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时间:2020-07-28 10:52:43 创业融资 我要投稿

金融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近几年,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推动下,金融体系加快了创新步伐,尤其是商业银行、基金走在创新的前列,纷纷推出许多创新金融工具,吸引客户,开拓市场。那么金融企业有哪些融资方式?

  

  (一)发展金融创新

  1.积极推动金融业体制创新

  首先,银行业需要进行体制创新。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已进行股份制改造,其最主要目的是让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其最主要的手段是引进公司制治理机制,在内部管理、业务活动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目前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创新。特别是一些个人理财业务品种的开发,可能会涉及保险、证券等各个方面。

  其次,保险业也要进行全面创新。在业务流程创新方面,保险公司需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核保、核赔与再保的风险控制,提高绩效的资金运用,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2.改进现有的监管机制

  为了适应金融业创新及改革发展的需要,金融监管机制需要在如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更新监管理念。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正实现着重大转变,如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单一风险监管向法人整体风险监管转变、“一次性”监管向持续性监管转变、业务监管向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有效性监管转变、定性监管为主向定性监管与定量监管相结合转变。在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监管。

  二是引入监管激励,鼓励金融创新。引入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理念和问责机制,并在条件成熟时,要求监管机构必须对监管措施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将这些评估结果正式公布,以接受公众的监督。

  三是针对金融机构多元化、加入WTO后的金融开放新形势、立法重点应当从以化解金融风险为主转向促进金融发展为主,强调市场约束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牵头监管模式,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协调,实现信息共享。从金融市场运行的角度看,分业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专业化职能,而非因职责分工形成对金融子市场的割裂。

  (二)发展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市场,还应包括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银行信贷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基金市场等;股票市场只是因为其规模较大,影响较深而为投资者最为熟悉。货币市场主要包括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银行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以及回购市场等。

  由于资本市场的融资期限远远长于货币市场,在较长的时间内资金使用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因而资本市场的风险也远远大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融资。此外,在中国这个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还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和财富储备的功能。

  目前,资本市场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伟大的战略转型。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市场的深度与宽度,是近年证券市场的主脉络。应当看到,目前资本市场发生的积极变化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长期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市场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仍不牢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不协调,又是金融结构的突出问题;要继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三)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国有企业资本金的社会资金来源应该是比较充足的,随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深刻变化,居民的收入呈现出明显的资本化趋势,居民个人已日益成为储蓄和投资的主体。但是,由于投资方式单一,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的约85%都形成了银行存款,通过银行又贷给企业形成企业债务,这也是企业高负债、低资本的历史原因。同时,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也受到发展条件和高融资成本的限制。因此,只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才能更有效地把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转化为企业的资本金。

  从金融体制改革的方面看,深化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构造合理的融资结构,是分散银行风险、改善银企关系,从而推动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重要一环。由于国有企业的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银行,使企业的低效益与高负债引起的严重亏损,不可避免的转嫁给银行,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而增加直接融资,减少企业资金中信贷资金的比重,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是改善银企关系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可以使社会资金分流,减轻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应压力,国有银行面临的.系统风险也会随之降低。一般来说,直接融资中的社会成本是个别金融风险,而在体制转轨尚未完成、政企银企关系尚无根本转变时,银行间接融资难以摆脱的是更大的系统风险,二者相比,风险成本大小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可以说,要从根本上消除金融体系风险出现的温床,改善金融结构,拓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提高资本形成的效率,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与资本流动,就必须发展直接融资,这不仅关系企业自身存亡,也直接影响到金融体制改革能否成功。

  总之,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坚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不断改进间接融资,以建立适合企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新型融资体制,我们就会看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下降,资本金将会得到充实;风险社会化会使社会投资者关注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效率,并逐步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化解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避免金融风险,最终实现从“货币计划经济”向“资本运营经济”的战略性转变。

  综上分析,目前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前提下,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第一,规范直接融资行为,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健康发展。要加快直接融资相关的法制建设,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投资者、中介机构、融资者等市场各方的权利义务,规范融资者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经营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加强对直接融资企业的规范管理,严格企业的信息披露,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行为。要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有序的市场规则,保证直接融资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既应在规范和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可允许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进入证券市场,也应加快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以吸引更多的居民进行证券投资,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此外还应合理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的内部集资和入股。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内部集资和入股有存在的必要性,但不能使之处于无序发展状态,要进行规范和引导。

  (四)积极培育投资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立足于自身资源结构,从合规经营、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快构建有效的投资银行业务体系,加强对外学习交流与人才培养,通过同业合作积极营造创造的运营环境,明确战略目标,实现创新发展,从而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一,坚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形成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管理模式。在业务的起步阶段,首先应该根据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兼顾现实国情和自身实际,认真研究行业发展规律,设计严谨规范的业务流程,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形成内控严密的业务管理模式,为今后逐步扩大业务品种和经营规模创造条件。

  第二,学习借鉴专业化投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业务体系,面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灵活多样性和操作技术的高度专业性,必须学习借鉴专业化投资银行的先进经验,特别要对一些有推广价值的案例潜心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业务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客户的口碑不断积累,商业银行也可以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形成自己的服务品牌。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经验、信誉和权威,品牌的魅力正以迅猛的势头,为投资银行业务带来稳定的客户群。

  第三,广泛加强与金融同业的互动合作,打造专业化的团队。通过强强联合,不但可以在业务上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把投资银行业务的蛋糕做大,形成战略共赢,而且可以在同业公会的协调下,充分发挥各自的网络资源优势,实现信息互通,积极培育各个行业客户基础信息及信用资料共享系统,规范金融同业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竞争,共同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第四,积极推动产品开发与创新,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各方面条件逐步成熟,商业银行可以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探索产品创新的有效途径,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尽可能多地扩大中间业务收入。面对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应该未雨绸缪,积极推进经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建设长期稳定的客户网络,为将来的全方位发展、全能化运作打下基础,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金融企业融资方式分析】相关文章:

1.企业融资:14种主要融资方式分析比较

2.融资租赁贸易方式分析

3.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以及融资渠道分析

4.民间融资、类金融机构融资、金融机构融资的方式汇总

5.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6.企业股权融资的方式

7.企业表外融资方式

8.企业融资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