区开了第四个工厂;开的这些工厂都把地点选择在了移民区,因为这些从山里移民出来的人没有庄稼,没有收入,又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她们的上班时间都无法符合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要求。于是他选择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给她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她们可以按学生上下学时间来上班,星期天还会给她们放一天假,让她们自由安排。这样即利用了她们的空余时间,又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还可以照顾家庭,还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补贴家用,员工们披此之间还可以交流感情,交到更多的朋友,有困难相互帮助,相互鼓励。

  2018年,他进一步扩大规模,采取“社区工厂十扶贫车间十贫困户”经营模式,吸纳了159名当地贫困农民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人,人均年增收2.2万元,使他们当年走上了的脱贫致富之路。张xx和他的“社区工厂”,他首先想到的吸引在外地打工的同胞兄弟姐妹和留守妇女在他的工厂做工,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优先录用贫困户到他的工厂来上班,并且从工作上,生活上,以及他们面对的种种困难上,张xx都会把贫困户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办去处理,先后以捐赠、奖励、资助等方式捐款达。

  他把“社区工厂”转变为搬迁扶贫中对迁移后农民的一种后续脱贫措施,他创新尝试把“社区工厂”建设成为回归农村导向型增收的新模式,建设一条有幸福感的农民增收之路。

  经过十年的发展,他的公司已经具有一定实力与良好的客户资源,定单稳定且繁多,发展良好。产品多销往广东、深圳、福建、珠海、上海等地,部分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在发展过程当中,拥有一群团结奋进的优秀员工,及不断引进先进机器,创造更高效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不良损耗,提高了企业利润,增加了员工收入。

  随着“社区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个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鼓励,他说:“社区工厂是个大家,我们是一家人,能够为家庭收入创收,为洋县的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最大的荣耀!”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2

  陈xx,女,34岁,四川富顺人,管理学硕士,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先后荣获“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富顺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联盟会长”“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四川省优秀科技人才创业典型”“2019年四川基层农业科技领军人才”“自贡市返乡创业先进个人”“盐都新青年”“自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在富顺县兜山镇的田间地头,有一个英国归来的年轻女孩,她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总经理”的头衔似乎没有特别打动她。总是自称自己是一名“职业化新型农民”的她更专注手中的辣椒,像是寄托着她的无限憧憬和遐想。她就是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xx。

  第一节、毅然返乡 创业为民

  说到陈xx,不得不提到她的父亲——陈xx。作为陈xx的榜样,父亲陈xx凭着惊人的毅力,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自学成才,成为了我国著名的辣椒研究专家,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继承了父亲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陈xx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在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读完本科后,又去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业。

  受到父亲的影响,毕业后,陈xx放弃了英国高薪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富顺。“当时农村的状况让我震憾,四川地少,但很多地方的'农民还是靠天吃饭,以很少的土地为生,种玉米一亩地一年的产值还不到2000元,但却是他们一年的收入。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农民的辛苦。我们的优良品种,以及科学的栽植技术,可以让农民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当时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用我所学的先进管理和营销理念,让公司的良种推广到更多农户手中,使更多农民受益。”

  第二节、致力科研 成果颇丰

  返乡回来的陈xx带着她的梦想从最基层的科研数据分析统计员做起,每天都在辣椒地里,观察记录辣椒的颜色、形状以及天气对辣椒的影响。看似重复、单调、枯燥的工作没有让陈xx厌烦,而是让她有更多的时间与父亲交流,深入学习辣椒培育种植方面的知识。在此期间,陈xx与父亲陈xx、科研人员一道共同攻克科技难关,完成了725份辣(甜)椒种质资源库、585份玉米种质资源库、102份茄子种质资源库和55份高粱种质资源库的创建和种质材料的分析评价。

  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独当一面的“内行人”,陈xx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她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索,牵引着她不断往前。截至目前,陈xx多次领导(参与)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所研究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与此同时,她参与撰写的相关论文也在《中国蔬菜》《蔬菜》等专业学术性刊物上发表。

  第三节、实干创新 践行初心

  从最基层的科研数据分析统计员到办公室主任,再到总经理助理,陈xx逐步了解了整个公司的运作,也逐渐深爱上这份事业。随后,陈xx接棒父亲陈xx,出任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职,开始全面接管公司。近年来,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陈xx将所学用于公司管理,她提出“员工与公司同行”“企业是家”的管理理念,领导销售团队创新了“七三式”管理模式和“鱼网式”营销网络建设,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2020年,公司新品种已推广至全国27个省市自治州,推广面积达40万亩,社会效益达20亿元,新增社会效益达4亿元。

  在带领公司大步向前的同时,留学回来的陈xx深知中国农业发展的不易。作为川椒公司的总经理,陈xx主动肩负起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践行着创业为民的初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川椒公司在每年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同时积极传播科学技术,平均每年到全国各地免费举办辣椒技术培训30多场,技术宣传资料累计免费赠送17万余张/册, 带动成千上万椒农走上科技致富道路。脱贫攻坚期间,川椒公司支持各级政府科技扶贫活动,无偿为重点贫困村提供优良辣椒种苗100万株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指导,并提供长期技术服务,帮助13个贫困村脱贫致富。

  陈xx讲到,中国农业发展虽然处于瓶颈期,但可以把外国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在艰苦的农业创业环境中,创新一条高科技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她很自信地说:“我是职业化新型农民,我很自豪。希望更多青年认识中国农业的巨大潜力,投身到农业事业中来!”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3

  姚xx、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xx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xx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xx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xx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xx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4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为主体的创业过程。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便是农院学子创业的摇篮,在这里,一个个有着创业之梦的同学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孵化园310室开着一家xx市诺联手机店,店主是16药品生产3班的xx,来自xx。在16年高考结束后,本想填报医学类专业,在知晓xx的“药都”之名后,便来到了xx职业学院学习药品生产技术。在学校,xx不仅是班长,创业协会会长,还是一家店铺的店主,经常在班里、协会、店铺连轴转,虽然辛苦,却也幸福。

  机遇,有的时候也是通向成功的一种途径。高考结束的那年暑假,xx去厦门的一家手机公司勤工俭学,做销售类工作。他工作认真、有能力、业绩突出,深得老板赏识,因此,在来学校后,手机公司的老板联系到他,并希望其可以在学校帮忙宣传、做销售代理。xx觉得这既可以锻炼自己,还可以帮助手机公司的老板提高销售额,便拿下了这个代理。随着宣传的越来越广,很多学生都知道了这个手机购买渠道,此时,xx知道机不可失,于是在孵化园310经营了一家手机店铺,经过他的努力加上手机本身质量佳,使得消费群体不但有农院的学生,更有其他院校的'学生。

  负责任的人往往离成功更近。随着手机的销量越来越高,不可避免的就是手机的维修问题了。经他卖出的手机出现问题,哪怕只是一些出厂小问题,他也会受理,自己不会修,便寄给修理人员。作为学生来经营店铺,面临着的是不被信任与种种猜疑,但通过他周到且用心的服务,时刻向顾客传递着一个负责任的店铺形象。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任何一点小问题没有处理好,也会使店铺的信誉一落千丈。处理好每次的突发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突发问题的妥善解决,既得到了顾客的认同也提升了店铺口碑。

