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11-22 14:45:17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马的成语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的成语故事

  马的成语故事1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马的成语故事2

  “车水马龙”这则成语是从马太后诏书中的话简化而来,它形容车马往来繁华热闹的场景。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旦。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煌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老路呢?”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zhuo)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眼绿色,领和袖雪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马的成语故事3

  秦始皇于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来荣成成山头拜日途中,听说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当时他率领万马千军,沿着修好的专用驰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处,恭敬而拜。回朝后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龙颜大喜,让百官做诗庆贺。当时便有术士徐福(就是后来出海求仙不归的徐福老先生)诗曰:“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可惜当时这首文采一般的贺诗没得到秦始皇的青睐和众人的喝彩。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却因此称之为“马道”。

  “马道”地名的出处一是秦始皇曾率万马千军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东巡所修驰道由此经过。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关汉卿慧眼识宝,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他在《五侯宴》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到他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

  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现在已成了人们最喜爱的成语之一,

  马的成语故事4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有时反而可以变成好事。

  马的成语故事5

  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马的成语故事6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的故事。

  马的成语故事7

  殷仲堪、桓玄、顾恺之三人都是东晋名士,他们关系密切,经常聚在一起聊天。

  殷仲堪是陈郡(今河南淮阳)人,曾经担任荆州刺史。仲堪是个孝子,有一年,父亲得了重病,他衣不解带在病榻前服侍。一天,他见父亲被病魔折磨得形容枯槁,不由得潸然泪下,待伸手去拭泪时,忘记了手中还有药,药不慎进了眼睛,从此他的一只眼睛就瞎了。殷仲堪待人热情,喜欢结交朋友,家中经常高朋满座。

  桓玄是东晋名将、南郡宣武公桓温之子。桓温死时,桓玄才七岁,他替父亲守孝三年期满时,府州文武官员前来向他的叔父桓冲辞行。桓冲抚摸着桓玄的头说:“这些都是你父亲的老部下呀!”桓玄听了泪流满面。那些官员都感到非常惊异,觉得这个孩子不可等闲视之。长大后,桓玄身材魁梧,气壮声宏,多才多艺。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少名士都极力想和他结交。

  顾恺之,字长康,东晋杰出画家。兴宁二年(公元364年),顾恺之在建康城西南的瓦官寺作壁画,绘维摩诘像。维摩诘居士是佛教信徒中在家修行的典范,一向被视为绘画的难点,顾恺之却凭着精湛的画技把他画得惟妙惟肖。这事在当时引起轰动,为他博得了“才绝、画绝、痴绝”的美名。他曾经担任过桓温的参军,深得桓温的信任。桓温死后,他又担任殷仲堪的'参军,与桓玄、殷仲堪来往甚密。

  这天,桓玄、顾恺之相约来到殷仲堪家里。坐定后,他们开始喝茶闲聊,先是谈些自然界的景象,后来有人提出讲故事比赛,谁讲的最惊险,谁就算赢。大家都点头同意。

  桓玄最先说:“矛头淅米剑为炊。”这话的意思是:用长矛的尖头淘米,用剑烧火做饭。殷仲堪接着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翁悬挂在一棵干枯的树枝上,自然险得很。这时旁边有人又接着说了一句:“井上辘轳卧婴儿。”井台的辘轳上睡着一个婴儿,听起来更险。顾恺之见轮到自己了,不慌不忙地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应仲堪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想到自己瞎了的那只眼睛,脱口而出:“啊!这太可怕了!”

  “矛头淅米剑为炊、百岁老翁攀枯枝、井上辘轳卧婴儿”确实已经够凶险的了,但顾恺之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更是险到了极致。后人就用“盲人瞎马”比喻一个人面临巨大的危险而不自知。这个故事的启示意义不言而喻。我们不论做什么事,动手之前都应该仔细谋划,要不然就会像“盲人瞎马”一样面临凶险。

  马的成语故事8

  唐朝的开国大将秦琼,曾参加河南的瓦岗起义军,是李密的骠骑亲将。

  瓦岗军覆灭后,秦叔宝又为李世民所罗致,逐步成为高级将领。

  秦琼在民间有很大的声望,不少说书的人都很重视他在书中的艺术渲染作用。

  原因是有两部小说《隋唐演义》和《说唐》,都特别强调秦叔宝。在《隋唐演义》与《说唐》里,都有“秦琼卖马”的故事,说的是秦琼在潞州落了难,穷得连饭店钱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随身的兵器金双钢,后来逼得连自己的坐骑黄膘马也卖了。可是人在倒霉的时候,样样不顺心,连马也没有人要,幸而遇见了一位卖柴的老者,动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宝说:“这西门15里外,有个二贤庄,在上主人姓单号雄信,排行第二,人称他为二员外,要买好马送朋友。”秦琼久闻潞州单雄信的大名,就由这位老者介绍到二贤庄,与单二员外见面。

  秦琼羞于说出真名实姓,只称姓王,拿了马价而去,后来单雄信从别人口中,获知卖马的人,就是山东济南府的秦琼,便立刻追赶,捧着秦琼的脸说:“叔宝哥哥,你真的想杀了单通也。”所以《说唐》里的秦琼,简直和“水淋”里的宋江一样,到处受英雄豪杰的崇拜。

  马的成语故事9

  东晋画家顾恺之和桓玄,与荆州刺史殷仲堪是至交好友。有一天,他们三人在一起喝酒闲谈。席间,有人提议在座的人各自用一句诗说出一件最危险的事情。

  桓玄抢先说道:“矛头淅米剑为炊。”意思是说:用长矛的矛头淘米,用宝剑的剑口拨火。这自然是危险的事。

  殷仲堪接着吟咏道:“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有百岁的老年人,爬在一根干枯的树枝上。自然这比上句又危险一些了。

