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3-03-15 08:00:5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1

  和氏璧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的,发现时还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璞。卞和把它献给几任国君,都被认为是块普通的石头,还说他犯了欺君之罪。卞和被砍去了双脚,很伤心,抱着这块玉璞终日哭泣。楚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人剖开玉璞,里边真是一块稀世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公听说赵惠文王收藏了和氏璧,马上派使者前往赵国,表示愿意拿出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希望赵惠文王能够答应。

  赵惠文王一筹莫展:答应秦国,恐怕丢了宝玉,却拿不到城池;不答应秦国,又怕两国交恶,埋下隐患。该如何是好呢?

  他找来大臣商议对策,有人向他推荐蔺相如,说蔺相如有勇有谋,一定能想出办法。赵惠文王一听,马上召见蔺相如。

  蔺相如听了事情的经过,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是不行的。”

  “可是,如果秦国拿了璧又不给我城池怎么办?”赵惠文王忧心忡忡地问。

  蔺相如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如果我们不答应,理亏在赵国;如果我们把玉送去了,他们却不肯交出城池,那理亏的是秦国。比较一下,我认为宁可答应,把玉送去,让秦国去担理亏的责任。”

  赵惠文王认为蔺相如说得很有道理,就问:“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合适呢?”

  蔺相如自告奋勇地说:“假如大王找不出合适的人,我愿意去试试。”

  赵惠文王说:“那就请先生上秦国走一趟吧。”

  蔺相如说:“大王放心,秦国交了城池,我就把和氏璧留在那里;如若不然,我一定把玉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秦昭公一听赵国把玉璧送来了,十分高兴,当即在朝堂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奉上和氏璧,秦昭公双手捧过来细细把玩,然后依次传递给嫔妃和侍从们观赏。

  蔺相如站在下面,半天不见秦昭公提城池的事,就向前走了几步,对秦昭公说:“大王,这玉璧上面有一点瑕疵,让我指给您看一看。”

  秦昭公信以为真,便叫侍从把玉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玉璧之后,往后退了几步,身体侧对着宫殿的柱子,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人送信给赵王,希望得到这块玉璧,并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池交换。如今,赵王派我把玉璧送来了,大王却一点也没有交换的诚意,这分明是在戏弄赵国。如今玉璧在我的手上,大王如果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玉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公一听,怕他真的摔碎了玉璧,就一边假惺惺地赔着礼,一边叫人拿来地图,把准备划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的口气也缓和下来,他说:“赵王派我送玉璧之前,斋戒了五天,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有诚意的话,也请您斋戒五天吧。五天后,再举行一个接璧的仪式,到那时,我才敢把玉璧献给大王。”

  秦昭公心想,玉璧在蔺相如的手上,不能强夺,就应承下来,把他送回传舍歇息。

  蔺相如回到传舍后,马上派人从小道悄悄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公在朝堂举行了隆重的接璧仪式,请蔺相如上殿献璧。蔺相如镇定地走上前来,向秦昭公行礼。

  秦昭公说:“我已经斋戒了五天,并依先生所言举行了仪式,现在,请把玉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穆公以来,二十几位君王没有一个是守信用的,我又怎能完全相信您呢?我担心大王欺骗我,所以已经让人把玉璧送回赵国去了。”

  秦昭公大怒,说:“明明是你不讲信义,怎么说我会欺骗你?”

  蔺相如说:“大王息怒,我如果欺骗了大王,大王可以治我的罪,可现在的情形并不是这样!秦国强,赵国弱,世上哪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大王真心想要那块玉璧的话,请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然后派人和我一起去赵国取璧,赵国得到了城池,是不敢不把玉璧交出来的。”

  秦昭公与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半天,秦昭公才尴尬地说:“不过是一块玉璧,为此伤了我们的和气就太不值得了。”说完,客客气气地让蔺相如回国了。

  蔺相如回国后,赵惠文王认为他确实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出使强秦竟能“完璧归赵”,于是任命他为上大夫。

  后来人们就常用“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2

  完璧归赵成语意思: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原主。

  【完璧归赵的故事/典故】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胆识超群,为人机智聪明。赵惠文王在位时,有一个姓和的'人将一块美玉(壁)送给了赵王。

  秦国的国王秦昭王,也非常喜欢那块璧,就派人向赵王请求,假装用十五座城换那块璧。

  赵惠文王知道那是个骗局,城是肯定不会给的。但要是不将璧给秦昭王,又怕理亏。

  于是,赵惠文五派蔺相如带璧出使秦国,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的骗局。

  蔺相如于是带着璧来到秦国,将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看后非常高兴,却丝毫不提割城给赵国的事。

  蔺相如马上灵机一动,说:“大王,这块璧有斑点,让我指给你看。”秦王就将璧交给了他。

  蔺相如拿到璧后,又说:“我将璧给了你,你却不割城给我国。如果你不守信用的话,我就把这璧摔碎。”秦昭王只怕玉毁了,就假惺惺地让人拿出地图割城给赵国。蔺相如明白那是假装的,就又说:“这样的好玉给你们,你们必须举行很大的庆祝活动,否则就不给。”秦昭王没办法,只好照办。