  在xx看来,经营店铺,无论是刚开始经营时的兴奋与惊奇,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还是店铺步入正轨时各种琐碎的事件,每一个阶段都让他乐在其中。在学校经营一家店铺可能很普通,但是越普通越能锤炼出不平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甘于平庸、放任自流。

  xx认为,大学生暑假勤工俭学不要选择去工厂流水线上工作,而应该做一些销售类的工作,锻炼口才,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收获更多。大学生创业,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失败应该接受,但永远都不该缺少重头再来的勇气。

  如今的xx,面临毕业,准备将310店铺交给团队里的一位学弟打理。希望这家有着好口碑的店铺在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5

  提起残疾人养鸡大户赖xx,在新津县五津街道吴店社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靠自己辛勤劳作改变命运的强者,不仅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更是赢得了邻里乡亲的交口称赞。

  选择坚强残疾小伙儿办起养鸡场

  在金华镇某工厂上班安装设备时,赖xx的左手不幸压伤被迫截肢,失去左手的他只好下岗回家。拖着残缺的身体,面对无业的妻子和在读书的女儿,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强地面对生活,做一名身残志坚的强者,做一名搏击生活的弄潮儿。

  回家后,赖xx东拼西凑借了一些资金,创建起了兴农养鸡场。创业初期,由于养殖技术的欠缺和管理不当,导致养鸡场两万只商品成鸡无法正常销售出去,亏损达20万元。这对刚刚创业的他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

  五津街道残联得知赖xx的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并与新津县残联的工作人员一同赴养鸡场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具体情况后,新津县残联启动了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残疾人就业扶贫扶持方案,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无偿给予兴农养鸡场5万元现金扶持,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运作。

  依靠市残联的扶持资金,赖xx对养殖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治,对养殖工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并多方联系鸡苗孵化场和饲料经销商,养鸡场重新购进了两万只鸡苗。为让小鸡长得好,白天,他守在养鸡场里,挖虫子、喂饲料、打扫鸡场;晚上,他自学鸡群防病治病知识,钻研养鸡技术。奄奄一息的养鸡场在他的带领下,经过科学饲养和精心的管理,终于扭亏为盈,重新进入正常的'经营轨道。

  辐射乡邻助更多残疾朋友走上致富路

  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兴农养鸡场已在赖xx的精心管理下逐渐壮大——从原来的两个养殖场发展到4个养殖场,养殖面积增加到4000余平方米,年出栏商品成鸡6万只,优质脱温鸡苗3万只,产值达300多万元。同时,养鸡场还安置了多名残疾人就业,为每个残疾人开出1200元以上的月工资。

  赖xx还带动了周边50多户残疾人共同发展养鸡业,每户残疾人年增收5000元以上。由于兴农养鸡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养出的鸡质量好、品质好,深受客户的好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

  蓬勃的创客风潮,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创业之梦,更让一直在创业守业途中徘徊的人们看到了更美好的前景。对于目前取得的成绩,赖xx并不满足,他正在积极规划,不断探索,力争打造一个无污染、绿色环保的生态养鸡场,安置更多残疾人就业,通过规模化发展带动更多残疾朋友走上养殖致富之路。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6

  小梁,男,1993年7月生,中共党员,系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扩招学生,现就读大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03班,现任山西兴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小梁于2013年底回村创业,创业期间积极学习,积极投身“双创”事业建设美丽乡村。创业期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太原市时代新人等荣誉。

  小梁2013年高中毕业后赴上海学习创业。于次年回乡创业。期间曾多次参加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来增强个人能力,积极投身“双创”事业,建设美丽乡村,是省、市、区选树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兴办龙兴苑养殖场,现散养鸡规模3万余只,形成了从孵化、育雏、养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同时先后带队通过考察学习帮助村民淘汰劣质杏树品种,并优化杏树5000余株,在2019年6月23日在太原市扶贫展销会上将晋源红杏卖到一块五一个,得到太原市民消费者的肯定,同时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也为晋源红杏留影代言。

  小梁在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期间,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并主动发挥自身已就业及创业优势,在学院教师范文涵及梁越月老师的指导下,作为负责人带领环境艺术设计系李雨泽、艾宁远、高星星、郝三萍四名学生组成创业团队,以“众创e农”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入驻学院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该项目以专业学生团队为班底,学院春芽工作室为技术指导,加强政府部门工作,联合各领域企业,积极开展农业创新创业。在项目孵化期间,团队设计的韩福元福粽及元宵外包装设计,一经投入市场广受好评,在太原市晋源区销量喜人。

  目前,“众创e农”项目已经成熟落地,通过注册商标“风峪沟”“晋萌”等品牌,举办红杏采摘节,开办农家乐,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组建修树技术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创业事迹先后被山西电视台、太原电视台、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等媒体报道。获得了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培养出一批“学的好、用的上”的广告专业人才,职业教育的成果转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政校企三方共同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初步可行的新路子。

  同时,该学生团队先后参与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第五届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以及2021年振兴杯山西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专项赛,取得省级银奖一项,铜奖一项,并入围振兴杯山西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专项赛国赛。2021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小梁作为学院学生创业代表与吴伟副省长进行现场交流,展示高职院校学生风采。

  在校创业期间,小梁担任负责人的创业项目吸引核心团队成员30余人,其中9人为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并荣获太原市农村青年创业创新基地,帮助大学生和农村青年工作及就业,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丰硕成果,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促就。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7

  在一个农家的鸽舍内,一只只灰白相间的鸽子争先恐后地啄着鸽食,不时发出“咕咕”的叫声,一个蹲在地上的残疾人认真地给他的“宝贝”投食,这个人就是姜xx。

  姜xx是沙县夏茂镇大布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972年出生的`他,由于青年时代遭受失恋的打击,导致精神出现问题,也因为治病买药的花费,导致家中贫困,面对困境,姜xx一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是肉鸽的养殖重塑他生活的信心,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自强不息,重燃生活希望

  在县、镇残联的关心下,通过康复治疗,姜xx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面对家庭困境,家中年迈老母亲需要赡养,自己今后的生活还要继续,姜xx并不甘于只依靠政府扶助,自己无所事事。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朋友养鸽赚了一些钱,他觉得这是一次机遇,想试试看,于是用身上仅剩的几百元从朋友那低价回收了20几只肉鸽回家饲养。没有钱建鸽舍,他就用自己的老屋当鸽舍,自己安装鸽架,干活的时候,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残疾人,常常忙到凌晨,直到腿酸脚麻了才肯休息。为了养好这些鸽子,他经常到朋友的养鸽棚取经,学习养鸽技术,从不会到会,边养边学。就这样鸽生蛋,蛋成鸽,从20几只到170多只,一年养鸽收入从不到1000元到现在上万元,通过肉鸽养殖摆脱贫困,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精准养殖,适应市场需求