  顾恺之接着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意思是说:水井的辘轳上躺卧着一个婴儿。殷仲堪和桓玄都称赞顾恺之的诗句强过自己。

  这时,殷仲堪手下的一个参军,他也凑上去说了一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这位参军的话刚说完,殷仲堪震惊地几乎从座席上跳起来:“这太危险了!盲人骑瞎马,又是半夜临深渊,那肯定要掉下去的。”

  桓玄和顾恺之看看殷仲堪,忍不住失声笑了起来。原来他已有一只眼睛失明,所以对“盲人瞎马”之类的事,最有感触。

  后人就以“盲人瞎马”这个成语,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马的成语故事10

  汉朝时期,有个叫赵广汉的人曾经在郡县做过小官吏,他对所属地区的情况知道得很详细,甚至连下属偷偷收取好处的情况也一清二楚。他做人做事很有一套,他喜欢用“钩距”的方式去掌握情况。所谓钩距就是想知道马的价格,就先问狗的价格,再问羊的价格,然后又问下牛的价格,最后再问到马的价格,通过这样一种相似的比较来知道自已想要知道的东西。有一回郡里一位有钱人被人绑架后向他的家人勒索要钱,赵广汉没过一会就带人找到了绑匪家里,他警告绑匪不要撕票并让他们向官府自首,两个绑匪看赵广汉这么快就找到自己也吓坏了,赶快出来自首请罪。后来赵广汉叫监狱里的狱卒给他们好吃好喝,等到这两人被处以死刑的时侯赵广汉还为他们准备好了后事的物品,两个绑匪知道以后说道:“死无所恨啊!”赵广汉治事条理清楚,以理服人,辖区百姓对他一直都是百般称赞。

  马的成语故事11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

  马的成语故事12

  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齐伐秦。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联军人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之后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的马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唯:只准。余:我。“马首是瞻”:看着马头行事,马到哪里,兵到哪里,服从指挥。

  马的成语故事13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齐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爱骑术。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因此福能够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宋魏泰《东轩笔录失马断蛇》:“曾布为三司使,论市易被黜,鲁公有柬别之,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有福。’”陆游《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后又发展成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频频出现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或用来说明世事变幻无常,或比喻因祸能够得福,坏事能够变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好事与坏事,这矛盾的对立双方,无不在必须的条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转化。

  马的成语故事14

  秦国国君穆公问伯乐: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我的后辈都是下等的才能。于是推荐了九方皋。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结果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的时候发现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对伯乐说:您推荐的相马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

  伯乐喟然叹息道:九方皋相马的技艺已经是我所不能比拟的了。他发现马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马的内在而忘记了马的外表;看见就应看的方面,忽略了不重要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最好的马都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马的成语故事15

  东汉时,有一个人叫张奂,字然明,敦煌酒泉(今甘肃安西)人。张奂年轻时曾外出游历,拜太尉朱宠为师,学习《尚书》。后来,汉桓帝向天下征召人才,得知张奂为贤良之才,授予他议郎之职。

  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张奂出任安定属国都尉。他刚到任时,南匈奴首领率七千余人进犯美稷(古地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苦不堪言。境内的东羌部落在南匈奴的诱迫下也蠢蠢欲动,准备叛乱,欲与南匈奴相呼应。

  当时,张奂手下只有二三百人,且都老弱病残,明显处于劣势。但张奂听说南匈奴进犯的消息后,即刻就要披挂铠甲出发迎击,欲和来犯之敌拼个你死我活。张奂手下的军吏争先恐后地跪倒在地,劝阻他说:

  “将军,您不要一时冲动,以我们这二三百人去抵挡匈奴大军,岂不是以卵击石?况且还有羌人部落在后方虎视眈眈,我们还是等援兵到了再商议吧。”

  张奂没有听从手下的劝阻,毅然把军队开驻到长城附近,下令召集老百姓当兵,并派大将军王卫招抚东羌部落,占领龟兹,切断了南匈奴与东羌部落的联系。

  东羌人部落最终摆脱了匈奴的控制,投靠了张奂,并与他齐心协力共同抗击匈奴,接连打了几仗,击溃了匈奴军队。匈奴首领十分惶恐,率领部众向张奂投降,边界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羌人首领十分感激张奂的恩德,献给他二十匹马。羌人先零部落的酋长又赠给他八枚金耳环。张奂先接受下来,然后把军中主簿叫来,当着诸羌人首领的面,以酒酹地发誓说:

  “保护百姓不受侵扰,是本官的职责,我身受朝廷的俸禄,就要为国家分忧。即使马像羊那么小,也不要牵入我的马厩;即使金子像谷粒那样小,也不能装进我的怀里。”

  于是他命令主簿将马匹和金子如数归还给羌人。

  羌人性情贪婪,却十分尊重清廉的官吏。此前,安定属国的八任都尉都贪图钱财,鱼肉百姓,羌人和当地居民对这些贪官污吏恨之人骨。张奂到任后,廉洁公正,以身作则,因此他的威望很高,赢得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当地的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

  后来,“马不入厩”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官吏清廉从政。

【马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马的成语故事11-14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马踏飞燕11-05

马的成语故事作文10-20

与马相关的成语故事07-21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精选10-28

「精选」有关马的经典成语故事11-02

马当先成语故事11-19

关于马的经典成语故事12-13

马的寓言或成语故事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