  等庆祝活动准备做好了,就让蔺相如将璧献给他。

  蔺相如却说:“我已经把璧送回赵国。等你们将城池交给我国后,我们再派人送来。我国一定守信用。若是你因为我欺骗你,你要杀我,那我就自杀算了。”秦昭王看璧都不在了,杀了他也没有用,便放了他。

  后来,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没有给秦国那块璧。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3

  战国时期,赵国得了一块玉璧,叫做“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了,便写信给赵惠文王,说愿意以十五个城的国土来交换这块宝璧。当时,秦国强,赵国弱,赵王明知秦王阴谋骗取“和氏璧”,但是又不敢拒绝。他和大臣们再三商议,想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这时,一个宦官的门客蔺相如,表示愿意去办这件外交大亊。他说:“让我把璧带到秦国去,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愿履行他换城的诺言,我一定负责完璧归赵。“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的人,便同意他为使臣,派他带着玉璧到秦国去了。

  蔺相如来到了秦国,见了秦王,把璧献上。秦王看了宝璧,非常高兴,还叫大臣们和后妃们一个个传递着欣赏,满口赞好,却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便说“这件名闻天下的宝贝,确实是好,可惜还有一点点小毛病秦王信以为真,便把壁交给蔺相如,叫他指出毛病在哪里。蔺相如接过璧,后退几步,靠近柱子站着,怒气冲天,严厉指责秦王不讲信义,揭薛秦王假意用十五个城来骗取宝璧的`阴谋。秦王又羞又恼,想叫武士来强抢。蔺相如早已料到这一着,便面威胁道:“大王若来强逼我,我情愿把脑袋和宝璧一同掩碎!”面就作势向柱子撞去。秦王怕心爱的宝璧真的要被撞碎,赶紧叫人劝阻,连声道歉,并且答应把十五个城划给赵国。

  阐相如说:“赵王派我把宝璧送来,是很隆重的,曾经斋戒五天。大王也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接收典礼才是!”秦王无奈,只好同意。蔺相如回到离所,立即叫随从抄小路把璧送回到赵国。

  五天到期,蔺相如去见秦王。秦王知道宝璧已被秘密送回赵国,非常生气,但是还有什么办法呢?杀死蔺相如吧,为了没有骗到宝璧而杀赵国使S,这件事传出去可并不光彩;发兵进攻赵国吧,事情闹大了,更要被各国笑话。秦王便只好放走了蔺相如,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4

  历史(lìshǐ)故事的成语历史典故成语

  你知道哪些关于历史(lìshǐ)故事的成语吗?下面这些成语有给你长知识吗?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yuán wù)完好地归还本人。

  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xíjī)敌人前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防止冲突。

  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卧薪尝胆[wò某īn cháng dǎn]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杀妻求将[shā qī qiú jiàng]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成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焚书坑儒[fén shū kēng rú]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图穷匕见[tú qióng bǐ某iàn]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开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悬梁刺股[某uán liáng cì gǔ]形容刻苦学习。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约法三章[yuē fǎ sān zhāng]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孺子可教[rú zǐ kě jiào]指年轻人可培养。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5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例 句

  1. 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请你放心。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6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书,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记载了无数国家和个人在这段数百年的动乱不安中俯仰沉浮,讲述了春秋列国时的许多史实。

  我仔仔细细地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书中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很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这些人物时而令我感动,时而令我敬佩,时而令我憎恨。

  《母子地室会面》是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当时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一辈子都不见母亲。有一位正直之士颖考叔见庄公对母亲不孝,便打了几只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篇(三):螳臂当车

  螳臂当车

  齐庄公乘着马车到郊外去打猎,看见路上有一只小虫,高举着前脚向马车的轮子直扑过来。齐庄公觉得很奇怪,问赶车的说:“这是什么虫子呀〞赶车的答复说:“这就是螳螂。这种虫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不自己估计一下力量,只知道攻击敌人。〞齐庄公说:“真了不起。要是他变成了人,一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

  你不要辗死他。〞赶车的急忙拉转马头,让车绕过了螳螂。这件事传了开去,天下的勇士听说齐庄公对一只勇敢的螳螂尚且这样爱惜,都跑到齐国去,愿意为齐庄公出力。

  “螳臂当车〞和“不自量力〞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螳臂当车:通常用来比喻有人不自量力。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篇(四):成语故事: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懊悔。〞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低。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伍子胥又奉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害。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唐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奉劝。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消灭了。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7-22

经典成语故事11-07

经典成语故事08-18

车水马龙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车水马龙的故事11-17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05-23

【集合】经典成语故事09-18

中国成语故事【经典】09-21

英语成语故事10-04

睡前成语故事04-03