  为了更好地养鸽子,姜xx不断摸索学习,他熟练掌握鸽子各个阶段的主要病害与防治,肉鸽养殖有老鸽、中鸽、乳鸽三个品种,一只老鸽能卖50元、一只中鸽卖30元、一只乳鸽卖20元。老鸽价格高但养殖周期长,姜xx把重心放在养殖幼鸽上,幼鸽价格虽低但养殖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可以增加养殖收入。解决养殖种类问题,姜xx不满足于小镇圩场销售,精准分析市场,针对县城医院患者康复对肉鸽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从而“转战”人口更为密集的沙县县城医院周边。“我不去菜市场卖鸽子,那里卖鸽子的有好几家,竞争力太大了,我一般都去县医院门口推销,那里人多,我一天能有好几十只的订单量,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在我这里订鸽子了。”说起卖鸽心得,姜xx讲得头头是道。

  残联帮扶,助残创业就业

  “我与母亲一起生活,她身体不好,平时我就靠卖这些鸽子补贴家用,这些年沙县残联帮助了我很多,我打心底感谢。”残疾人创业就业,需要各级残联助力,2018年开始,沙县残联了解到姜xx这一情况后,决定对其实行创业就业帮扶,连续三年,每年补助5000元创业就业资金给姜xx购买幼鸽和鸽食,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收入。对于其他人而言,养殖170多只鸽子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对于姜xx来说,这却是他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2020年,沙县残联也将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住房修缮改造工作,将姜xx的住房纳入修缮改造名单,为其改善居住环境,让他可以更专心地养殖鸽子。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8

  xxx,男,汉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年,初中毕业的xxx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xxx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07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从此,xxx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09年元月,xxx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xxx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尝到甜头的xxx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11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万元。

  xxx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可是看着周围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x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村民,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发展甲鱼养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县残联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经有了12家甲鱼养殖户,其他养殖户有情况、有问题找他时,他毫无保留地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帮助他人。他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12家甲鱼养殖户家里义务巡回指导,在他的影响下,12家甲鱼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鱼养殖协会,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xxx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从2010年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以来,在发展甲鱼养殖的同时更是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工作求真务实、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于2012年荣获郎溪县优秀残疾人协助理员称号,并在2012年涛城镇残代会上被推选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有未来。xxx计划于2013年再造一个甲鱼棚,总投资40万元左右,在扩大甲鱼养殖生产规模的同时,打造一个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9

  在砚台镇汪家社区,提起xxx,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xxx,一个因车祸被夺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个肢体有残缺、行动有障碍的残疾女人,一个面对重大变故,自强不息的坚强女人。她,从社区群众那里得到的不是同情、怜悯,而是尊重、钦佩,是作为奋斗、拼搏的学习榜样。

  无情车祸,有情帮扶

  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是忙碌于料理家事、张罗日子。200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艰难,看病几乎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拖着不便的身体,xxx无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间,照顾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无旁骛的离家打工、帮补家用;大儿子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小儿子也到了入学的年龄,两个孩子学费、生活费怎么办?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载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体的痛苦、精神的压力,曾一度让xxx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几乎有了天塌下来的绝望和悲痛,那年她刚刚37岁。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关爱下,她乐观起来、坚强起来,自信、坦然地面对发生的一切。“没有了劳力,那就用技能改变生活,日子不还得照样过吗?”xxx坚定了信心、在党和政府支持以及亲友、邻居的关心下,开始了求学技能的道路。

  自谋创业,回馈社会

  在培训老师的理论面授、实践指导下,xxx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凭借凡事爱思考的性格和特别灵巧的双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车故障排检、维修的技能技巧。学成归来,xxx蒙发了在社区开办一间摩托车维修小店铺的想法,但即使一间小店铺,也要有资金啊。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党和政府、邻里乡亲又一次送来了援助。就这样,2007年,她在汪家社区街面租赁了一间门市部,开办起了摩托车维修店,一家完全属于xxx的摩托车修理行挂牌了。由于诚信经营物美价廉,生意逐渐兴旺。

  生活逐渐好转后的她,却一次次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她没有忘记,现在的这一切都是来源于社会、大家的帮扶,她勤学专研,技术娴熟。帮邻里乡亲修车,他总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许的维修费,遇到残障人士,她还经常免费维修。她懂得,再造为人的恩情,她还不完、谢不尽……

  同时她积极为残疾人在自主创业方面出谋划策,先后带动1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人生最强音。作为一名残疾人,xxx深知残疾人生活的痛苦,为了让那些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能够自立自强,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谈到未来,感恩铭记

  当问起xxx这一生最难忘的是什么时,她总是激动地说: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孤单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双温暖友爱的手!当一个人绝望消沉,万念俱灰的时候,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一颗炙热滚烫的心!这些,在我遭遇车祸的那些年,拥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终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学的维修技术无偿的传授乡亲、服务乡亲。”xxx是一名残疾人,可她从来没有主动向党委政府提过什么要求,却总是怀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献着爱心,感染着别人。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0

  我叫周xx,现任山东星达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和众多青年人一样,曾有过美丽的生活遐想、美好的事业憧憬和灿烂的人生构想。当初,怀揣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初心回到家乡创业。如今,我的创业梦正逐步实现。

  2015年大学毕业后,到啤酒厂技术处任职。2015年末由于厂子经济效益下滑,公司结构发生变化,销售也是急需人才,我觉得趁着年轻就应该多出去跑跑,所以毅然选择做了一名普通的销售员,但好景不长,由于各种原因,我被迫辞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正处于兴家立业的艰难爬坡阶段,精神上的打击让我很迷茫和深度的痛苦,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很纠结,几番思想,我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朋友,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发现了很大的商机,那就是我们这边啤酒厂家很多,所需纸箱量也很大,经过市场考察,可行性非常强,所以我毅然决然的.迈入了纸箱加工这一行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企业刚创办时,缺乏专业技术工人和专业管理人员,走了很多弯路,自己又要搞生产,又要跑业务,还要当采购员,没日没夜的考虑着企业的发展,尤其当时环保查的特别严,更是雪上加霜。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经验一点点累积,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终于迈入了正规化,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星达包装现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其中包含德国进口印刷机一台,高速瓦楞纸板生产线一条,全自动覆膜机三台,全自动高速裱纸机三台,全自动模切机三台,以及打包机、叉车等其他附属设备。

  企业要发展,要壮大,产品是根本,没有适应市场的产品作保证,企业就没有希望。对于从零开始从事纸箱加工的我而言,一路走来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专业的技术指导、科学的管理方式等等,是保障产品良好发展所必须的。

  为了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需要,我往往让技术员与客户时时沟通,从而确保产品能够被客户认可。我在生产中不断摸索,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逐步取得客户的信任,技术创新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从而使得我们公司的纸箱在德州市所有啤酒厂纸箱供应中占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作为带头人,我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新的动力推动着公司的发展壮大。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磨炼,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的知名度,有人曾对我说:你现在是一个老板了,该享受享受了。听到这样的话,我往往一笑了之,我现在首先想到的不是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的浪潮中去,用到助力农村扶贫脱贫的社会中,进而带动了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村民的整体收入水平。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措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我深知,今天取得的一点小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的一小步。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坚定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成不了的事。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1

  小李,男,1994年3月出生,系因民镇槽子街村村民。家庭人口5人,2000年时因病致残,目前是因民禾佳饭店老板。

  小李从小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中主要依靠父亲在矿山务工的收入来维持所有生活开支。母亲在家种地,拉扯自己和妹妹长大。2000年,6岁的小李突患重病,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生活更是难上加难。父母没有放弃他,耗尽家中本就不多的积蓄坚持为他治病,家里的牛羊全部卖完,甚至举借外债。那时的小李整日躺在病床上,看着憔悴的父母一度想要放弃治疗。是父亲布满老茧的双手扶起他病弱的身体,是母亲哭肿的双眼撑起他活下去的信念,也让他在往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定的走下去。在父母的.悉心照顾下,医护人员和小李的共同努力下,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病情好转了,但小李落下了残疾。出院后的小李从不抱怨,变得特别的乐观向上,他知道自己能活下来已是父母付出心血换来的,珍惜睁开眼看到的每一天。父母看到他残疾的身体总是哀愁不已,时常伤心垂泪,可小李总是告诉父母:“我还活着,还陪着你们看每一天升起的太阳,这不是很好吗?况且残疾了并不代表我就是个废人,可以做我能做的事情,好好孝顺你们。”6岁的小李,懂事的让父母心疼又欣慰。

  转眼间到了2008年,看着年迈的父亲艰难的维持生计,白发丛生,年轻的小李也想为这个家出一份力。刚步入社会,因没有任何傍身技能只能走进餐厅做一名洗碗工,每月仅一千余元的收入。他至今都记得领到第一个月工资交到父母手中时候的心情,虽然少,但终于可以为父母分担家中生计。时间一天天过去,父亲的身体每况日下,工作困难。小李经历了社会的洗礼,开了眼界,知道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他从不因自己残疾轻易向命运低头,励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所以他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本领技能,不管是切菜、配菜、端茶倒水,什么都学,也通过自学懂得了一些餐饮行业的管理知识。

  2012年因民镇组织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的的内容为美食培训,小李积极报名参加了。在培训中他学习的尤其认真,常常请老师帮忙纠正不对的操作和习惯。培训结束后,小李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万事开头难,创业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家里能拿出的钱不多,他积极地跑银行、跑村委会、跑政府单位。在镇村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他在因民社区油炸房开起了第一家餐馆——因民禾佳饭店。因为手艺好,分量足,诚信经营,餐馆开业后收入也很理想,慢慢的还清了所有的债务。2017年小李报名参加了东川美食大赛,荣获二等奖。他说:“这个奖项是对我这么多年付出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2018年,槽子街村实施了整村搬迁,小李一家全部搬到了东川城区居住,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如今的小李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妹妹马上要上大学了,女儿上了小学,生活日日向好。2021年小李申请了残疾人就业创业补助,镇残联工作人员到餐饮店里实地核查并帮助办理了创业补助。他坚信:“在政府的关心、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下,所有的困难、压力都会迎刃而解的,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2

  xx,习水县二郎镇人,大专文化,民主建国会会员。xxxx满堂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习水腾达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xx腾达凯旋商贸有限公司、xx鸿森茂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勤勉刻苦白手起家

  xx是一名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农民工企业家,多年在外打拼,干过最辛苦的工作,也跑过销售,经历过风雨,磨砺了他坚忍不拔、勇于攀登的性格。多年在外拼搏的他,有成功,有失败,也有彷徨,他工作能力强,责任心、事业心较强;待人谦和,关心公司职工。2008年,创办xx腾达凯旋工艺礼品公司,当年实现产值500万元。2009年—2016年,分别创办xxxx满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习水腾达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xx腾达凯旋商贸有限公司、红花岗区腾达凯旋酒类商行、汇川区腾达凯旋礼品经营部、xx鸿森茂商贸有限公司,重庆恒熙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西安临潼庆丰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汇川区兴茂设计制作经营部等,累计完成产值贰亿陆千万元。

  高标建设打造品牌

  目前公司向管理科学、实力雄厚的集团化方向发展,正在建设中的`腾达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蓉遵高速公路二郎收费站下道口旁,由腾达凯旋集团习水腾达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以“生态环保、有机高效、绿色健康”为主题、“四心一园”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综合体示范工程,竭力打造成xx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试点项目、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成为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总规划用地2050亩,总建筑面积18000平米;项目集腾达习水农副产品加工中心、腾达习水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中心、腾达习水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腾达习水二郎黔北麻羊、生态河鱼美食中心、腾达习水二郎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为一体,建成后将是世界走进二郎和二郎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是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特色生态美食体验、地方特产深加工、现代示范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敬业奉献反哺桑梓

  腾达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提供500人以上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人口年收入1800万元以上,实现每年收益1亿元,为国家创税近4000万元,可帮助二郎镇近3万农村人口年均增收3000元,高于农民脱贫增收标准,可助二郎镇476户2092人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农民自产农副产品就地销售,提高产品增值效益,成为二郎镇新农村建设财富中心,推动加快二郎镇新农村建设,带动和帮助二郎镇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帮助二郎镇12名返乡创业民工办理返乡创业手续,组织开展返乡民工创业培训800余人次,李子栽培等技能培训2500余人次,带动39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肉牛养殖、麻羊养殖、脆红李种植等特色产业,帮助带动6户返乡创业民工的蜂蜜、黔北麻羊等农特产品带入全国性的展销市场。

  富而思源回馈社会

  作为一名优秀的返乡创业民工,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光彩事业,不忘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向山区学校开展爱心捐赠活动,2014年5月向庆丰小学捐赠校服、书包、文具等;2016年1月15日向二郎乡教育促进会捐赠现金10万元,用于改善山区教学,2016年9月4日通过希望工程向习水县二郎小学希望家园(沙坝小学、荣峰小学、沙坝幼儿园)捐赠物资、文具等价值10万元,现金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4名,每人每年3000元助学金,资助4年合计48000元。累计捐赠100余万元。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3

  在讷河市六合镇一提起魏立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仅?岁的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百姓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只有?文化的他,敢打敢拼,头脑灵活,能够认清农村形势,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同时,积极带领百姓共同致富,成为六合镇百姓交口称赞的“致富带头人”。截止20xx年,他本人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万元,年收入达到xx万元。

  一、敢打敢拼,搏击市场初试水

  xx年,魏立生初中毕业后,成为一名待业农民,不甘平庸的他并没有和同伴一样去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他不顾父母劝阻,毅然决定要靠自己力量闯出一片天地。最初的日子里,他辛苦的付出虽然只赚取了微薄的收入,但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并不丰厚的工资收入却更加刺激了他不甘心就此一生的'坚定信念。他宽厚待人的热情、机智灵活的头脑及工作中的尽心尽力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朋友。xx年,他筹集xxx万元在六合镇成立了了六合镇规模最大的“居贤饭店”,虽说是初出茅庐,缺乏管理经验,但魏立生凭着他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将饭店打理的有声有色。许多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羡慕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学习。苦心经营,管理有方,事业红红火火,搏击市场的他用瘦弱的臂膀掘出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二、放宽眼界,黑土情结难忘却

  魏立生是一位坚忍不拔的创业者,初次试水的成功使他的眼界不断开阔,志向不断提升。xx年,他看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投入xx元成立了“汉阳农资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民营企业家。作为平凡的农民子弟,他对农村、农民、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致富的他,依旧保持着农民的固有的本色。致富不忘乡亲、致富念着乡亲。还有一句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了才是富”。没有豪迈的语言,只平静的表述,更是体现了他对黑土地化不开的浓浓情结。看到乡亲致富无门,生产生活依然落后的现状,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凭着自己多年的创业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便利的信息通道,时常为农民提供无偿的服务:种哪种作物好,种什么值钱;用哪种化肥效果好,用什么农药能解决问题;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刚刚成立起来的公司,运作还不十分稳定,资金周转还仍有不足的时候,他看到一些贫困户因为化肥而发愁,他无偿地为这些农户提供了种子和化肥,使他们在关键时刻种上了地,更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希望和感激。他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xx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坚持党性,致富路上带头人

  魏立生的致富之路引来许多乡邻前来上门求教,有本村的村民,也有外村的农民,对他们的来访求教,他都无偿地、耐心地把自己的“致富经”传授给他们,甚至主动上门指导他们如何运作。还有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他都耐心的解答,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平时无所事事的人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一些“无业游民”也终于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尝到了成功的甜头,魏立生用自己的党性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胸襟。

  魏立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他创业的激情感染了乡亲,他和睦的爱心影响着四邻。他用一个农民宽广的胸怀,为自己的事业默默耕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不仅有一颗怀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相信敢打敢拼的他,一定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4

  xx,男,1982年9月出生,党员,xx县xx乡xx村人。20xx年6月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后放去到麻栗县合管中心工作的机会,回乡当了一名在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村官,同时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兼营一个计算机销售与维修店和xx县xx升林山泉水销售店,成为农村青年学习创业典型。

  立志当村官 服务新农村

  xx的母亲是xx村连续三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县乡人大代表,在村子里是响当当致富带头人,曾多次受到州县乡党委政府的表彰。从小目睹耳染了母亲的事迹,他从上大学开始,就把学成后回报家乡的心思牢牢植在了心底,实值第三届村委换届之际,他多次跑村委会表决心,毅然报名参选,立志为家乡的发展献一份力。20xx年4月,xx乡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年仅28岁的青年党员xx,通过公开选举这一平台,依法以2051票当选为xx村委会副主任。成一名 “村官”后,面对角色的转变,肩上的担子,怎样才能当好“村官”一直是他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xx在当选表态发言时说:“做农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外行,但我也是农村人,我有信心和决心履好这份职”。

  进村委会工作以后,加强与村“两委”班子及群众沟通协调,他深入村寨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围绕畜牧、烤烟、甘蔗、蜜香梨、茶叶、蔬菜、核桃等几项重点产业抓发展,帮助群众搞好产业规划,基本做到每个村小组有1—2个产业。特别是在xx村农事E网通推广运用、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和点播以及农民党员上网培训等工作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优势,认真利用“农事E网通”这一平台为群众办实事,减少群众办事成本,组织农村党员利用远程教育、农民党员上网培训基地进行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农村党员自身综合素质,为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13年,在第五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又再次以高票当选为xx村委会副主任。

  白手起家 诚信经营

  年仅32岁的.xx,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近几年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信息技术、自身文化水平、眼界等条件的限制,农村青年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还不能起到真正带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底子薄,自身发展能力弱的农村家庭,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他总在思考,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创业行动来带动乡亲们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通过考公务员这根独木桥来实现自己的价值。2012年他报名参加马栗坡县合管中心招聘考试,考试成绩优异,进入面试阶段,但他却放弃了面试的机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家人的资助下,在兴街开发区开了个电脑及配件销售维修店,销售范围包括xx兴街,xx,马关,麻栗坡和天保口岸等地,每年实现销售纯收入8万元。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追求越来越高,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让他看到商机,他通过与xx县升林山泉水厂负责人的沟通,承诺销售数量和服务质量,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赢得xx县升林山泉水在xx乡的经营权,由于他服务周到,信守承诺,他每年销售升林山泉水2.4万桶,实现销售纯收入3万元。在家人的支持配合下,他还经营着日用百货、牲畜饲料及用药、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在他自己创收的同时,也不忘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村民们分享,带动了本村部分青年的自主创业积极性。

  孝敬父母 传承美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自古以来的美德,xx作为家中的独子,他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在忙于工作和生意的同时,不忘关心和孝顺家中的父母,抽空回家陪伴他们,聊聊家里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每年抽时间带他们外出游玩,放松身心,做一次全身体检等,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特别是20xx年,母亲腿患风湿并后,医生要求手术治疗,连续做了两次手续,共花医疗费用9万元左右,由于手术失败,母亲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妻子又是教师,不能随意请假,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xx一人身上,他既要忙于村委会的工作,又忙于生意,还要照顾好母亲,只要听见说民间有人能治好母亲类似的病,就开车带着母亲前往看病,到过马关,广西,丘北,弥勒等地看过病,听见什么药有效就买什么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的下半年,母亲终于能站起来走路了。

  xx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却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点一滴做起,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一如既往地用一颗对党和事业的忠心,为群众办好事实的决心,继续在党和群众之间,发挥好桥梁扭带作用,为群众服务。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5

  姚xx、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xx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xx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xx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xx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xx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6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党员梁xx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个体医生转型为家乡有名的茶场老板。

  梁xx,男,中共党员,中医执业医师,1969年8月出生在桑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8年梁xx县卫校毕业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携同妻子在福建石狮开办医疗诊所,先后从事个体医疗和医药销售。在此期间,关系网越拉越广,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但他始终无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觉,有一种感情让他无法真正快乐起来。甜是家乡水,亲是家乡人,2011年7月他怀揣在外创业的所有积蓄,准备开创自己新的事业。经过一番调研后,利用家乡丰厚的`茶业资源优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20余万元兴办了占地面积10余亩、厂房15间的“桑园镇茶场”,并于2011年3月正式投产。

  桑园镇茶场当年投产就实现了开门红,生产汉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绿茶25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并在西乡县“赛茶节”上获得“汉中仙豪”银奖和“汉中炒青”银奖两项殊荣,其产品更是远销汉中、西安等地。初见成效的梁xx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管理上水平、做大产业创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后对承包购买的350亩茶园进行茶树改良,培育无性系茶苗补栽补种,注重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并多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场指导,严格按照茶叶加工环节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

  浅尝辄止不是梁xx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的目标。梁xx计划进一步投资添置新设备,分档次加工制作出适应各个消费层次的茶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茶厂四季产茶、茶农四季采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年底再承包200亩茶园,争取亩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依托“西汉高速”和“十天高速”连接线地域优势,全力打造集茶园观光、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品茶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茶叶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同时,注册商标争取品牌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管理,为早日打入全国市场作准备。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个村近千户茶农年增加收入约70多万元,他的茶场成为当地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县镇实用技术骨干人才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7

  18岁,他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22岁,他走上社会,开始了谋生之路;26岁,他回到家乡,开启了创业之路。

  “不走寻常路”的创业抉择,让我在差别竞争和错位发展中抢得先机

  2002年,我大学毕业。与其他同学一样,为了找工作曾到处参加招聘会。但是,要找一个能让自己一展才华的岗位谈何容易。三年间,我辗转几家电脑公司,奔波在高楼大厦之间。在就业和待业的反复波动中,常常使我思忖: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与其挤在城市里打工,不如回乡创业实践,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在此间,2006年的春天,中央颁布1号文件,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县里对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实行只备案、不审批的“备案制”,对确认的备案项目,允许两年内不办手续、零收费进行试经营。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点燃了蕴藏在我心底的激情之火。我和同是大学毕业的女友经过一番踌躇和多方考虑之后,终于做出勇敢的决定——创办特种养殖场,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乡创业干出一番事业。但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巨大。回乡创业的想法遭致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不解,父母说:“家里花了那么多心血供你读大学,就是希望你在大城市出人头地。你把金饭碗扔掉,回来要养鸡养蝇,这不是胡闹吗?”我深知父母的善良心愿,然而省城高密度的职场竞争和高强度的.生活压力,想要有所成就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坚信:只要有知识和本领,即便没有走进城市,而是走入农村;没有选择做白领,而是自主选择当农民,命运也同样会因知识和本领而改变。我决定用“知识务农”的理念和实践,转变家人的观念和自己的命运。我的务农创业之路,伴着周围人不理解的目光启程了。

  “不成不罢休”的创业意志,使我在积极探索和辛勤付出中勇立潮头、“创业可不是一首美妙的歌谣,时时伴随着艰涩、困难、挫折和风险。”2006年初,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了蝇蛆养殖项目,并对这一新鲜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和市场调查,确认这一项目前景看好。于是,我先后到河南郑州和吉林双河等地的蝇蛆养殖基地考察。通过考察,我意识到养殖蝇蛆绝非易事,不仅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且要整天与让人作呕的苍蝇、蝇蛆打交道。对于能否发展这个项目,我也曾面临大大的问号。但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这是个没人愿干的“好”项目,越是没人愿干的越“钱”景广阔。

  “看准的事就要干,干就干好!”当年3月,我东挪西借筹集资金,在距县城十多公里的长兴村建立了集蝇蛆繁育、饲料加工、蛋鸡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种鸡养殖基地。我边学边干,精心伺养。当我看到一只只苍蝇破蛹而出,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由于地域和气候等差异,种蝇陆续死亡,几近灭绝。几个月的辛勤努力,竟然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这一结果,我几乎要崩溃了。阵痛之余,我仔细分析原因,问题在于技术环节。为此,我主动向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求教,购置蝇蛆养殖资料潜心研读,最终摸索出正确养殖方法,重新开始蝇蛆养殖基地建设。其间,我的创业举动得到团委、劳动、就业等部门的支持,推荐我参加SYB培训,提高创业本领。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我终于养殖出白白胖胖的蝇蛆。为实现养蝇蛆、喂鸡、产蛋的目标,同年9月我引进2000只特种蛋鸡。为搞好养殖,我勤学习、请专家、找兽医,全身心地扑在养殖场。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闯过了饲养关,遇到了特色关。我发现用蝇蛆养殖蛋鸡做法并不少见,要想与众不同,必须研究饲料配方。安图是长白山药材大县,有丰富的药材资源,能否把中药材添加到饲料中呢?我随即搞起了试验,没成想大批蛋鸡死亡,解剖化验后发现是药材用量过大。几番试验之后,终于掌握了药材选料和添加份量,达到了用药材调节鸡体,提高鸡蛋营养成份的目的。2006年底,我精心培育的特种、优质、健康、生态的鸡蛋终于面市了,并受到专业人士和消费者的好评。这么好的鸡蛋如何包装,怎样打开市场?一个个问题又随之而来。基于“安图特产,安全特别”的想法,我给鸡蛋起名叫“安特”。名字起好了,下一步就是定包装,做广告,进市场。在包装制作上,起初做50枚普通包装,但是投放市场效果并不好,这种包装既不利于运输,也不利于提高产品档次。可是要做新包装需要4——5万元,在团县委、劳动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我得到5万元小额贷款,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制作新款包装,推出10枚小包装、42枚礼品装和60枚精包装。多样化包装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生态鸡蛋销售量明显提高。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养殖规模也相应扩大。2007年9月和2008年7月,我又先后引进3000只和6000只鸡雏。为加强管理和节约成本,我在不断学习、提高技术的同时,购进了搅拌机、粉碎机,自制了清粪机和喂料机,如今饲养2万多只鸡,只要两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8

  我叫占xx,今年28岁,共青团员,毕业于江西旅商大学经济管理系。家住xx省xx市xx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一员,能够在这里选拨为乡村好青年既感到荣幸和激动,更感到责任重大。

  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祖上以来都是渔民,从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一家销售管理公司任职,现在重提这份工作感觉压力确实很大,但我还是坚持了五年,在当初的就业过程中我就想到创业,再细想这个社会我们到底适合做什么?当自己在这样的困惑中琢磨很久时,想想自己是渔民来自农村,又得知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使我回乡创业的想法更加坚定。

  选择回乡创业去建设可爱的家乡,更是有一种感恩的情怀,2012年,我选择了原生态水产品加工,销售及出口,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近600万建立了我县最大的集水产养殖,鲜货,冷藏及急冻为一体的`功能型合作社,主要养殖青虾,棍子鱼,毛刀(长江刀鱼一种类)餐条和鲤鱼,主要加工虾仁,鲤鱼干,野生云鱼等。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安徽,湖北,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占地面积50余亩,员工158人其中专业生产管理人员23人,是一支管理及生产的专业团队。我们的理念是把鄱阳湖真正的绿色原生态产品输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让广大消费者食用无污染更无任何添加剂的原生态绿色产品,所以原生态是我们理念经营的重中之重。2013年我们正式投产营运,在运作过程中我们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和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商就资源如何分配问题,让渔民如何赚的更多让他们更加有积极性,更加牢固我们的合作关系。在这良好合作的框架下2013年我们的生产销售额达到近978万,各项生产计划和销售任务基本完成。在合作社全体员工努力下,员工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这更是奠定了我们今后在不断发展强大和行业影响力加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不遗余力地开展农村建设,要尽情发挥青年才智,使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为跨越非发展提供新思想、新动力。更要发扬发扬传统,勇挑重任来体现我们的价值。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19

  xx,男,1967年出生,现为xx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矢志不渝,艰苦创业,铸造了人生和事业的辉煌。小学没有毕业的他管理着37个大学毕业生,在短短10年时间里,他白手起家、自主创业,从一个回乡农民工变为一个拥有5000万元资产的企业家,成就了一个农民工的创业神话。公司成立两年间,他无偿投入公益事业资金100余万元,其服务家乡、回报社会的赤子情怀,更是树立了新一代农民企业家的典范。

  一路艰辛一路歌

  xx出生在一个高寒山区一户贫穷农家,家里有兄妹8人。为接济家里,供弟弟上学,小学三年级没读完他便辍学在家务农,14岁开始外出打工,做过泥瓦匠、矿工、建筑工人。2014年他带着微薄的积蓄、带着一颗报答家乡养育之恩的赤子之心回到了家乡,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他用仅有的2万元资金,开了一家摩配总汇,从骑自行车送货,到骑摩车送货,再到开着小汽车送货,8年后,他的摩配总汇在管理上已居全省同行业前列,资产也从2万元增加到600余万元。

  2014年,他便开始酝酿着一个更大的创业计划,那就是在县内创办一个集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装饰美容、配件供应、保险落户业务代办为一体的汽车服务企业。但他的困难和压力非常大,他预计企业启动资金是1100万元,他手里只有620万,缺口480万元。当时恰逢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生病昏迷不醒,生活的重创让他差点倒下。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在家人和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下,1100万元终于筹齐。2014年10月,他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隆重开业。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公司总投资达2014万元,从注册资金50万元发展至固定资产接近3000万元,流动资金2014万元,年营业额达到965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达16亩,下辖3家子公司,共有员工152人,成为全县乃至全市行业标志性企业和重要的中型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树形象

  xx虽然只读过小学三年级,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工作之余,他总爱读书看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他认为,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为此,他带领公司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 神,优化企业环境,塑造企业形象,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企业文化,引领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通过不断地考察、学习,他确立了公司的管理经营理念,全力打造“客户至尊、金牌服务,争创一流、回报社会”的企业精神,坚持“客户至尊、金牌服务”的服务观,“精益求精、诚信不渝”的质量观,“以人为本、共进共赢”的管理观,“用待遇吸引人、用感情凝聚人、用事业激励人”的人才观,“团结共进,众志成诚”的团队观,“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效率观,“发现市场、创造市场、满足市场”的市场观,“重点集中、创新超越、分步领先”的'竞争观,以及“服务城乡、做强做大、争创汔车销售行业大型企业”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4s综合性汽车服务企业。

  2014年公司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女工小组等群团组织,积极组织开展组织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在公司党员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广大青年员工对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纷纷表现出加入党组织的迫切愿望,目前已有党员11人。既是公司董事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xx先生,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号召与指导,高度重视和无条件支持公司党群建设工作,凡是事关公司发展、事关员工福利待遇的,都事先在党支部进行讨论。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经党支部建议,公司制定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现职工的平均工资已达2300元,充分体现出员工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同时,与签订了稳定性期限合同的员工办理了五大保险,以解除员工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公司每年都要拿出30余万元资金,通过外送培训、外骋讲师培训、内部定期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职工个人综合素质,培养职工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品德。

  赤子之心报社会

  在开拓市场、发展企业的同时,他始终牢记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说:“我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上过什么学,但是社会教会了我知恩图报,别人在我困难的时候拉我一把,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会尽全力去帮忙。”公司开业短短两年就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52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4人、下岗失业人员42余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37人、退伍军人15人、残疾人4人,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他带领公司积极参与抗旱救灾、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扶弱助残、城市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偿投入资金100万元。实施“爱心助学工程”,无偿资助6名贫困大学生,直到完成学业。2014年云南大旱,公司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抗旱救灾行动,发放呼吁抗旱宣传单5000多份,并向缺水严重的乡(镇)小学捐赠矿泉水,有效缓解了师生饮水困难。向县教育局一次性捐赠现金15万元,并赞助价值15万、5万元的轿车各一辆,作为优秀教师专项奖基金,给景东民族小学赠送了一批上万元的学习用品,以实际行动支持景东教育事业。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出资6万元协助景东县委宣传部举办征文比赛,出资3万元协助县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逢年过节,公司就会组织员工到敬老院和困难户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大米和食用油等,一些受惠老人感动地说,从xx汽车公司和董事长xx先生身上,他们又看到了雷锋的身影。xx先生的真诚付出和公司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公司先后荣获景东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先进维修企业”、“捐资助学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xx先生,从哀牢山腹地走出来的大山的儿子,一路风雨,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再回到农村,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勇往直前,挥洒热情,传递温暖,树立榜样。正因为有xx先生这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时刻关心群众冷暖的“领头羊”,才有了xx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这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爱心企业。创业之路在脚下,一路艰辛一路歌。xx先生靠勤学实干兴业,靠求实创新发展,超越自我,挑战未来,使他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创业先锋和道德模范。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20

  他和众多青年人一样,曾有过美丽的生活遐想、美好的事业憧景和灿烂的人生构想。1991年从农林校毕业后,到家乡的小学任教。1994年由于乡上要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种植烤烟,乡烟站也是急需人才,他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用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去,所以毅然决定辞职,到乡烟站做了一名烟辅员,这也是他喜欢的工作。但好景不长,到1999年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发展,他所在的单位面临改制,他没能逃脱下岗的命运。那时,他正处在上有老人,又要兴家立业的艰难爬坡阶段,精神上的打击和生活上的拮据,使得他无限的迷茫和深度的苦恼,他只能回家种田过日子。

  家乡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柑桔,到2014年,全乡掀起了种植柑桔的高潮,种植的柑桔果汁丰富、酸甜适中,味美可口,已成为区内的知名品牌。他看到了商机,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上刻苦钻研,一定能成为柑桔种植大户。他开垦了113亩山地种植柑桔,刚开始由于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苗树的选购,农药化肥的购买和请工人上,但经济效益要等三年才能见效。资金一下子周转不够来,他刚开始很苦恼,但他觉得一旦做了,就要做大做强,一定要坚持下去。所以他放下面子去向亲戚朋友借钱,但不是很理想,后来听说乡上有惠农政策,可以无息贷款,他觉得他的坚持有希望了,到村上、乡上反映了情况,得到了乡上的支持,同意他贷了5万元钱。他也在乡上工作人员的宣传下,加入了柑桔协会,他和协会的成员一起参加科技培训,与他们一起探讨种植技术和经验。柑桔投产第一年就收到了不错的效益,使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近年来乡内的柑桔品质明显下降,质量好的柑桔,数量明显偏少。但他靠着自己的经验技术和不断创新,他种植的柑桔仍然能保持好的品质,产量不减反而递增。2014年他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卖起了农药、化肥,这也成为了种植柑桔外的一笔收入,他也借着乡亲们来买农药化肥的时候,给他们讲解种植经验和农药的配方、化肥的使用技术等,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他也是众心所向,成为了柑桔协会的会长,协会现有9户种植户组成。他不能辜负乡亲们对他的期望,积极联系外地的市场,做好自己的品牌包装及销售。他要求严把果品的采收、分级和包装处理关,采收要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采收,采收后的柑桔按果形大小和品种分级处理,再进行不同规格的'包装。采用5公斤包装,10公斤包装,20公斤包装三种规格,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在稳定柑桔品种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他有计划的发展一些优良橙类。现他的柑桔已在外地大量销售,还有部分优质产品运销国外。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成为了乡内最大的柑桔种植户,已有三名长工,遇到种植繁忙的季节,还要请大量短期工人,解决了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工作问题。2014年柑桔产值已经达到了21万,他走上了致富道路,2014年至2014年他荣获了科技局颁发的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奖,成为了乡内青年创业的典型,也是青年学习的榜样。他自己致富,不忘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按他的理念讲“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就像一部皮带运输机,不仅要靠电机做动力,还要靠许多托轮做传导”。他以虚心的态度,扎实的干劲,合理的思路和掌握的经验,传授种植方法,言其身教,率先示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出一个奋发向上的柑桔种植队伍迈向成功。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21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家庭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有要改变家庭当前状况的理想。1991年他中学毕业,回家务农,家里主要靠种养殖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重复而枯燥的生活,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没有什么明显改善。他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永远不能脱贫致富。 家乡的气候条件很好,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山草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黑山羊养殖。黑山羊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而且养殖黑山羊有几大优点,一是它繁殖性能高,公羊8-10月龄、母羊6-7月龄开始配种繁殖,母羊一般年产1.7胎;二是生长发育快,6个月的成羊就可以销售了;三是市场前景可观,市场供不应求;四是山草资源丰富,养殖饲料不用发愁;五是黑山羊属于无公害草食类肉用性动物,健康、营养、环保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乡上也把黑山羊养殖列入了“十二五”规划中,打造生态养殖基地,创建并提升黑山羊农业品牌。

  他看到了这一点,决定要大力发展黑山羊,虽然以前也有养殖,有18年的养殖经历,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数量不多,不成规模,形成不了产业链。2014年他打算在现有存栏80多只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困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资金问题就让他头疼,后来听说乡团委有鼓励青年创业贷免扶补项目,可以无息贷款,他看到了希望,到村上、乡团委反映了情况,经过乡团委和信用社的考查之后是适合辅助创业发展对象,得到了乡上的支持,同意他贷了5万元钱。他筹到了创业资金后,开始买羊崽,雇工人,风风火火地走上了养殖之路。在养羊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刚开始买回来的小羊崽成活率不高,他多方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后来得知是因为品种的原因,他毅然决定到外面引进好的品种。经过他的努力和认真的探索,现在养殖150余只黑山羊,每年可出栏至少50余只,卖羊的年收入可达到2.5万余元,羊粪的收入也可达到7000余元,为他们家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另外他还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开发了8亩咖啡和6亩烤烟,效益也非常好。

  他作为村上的团支部书记,觉得自己不能光是自己创业致富,也是带动全村青年创业致富。他在开会或者婚宴人多的时候,他就开始宣传政府高度重视黑山羊养殖和市场的前景,和青年们一起探讨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积极参加各类种、养殖等科技培训。现在整个村的黑山羊养殖规模也在渐渐扩大,因为市场需求量大,有很好的销路,收入也是在不断增加。

  他就是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青年,但是他的想法和干劲却不平凡,他靠自己的双手和眼光创业致富,也为其他的创业青年开创了一条致富道路,是乡内青年创业的典型,是青年学习的榜样。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22

  陈xx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

  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23

  麦xx出生于一个养蜂世家,自幼便追随父亲到各地放蜂,立志致力于发展养蜂业。2002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全国只此一间蜂学系本科,并取得了检测上岗证。其父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蜂业,于2008年6月17日组织养蜂人士,注册了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当中的一些成员在当地的养蜂界中都有一定的声望,并具有一定的养蜂规模。

  麦xx曾说,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提供的产品,符合富有营养,回归自然,力求保健的世界食品消费潮流。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如今,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在麦xx的领导下,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已初具规模。

  他领导的合作社秉承以质量为生命、以用户为上帝、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根本的宗旨,给社员订了一个《养蜂场采蜜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以高质量谋求合作社持久的发展,为了符合国家对食品的严格要求,本合作社更置办了一个符合国家QS标准的加工厂。

  麦xx为了促进各地养蜂业的发展,经常到各地进行培训,通过各类农业科技推广计划及项目的实施,推广先进、适用、成熟的养蜂新技术、新品种。2009年6月被邀请到海南省参加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担任养蜂培训导师,同年9月被邀请到四川宝庆县担任养蜂培训导师。2009年注定是一个丰收之年,麦xx成为了广东养蜂学会的理事。

  麦xx并没有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奔走于各地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推动蜜蜂有偿授粉,促进蜜蜂授粉形成产业。2011年,受邀参加省农业局和广东省养蜂学会组织的会议,共同制定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 24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家庭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有要改变家庭当前状况的理想。1991年他中学毕业,回家务农,家里主要靠种养殖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重复而枯燥的生活,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没有什么明显改善。他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不是方法,永远不能脱贫致富。家乡的气候条件很好,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山草资源丰富,适合开展黑山羊养殖。黑山羊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而且养殖黑山羊有几大优点,一是它繁殖性能高,公羊8-10月龄、母羊6-7月龄开始配种繁殖,母羊一般年产胎;二是生长发育快,6个月的成羊就可以销售了;三是市场前景可观,市场供不应求;四是山草资源丰富,养殖饲料不用发愁;五是黑山羊属于无公害草食类肉用性动物,健康、营养、环保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乡上也把黑山羊养殖列入了“十二五〞规划中,打造生态养殖基地,创立并提升黑山羊农业品牌。

  他看到了这一点,决定要大力开展黑山羊,虽然以前也有养殖,有18年的养殖经历,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数量不多,不成规模,形成不了产业链。2021年他打算在现有存栏80多只的根底上,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困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资金问题就让他头疼,后来听说乡团委有鼓励青年创业贷免扶补工程,可以无息贷款,他看到了希望,到村上、乡团委反映了情况,经过乡团委和信用社的考查之后是适合辅助创业开展对象,得到了乡上的支持,同意他贷了5万元钱。他筹到了创业资金后,开始买羊崽,雇工人,风风火火地走上了养殖之路。在养羊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刚开始买回来的小羊崽成活率不高,他多方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后来得知是因为品种的原因,他毅然决定到外面引进好的品种。经过他的'努力和认真的探索,现在养殖150余只黑山羊,每年可出栏至少50余只,卖羊的年收入可到达万余元,羊粪的收入也可到达7000余元,为他们家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另外他还开展绿色种植产业,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开发了8亩咖啡和6亩烤烟,效益也非常好。

  他作为村上的团支部书记,觉得自己不能光是自己创业致富,也是带动全村青年创业致富。他在开会或者婚宴人多的时候,他就开始宣传政府高度重视黑山羊养殖和市场的前景,和青年们一起探讨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积极参加各类种、养殖等科技培训。现在整个村的黑山羊养殖规模也在渐渐扩大,因为市场需求量大,有很好的销路,收入也是在不断增加。

  他就是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青年,但是他的想法和干劲却不平凡,他靠自己的双手和眼光创业致富,也为其他的创业青年开创了一条致富道路,是乡内青年创业的典型,是青年学习的典范。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简介】相关文章: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通用12篇)04-26

返乡创业的人物事迹简介(通用11篇)09-25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简介(通用9篇)09-25

返乡创业青年创业先进事迹材料(通用6篇)03-27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10篇)11-16

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5篇)10-31

返乡创业事迹(通用5篇)09-24

创新创业好青年事迹简介(精选13篇)05-15

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通用7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